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春】
新年老过,年味飘香我心醉
也算得上是防疫非常时期,但挡不住最隆重的节日“春节”的到来,辞虎年迎兔年,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充满了浓浓的年味。自然,个人防护是一定要做好的:非必要不外出,亲友尽量不聚餐……“新年老过”,在家,在家,在家,在家过一个家庭团圆、温馨快乐,又有传统民俗“年味”的佳节。
小年夜写春联贴春联。传统民俗风情,“无联不成春,有联春更浓”,小年夜写春联贴春联,这年才过得红火;来年,才会兴旺发达。想起插队农村我们三个被称为“三家村”的知青自己“写春联卖钱”的往事,顿时心血来潮要“舞文弄墨”一番,就裁好红纸,磨研好墨,“龙飞凤舞”地书写起来,一气呵成。看着墨迹晶莹欲滴的自创春联“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字写得不好,但“瘌痢头儿子自己的好”,自得其乐地直给自己“点赞”。一激动,本来要大年夜贴春联,忍不住在小年夜就贴到了大门上。
大年夜中饭吃馄饨。从小到大到老,每年大年夜中饭吃馄饨是雷打不动的,今年在家不外出更是如此。菜是小年夜就买好的,大年夜一早老伴就洗菜剁肉做馅,等到开始裹馄饨时,一家老小六人围在着饭桌忙活起来,七手八脚地各显起身手来。裹出来的馄饨,有有梭有角的;有翻卷突肚的;我学着妈妈当年裹起元宝的馄饨,还包进一角的硬币,待吃到硬币,就讨得一个好听的“裹金包银”口彩,寓意金银吃进肚,新一年中交好运;也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妈妈在世时的教导“裹的是馄饨,图的是菜和面的融融和和,亲人间的热热乎乎”也响起在我的耳边。
大年夜团圆饭桌上的八样菜。现如今是鸡、鸭、鱼、肉荤菜肴不稀奇,总是想吃点素菜。于是,今年大年夜团圆饭桌上增加了八样素菜。这八样素菜,被我命名为:迎新开门红(炒红萝卜丝);豆蔻好年华(炒豌豆苗);日子节节高(炒竹笋丝);五谷齐丰登(炒五香豆腐干丝);黄花百朵来(炒黄花菜);如意万事兴(炒豆芽菜);仙波一池春(荠菜汤);规矩做人懂“青头”(炒青菜)。小外孙问我什么叫懂“青头”?我回答:炒青菜,取意亲亲热热;懂“青头”就是“处世有分寸,为人明事理”。想想,我自己命名的八样菜有“一种对新年的期盼”的意思, “有文化味”,就越品越有味道了。
围炉守岁的亲情。大年夜的压台戏是守岁,俗信“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酒微醺,情意浓,撤下杯杯盏盏,各色水果干货粉墨登场:橙子砂糖橘葡萄苹果香蕉,花生瓜子松子榛子巴旦木,林林种种,五色斑斓的糖果做了配角。春节联欢晚会,在欢乐的音乐声里伴着开场舞欢天喜地的拉开了帷幕。我们一家人在客厅里围着一只贴着红纸黑字“春”和“福”的铸铁木炭炉庄重地坐下,开始辞旧迎新的守岁。一壶普洱泡开,茶汤厚重,入口滑糯,解腻润心。大家边吃着零食边说着沉淀在记忆中的往事、过去一年的喜乐平常,任思绪激动在每个动情的瞬间,在亲情如潮水般涌起在充满温馨的氛围中……
女儿女婿给我们二老发压岁钱。客厅里那台老三五牌座钟敲呼新年钟声时,女儿和女婿站起身来,双双面对我和老伴,规规矩矩跪了下来,说着“爸爸妈妈在上,女儿女婿给二老拜年了”,对我们行起传统的跪拜礼来。我们坐着,满脸的欣喜。女儿说:“过年好,感恩爸爸妈妈的养育!”说着,递上了两个厚厚的红包,“给二老发压岁钱了!”“你,你们这是?”老伴显然被吓了一跳。她起初吃惊地望着女儿女婿,随后明白了,站起身推脱着说:“这是做嗲呢?哪有孩子给老人发压岁钱的,这钱,妈不要!”“您收下吧!”女儿女婿说,“传承民俗也要与时俱进,孩子给老人压岁,祝二老身体安康、快乐长寿!”我呆呆地望着那两个红包,嘴唇哆嗦着说着“要收要收”,伸出手接了过来。这时,我突然感觉有东西掉在我的手背上,热热的,那是老伴的眼泪。
新年老过,喜庆年味有滋有味。新年老过,一眨眼,七天就过去了,女儿和女婿上班去了,今年要高考的大外孙到学校去上课了,小外孙到奶奶家去了。我们二老则还沉浸在七天的喜气洋洋中,自然也时不时就生出一种酸楚的感觉。一瞬间,我恍然明白了,年味,说到底,是一家人在一起的和谐温馨。有了一家人在一起的和谐温馨,这年才能过得这么有滋有味。我知道,岁月的脚步谁也无法挽留,但我依然祈盼,在每年的辞旧迎新的过年之际,儿女们都能与父母亲在一起分享那温馨的日子,不忘乡愁,传承民俗,创新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