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丑人鱼之六:晓松去脉
安 文
可惜天不遂人意,晓松和宋柯想象的音乐乌托邦并未能真正落地。2016年12月13日,由于经营不善,仅存活了7个月的阿里星球全面停止音乐服务。曾发展态势良好的虾米音乐也因此错过良机,被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占领市场,失去了重返巅峰机会,最终无奈关停。
此时的晓松已从董事长转为虚职——“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相比较一般意义上的阿里高管,挂着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头衔的高晓松更像是阿里的门客,走的是门客似的文人路线,用自己在圈内的地位,帮助阿里大文娱整合资源服务国际化战略的同时,化身成为互联网公司的流量标签。”(引自《高晓松的阿里往事》)
晓松悦纳了自己的新角色。毕竟,比起纵横商场,以文化名人姿态对外Solo才是高晓松的拿手好戏。
4500万微博粉丝的流量号召力,四通八达的人际网络,也使晓松成为阿里对外宣传的利器。
可惜的是,几年后,晓松的吉祥物作用也逐渐失去了往日效能,晓松在阿里的存在感日趋薄弱:2019年10月21日,晓松已不再担任北京阿里巴巴音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2021年3月,晓松退出北京阿里巴巴音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一职;2021年8月,晓松从阿里离职;2022年5月5日,晓松退出北京阿里巴巴音乐科技有限公司自然人股东行列,在该公司已无任职。
而这,显然和晓松日趋下滑的互联网风评有密切联系。
黯然离场。人在高处不胜寒。晓松活跃在公众平台这么多年,在包揽鲜花与掌声的同时,自然也遭遇过不少负面评议。他知识分子的傲慢和自恋、并不“温暖纯良”的风流情史,在节目中出现的知识硬伤,乃至他在微博上传的“美美哒”的自拍……都一度成为网民攻击和讽刺的对象。
不过,和最终翻车比起来,这些草根反对声,无论言辞何其激烈,也只能算是隔靴搔痒。202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媒体邀请晓松等人参加“名人读名著”网络直播,结果,晓松一出场就被弹幕骂得狗血喷头,最后直播不得不紧急关闭、尴尬收场。
观众盛怒倒不因为晓松在直播过程中发表了怎样不适当言论,乃是出于某种“积怨”。在公知接连翻车的舆论环境下,晓松曾在《晓说》和《晓松奇谈》中发表的种种不当言论也被翻了出来。
晓松这些言论在节目播出当时,也泛起过波澜,但并未成势。而在新的舆论环境下,经自媒体发酵,一发不可收拾。何况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晓松“外宾”身份作为某种原罪,足以坐实种种骂名。
2021年8月,某官方账号发文,批评晓松抹黑国家民族历史,强调“历史就是历史,容不得‘奇谈’,奇谈怪论的结局只有一个,就是被历史埋葬”。
官方一锤定音,算终结了晓松的互联网生涯。不仅其参加的各项综艺节目被接连下架,晓松个人发起并担任馆长的"晓书馆"也以设备故障之由宣布关闭。
而风波之后的晓松也悄悄将自己的个人微博账号改名为“晓松—”,取消了原有认证,并设置博文不可见。不仅如此,还将简历改为“静思”,大有就此噤声之意。
有人说,晓松最终翻车是因为他变了,是成名后的自大狂狷害了他。我想并非如此。晓松出身优渥再加少年得志,狂傲自大是他自始至终的本性。但人如过得太顺利的确容易产生一种人定胜天的错觉,忘了时势造英雄多于英雄造时势,很多时候比实力更重要的是时运。
今年3月晓松青岛露面。2002年,记者采访晓松提到大家对他执导的《那时花开》的负面评价。晓松满不在乎地回应:“不喜欢我的人,早就不喜欢我了,不用等到今天。喜欢我的人,早就喜欢我了,也不用等到今天……”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以为把观众玩弄于股掌的晓松,如今被观众抛弃了。看似是历史吊诡,其实是历史必然。历史巨浪翻腾而过,白衣飘飘年代逝去,世间已是别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