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再谈书院文化

陈平 最后编辑于 2023-07-03 10:04:51
2855 1 3

                再谈书院文化

陈平   

对于中国教育制度的现状,可谓众说纷纷,褒贬不一 ,虽然总体还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不少实际问题,回眸中国书院文化对数千年人才教育的影响,我认为,还是值得专家们去深研探讨,或许能从中汲取一些好的经验,因为中国书院文化教育,对推动中国国学研究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实用性人才确实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近代国粹派人物邓实先生阐释国学: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以清代《四库全书》所列,国学范畴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以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国学则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国学中的儒道释,尤其儒家学说始终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领域,成为稳定封建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在中国科举制度被废前,国学知识的传授,大部分均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书院教育中完成,即集中有识之士对学子灌输儒家思想,开展各种学术活动,阐发积累和革新文化,成为一方乡土的的精神家园。书院教育对中国农耕时代学而优则士理念的促进,确实致关重要。事实上自唐朝以来,民间书院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研究书院文化在中国教育史上发挥过的重大作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当今中国教育依然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毛泽东曾经指出“较之新式学校的坏处,书院也尽有好处。他认为,学校坏处一是师生之间没有感情,先生抱金钱主义,学生之间没有感情。学生抱一个文凭主义,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施教受教只是一种商业行为;【这情况近年好像愈烈,作者注】

二是用一种划一的机械的教授法和管理,蔑视学生的人格。三是,钟点过多,课程过繁。学生往往神昏意怠,全不能用他们的心思为自动自发的研究。与此相比,书院教育恰是师生感情甚笃;课程简而研讨周全,还可以优游暇豫,玩索有得。所以毛泽东总结,从研究的形式来说,书院比学校实在优胜得多。面对当今社会,像书院这种小范围的教学形式,显然不再适应九年制义务教育需求,尤其是三年高中教育,但当代人可从书院也尽有好处中汲取其教学精粹,借鉴应用,从而促进现代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正在为实现民族崛起的伟大中国梦而奋斗,需要大批学为致用敢于创新,年富力强的各类人才,倘若作为民族希望的学子不会独立思考,无敢于突破自我的创新精神,梦想就难顺利实现。所以研究与探讨书院教育的开放教学、教研结合等特点,对改进当代教育方式,正确培养致用人才具有参考价值。

书院教育是从古代的“精舍”、“精庐”、“学馆”发展起来,属于私人读书治学的场所,所以既是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正是书院的私立性质,方能充分体现独立的精神,包括独立组织、独立进行教学和学术研究。独立组织方面,中国古代书院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完全如此),官方对其的干预相对较少。

独立教学方面,对学生进德广业是书院教学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因此,老师和学生都不大受科举的影响。老师可以自由讲学,学生可以自由读书、学习、思考、辩论。所以学术研究方面也一直保留了这个传统。、书院里坐堂讲学、研修的学人一般都不是急功近利者,他们奉行达则兼济天下,隐则独善其身的原则,在一个依山傍水,风景幽静的环境里,专心教学,培育人才、治学,提高修养。

关键还在历代书院的出任山长{即校长}几乎都是学坛巨子,他们学有专长,不少人在学术上自成流派。在书院里,他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所学以自己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这样就把教学和学术研究结合了起来。

譬如被理学家奉为圭臬的《朱子语类》,就是朱熹的讲学语录,影响了我国思想千余年。常州龙城书院的掌门人之一钱一本,东林书院的創始人,北宋的杨时,明代的顾宪成,高攀龙均为一代名士,他们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心怀远大抱负之名联,被广为传诵,成为许多学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和座右铭。

看看现在学校的教学,小学围绕中考应试填鸭,中等教育围绕高考指挥棒,本科教育围绕考研指挥棒,教材是全国通用的教材,学术是路人尽知的知识,思想像营养不良贫血病人的脸样苍白,很多教与研风马牛不相及,老师难以做出高深的学问,学生难以学到真正的学问,因为学与研的独立精神体现的很少,相比之下,就很难培育出像朱熹这样学派性的代表人物,常州龙城书院培养出来的洪亮吉黄仲则李兆落等对时代有影响的学者。

虽然书院的兴盛与衰落过程,与千多年灿烂辉煌的文化发展有必然联系,可这些问题的出现,仅是官办与私立性质的原因吗?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的朱熹创立了讲会制度【相当于如今的专题讨论】和学术辩论制度。他主张不同学派的学者可以往来讲学,进行学术交流,使不同的思想出现在同一书院的讲坛上,体现了求是精神。求是是书院历来秉持追求的精神品格。什么是求是精神?胡适先生的解释是“只认真理,不肯调和”。宋代理学分不同的学派,如在象山书院主持教学的心学大师陆九渊主张“尊德性”、“心即理也”属主观唯心主义学派。在白鹿洞书院主持教学的理学大师朱熹,主张“道问学”和“即物而穷其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学派,两人对一些问题长期争执不下,但朱熹在白鹿洞书院主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孔子义利观时,恰逢陆九渊率众弟子前来,于是就请陆九渊同讲,并举行了隆重的讲学仪式,随后,又把陆九渊的讲义刻在石头上,彰显学术辩论的意义,体现了求是的精神。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一个传统。

实际上,这种书院讲会是从佛教集会而来,有宗旨,有规约,有规定的日期和隆重的仪式。但是这种讲会制度,对促进学术交流和理学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今学人集会的现状呢?学术会议唱歌、跳舞、喝酒、吃饭、游山玩水,拉关系、上项目、发文章;同事聚会唱歌、跳舞、喝酒、吃饭、讲荤段子、互相进行人身攻击;对不同观念者进行诬陷造谣等等,研究生教育导师办公司、办培训班、打官司,学生给导师打工、充当廉价劳动力、混日子;个别导师白天是“教授”,晚上是"禽兽”,何来学术研究?何来学术辩论?何来学术的繁荣与发展?求是的前提是怀疑,中国古代书院的师生之间以道相交,切磋学问,质疑问难,他们的怀疑是不唯书,不唯圣贤,唯是是从的精神。怀疑的精神的本质就是独立思考,看看当今教育现状却是教育管理者面对读书做学问,老师面对考试做学问,学生呢?可想而知。

早在抗战时期,著名学者竺可桢主政浙江大学时就说,大学就是求是之地。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非常推崇岳麓书院的“实事求是”这条院训,由于他的推广,这理念至今还对我们产生巨大影响。可是面对目前学校教学与学术研究的现状,是否还在坚持求是的精神?人们表示怀疑。

据《中国书院史》阐述,古代书院讲学学生可自由听讲,不受地域的限制;学生可不受学派的限制,书院允许学生中途易师等等,体现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自由精神和兼容精神,这传统带到后来的北大。当代著名学者胡适曾深情地回忆,那时北大中国哲学系的学生,都感觉一个新的留学生叫做胡适之的,居然大胆地想纹断中国的哲学史,原来讲哲学史的先生们讲了两年才讲到商朝,而胡适之一来就把商朝以前的割断,从西周晚年东周说起。学生们都说这是思想造反,这样的人怎么配来讲授呢?那时孟真即傅斯年是北大的学生领袖,学生就请他去听我的课,看看该不该赶走。他听了几天就对同学们说,此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

一个才20多岁的留学生在北京大学教书,面对着思想成熟的学生没引起风波应该不多,过了十几年后胡适才晓得这是孟真在暗地做了保护人。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请问像这样的事现在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效果必然不如过去。

教研结合的会讲式书院起自宋代,发展在明朝,如无锡东林书院,每月订有开会时间,开会之前由书院散发请帖,开会时由山长讲一段,讲毕,令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切磋,终以茶点散会,这种会讲形式将书院变成代表时代精神、讲学与议政、自修与教研结合场所。

书院中另有的一种组织相当如今的协会之类,虽然与书院有连带关系但自成系统,对于学风之传播力至大的是讲会。这种会有严密组织,会时有固定仪式,会友有共宗旨。厘而订之,各为“讲规”或“会约”,即讲会之章程。此种讲会讲规,在教育与学术上均有极大意义。会讲是与书院教学、学术活动有联系的聚会。讲会在开展活动时,均有特定课题或有关读书、问难、规劝等具体内容。据讲会规约,规定时间、地点、主持人等,譬如对社会史方面,文社及会社等方面的研究,多少涉及书院的讲会。

以书院为基地的士人的游历与讲学,是一种跨越地区性和超越身份地位甚至阶层的社会交往,它使士人在交流学问中扩大了社会交往面,加强了士人之间的联系,也促进了士人的文化创造。总之教研结合体现书院教育的独特精神,学术辩论体现了书院教育的求是精神、怀疑精神,开放教学体现书院教育的兼容精神。

书院教育认为,了解古代,学习古代是为了学以致用,是为寻求对今的启示借鉴,认为学习具体的知识并不重要,更应学会独立思考才是最重要,坚持时代发展需创个性文化,从而开展对文化精神的纵深解读。

从龙泉书院创始人、淸代荆门知州舒成龙所撰的《龙泉书院碑记》中,我们可以梳理出书院文化的传承脉络,如该书院的命名就凝练了传承文明,追求卓越的教育精神,舒成龙为优秀学生确定的“安学、亲师、乐友、信道”四条标准,值得当今学校启迪借鉴发扬;但是我们研究书院教育的目的,不是让一些不学无术者借古人尸骨吹牛逼包装炒作自己,而是对当今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完善与补充作用。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西江月
  • 徐长河
发送

1条评论

  •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023-07-03 11:02:35 0回复
    0
  • 19975
    积分
  • 3536
    博文
  • 5339
    被赞

个人介绍

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清凉书院书画名家专委会会长。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