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微观察丨端午寻根 文脉绵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2023-06-22 09:29:10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作为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棹影斡波、鼓声劈浪中举行龙舟赛,品尝软糯可口的香粽,门上挂艾草和菖蒲……端午节生动印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已成为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感的重要载体。
回望五千年中华文明,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端午习俗 传承千年
五月五,过端午,挂香包,插艾草。
“很多地方端午节有挂香包的习俗,将香包佩戴在腰间、胸前,可驱邪避暑。”端午前,80多岁的王秀英缠丝绕线,精心制作小香包。王秀英手上的香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香包”代表作品。
△王秀英和孙女孙歌尧展示“针棒香包”制作技艺。
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徐州马庄村,走进村里的香包制作室,买下一个王秀英制作的中药香包,笑着说“我也要捧捧场”。
这让王秀英很触动:“总书记的‘捧场’让我很受鼓舞、更有自信,下定决心好好传承。”
和“徐州香包”一样,端午习俗代代传承。
香囊或方或圆,粽子有咸有甜,龙舟可长可短……我国各地端午习俗不尽相同,却都寄托了人们驱邪避疫、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承载着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诉说着一个千年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传统节庆文化。
△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进入新时代,包括端午在内的非遗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2021年,在东京奥运会上,龙舟作为展示项目亮相奥运赛场,标志着龙舟启动了入奥程序。与传统龙舟相比,精心研发出的竞技型龙舟更具设计感和速度感。今年,龙舟作为正式比赛项目,也将亮相杭州亚运会赛场。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端午节文化习俗在不断传承中创新发展。
文化基因 植根内心
端午节,道一声端午安康。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毒虫滋生、瘟瘴易发,正是“祛病防疫”的关键期。东汉文献中就有关于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病防疫的记载。端午节传递着人们对风调雨顺、生命健康的强烈愿望,也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追求。
天人合一、万物并育,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理念。
端午佳节,龙舟竞渡,源自古代龙图腾祭祀的仪式。从最初的祈求福佑到如今成为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其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文化内涵一脉相承。
△近日,来自中国台湾彰化的屈氏后裔与湖北宜昌秭归屈原故里的屈氏后裔相聚一堂,共话端午、共祭屈原、共叙乡情。
不久前,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
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
传承千年的端午节所体现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深情告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也为波澜壮阔的时代长河注入源头活水。
精神血脉 赓续不绝
粽叶飘香,又念屈原,这是端午绵长的文脉,也是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前行的力量。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发出了宏远的“求索之问”。他的爱国精神、进取精神、探索精神,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赓续不绝。
今天纪念屈原,是为了寻找古人精神与当下需求的连接点,以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用屈原精神为生民“塑心”,为实践“立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屈原的名句,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勇于变革、勇于创新,风雨无阻、勇敢前进。
△2013年6月12日,恰逢端午佳节,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太空吃上了美味的粽子。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总书记引用屈原这句话激励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十多年来,“上下求索”在中华大地化为不断向改革深水区进发、不断向创新创造进军、不断向困难挑战进击的生动实践。“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成为人们前行的姿态,“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砥砺了中华儿女的优良品格。
粽香氤氲的家国情怀熔铸在中华民族精神血脉里,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
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中国人民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坚持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时政微观察》近期内容>>
时政微观察丨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
时政微观察丨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执笔丨程昱
视觉丨江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