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兰香锡韵 “缘”来如此

泉水涓涓 最后编辑于 2023-07-28 08:00:55
3402 10 17



  兰香锡韵 “缘”来如此



    锡剧,是广泛流行于沪宁沿线,杭、嘉、湖地区和皖南城乡的地方传统戏剧,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被称为研究古代、近代江南民俗史、民俗发生学的“活化石”。

    推开历史的朱门,静听婉转的曲调。回眸锡剧发展的前世今生,这一文化瑰宝的凝结与传承,始终与武进有着密不可分的缘。

    缘起:名称演变管窥锡剧源流

    锡剧,最早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东乡的一种民间叙事山歌小调——“东乡调”。“东乡调”与道情、唱春、宣卷相融合,逐渐发展成曲艺形式的“滩簧调”,亦是吴语滩簧的一支。

   “东乡调”由说唱表现演变成戏剧“滩簧”,最早的佐证资料来源于赵翼的有关记载。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赵翼发现有民间艺人在武阳东乡农村搭台演出,他在《瓯北集》中如此记述:“里俗戏剧,余多不知。问之僮仆,转有熟悉者,书以一笑”。此处的“里俗戏剧”经学者考究,即为滩簧。《武进县志》记载。滩簧的剧目内容以反映农村日常生活的故事为主,具有反抗封建婚姻和旧礼教的思想。由此,自道光年间起,政府多次下令禁演滩簧。辛亥革命后,由于武进县署下令取缔,当地滩簧艺人奔向新文化运动中心——上海,从而得以登台演出。此时,常滩名为“常州古典”,锡滩则称“无锡小戏”,在两滩合班演出过程中,双方商定,共同将剧种定名为“常锡文戏”,并将此名绣于舞台桌案。解放后,苏南行署、江苏省文化局先后作出决定,将“常锡文戏”更名为“常锡剧”。195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下发文件,将“常锡剧”定名为“锡剧”。

    缘生:大家辈出远扬赫赫声名

    锡剧之泉由涓涓细流汇聚而成,溯源直上,武进一脉尤为引人注目。

    常州滩簧班人才济济,“祖师爷”高林福生于同治、光绪年间,是武进牛塘沈家弄高家塘人。据常州滩簧师承系统图记载,高林福共收王嘉大、王盘林、余桂良、白秋鸿、周甫艺、孙七大等十大弟子。代代接力、传承延续间,至“彬彬腔”创始人王彬彬已是第八代。

u=1778516219,3628134727&fm=253&fmt=auto&app=138&f=JPEG.webp.jpg

                         △ 锡剧鼻祖王嘉大(右)

    真正使滩簧走向“常锡剧”的领军人物当属高林福的关门弟子王嘉大。王嘉大出生于武进湖塘王野鸡村,21岁拜师高林福后开启艺术生涯。他初学旦角,以青衣见长,后因身材高大,32岁后改演小生,兼及老旦、老生。

    作为化妆滩簧的创始人,王嘉大承上启下,对滩簧的改革、创新起了开拓性的作用。他把滩簧从坐着清唱,发展到又唱又表演,使滩簧进一步具备一个新型剧种的雏形。接着,他又编演大同场戏,题材内容更为复杂丰富,角色行当更为多样。

    此外,武进的三朵“兰花”在锡剧园灿烂绽放,熠熠生辉。她们是:

    出生在武进遥观镇东方村的王兰英,14岁时,拜常锡文戏艺人汤国祯为师。16岁时即崭露头角,在常州、无锡、江阴一带颇有名声,有“锡剧梅兰芳”之美誉。

    在50余年舞台生涯中,王兰英成功塑造了祝英台、崔莺莺、孟丽君、白素贞、陈翠娥、嫦娥、喜儿、苏小娥、张素贞等一系列生动的艺术形象。其甜糯优美、花腔奇特的唱腔,被人称之锡剧“兰腔”,而独特的表演风格被誉“王派”艺术。

2d703ffeb698207e23d8a9bb40adba49e8c1c847.jpg


    锡剧“梅派”唱腔创始人梅兰珍,是武进湖塘镇降子桥人,她的父亲梅金海是锡剧界有名的丑角,母亲白玉秀是锡剧界第一代花旦。梅兰珍从小就跟随父母走南闯北,对锡剧表演可谓耳濡目染。5岁登台,13岁已挑大梁,工花旦。

微信图片_20230727142123.jpg


    1946年,梅兰珍在无锡中央大戏院首演,主演《荒江女侠》,随后开始走红,被誉为“常锡文戏皇后”。

640 (1).jpg

       △ 梅兰珍接受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慰问

    在数年的艺术实践中,梅兰珍潜心探索,大胆革新,形成了委婉细腻,华丽多姿,曲折多变的锡剧“梅派”唱腔,对丰富和发展锡剧唱腔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看过她的表演。

    缘续:后起之秀再续雅韵华章

    1952年,武进锡剧团成立。在此之后,武进涌现出更多为锡剧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名家。

    和王兰英同乡的沈惠兰,是推动武进传统锡剧发展焕发生机的关键人物。

    1978年,15岁的沈惠兰从武进县文艺学校毕业,因嗓音出色进入武进锡剧团。18岁时,沈惠兰主演第一部戏——古装戏《哑女告状》便一炮打响。1984年,武进锡剧团选送三部戏参加江苏省首届锡剧艺术节,沈惠兰参演了其中的两部,并首次获得优秀表演奖。

    凭借独特的艺术气质、端庄大气的扮相、委婉柔美的唱腔,沈惠兰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但她并没有满足现状、固步自封,而是不断攀登新的艺术高峰。

    1986年,沈惠兰拜师梅兰珍,向她学习梅派唱腔,其深得梅大师的厚爱,师徒情同母女。

微信图片_20230727141751_conew1.jpg

△ 锡剧《风流母女》剧照

演唱 沈惠兰

    2003年10月,沈惠兰接任武进锡剧团团长职务。作为武进本土培养的锡剧传承人,沈惠兰钟情艺术、执着梦想,竭力带领剧团走好“中兴”之路,一手抓创作,一手抓演出,先后与成员们共同创作、改编、重排出《珍珠塔》《窦娥冤》《浣纱谣》等多部精品大戏。同时,她还不辞辛劳,白天跑剧场、寻演出、求赞助,晚上参加演出。至2005年,成功扭转演出场次少、观众锐减的困境。

    锡剧的薪火传承背后是无尽的汗水与艰辛。《哑女告状》是沈惠兰的主要作品之一,剧中,她需要一人同时饰演二角,上半身是哑女,下半身是哥哥,而哥哥的上半身和哑女的下半身则由道具制作,分别挂在她的胸前和身后。旦角和生角的两个角色,集于一身,必须用身体和双手表现旦角的柔美,而用双腿走出男人的阳刚,身背二三十斤重的道具表演,其难度可想而知,艰辛的付出成就了演出的巨大成功,该剧久演不衰,至今仍是剧团的保留剧目。

640 (2).jpg


          △ 《哑女告状》剧照  演唱  沈惠兰

     锡剧得以从困境中焕发新生的密码,想必正是这种满腔热爱、义无反顾与不懈坚守的力量。

    为培养更多优秀的锡剧演员,促使锡剧艺术薪火相传、永葆魅力,在沈惠兰的努力下,武进锡剧团还与江苏省戏剧学校签约,开办“武进锡剧班”,定向培养锡剧专业的学生。

640.jpg

              △2023年武进锡剧班“第七代传人”汇报演出后合影

     历史长河源远流长,锡剧文化代代相传。如今,随着武进锡剧“第七代传人”学成归来,武进锡剧文化传承将展现新的风貌,在这片文脉深厚的热土上,定会传唱出更多独具魅力的“武进好声音”。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小花尖尖
  • 徐长河
  • 细水潺湲
  • 双桂女
  • 月满西楼
  • 韩信
  • 竹青
  • 凤凰
  • 大兵
  • 秋实47
  • 泉水涓涓
  • 曲径通幽
  • 葛维亚
  • 二休
  • 荷边垂柳
  • 老杨
  • 萧潇飘逸
发送

10条评论

  • 沈团长的表演让人大开眼界,独具匠心的表演风格如此完美无缺,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的有情调,声线优美动人,不禁被你的魅力所打动,实在是太出色了。
    2023-07-28 15:25:56 0回复
    0
  • 1957年我在南京华东水利学院(现为河海大学)当教师时,学校党委书记汪大年以前是前进歌舞团大校团长,新四军老干部,那时经常有各种剧团来学校演出,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锡剧《双推磨》、
    2023-07-28 13:47:00 0回复
    0
  • 沈惠兰老师的表演淋漓尽致,台词清晰流畅,让人深深感受到灵魂的交流。
    2023-07-28 13:28:47 0回复
    0
  • 沈团的声音优美动听,唱腔独特,让人听了非常舒服。沈团的表演让人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令人陶醉。你是一位出色的锡剧演员,又是一位称职的领导,非常佩服。
    2023-07-28 09:47:57 0回复
    0
  • 沈团长主演的《哑女告状》,一人两角,让人惊叹,超凡的演技令人拍案叫绝,将角色演绎得完美无缺。
    2023-07-28 09:37:42 0回复
    0
  • 现在有些所谓流行歌曲,比起锡剧,真是一毛不值。
    2023-07-28 09:12:52 0回复
    0
  • 还有这个缘故
    2023-07-28 08:51:58 0回复
    0
  • 原来是这样
    2023-07-28 08:41:03 0回复
    0
  • 锡剧,不知还有多少年轻人喜爱它?
    2023-07-28 08:25:25 0回复
    0
  • 三朵兰花盛开剧坛。
    2023-07-28 08:20:46 0回复
    0
  • 161075
    积分
  • 3726
    博文
  • 36351
    被赞

个人介绍

1941年7月1日生,2001年9月退休。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