最近,在众多社交媒体上,“结婚登报”的话题突然火了起来。《常州晚报》也于近日重磅推出“家有喜报”专栏,结婚、庆生、祝寿、乔迁、金婚银婚纪念等人生重要时刻,以纸为媒,留下“独家”留念。笔者认为人们借助纸媒的特性进行多元化的婚俗表达,不仅是浪漫的“文艺复兴”,还是报纸这一传统媒介公信力的体现。
首先,登报官宣充满仪式感,且更加新颖。结婚登报是一种“传统的发明”,民国时期,结婚登报曾风行一时。当时国内婚姻法和婚姻登记制度并不完善,于是结婚时在报纸上公示,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一来知会了远近亲友;二来拥有一定法律效力,日后可以作为凭证;三来报纸便于长久保存,更具纪念意义。如今上世纪的潮流,却在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焕发光彩,一方面因为登报传统的意义深得人心,另一方面与年轻人追求个性有关。在朋友圈官宣自己的喜讯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方式,当朋友圈官宣变为主流时,就会有人开始追求更加独特的仪式感,刊登在报纸上显得更有纪念意义,更为独特,是一种多元化的婚俗表达与创新形式,于是登报官宣便渐渐吸引人们注意。
其次,报纸便于长久保存,具有收藏价值。喜事登报,仿佛回到了木心笔下“从前的日色变得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浪漫,庄重且诚恳。人生喜讯变成报纸上的铅字,公开发行,具有了与电子媒介完全不同的浪漫感。然而报纸一经付梓印刷,就无法更改、无法删除,从此便可以永远留存,这恰恰符合年轻人追求爱情的庄重与专一的强烈仪式感。这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报纸,不仅能与亲朋好友共享,还能成为他们长久珍藏的爱情象征,即便是过了很多年,都会让人想起曾经的美好,是一种“纸短情长”的别样浪漫。
报纸作为传统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意义和珍藏价值,仍旧有着权威性与公信力。喜事登报,将媒体价值与传统文化嵌入自身生活,体现了一种“纸短情长”的别样浪漫,也体现人们对传统纸媒影响力的认同。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结婚登报”重新关注到报纸这一媒介,于当代纸媒的发展而言或许是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