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茶楼
收藏本站

人到常州大有可为,“三向奔赴”实现三赢!

常小觅 最后编辑于 2023-04-14 08:27:16
4800 1 5

在人们普遍认知里,“钱多事少”往往是一份工作的理想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达到这种状态的理想工作少之又少。要么“钱多事多”,付出与收入成正比;要么“钱少事少”,赚得不多但乐得清闲;还有一种是“钱少事多”,这种就纯靠“为爱发电”了。

不过,最近一则新闻报道了一个发生在常州的真实案例:一家位于常州的企业,让劳动者“钱更多、事更少”的愿景成为了现实。

这家企业名叫伊顿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常州的外资企业。前些年,由于不合理的薪酬制度和过多的加班时间,该企业员工流失严重,一线员工流失率高达27%。

为此,该企业优化一线员工奖金政策,改变薪资收入构成,不提倡加班,以产出为驱动,以品质和安全为保障,实现多劳多得。试点不到6个月,企业平均加班时间降低50%,人均效益增长25%,员工由过去的“为企业工作”,转变为“为自己工作”。

让劳动者更有获得感、成就感,企业才能更有凝聚力、竞争力。在常州,类似于伊顿常州工厂的激励机制改革并非个例。从企业的激励机制改革,到政府的人才政策引导,让劳动者“人尽其才”,实现人、企业与城市的“三赢”,已成为这座城市自上而下的普遍共识。

一、企业:让劳动者用自己的创新成果成就自己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人们对工作和生活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对于当下就业择业的青年而言,工作不再仅仅只是一份谋生的职业,更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如何让人们在工作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前文所提及的伊顿常州工厂,以产出为驱动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减少员工加班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就是企业通过制度改革提质增效的一个现实案例。事实上,常州企业在这方面的探索不少,涌现出了不少富有特色且卓有成效的管理改革实践。

比如,首创于常州的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制度”。

专项集体合同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企业与职工签署集体合同,规定企业按照产出效益给予职工一定比例的奖金激励,鼓励职工积极产出创新成果,并将此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制度性规定。

去年10月,工人日报在“怎样让技术工人有更多获得感”的系列报道中,就关注了常州的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制度。

报道中介绍,强力先端是常州专项集体合同制度的首批试行企业。2018年,企业工会主席与总经理分别代表职工和公司签署了《常州强力先端有限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把职工创新的获得感“写在合同纸上”。强力先端发放奖励分成列表显示,2021年度,该企业共有10个职工创新项目,提取奖励20多万元。

截至去年10月,专项集体合同制度已在常州109家企业开展,覆盖2万多名技术职工,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5亿元,一大批职工在用创新成果为企业提质增效的同时,也获得了自己的创新收益。

常州的这一做法,得到江苏省总工会的推广,还被写入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今年3月,全国总工会来常州调研,调研组表示,全国总工会将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常州的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制度做法。

除了“专项集体合同制度”之外,常州还有不少其他企业自发进行的激励机制改革实践。

例如,博瑞电力创建“金点子创新工作室”,2021年至今累计落实员工“金点子”超600项;中天钢铁集团的“151工作法”,围绕1个目标、打造5个平台,实施党支部积分绩效1个管理模式,被评为全省“党建带工建”典型案例;天启控股对管理人员及核心员工授予股权,实施分红股激励……

企业对激励机制的探索,实质上是为了最大程度实现“人尽其才”。将劳动者作为资本而非成本,将劳动作为增值而非消耗,让员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才能实现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化。

常州企业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实施各类激励机制,正是为实现“人尽其才”所进行的现实探索。这既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也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策。

二、政府:补贴做“加法”、手续做“减法”,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青年人才

 

实现“人尽其才”,企业能够做到的,是提供给劳动者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物质待遇;政府能够做到的,则是给足后备保障,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为劳动者营造静心干事创业的土壤环境。

常州做好后备保障的一大重点工作,就是让青年人才“住有所居”。据常州日报报道,4月10日,常州住房公积金政策又有了新动作:常州出台《关于调整我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有关支持政策的通知》,针对青年人才的政策优惠力度进一步加大。《通知》规定:

 ◆ 常州引进的博士研究生,首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且借款申请人均无购房类住房公积金使用记录的,最高贷款额度为120万元;

 ◆ 常州引进的3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首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且借款申请人均无购房类住房公积金使用记录的,最高贷款额度为70万元,其他共同借款申请人若有符合贷款条件的,最高贷款额度为100万元。

此前,该项购房优惠仅针对2021年1月1日后常州企业引进人才;现在,政策优惠范围取消了对引进人才的年份限制,同时将贷款支持范围扩大到非企业引进人才,受益群体大幅拓宽,政策红利将惠及更多来常青年。

上述新政,来自于常州“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的更新优化。根据“双资助”政策,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除了购房优惠外,还能够享受到不同档位的租房和生活补助。

更为难得的是,相较于一些其他城市门槛高、程序繁琐的申请流程,常州的人才政策极其简单明快。就拿“双资助”政策中的生活补贴来说,只要你符合条件,就能“0”手续拿到现金补贴,也就是所谓的“非申即享”:

得益于常州政务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持续升级,来常、留常青年人才无需申请,常州政务系统在进行数据比对后,能够自动生成资格名单。从资格生成的次月月底起,青年人才的社会保障卡内就能定期收到资助补贴。

在补贴上做“加法”,在手续上做“减法”,不搞花里胡哨,也不搞雷声大雨点小的务虚宣传,简单明快、诚恳实在。

这只是常州引才、留才政策中的一个小细节。除了诚恳、务实,常州的人才政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着眼于城市实际情况和自身特色进行针对性施策,而非照抄照搬其他城市做法、盲目追求体量和数字“赏心悦目”。

常州高等教育的一大特点,是职业教育发达。

针对这一特点,常州人才政策因地制宜,适时进行更新和调整,将广大在常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毕业生统一纳入扶持范围:

去年,常州制定出台《常州市住房公积金支持在常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青春留常”实施办法》,计划每年支持8000名以上的毕业生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存住房公积金,并明确了“300元开户补贴+2500元缴存补贴+20万元贷款额度支持”的支持政策,为在常高校毕业生送出了厚厚的“留常红包”,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青年人才。

更多新鲜血液的注入,才能有“更上层楼”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1年底,常州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31.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8.44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270人,连续八年位居全省首位。经济蛋糕的做大、教育水平的提升,外加政策措施的持续扶持,未来,相信将会有更多技能人才愿意将自己的奋斗征程与常州的城市发展紧密相连。

在常州,无论是企业激励机制改革,还是政府政策引导,归根结底,共同的落脚处,其实就一个字:人。

投资于人、投资于未来,实现城市、企业与人的“三向奔赴”、互相成就。

现在,人们常常谈论“服务型”城市、“服务型”政府,归根结底,实质上就是服务于“人”的城市,服务于“人”的政府。

城市要向上突围,需要“积小流以成江海”,用微观个体的努力汇聚形成合力;个人要实现自我价值,也离不开城市的土壤和环境。这些年,常州对人才工作愈发大手笔、对青年就业创业愈发重视,所体现的,正是为营造更优质就业创业环境的努力,更是向着更高质量的“万亿之城”迈进的决心。

人到常州,大有可为;

行至常州,此心可安。

作者 | 三木

来源 | 觅渡新语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嫳屑男子
  • 泉水涓涓
  • 顺其自然者
  • 西江月
  • 月满西楼
发送

1条评论

  • 常州,有志者施展才华的舞台。
    2023-04-13 07:01:42 0回复
    0
  • 7033
    积分
  • 469
    博文
  • 1936
    被赞

个人介绍

中国常州网品牌栏目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