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悲情的常州郑氏三进士 2.郑振光为什么能够名扬许昌

清凉黄昏 最后编辑于 2023-06-20 08:46:51
2665 2 10

悲情的常州郑氏三进士2.郑振光为什么能够名扬许昌

 

怀郑祠-乾隆许州志.jpg


2.郑振光为什么能够名扬许昌

郑振光做了三年许州知州,考绩为“两河卓异第一”,喜事之后悲事随着即来。他的母亲董宜人在许州官邸病故了,按照规定他辞官扶柩回乡,但是走到杞县就病倒,很快谢世,追随他的母亲去往天国。

许州的百姓没有因为郑振光的离去而忘记他,反而更加深深地怀念他。

许州百姓和官绅把他列入名宦崇祀,又在文峰塔的附近建了一座“怀郑祠”专门纪念他。不仅如此,还把郑振光建造的“邵公祠”改名“邵郑二公祠”。无锡人邵宝在明代成化年间做了七年许州知州,政绩非同小可。他调走后,许州人写有《邵公去思碑》,以此来记念他,永志不忘。郑振光到许州后,建造了邵公祠,这一举措既可以认为他顺从民意,也可以认为他把常州同乡、前任知州邵宝作为自己施政的榜样。后来许州人修改祠名,把邵、郑连在一起,并驾齐驱了。我想,这对郑振光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郑振光英年早逝的原因,《许州志》有所记述,说他带病视事一年多,因而“尽瘁”。那么,郑振光在三年中究竟做成了哪些事,竟会耗尽了他的精力?

从发展经济来说,他疏浚了白龙河,号召流民还乡,官府给与耕牛和种子,从而开辟良田数百顷,这是百世之利的惠民举措。在改革弊政方面,他废除了原来的“厩传”制度,使得马头们免于破产之苦。在文化教育方面,他捐献薪资修葺倒塌的学宫,每月初一和士大夫们谈经论道,并且亲自辅导士子们的作业,资助贫寒学子上学,以致许州地域之外的童子都背着书包前来学习听课。当然在政务处理方面,勤政做到庭无留牍,公平做到锄强扶弱。这样的知州,百姓能不爱戴吗?

当然,这些事情记在州志,只会被历史研究者所知,老百姓不一定关心。现今许昌百姓几乎无人不知郑振光,是他创建了许昌文峰塔的原因。

说到建造文峰塔,是许州士大夫听了术士所说而提议。术士说,许州的地势东南低下,必须造塔纠偏才能复兴文风。可是郑振光担心因此劳民伤财。但是许州的士子们说这是为了许州的百世之利,大夫为什么不同意呢郑振光改革驿站弊政而受益的那些人,首先为建塔捐出两百两银子,生员们也紧紧跟上。在这样的形势下,郑振光再要不答应建塔的话,就有违民意了凡是有治才的官员,是决不会这样做的。

于是郑振光也捐出自己的月薪,以及按成例规定由官员所得的“火耗”银。当然造塔这样的大事,是必须报告上级的,有关的上级都批准了。于是在郑振光的主持下,一座十三层高的河南砖塔之首文峰塔,八个月以后就在许州大地耸立起来。文峰塔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许昌市的一张名片,每当介绍文峰塔的时候,免不了提到它的创建者郑振光。如果咬文嚼字的话,郑振光只是文峰塔修建的主持者。不管怎么说,郑振光的名字将和许昌文峰塔同在,这是必然的。

如果拿郑振光和邵宝比较,邵宝做了七年许州知州,享有极大的声望。而郑振光仅仅干了三年,后人就把他和邵宝并列了。可见他付出的精力之多,绩效之高,难怪他的身体承受不了。

当董宜人和郑振光的灵柩运回常州,郑振先带着郑鄤一同乘船北上迎接,在清江浦(今淮安)接到,两丧同归,痛之情,善于作文的郑鄤,用“一恸欲绝”来表达。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顺其自然者
  • 竹青
  • 徐长河
  • 嫳屑男子
  • 阿敏
  • 西江月
  • 吴名
  • 龙潭清泉
  • 一龙双马
发送

2条评论

  • 这就是口碑啊。
    2023-06-19 09:27:13 0回复
    0
  • 郑振光怀有理想抱负「稂莠锄、嘉禾殖」,压抑地方豪强,遏止恶徒不姑息;大小狱案都必定详查案情,至当事人完全服罪为止。励精图治,不分昼夜、不辞劳苦,兴办新政、改革弊病,在许州鲜少遭遇阻挠。巡视州境时,郑振光见到大龙口、白龙坡有荒芜沼泽地数百顷、居民流亡外地,即捐资开挖沟渠、堆筑堤防、建立庄园、发给耕牛与种子,该地於是逐渐丰腴。
    2023-06-18 14:59:45 1回复
    0
  • 3435
    积分
  • 1241
    博文
  • 841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