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每日摘录古诗ー首:王昌龄《闺怨》

人参果 最后编辑于 2023-05-12 10:54:42
1531 1 4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赏析】 

 

     就形式而言,王昌龄在盛唐诗人中以七言诗见长。就内容而言,极擅长于写宫闺妇女的生活,尤其是这些女性的心境及其微妙细腻的情感活动,生动传神而委婉动人。《闺怨》 这首小诗,堪称兼具以上两个特点的佳作。

 

    题曰“闺怨”,而首句却宕开一篇,径言“闺中少妇不知愁”,落笔即见笔底波澜,出奇不凡。为以下写愁写怨、展现其情感变化、心理活动作了反笔铺垫。而“不知愁”也极为恰切地概括了她的心理状态,不失天真烂漫、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而且也与其“少妇”身份、生活条件暗相关合,十分贴切。含蓄传神而风韵动人。第二句“春日凝妆上翠楼”则是紧承前句,借环境景物对其“不知愁”的心态再作烘染,借其行动对其“不知愁”的心理做具体展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自是人们心情最为豁旷欣悦之际,具有爱美天性的青春少妇尤其如此。“凝妆” 、“翠楼”一方面透露了她生活条件的优越,而另一方面,精心梳妆、刻意打扮,然后登楼骋目、欣赏春色的一系列举动无不袒露着她那“不知愁”的内心世界及对眼前生活的惬意与满足。其情感世界真如一泓清水,透彻明亮,如一弯新月,清光媚人。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因景移情,突作急转,切入诗题。“忽见”,并非单指忽然看见,也包括了倏忽之间触景生情而产生了新的联想和感受。自然界浓郁的春色春情在严妆少妇那平静欣悦的内心激起了层层涟漪。陌头,即路边。陌头杨柳,本属寻常景物,而今却激起了这位少妇心灵的强烈震颤。可见,此时此际的陌头杨柳又扮演着非同寻常的角色。杨柳在人们心目中历来被视作多情之物,缕缕柳丝也象征着系结友谊情爱的纽带。柳音谐“留”,故亦做为珍贵的赠别之物,民间久有折柳赠别之俗。面对明丽醉人的春色,摇曳多姿的杨柳,这位身单影只、美丽的青春少妇怎能经得起这般撩拨,怎能不勾起她那强被压抑、沉睡心底的感情,引起春心的剧烈骚动、蓦然觉醒。突然感受到了眼前生活的缺憾。于是,那凝聚着怅恨幽怨之情的“悔教夫妇觅封侯”的想法,如遏止不住的山泉,喷涌而出,震撼心灵。当时,在盛唐时代精神的激励之下,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不仅成为男儿们的狂热追求,而此风也及于闺中。从句中 “教”字可知,当初丈夫怀着 “觅封侯”的志向身赴沙场是得到这位少妇的支持和怂恿的。但长期的青春无伴,空闺寂冷无疑使她感受到了代价的沉重和与日俱增的难挨的痛苦。那个以 “觅封侯”的愿望苦苦砌就的堤坝也受到越来越强烈的情感浪涛的冲击而岌岌可危。而今,陌头杨柳、春光春情以神奇的魔力所唤起的复杂感受,终于使她心灵的天平重新倾斜,也以千钧之力终于冲垮了那由 “封侯”愿望筑起的堤坝。由 “教”而 “悔”,由“不知愁”而到满腹的幽怨怅恨,正是诗人对其微妙的心灵历程的生动展现。怨悔之中,极为深刻地揭示了她经过痛苦的心灵搏斗,摒除世俗欲念之后对无价韶华的珍视,对幸福美满的爱情生活的渴求向往,也让读者看到了那拂拭得晶莹透亮的滚烫的爱心,这也无疑是对爱的力量的讴歌赞颂。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徐永固.
  • 西江月
  • 顺其自然者
发送

1条评论

  • 寥寥数笔,将这一瞬间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感情的波动,描绘得细致入微,表达了荣华富贵不如朝夕相伴的思想,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2023-05-12 14:11:18 0回复
    0
  • 82474
    积分
  • 9314
    博文
  • 23338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