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痛说湘江血战之三 深刻理解两个确立伟大意义

安文 最后编辑于 2023-07-02 15:52:15
1077 2 7

痛说湘江血战之三

深刻理解两个确立伟大意义

  

红军英勇战斗

与敌各怀鬼胎不同,红军是一支有责任、敢担当、能打胜仗的铁军!按李德部署,中央苏区转移时阵势是这样: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作为核心居中,第一、三、五、八、九军团把核心纵队团团围起来。其中左翼前锋是林彪一军团,其后为九军团;右翼前锋是彭德怀三军团,其后为八军团;五军团作为断后部队放在最后面。李德把这种部署称之为“甬道式”前进。毫无疑问,这种前进方式可对核心纵队起到最好保护,但外围五个军团压力却巨大。因为这种部署意味着我军必须相对集中前进,容易被敌军侦察到动向,失去了机动和游击的能力,只能与敌军硬碰硬。更要命的是,我军装备与敌军相差太大,这种硬碰硬就意味着要付出血的代价。说白了,就是要依靠一线将士们的血肉,为中央核心领导杀出一条血路!

按理说,李德应该清楚这种部署的意义和所须付出的代价,更应想办法尽量减少牺牲。可是李德似乎并没将一线将士的牺牲放在心上……他和博古居然要求中央纵队在转移时带着所有家当,什么钞票印刷机、造币机、纸张、大米、电话线之类的全都要带着。为带这些家当,不得不临时雇佣了5000名挑夫。这样一支庞大队伍,行进速度之慢可想而知。在荒僻小道上,这支大部队常常一个小时走不出去一里路。为给这支缓慢的队伍开辟前进道路,负责开路和断后的部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幸亏毛泽东跟着大部队,他穿梭于各个军团之间,掌握了一线第一手情况,并多次向当时中央“三人团”(博古、李德和周恩来)提出轻装快行建议。在周恩来支持下,博古和李德终于同意毛泽东的建议,让大部队在渡过湘江前,扔下这些辎重,以最快速度渡过了湘江。

即便如此,湘江之战还是让红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这里,湘军、桂军和国民党中央军三面合围,集结了40万大军,想将红军彻底消灭。聂荣臻回忆说:“在20多里地的战场上,炮声隆隆,杀声震天。”因为人员都集结在湘江渡口附近过于密集,飞机扔下每颗炸弹都会溅起一摊鲜血。事后统计,红军通过第一道封锁线时,损失3700余人;通过第二道封锁线时损失9700人;通过第三道封锁线时损失8600余人。而在湘江,这第四道封锁线上,我军损失了3万余人!经此一役,红军主力仅剩不到4万人,相比出发时的8.6万人,折损过半!

最惨烈的是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红五军团是断后部队,而三十四师是断后部队的断后部队!他们一路阻击敌人,打到最后只剩下94人,在一个团长带领下钻进深山打游击,最后大部分都死在了深山之中。三十四师政委在战斗中阵亡,师长陈树湘因腹部中弹被俘,押解途中,自己把手伸进腹部伤口,强忍剧痛绞断肠子,英勇自尽!就这样,歹毒的国民党还不放过他,砍下他的首级高挂在他家乡的石柱上示众……

后卫惨烈,前锋也不轻松。在中央纵队抵达湘江之前,林彪一军团也感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林彪的对手是何键的女婿李觉。李觉虽也是军阀一系,但很多做派却和其他军阀大不一样。他早年跟随唐生智,在唐生智的影响下,他学会了不摆架子,不怕吃苦,与士兵们一同作劳役,建立起良好的感情,战斗时更是身先士卒,所以他带出来的部队战斗力极强。

林彪吃亏在一军团战略目标是保障核心纵队安全通过,所以必须坚守阵地,无法发挥其机动性强,战术灵活多变的特长,只能跟敌军硬碰硬。一军团一师米花山阵地,一天不到就失守,紧接着二师女梳头岭也失守。二师五团尖峰岭也遭到日夜不断冲锋,最终失守,团政委易荡平自尽。四团打得也异常艰难,团政委身负重伤。面对悍不畏死的湘军,二师只有退守黄帝岭。李觉湘军依然紧追不舍,双方杀得惊天动地。湘军甚至用起了红军最擅长的迂回包抄,派出部队向二师侧后方向夹击。

这场仗让林彪觉得憋屈异常。敌人用自己最擅长的战术攻打自己,偏偏自己还得像钉子一样钉在原地。他感觉到了空前的压力。11月30日晚,林彪、聂荣臻和左权一夜无眠,商量讨论了几个小时,终于决定给中革军委发了一份火急电报,大意就是在第二日的情势会更紧急,因为会有一片非常不利于我军的地势,一军团没有占领固守的绝对把握,为了安全起见,还请中央纵队星夜兼程过河(湘江)。12月1日的战斗更激烈,穿插迂回的桂军甚至摸到了军团指挥部,差点把林彪指挥所一锅端。林彪和聂荣臻、左权带着身边的警卫员、炊事员和文员投入战斗,一直顶到增援部队赶来。

其他军团的战斗也类似,遇到了敌军的猛烈攻击。11月28日,桂军十五军王瓒斌师在新圩向彭德怀三军团五师发动进攻,激战两天两夜。五师损失极大,师参谋长胡浚、十四团团长黄冕昌先后牺牲。29日,桂军又与三军团四师在界首南光华铺接火。30日,四师第十团一天之内先后牺牲了两位团长,战斗之惨烈可想而知。三军团六师十八团被桂军围于湘江东岸,无人幸免。

桂军不是打算对红军放行吗?为什么还打得这么凶?说来简单,因为桂军改变防御方向后,防线上留下空白何键不愿补,很快被老蒋发现。蒋大发雷霆,给白崇禧发封电报,最后一句是“除中正(指蒋介石自己)之外,其谁信兄与匪无私交耶?”这样的大帽子压下来,白坐不住了,不得不主动向红军发起了攻击。好在红军大部队已经过了桂系部队的防线,此时攻击倒符合白之前定的“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的总策略。即便如此,也还是给红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团结一心

最愚蠢的李德指挥,幸好红军是一支经历血与火考验的铁军,更是一支团结一心的铁军!与敌军互相算计、推诿扯皮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我军各师团之间的团结与配合,这才使蒋介石功亏一篑,红军避免了全军覆没这一最糟糕的结局

一军团一师掩护中央纵队渡过潇水后,本应按林彪命令迅速向湘江前进。但后卫第五军团尚未赶到,在潇水一带留下了阻击缺口。这时三军团首长彭德怀立即命令一军团一师师长李聚奎停止前进,就地布防,阻击追兵,并把自己的三军团六师留下来交给一军团一师统一指挥。这两个师按彭指令在潇水西岸防守了两天两夜,保障了中央纵队的安全。

无独有偶,身为一军团首长的林彪也曾“越权”指挥过三军团的部队。那是我军占领界首后,三军团四师按原计划应在湘江北岸布防,林彪在阵地上转了一圈后,认为在南岸布防更好,更能有效防止桂军侧击。三军团四师师长张宗逊立即按林彪意见渡回湘江南岸构筑防御阵地,并在南岸与随后赶来的桂军打了2天2夜,确保界首渡口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

这两次“越俎代庖”指挥都十分关键也十分得当:一军团一师如没及时补防,扼守潇水,中央纵队在湘江一带就要被敌人追近两天时间,湘江之战中红军的损失不知道还要增加多少;三军团四师如没按照林彪命令在南岸布防背水而战,界首渡口必然在桂军突袭下很快易手,红军的大部队就会在湘江被敌人切断,这是非常危险的!这种越俎代庖地指挥充分体现出我军高度的团结性和整体性!没有这种团结,就没办法从蒋介石的包围圈中脱身。

现在回过头来总结,湘江战斗实在凶险万分。如没有我军各军团拼死战斗;如当时周恩来没坚持把毛泽东带着一起转移;如不是蒋介石想趁着剿灭红军的便利插手两广,而是下令其嫡系部队穷追猛打我军尾部;如果陈济棠没有主动让路;如果白崇禧没有改变湘江那扇“大门”的方向……上面的这些如果只要有一个成真,中国革命的历史可能就会被改变。可历史就是历史,它没有如果。或者应该这样说,这些如果注定不可能发生,因为我们有信仰,他们没有;我们有理想,他们没有。正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所以拧成了一股绳,正因为他们各怀鬼胎,所以一盘散沙。所以,虽然凶险,我们终于挺过来了!后面等待我们的是遵义会议,自此之后历史终于选择了毛泽东,中国革命也终于迎来了曙光!因此,二十大做出的两个确立决策,对我们克服百年未遇的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顺其自然者
  • 西江月
  • 嫳屑男子
  • 徐长河
  • 善舞
  • 子兵
发送

2条评论

  • 看过电影血战湘江,真是惨烈。
    2023-07-03 09:41:23 0回复
    0
  • 枪杆子里出政权,但一定坚持党指挥枪。
    2023-07-03 07:44:43 0回复
    0
  • 22067
    积分
  • 1605
    博文
  • 7146
    被赞

个人介绍

河海大学退休教师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