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书法小议

陈平 最后编辑于 2022-12-28 13:46:52
784 7 6

微信图片_20221228100913.jpg

微信图片_20221226121344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21223130538.jpg

书法小议

陈平

有人在书写草书作品中运用了“怒发冲冠”四个字,有人立刻提出,这里应用“髪”,否则不规范,如果作品出展,一定被评委……就此引起网友们的热议;

一是在草书创作中,“怒发冲冠”的发与髪究竟写那亇字比较适合,写发就会被评委枪毙掉吗?通给论证大部分人认为,这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在草书中,发与髪可以通中,而其它书体就不能,这是中国传统书法章法所定,如果评委连这也不懂,首先可将他们先“毙”掉,因为他们在破坏书法章法,误导书家,殆害后代——所谓的用错字的说法不成立。

书法创作是否可以繁简共用,多数人认为,中国传统书法是民族瑰宝,要以古人书写的文字为借鉴,不能简繁兼用。

关键是在古人曾用什么写法,后人必须循其道而行之,譬如古人简化的文字,尤其是草书已简化的文字,许多与现在的通俗字一致,这就不是当代人认为的简化字,比如发字,在古代就有这样写的,并非混淆,那就必须遵循为髙古体系,不能排斥,这就是对文字理解的知识水平与能力体现,譬如仍有许多字如季札的札,繁体字乃“劄”,但从古到今都统一写“季札”,劄字反而不用,你能说这札是通俗字?凡之之举,练书法的人一定要先弄清由来再评价,不要闹笑话。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几次推行简体字,主要目的是为广大百姓扫盲,方便大家认字,几十年来,学校课本上都是简体字,这给学习书法的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和困惑。其实许多简化字,还是严格地从古人在创作的草书中借鉴而来,只是大部分人不了解而已,为了解决了俗与高古的界面判断问题,我们必须研究中国汉字与传统书法演变的历史过程,还有就是文字知识与书法运用的科学性,特别关于书法中的错别字的认识。

通过讨论大家认为,书法是传统文字艺术,与文字学中文字的运用既有共性又有区别,艺术表达可以在让人明白字意的前提下有点与习惯不同的变化,正是这常人不习惯的变化,才使中国传统书法能够不断焕发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当然前提必须是在古人创作后传下来的文字,决不是自已臆造的错别字,否则将无意义。

这里不得不提到《说文解字》的作者,东汉经学家、文学家许慎许慎对中国文字起源的总结;“六书”基于《周礼·地官·保氏》的名词概念而详细阐述,是文字史上绕不开的著作。

许慎将汉字的结构和引申义,做了系统的分析和归纳,并从中总结了六个规律,即汉字六书。不过其中的本末顺序,需要分清,并非先民通过六书而发明汉字,而是六书总结了汉字规律。那么,何为六书?许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直观地阐述了其中规律。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六书”是汉代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当有了“六书”这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系统为依据。好像“猫”、“轪”、“鉲”是形声字,“凹”、“凸”、“凼”是指事字, “曱”、“甴”是象形字,“畑”、“辻”、“奀”是会意字,“锿”是形声兼会意字(“爱”既标音,亦指爱因斯坦。该化学元素的外文乃以爱因斯坦来命名)。这些新字,当中包含了日本国字,亦依从六书来造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占大多数。这是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当文字发展下去,要仔细分工的东西愈来愈多,好像“鲤”、 “鲮”、“鲩”、“鳅”等事物,都是鱼类,难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细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也由于形声字在创造新文字方面十分有效率,以及有一些本来是会意字但被逐渐“读”成形声字,甲骨文时代约仅有15%左右的字是形声,但到了近代,有 50%的汉字是形声字。

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许义为核心。任何事情只要弄通其基本要领,一切神秘面纱便可全部掀去,让学习书法者茅塞顿开。

中国传统书法属于国家全民所有,有人因为职业所需,所以学的早,有人因工作繁忙,一直到退休得闲后方才学习,这些很正常,成功者在耕好自留地的同时,帮助探索者,常言道,共同成功才是真的成功,否则也就失去成功的意义。

还有就是文字知识与书法运用的科学性,特别对书法中的错别字的认识,通过讨论认为,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字艺术,与文字学中文字的运用既有共性又有区别,艺术表达可以在让人明白字意的前提下有点与习惯不同的变化,正是这常人不习惯的变化,才使中国传统书法能够不断焕发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当然前提必须是在古人创作后传下来的文字,决不是自已臆造的错别字,否则将无意义。总之,避免错别字,多练古人写过的字,再繁也对,这也是硬道理。

书法创作必须认真严谨,遵守传统章法,但光有认真严谨不够,还要有深研文字的能力与理解水平,否则过分执著反成误导别人的轨迹,闹出笑话,这样的事常有,大家要特别注意。

中国传统书法历史悠久,古代名家如雷贯耳,但是当代人无论文化水平高低只要认真临帖,总会有长进,当然自己的悟性与老师的正确指点也非常关键,不过有人也说,中国传统书法的水再深,只要戴了氧气瓶,总能探到底的,毕竟是依样画葫芦,写好写对古人的字让人得到艺术享受,不像去创作一部文学作品,作家须独立构思内容。情节等等,全靠个人丰富的想像力创作力才能取得成功,想想这话还真有道理。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月满西楼
  • 陆吾
  • 西江月
  • 泉水涓涓
  • 陈鹤芳
  • 张秋生
发送

7条评论

  • 陈鹤芳
    2022-12-28 16:00:43 0回复
    0
  • 许多专家对书法创作中错别字的纠缠很多,所以特别强调,凡是古人传下的字帖,没有错与对之分,必须遵守临摹。
    2022-12-28 15:57:05 0回复
    0
  • 泉水涓涓
    2022-12-28 15:34:21 0回复
    0
  • 西江月
    2022-12-28 15:33:51 0回复
    0
  • 陆吾
    2022-12-28 15:33:24 0回复
    0
  • 月满西楼
    2022-12-28 15:33:01 0回复
    0
  • 言之有理。我在杨沂孙的篆书中读到“无”字。我原以为“无”是“無”的简体字,谁知清朝就有了“无”字。
    2022-12-28 15:14:16 0回复
    0
  • 19789
    积分
  • 3507
    博文
  • 5288
    被赞

个人介绍

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清凉书院书画名家专委会会长。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