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分享大运河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研究经验——写在常州“两会”召开之际

常小觅 最后编辑于 2023-05-05 14:58:31
4599 1 10

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分享大运河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研究经验---写在常州“两会”召开之际

常州“两会”即将隆重召开,在常州市行政中心,看到会场、标语、指示牌、会议室,气氛热烈,会场前过道上常州电视台转播车已经到位,一些工作准备有序,进行之中。

在常州“两会”召开之际,笔者浮想联翩,思绪万千。

 

    永难忘,第一次在大运河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学术研讨会分论坛我作嘉宾专家线上演讲。

云端相聚,分享经验,智慧交融。2022128日,2022年大运河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高峰论坛(因疫情改为学术研讨会,线上线下举行)。百余名来自全国知名高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各分院的文化研究专家,在由常州工学院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共同主办,江苏省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2022年大运河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学术研讨会”上,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携手“云”上,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大运河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华日报、交汇点新网、常州日报等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纷纷对会议进行了报道。

上午开幕式,专家主旨演讲,下午2:00开始,3个分论坛同时举行。4:00多,我在分论坛二(主题:大运河工业遗产的历史变迁与国际传播7个专家发言中压轴演讲了15分钟,我递交会议的论文为《大运河工业遗产的历史变迁与国际传播途径、方式及文旅融合——以江苏常州百年企业常柴厂、戚机厂、戚电厂等为例》。

    作为常州工学院校友,我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实际,对大运河工业遗产的历史变迁与国际传播途径、方式及文旅融合进行了分享经验。

我说,常州百年企业常柴厂、戚机厂、戚电厂等,是大运河工业遗产的重要代表。利用中共常州市委党刊《常州通讯》《开创》和企业报刊《今日常柴》《戚墅堰机车》报以及《常州经开区》等报刊,搞好大运河工业遗产的研究,具有权威性、地方性、史料性、可行性。我的演讲以江苏常州百年企业常柴、戚机厂、戚电厂为例,通过笔者长期调查、研究,特别是有关交往、故事、经历,对大运河工业遗产的历史变迁与国际传播途径、方式及文旅融合,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演讲分上、下篇。上篇《百年风华颂常柴——我与常柴历史变迁与发展趣录一二三》共分三大部分:第一为收藏党刊拾锦,第二为利用好常州市委机关刊物实物资料研究党刊、研究大运河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体会和故事。一、问题的提出和由来。一是巧遇参观档案馆的师生。二是写作、上报市文广新局新闻出版管理处《常州通讯》杂志历史资料的过程及体会。二、具体写作和利用的方法。一是按各个历史阶段和时期分层展开。二是注意各时期刊物形式的变化。三是注意刊物定位和办刊宗旨的新变化。第三为收藏《今日常柴》报;下篇《我与常州戚墅堰机车厂(现常州经开区)的经历与交往》(省略)。关键词为常柴厂、戚墅堰机车厂、常州通讯、开创、今日常柴、戚墅堰机车报。

笔者与常州百年企业常柴厂(后来的常柴股份有限公司、常柴集团),有近40年交往。2012年初笔者以中共常州市委办公室党刊处副处长、主任科员,市委机关刊物《常州通讯》责任编辑、《开创》杂志执行编辑的身份,回顾、研究、写作8000字专稿《百年风华颂常柴——我与常柴趣录一二三》,原载企业报纸《今日常柴》2012年5月15日第4版“百年风华颂常柴”征文专栏整版(由于版面有限,精选了文章的第一部分内容,发表时标题改为《我与常柴的不解之缘》),此文后于2013年5月选入《百年风华颂常柴》(文集)(1913-2013年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百年庆典)中的第四部分文化篇:铸魂育人,第205-206页。编纂:《百年风华颂常柴》文集编纂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与百年企业常州戚机厂(现在的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有50年的故事。最难忘,2005年10月,我担任责任编辑的中共常州市委党刊《开创》杂志,专门做过胡锦涛总书记来常视察工作的图片专版(封面、封三),其中就登有胡锦涛等在百年老厂戚墅堰机车厂的照片。

上篇:百年风华颂常柴——我与常柴历史变迁与发展趣录一二三

我与常柴有特殊感情。目睹了企业发展,与他有许多交往。

1983到1986年在常州工业技术学院(现常州工学院)经济管理系读的是工业企业管理,同届同系有来自常柴厂的同学(后当副厂长),在校时,到常柴厂参观、看产品陈列室,进车间,听企管办同志介绍。

毕业后,同班同学朱文娟分配进了常柴厂全质办,至今在总工办工作。我在企业工贸合营常州市塑料厂厂部办公室工作。市经委组织全质办、企管办同志培训,我听过常柴厂全质办主任给我们大家上课。

在常柴新、老办公楼会议室里多次参加全市性会议,年会、工作会、颁奖会等等;

1991年4月,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社会主义企业精神研究——玉柴杯社会主义企业精神获奖征文》一书,我的征文《关于培育企业精神的若干问题——对常州地区企业精神的调查与思考》选人其中,其中写到常州柴油机厂“常柴”精神:爱国爱岗,实干善创、纪律严明、道德高尚。写到198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出学习常柴的号召。原来,1990年7月至10月广西玉林柴油机总厂、工人日报经济部、广西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举办“玉柴杯”社会主义企业精神征文,我获奖了,这是我第一次出书!后来,征文参加常州市社科评奖,获了三等奖。

目睹过在红星大剧院举行的85周年、90周年厂庆盛况。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参加常州电台通讯员培训班,学员有常柴员工盛某,在供电局会场听讲座,秋冬时节去滆湖活动,在湖畔、芦苇边、船上拍照,招待所用餐、住夜。

记得90年代我曾在常柴厂会议室出席过市里“常柴杯”企业文化征文的颁奖会;

在常柴厂新办公楼会议室,我因多次获常州日报优秀通讯员而多次出席报社在这里举办的表彰会,领证书、奖品;常柴宣传科的马兰萍等也上台发过言。

我单位的同事中也有挂职常柴副经理,单位领导中,市委副秘书长张骏原、孙健曾在常柴担任过领导(董事长、总经理或董事),有次,市委办党组织活动去嘉兴南湖活动,途径苏州,在东山宾馆的客房中,我与孙健住一个房间,晚上还聊起常柴的许多情况。

读党校本科时,2000级同班有常柴厂的学员,2002年底毕业前第一次同届搞活动文艺大联欢,地点就选在常柴工会俱乐部大厅,一下午一台10多个节目,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法律班4个班每班的各个学习小组(10多人一组)均有节目表演,独舞《白毛女》,女子舞剑,二重唱,小合唱,作为小组长,我也来了个美声独唱《红星照我去战斗》,后大家跳舞,唱歌,大家夸我:“想不到来自市委办的领导还这么能歌善舞。平时看不出来。”,晚上在临街的酒家,包下上下两层楼面,大家聚餐,气氛热烈。

故事太多,举三例为证(详见以下三大部分)。

我所说的这些,只是对常柴的印象,以及与常柴人的交往,但让我铭心难忘的,还是在百年发展中,企业的辉煌和常州党刊所记载的重要史实。

第一部分 收藏党刊拾锦

我研究文化,研究常柴,研究常州。研究大运河文化带,研究大运河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收藏党刊乐在其中,《常州通讯》(及2004年初更名的《开创》杂志)记载了常柴的珍贵历史资料

首次听说常州有《常州通讯》杂志,是1991年在市塑料集团公司参加办公室系统调研文章的交流评比会上,当时我是贸合营常州市塑料厂厂办副主任评委之一是来自市委办的负责该杂志的编辑。我一下子记住了此刊名!年底,我被调进常州市委研究室做秘书。想不到,杂志的编辑、印刷、发行事宜全部由市委研究室承担,能近距离直接接触该刊物,感到分外亲切。从1994年1月起,我的名字作为“责任编辑”每期印在杂志的封底。从关注本刊和从事编辑工作近17年,作为纪念,我收藏了刊物的创刊号、专辑、增刊。无论是半月刊变成月刊,黑白的变成彩色的,还是小16开变成大国际开本,承印的印刷厂由常州日报社到万丽隆印业有限公司,再回到日报印刷厂,又换成常州市千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常州市大华印刷有限公司,我情有独钟于创刊号、专辑、增刊,17年痴心不改收藏齐全。

从收藏角度看,刊物的价值很大。常州市委党刊更是如此。《常州通讯》也经历许多次改版、扩版,刊名也从2004年初更名为《开创》,当然总期数仍一直延续统计和印出,除正常出刊以外,还遇到出版专辑、增刊等情况,由近及远,经历很多,如:2006年度9月市第十次党代会专辑,除了四封彩印以外,内页60页,也全部彩印,为历年页数和画片之最!有2001年7月庆祝建党80周年,1月全市经济工作会议;2000年10月领导干部学习研讨班专辑;1998年7月市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专辑(增刊);1997年7月市委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专辑(增刊);1996年5月5日常州市推进“两个转变”经验交流会专辑(增刊)。1995年很特殊,全年专辑、增刊就有5次,分别是2月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专辑;5月增刊常州市“学习张家港,加快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专辑;8月增刊“金坛市薛埠镇专辑”;9月市第八次党代会专刊;12月市城区工作会议专辑。

1994年全年专辑也有3次:3月是《常柴股份有限公司专辑》,这是《常州通讯》第一次为一个企业股票发行出专辑!为了这期常柴股份有限公司专辑,我还专门随市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奚志华到公司办公室商量有关事项。后来,1994年3月10日出版的“常柴股份有限公司专辑”,共28页,有常柴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发行公告、有常柴股票发行专项存单发售公告、常州市股票发行工作中若干纪律问题的规定、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概要)、常州柴油机厂建厂80年历程回顾,有厂长讲话、常州柴油机厂简介;7月全市党建工作会议专辑;9月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两周年专辑。

在《常州通讯》中,还有许多常柴厂、常柴公司的信息。如:1994年的常柴专辑,有全市开展学习常柴的专栏,领导(市委书记)的讲话,常柴企业发展、活动动态,企业管理文章、调研报告等等。从以上可看出重大事件和各时期全市工作重点和内容,这些资料十分珍贵,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进入市委工作至今,我虽然办公楼搬了3次,办公室换了9次,但这些党刊,我十分注意保存,保管好,整整齐齐按年份放在大橱中,或者书橱中,防湿、防潮,防晒,每年送日报印刷厂订合订本,做封面以便查阅,近年除将合订本送市档案馆保存以外,还送市图书馆作为“特藏文献”收藏,并每次保存收藏证。记得2006年9月底市级机关由局前街搬至位于新北区的市新行政中心,还事先把杂志用厚纸包好,用绳捆好,用硬板纸箱封好,做好标记,整整6大箱,由汽车运至新的办公处,放在靠墙的统一壁柜中存放好。其中还有散装本原件。《常州通讯》凝聚着我青春的汗水,人到中年,回首往事,无怨无悔,我收藏的创刊号,即1983年10月18日出版的第1期《常州通讯》(由中共常州市委办公室编)在“编者的话”中指出,“为了扩大党刊内容,适应工作需要,《情况简报》从这一期起改名为《常州通讯》。”当时为不定期刊物,1983年印13期,每期近2000份。到1992年时,《常州通讯》由市委办公室、研究室主办,编辑均为研究室人员,1998年1月变成月刊,当时套色封面,每季换一次颜色。发展2004年1月的《开创》,在封面印出“中共常州市委机关刊物”字样,体现“权威性、指导性、可读性”,内芯40页,四封,全彩色印刷,全部铜版纸,每期2400份,全国交流。2010年1月,为进一步创新办刊思路,提升刊物的核心价值,以增强指导性、服务性和可读性,《开创》杂志由原来的月刊改成双月刊,内芯52页,每期印数3000份。增加了市重点企业、星级企业、高科技企业的发行范围。扩大了覆盖面。

令人终生难忘的是,2004年10月26日至28日,我参加了在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宾馆召开的“全国大中城市党委机关办刊工作研讨会”,按大会要求,带2004年的样刊各两本参加“全国大中城市党刊陈列展”,看着展台上全国几百种党刊,更坚定了收藏党刊的信念、兴趣、恒心、毅力。我还收藏了这次工作的会议指南等全套资料,包括出席证、门票、简介等。

为了收藏专辑内容作比较、借鉴,我还在整理报刊材料时意外发现了1993年“8.28”出的《火炬周报》特刊。全彩色印刷共8版,这是创刊号,还有发刊词,由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办。年内,它以试刊的形式不定期出版,至2004年,则是名“符”其实的周报了,我后来还在此报上发表过言论和理论文章,如今它变成了《常州高新区》报。我于2008年在该报发表了诗歌《月季城里玉兰香》,2009年10月30日发表了《六年关注艺术周,文化产业细研究》的文章。常柴也在市高新区有了新厂区、分厂、车间。

本文内容2008年发表于珠海出版社的《集藏天地(三)》一书。应市收藏协会之邀,我于2009年7月18日上午和9月20日下午分别到常州市新北区河海社区“河海街道邻里共学周周讲”、常州市天宁区博爱社区上书房文丛文笔塔论坛作题为《党刊收藏趣录》义务讲座,以此为讲稿,当讲到常州柴油机厂,老同志均很兴奋。

第二部分  利用好常州市委机关刊物实物资料研究党刊、研究大运河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体会和故事

    一、问题的提出和由来

以下经历,特别是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现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文秘专业的师生对《常州通讯》的关注和兴趣,促成我写作了本文。

(一)巧遇参观档案馆的师生

2010年4月26下午至28日上午,连续3天我去市档案馆大厅查阅《常州通讯》近30年的历史档案,为完成几天前市文广新局新闻出版管理处下发的书面通知“征集《常州市志》‘新闻出版’有关资料”,上报新闻出版管理处《常州通讯》杂志历史资料的写作任务作准备,以保证续志出版部分(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情况材料有关内容的提供,保证全市续志《常州市志》(1986-2010年)的出版进度(:后续志于2017年1月出版,全4册,全价1280元.)。28日上午,我坐在大厅大大的桌子前,正埋头查阅借来的一册册堆满桌子的各年《常州通讯》(《开创》杂志的前身),右边还有老的厚厚的《常州市志》(上、中、下)3卷,不时查找、摘录、思考、整理相关内容。其中就有有关常柴内容的文章、资料的原稿。有的就是我亲自编辑、修改的。

突然,大厅里来了一群学生,有几十个人,市档案馆工作人员欢迎她们的到来,并向她们介绍着档案的作用和价值,后带领她们去库房参观。不久,他们中巡看大厅四周书橱的一位带队教师和几个学生来到橱边的桌前,见我桌子上有许多档案、工具书及《开创》杂志,就好奇而又关切地坐在旁边的空凳子上,边看边问,与她们交流,得知是来自常州科教城的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文秘专业的师生,这时,她们问我查什么内容?派什么用途?我说:“是为新《常州市志》的新闻出版部分有关《常州通讯》、《开创》内容的条目作准备。”教师接着问:“好像常州的文化不如苏州、无锡那么知名?为什么在校的学生对常州的历史、文化等等不是太了解?”

一听文化,我就有点兴奋:“我一直关注和研究文化,企业文化、城市文化、文化产业研究大运河,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等。一家之言,文化的内涵很广很丰富。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可能一是文化资源多少,二是城市文化的定位。讲常州文化,自然会提及它的历史发展阶段、常州的人才群体、‘五大学派’等内容,最近中央电视台播的专题片《盛宣怀》就是常州人……”,

“我们也看此剧。今年学院搞文化课题研究,但不知如何下手为好,题目、结构未定下来,有些犹豫不决。能否请教一下?”教师迷惑而又谦虚地与我探讨起来。

我说:“学院搞课题,最好结合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结合文秘专业和常州情况。如校园文化、成语文化,从小角度切入,避免大而全、泛泛而谈文化,轻工学院校园很有特色,道路、桥的命名,匠心独运,有邓建军塑像,学校文化别具一格。另外,对常州工学院的文化研究力量(包括成语文化)、江苏工业学院(现常州大学)的地方文化研究,常柴的发展进展均可关注。”我指指《常州通讯》,建议他们阅读。

(二)写作、上报市文广新局新闻出版管理处《常州通讯》杂志历史资料的过程及体会

1. 过程。作为一名在古运河南边的工贸合营常州市塑料厂工作了6年多的大学毕业生,作为在常州市委办公室、研究室工作了30年的市级机关的公务员和党刊编辑,我听说、接触《常州通讯》较早。由于我1994年至2003年,在市委研究室、办公室担任过市委机关刊物——《常州通讯》的责任编辑、党刊处副处长(主任科员)2004年至2010年6月担任过《开创》杂志执行编辑所以,对刊物情况心中有一本帐,完成写作任务有一些优势之处,源于以下5个方面的经历和实践。(1)多次为《常州年鉴》撰写市委和市委办条目、专记、重要文件目录(市委和市委办文件)、新闻人物(新任市领导)。获得过市优秀条目。(2)参加过地方志、年鉴专业会议;参加过市新闻出版工作会议、全市内部资料管理工作会议。(3)每年装订、印刷《常州通讯》、《开创》合订本备查。(4)每年填写、上报市文广新局新闻出版管理处《常州通讯》、《开创》年检表格。( 5 ) 召开过《常州通讯》征订发行工作会议、读者座谈会、搞过专题征文、问卷调查活动。常柴的同志也参加过有关活动。所以,对大体情况比较清楚。觉得材料不够或无底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如《常州通讯》创刊及当时情况。

2. 体会。1)长期的工作实践是基础。仔细体会、学习思考是保证。( 2 ) 其他途径是补充。通过与市文广新局新闻出版管理处同志通气明确要求,到市档案馆查阅历史档案,与常州日报社原出版部主任交谈,与曾做过党刊编辑的退休老同志的聊天、回忆……前后2周时间,很快完成写作、修改,经市委研究室分管副主任审核后,定稿、上报。

二、具体写作和利用的方法

《开创》杂志现为中共常州市委机关刊物。2004年1月由原《常州通讯》更名而来,总期数一直延续统计和印出,至2010年6月第三期,出版总期数为535期。我按照“一展开二注意”写作、上报、利用材料。

(一)按各个历史阶段和时期分层展开

中共常州市委办公室编的《常州通讯》杂志1983年10月18日正式创刊,其前身为市委办公室《情况简报》。为了扩大党刊内容,适应工作需要,从1983年10月18日起,《情况简报》改名为《常州通讯》,《常州通讯》创刊时为不定期刊物,每期印数2000份。主要传达贯彻中央、省委对各项工作的指示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刊载一些可登党刊的有关文件和负责同志的讲话以及外地党刊中有参考价值的文章、资料;交流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情况和经验,特别是加强党建工作的情况和经验,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对某些问题展开必要的讨论,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内容力求理论联系实际,观点鲜明正确,文章短小精干,形式多种多样。当时《常州通讯》的阅读对象是:城市独立支部以上党组织的领导同志;农村乡(社)党委以上党组织的领导同志。

1986年1月15日,《常州通讯》由中共常州市委办公室、中共常州市委研究室编辑。1991年第1期起,在内容和形式上作相应改进。由《常州通讯》编辑部编辑,《常州日报》社印刷厂印刷。力求题材更广,内容更精,栏目更多,信息量更大,时效性更强。把它真正办成常州市宣传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反映体现市委在各个时期中心任务和重大部署的重要喉舌,交流、介绍常州市两个文明建设新风貌、新经验的广阔园地,学习传播兄弟地区先进经验和重要信息的畅通渠道。更好地为领导、基层服务。每期推出4-5个栏目。

1991起《常州通讯》为半月刊。1992年,《常州通讯》由中共常州市委办公室、中共常州市委研究室主办,封面蓝色底纹,每期封底印出责任编辑姓名、杂志出版刊号。

(二)注意各时期刊物形式的变化

1995年起,《常州通讯》在封面印出“半月刊字样,它是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的正式内刊,每月5日、20日出刊。16开本,每期20页,2.4万字。发行范围:市、县(市)、区机关各部委办局,农村乡镇(含乡镇)以上党委,村和乡镇骨干企业的党支部,市区各独立党支部以上企(事)业单位。每期发行近2000份。共设置20多个栏目,每期轮流推出8个栏目以上。1996年3月起对内芯板式进行重新改版。9月5日(17期)起,适当扩充容量,内芯增加4页,增至24页。

1998年改成月刊,套色封面,每季换一次颜色。每期连封面、封底、2页内芯目录、正文共48页。每月25日出刊。《常州通讯》每年出版几期专辑,以配合全市重大活动。除正常出刊以外,还视情出版增刊。

2000年在封底印出“主管:中共常州市委字样。2001年《常州通讯》办刊宗旨是:加强内部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兼顾可读性。

2002年,按省市新闻出版署(局)的规定和要求,今后为内部资料出版物,免费赠阅交流。2003年2月起改版,封面、封底均采用彩色图片。内页40页,黑白印刷。

(三)注意刊物定位和办刊宗旨的新变化

2004年,《开创》改版、试刊,成立编委会,设主任、副主任,设杂志主编、副主编、执行编辑,在封面印出“中共常州市委机关刊物”字样,体现“权威性、指导性、可读性”。《开创》的办刊宗旨,秉承党刊风格,积极鼓励求索风气,努力形成进取风范,力争使其成为党政工作的导向标、思想交流的碰撞角、理论探索的争鸣处、实践成果的发布栏和区域发展的记录者,继续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读者的良朋益友。《开创》2004年设栏目31个,还根据来稿情况适当增添新栏目。内页开始配置与文章内容相匹配的照片。每期内页40页,4封彩色印刷,大16开本。每期2400份,全国交流。从第2期起,内页双套色印刷。至此,完全形成正规杂志的模式和形式。2006年起,《开创》内页全部彩色印刷,内芯图文并茂,相互呼应。

2010年1月改成双月刊。

《常州通讯》、《开创》杂志从创刊起,多次改版增容,质量逐步提高,编辑出版发行已实现正常化和规范化,成为一份有影响力的党刊。

我亲历变化,特写此文,因为杂志中有常柴的许多活动情况、照片。

第三部分 收藏《今日常柴》报

2009年5月9日,亚细亚影视城贵宾厅内举行了亚细亚常州超级影视迷俱乐部成立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会前,碰到过去同在市府大院的熟人来参会,也许她概念中的影迷全是追星族,开口便问“你也是影迷?”

我反问到“怎么不是?我不仅1992年就加入市影评学会,1995年已是市作协、市影视家协会会员,还是亚细亚影评组的003,有影评证为证。”

会上,我站在发言台前,作为资深影迷和俱乐部副会长,代表影评员发言,领回了聘书、新影评证,并为俱乐部揭牌,我讲了17年来收藏电影品的经历。会后,市电视台在名人演艺吧的首届电影收藏品展台前对我进行了专访,询问我提供给亚细亚影视城的收藏品情况和感受。

原来,2009中华龙城(常州)旅游节开展12大系列主题活动,亚细亚电影文化节就是其一,5月1日我专程送交20件与电影有关的收藏品,电影世界的同志挑选了12件出具收条并马上布置在1楼的名人演艺吧的首届电影收藏品展台上展览,其中,有首批电影磁卡、副卡,有市委宣传部、文化局、市总工会1993年11月24日发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电影展映月中关于做好《秋收起义》等影片的宣传、发行、放映工作的通知之红头文件;有1993年亚细亚独家上映《唐伯虎点秋香》影片宣传页;还有上世纪90年代红、兰、白厅电影票,影视城折叠式画册及明信片、海报、影评员证、《金陵饭店》报影评稿费通知单;有常州影剧报、常州经贸报,上有各厅排片表和1993新产品交易会在兰厅开幕的图片及文章,等等。

2009年5月15日,常州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广场”节目《重回影院看电影》播出了以上镜头,还以“影迷:崔勇”字幕打出我的身份,并以“上世纪90年代亚细亚影视城第一批影评员”介绍我,提到“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以亚细亚影视城发展为素材,答辩时得到好评……”,想不到,第二天在亚细亚影视城参加影片《邓稼先》江苏首映式暨观众见面会,市文化局局长见到我,脱口而出:“昨晚在电视上看到你!”,

上班后,同事、领导说:“巧人还是影视迷,电视上有镜头。”,“电视上看到你,讲亚细亚影视城发展回顾……”,市总工会宣传教育处特邀请我看影片《铁人》;连20年前的熟人也提到此事。

这些珍贵的经历,沟起了我结合影评活动搞收藏的回忆,对我研究文化产业很有帮助。我还应市收藏协会之邀,2009年7月18日上午和9月20日下午分别到河海社区、博爱社区作《党刊收藏趣录》上书房文丛“周周讲”义务讲座。《常州工人》杂志收藏专栏2009年曾发表了我的收藏故事。2010年常州柴油机厂《今日常柴》报纸副刊“春天的故事”征文也发表了我写这些经历的作品《温暖人间》。2011年12月31日我去市文联参加市影视家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遇到过去的影评员,又回想起许多经历。

以上这些珍贵的经历,是百年常柴的历史财富。有一种文化叫做传承,百年常柴就在传承中在中国民族工业之林树立了一面鲜明旗帜,成为常州先进制造业的杰出代表、中国小柴行业品牌和质量的象征,在传承中也必将缔造百年经典品牌,创造新的辉煌。

            待续

(作者为中共常州市委办公室四级调研员、常州市委办原党刊处副处长,市委机关刊物原《常州通讯》责任编辑、《开创》杂志原执行编辑,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会员。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竹青
  • 泉水涓涓
  • 陆吾
  • 月满西楼
  • 珍珠传奇
  • 人参果
  • 八月小龙
  • 方块糖
  • 张秋生
  • urright
发送

1条评论

  • 常州的发展有您的汗马功劳
    2023-01-06 08:56:34 0回复
    0
  • 7026
    积分
  • 468
    博文
  • 1936
    被赞

个人介绍

中国常州网品牌栏目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