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羿耿庵书风:清、静、淡、雅、禅

羿耿庵 最后编辑于 2023-06-15 13:52:55
1307 1 5

羿耿庵书风:清、静、淡、雅、禅


续鸿明/文


金石书画家沙曼翁先生得意弟子羿耿庵,首先是一位热爱读书的文化人,其次更是一个优秀的实力派书法家。其为人谦谦儒雅,书法作品清雅、高古,无论是甲骨文、古金文、小篆,还是汉隶、楷、行草书作品,无不散发出独特的古韵和厚重感,这种视觉冲击力和笔墨书香,沁人心脾,给人以感染力。

业内专家普遍的评价是:羿耿庵的甲骨文、大篆、小篆等古文字书法作品,古朴厚重,做到了笔笔有来历;楷、行草书法有魏晋锺繇、“二王”的韵味;汉隶、草隶作品在深厚的传统功力中则更见个性。这些“多元因子”是他临池不辍,真积力久,将古人法书真髓汇到一起在笔端的自然流露。

羿耿庵坚持书法研究和创作已有近半个世纪,无论生活、工作如何变化,他都一直坚持在写。用他的话说,“自从爱上书法后,我从来没有停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练习书法是我的一种生活常态。”读书写字是羿耿庵除了工作之外唯一的爱好,他从来没有丢过,无论多忙都一直坚持。他认为,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符号,中华文化五千年从没有断过,汉字是很重要的一个载体。在接触汉字书法过程中,羿耿庵沉浸其中,投入了很多精力。

羿耿庵常以书写的方式来读书,他特别喜欢抄写经典,如儒学中的《四书五经》,佛学中的《心经》,道家学派的《道德经》《黄帝阴符经》等,几十年的抄录经典让他体会到,此种方式恰恰契合了古人写书法与做学问长期并行,久而久之才能做到的融会贯通。羿耿庵说:“只有融会贯通之后,书法才能体现人文精神。写字仅仅依靠技巧是达不到‘道’的境界的,学问不打通,书法的艺术性是高不到哪儿去的。”

羿耿庵尽管没有从事历史研究,但他对古代文献颇为留心,常说自己好古,学习古典文学对其书法影响很大。在他的书法实践中,他常常从传统的文化角度去思考书法,他用大量时间游历在中国经典文学当中,因本身喜欢而将之当做生活常态。他认为,中国书法三千五百年的历史本身就构成了特有的文化特征,后学者在学习书法技巧之外,还应懂得文字、美学、思想、政治有关的历史知识才好。在学习前人宝贵文化遗产的时候,我们会变得更加自觉,弯路也会走得少许多。

在羿耿庵看来,中国书法在晋唐时期已堪称完美,尽管书法史一直在发展,后来的人按照自己的意图和社会时代对文化的需求呼唤,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但都没有离开晋唐提供给我们的文化传承。

因为对古文字的喜欢,羿耿庵在自己的书写实践中,对中国书法每个阶段的特征认真思考研磨,他的作品所展示的面貌相当丰富。作品书写自然,常常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韵味。譬如,他的小篆作品,偶尔会参入古金文意,书风显得更加古朴厚重;隶书,既有各种汉碑的意韵,也融入了篆书、汉简牍书味道;楷书中既有魏晋味也有唐人法度;行草书里虽以“二王”风格为主基调,但也有魏晋、唐人其他书家的意韵。总而言之,其书风庶几可用五个字概括:清、静、淡、雅、禅。

羿耿庵觉得,学书法必须多读书,守住一颗淡雅的心,自然流露出的才是干净的作品。他追求传统的正大气象,喜欢并吸取传统中的优秀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往前走,老老实实地去做事。他强调,临摹传统的目的不是让大家了解他的学术立场,而是告诉大家,书法“取法乎上”的本源。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古人留下的宝贵书法作品值得后人好好沉浸其中,汲取营养,下足功夫去学习、去传承。

他认为,在当下数字化的时代,如果丢掉传统书法,定会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因此,他觉得自己应尽一份责任。尽管已经年过花甲,但他有信心传承好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贝。“书法一定要有时代精神,在这方面要不断研究。跟上时代脉搏,中国书画史实际是伴随时代前进的。我们的任务很重,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在这条路上,我们还会不断地深入下去。”

羿耿倡导的“守望经典、弘扬国粹”汉字巡讲演示公益艺术活动已经坚持开展了十多年,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好评。“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责任和义务,尤其在当下多元化的时代,仍然要有民族凝聚力和情感抒发。我今后要面向更多的社会基层,多写多创作,融入时代生活,体现时代人文精神。”羿耿庵如是说。


作者系《中国文化报》期刊中心总编辑、文艺评论家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徐长河
  • 泉水涓涓
  • 素沁兰
  • 羿耿庵
  • 一龙双马
发送

1条评论

  • 羿先生的大作,具在视觉冲击力和笔墨书香,沁人心脾,给人以感染力。
    2023-06-15 15:48:17 0回复
    1
  • 5927
    积分
  • 349
    博文
  • 1658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