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老沈讲古今 志王府旧址

老沈 最后编辑于 2022-12-14 08:45:17
5374 6 12

志王府旧址在南大街西边的横沟弄八号,文革中改名为向阳中路181弄12号。现在有关文章介绍志王府旧址,都是说在新华书店里面。

我老沈要问:究竟是先有志王府,还是先有新华书店?


为什么上篇博客啰啰嗦嗦写静园,就是要说明志王府旧址就在百货大楼的后面(西边),百货大楼南大街一边,原来都是新华书店的地盘。但新华书店的门市部,在五六十年代是在马路对面的(南大街东边)。而在南大街从百货公司到南洋百货店这一段都是新华书店的地盘。南洋百货店的南隔壁就是横沟弄。


为什么要先讲这一块的地理位置?我老沈认为:解放后先后成立的常州新华书店和百货公司,都是属于政府机构办的国营商业企业。

很可能原来解放后,造新华书店和百货公司大楼的地盘,都是所谓的“公地”,即前朝政府的公用地盘,并非属于个人的产业。解放后,新政权理所当然地接收了这些地方,这些地方在常州解放前是派什么用场的,我老沈不知道,在我看到过的资料中也没有讲到过。

所以我就有一个想法,这南大街转弯角子上的这一块,包括新华书店,百货大楼及隔壁的酱园,静园这一带地方原来都是志玉府的地盘。

解放后由于先后建造了百货大楼及新华书店,造成了南大街街面上都是商铺,而志王府旧址就缩在这百货公司和新华书店的后头。这百货公司和新华书店成了志王府旧址的屏障,站在南大街口是看不到志王府的。

其实志王府旧址的位置是与南大街的直线距离不会超过百米。无论你从横沟弄八号出来,一也可以走横沟弄,一边可以走新街巷,到百货公司的十字路口,都只有三四分钟的路程。

所以我认为,横沟弄与新街巷这个夹角,及南大街的新华书店、百货公司,静园到西大街新街巷口这个夹角,每边长只不过百米的样子,构成一个基本是四方型的地块,原来有可能都是志王府的地盘。


为什么我老沈会这样分折呢?这就要从我所见,所住过的横沟弄八号(志王府旧址)说起。

我从1969年到1980年在横沟弄八号住了十年多,当年只知道这里是一幢“转盘楼”,原来肯定是一大户人家的房子。我是在退体以后,南大街拆迁时,才知道我原来住过的横沟弄八号竟是志王府。我老沈也算是住过王府的人,则不过只住一间十八平方米的,在大门左边的一间房子里,这个位置,原来是应该是王府门卫值班的地方。所以我老沈虽然住过志王府,顶多只能算是王府的看门人。


我69年搬到横沟弄八号,那时候叫“向阳院”,其实就是大杂院。

我入住的时候,八号只有前后二进五开间的二层楼楼房。另有东、西跨院各一处。从东跨院是可以走到新华书店在南大街上边上的一条无名小弄堂的(这小弄堂实际是供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及家属行走的)。

整个大院住了有近二十家人家,大多数人家只有一间房,少数入住早的人家会有二间房。

从八号的大门进去,就是一个大厅,并不住人。里头是一个青石皮的明堂,第二进(常州人叫廗),是主要的房屋,三明两暗,中间一间要比边上的更宽大。用的是八扇落地长窗,长窗上都是斜的寸半的方格子,里头嵌的“明瓦”。以前我们小时候都以为那“明瓦”就是大的鱼鳞片做的,据说用这明瓦的粉来磨墨特别发墨,容易磨出墨计,所以小辰光看见有这种长窗挌上的明瓦,总归要想办法弄一两块下来,拿回去磨墨用。后来看了书才知道这明瓦是用河蚌壳磨薄之后,有点半透明,在中国还没有会制造玻璃之前,用来透光用的。能用这种明瓦来装饰房子,必定是大富大贵人家。


这转盘楼左右两也并无“厢房”,直接就是“山墙”。

这头廗也是五开间,除了门厅,两边各有一明一暗两间房。我入住时,这门厅上头樑上还留有四个大的勾子,是用来挂灯笼用的。

像这种形式的门厅,是应该有六扇木制的“屏门”,作用相当于北方四合院的“照壁”。平时这六扇屏门只开右手一边的一扇门,供人进出。其它的屏门只有在有大事情或有大人物开来才会开启迎客。

我入住时这六扇屏门及木制的门槛都已拆除。原来各间房之间的木板壁也拆除改成砖墙了。有的房间的木地板也拆掉了,改成红砖铺地。

因为这幢转盘楼只有当年住在第二廗中间一间的姓蒋的婆婆有产权,她住的那间房,算是“私房”,其它的房间都是“公房”是由区房产管理所管理,分配住户,收房租,维修房间。

大跃进后,由于木材紧张,房产管理所无木材来修房子,就把这里的木屏风,木隔板,木地板拆了下来。当木材用,来修其它房子要用到木材的地方去了。这就是标准的“拆东墙补西墙”。

这门厅还有一个功能,可以停两顶轿子。

这八号的大门是两扇用铁皮包的大木门,二扇门上用钉子钉出一个大花瓶,中间插有三枝戟,意为吉保平安。


这八号的转盘楼是以木结构为主,四周的砖墙并不起承重作用。

顺便说一句:以前造房子是以木匠为主,搭好了柱梁桁后,再由瓦匠彻墙,铺望砖,盖瓦片等。

这八号的四周外墙,是用青砖四竖一横的样式用石灰浆嵌缝,其实这只是一个外表,里头是用各种大小不一的砖填彻,但厚度达半米,相当于现在的“两砖墙”(现在我们的砖混结构的房子墙壁,不分内外,都是一砖墙,约二十五分,只有北方的髙寒地区才会有一砖半,两砖墙)。所以是相当坚固的。

同时,八号的外墙上是没有窗户的,这转盘楼的窗都是向内部开的。这窗户还都是推窗,四周的窗挌还是用棉纸糊的,中间有一大块已经改装玻璃了。想必原来也是糊的棉纸,就像现在的电视剧中北方四合院原来窗户的样子。


转盘楼最大的特点是,人在这楼房中,走到各个房间,不论楼上楼下,在下雨天是淋不到雨水的,因为楼上楼下四周都是走廊。

在楼下,在走廊的外边还彻有大约有膝盖髙的半墙,下雨天可以防止雨下飘进来。

在二楼与一楼之间,还挑出有二尺多宽的屋沿,屋沿上和房顶上一样铺有瓦片和瓦当,在下雨时雨水不容易飘到走廊上来。

一楼与二楼之间有两道楼梯,分别装在东西二边山墙处的走廊上,可以通向二楼。在二楼的楼梯口还装有一扇厚木门,晚上可放下来盖住楼梯口,再用门闩闩住,下边的人就不可以到二楼上去了。

二楼走廊上朝内的一面都装了立式的排窗,下雨时,或者有必要是都可以关上,成密封状。


未完待续。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zhuang
  • 西江月
  • 泉水涓涓
  • 竹青
  • 月满西楼
  • 阿敏
  • 顺其自然者
  • 蒋锷初
  • 陆吾
  • 章晓郁
  • 方块糖
  • 张秋生
发送

6条评论

  • 很详细
    2022-12-13 09:38:19 0回复
    0
  • 不知是否还有相关影像?
    2022-12-13 09:09:28 0回复
    0
  • 说的太详细了 感谢老师的分享
    2022-12-13 08:54:54 0回复
    0
  • 博主真是老常州啊
    2022-12-13 08:53:13 0回复
    0
  • 其实,武进在常州有不少历史遗存,如今一个也没有了。
    2022-12-13 08:45:25 0回复
    0
  • 总上所述,这志王府外墙,大门,以及楼梯口可以盖上的木门,二楼走廊上可以关上的长窗,形成一个封闭的走廊,这些都说明志王府在防范工作上,在建造时是非常重视安全的。

    但是从横沟弄八号的样子来看,只有二进,这在常州是算不上大户人家的,更别说是王府了。就是从这点分折,志王府原来的规模肯定要比横沟弄八号要大得多。
    常州大户人家是没有二进的,至少要有三进,多的要有五进、七进,都是单数,没有双数的。
    从这方面来分折,横沟弄八号原本的志王府,后头肯定拆掉了一进,甚至三进。
    如果原志王府有三进或五进,那么就是在解放后建新华书店的地盘上。
    经过横沟弄八号的门口,再向里走,就是新华书店的大院,新华书店的办公室、仓库、职工宿舍都在这个大院里。
    我前头说过,从转盘楼的东跨院是可以通过新华书店大院走到南大街的。
    东跨园主建筑是朝东的二层楼,背靠转盘楼的东山墙,楼上有一个有点像佛堂的地方,住在东跨园的住户,出入可以走横沟弄八号,也可以从南大街的小弄堂里进出。
    西跨院是一排朝北的平房,有一个比较大的空地,还有一口水井,一个土堆,这个土堆不知是派什么用场的。现在分折,这个西跨院应该是厨房,马棚,茅坑等用房。

    由于历史的原因,这横沟弄八号后面,一直到沿南大街这一片地盘,很有可能一直是“公地”,归当年的政权管辖,解放后由新政权接收。新华书店应该是在解放军解放常州后,由无锡的新华书店派员来常州开办的。当年新华书店有很多无锡口音的人,就连交通警察当年也多是无锡人。
    新华书店来常州开店,很可能就是新政府划拨原志王府的旧地盘给行新华书店的。后来跟进的百货公司也就是这种情况。
    而那解放初的静园有可能是原志王府后花园的遗址。

    以上情况的分折,只是我老沈个人的推想,好像没有什么书面的史料来说明我的这个推想。

    但是常州解放初期大街上包括东西下塘,青果巷这一块,原来的大户人家的地方,由于日本人侵占及后来的解放战争,有不少大户人家离家出走,造成了有许多房子成为无主人的情况。
    后来成立了房管所,接管了这些无主房屋,进行代管,并把这些空房子分配给需要房屋居住的市民。
    直到五十年代末,杨柳巷里那幢洋房还没有单位或居民进去居住,后来改造成建工医院。本世纪初,南大街拆迁后,这幢洋房还保留下来。小辰光我及发小们经常会到这幢空房子里去玩,还记得上面有一平台(晒台),还有一个小的钟楼在上面。

    在五十年代,东大街只到小营前那里就是一大片空地,后来有了公交车,小营前那一块地就成了迴车场。
    原小营前招待所就是后来常州大酒店的地方,解放初也是一片空地,大跃进时办了农机厂和变压器厂。后来改造为小营前招待所(市委交际处),在改造的过程中,传说还挖出过一只包角处都有铜件的箱子,就像电视剧中官员放金银财宝的那种箱子,但电视剧中那些放元宝,金条的箱子都做得太大了,实际上这种“宝箱”要小得多。如果真佬像电视剧中那么大的箱子别说装金条了,就是装银元宝,你再用几个人也抬不动。
    我在前文中提到过的铁市巷徐家,就是有整套银席面外加八套银制蟹八件的,解放前就有电冰的那家,据说小营前那地地皮曾是他祖上的产业。
    听说挖出了箱子,要求看一看究竟里头装的是什么东西,但是因为成份太髙而未如愿。

    再说,在六十年代初文化官街对面还是空地,后来造了一排楼房,就是老常州饭店。
    过和平路口,原来的消防大楼对面,也是一片空地。
    和平路东边,文化宫对过的那片地方,现在的原常州图书馆,金太家电城一带也都全是空地,只是种了点树。那个地方叫“三板桥”,只有一排平房,是原来的“滚地笼”改造的平房。

    后来南大街拆迁,志王府易地重建到民元里,我也去看过,有点像横沟弄八号的样子,有些细节又不像。
    2022-12-12 19:28:06 0回复
    0
  • 10320
    积分
  • 1658
    博文
  • 3621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