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平常语(原常言道) 2022年11月22日-2022年11月26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2-11-22 11:24:15
2208 15 8

近日,重庆交通大学一则退学公告引发网友关注。该学生为照顾生病的父亲而休学,其父去世后也未与学校联系。学校报警后未找到该生,于是发出了退学处理公告。此消息经媒体报道后,这名学生已主动联系学校。对于此类遭遇家庭巨变、处于失联状态的学生作退学处理,你怎么看?请注意,每周六晚截稿)

小启:本期起,《常言道》栏目更名为《平常语》

2022年,《文笔塔·观点》版每周二出版 

11月22日常言道刊发名单:

也有人说、B-612

A0520221122C.jpg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方块糖
  • 竹青
  • 张秋生
  • 文学院
  • 人参果
  • 顺其自然者
  • 陆吾
发送

15条评论

  • 期待更多人性化管理
    近日,重庆交通大学一则退学公告引发网友关注。该学生为照顾生病的父亲而休学,其父去世后也未与学校联系。学校报警后未找到该生,于是发出了退学处理公告。后经媒体报道传播,该生已经和学校联系,学校也并未对该生做出学籍处理决定。不难看出,学校通过网络形式对该生进行通报的目的是为了让该生主动与学院联系,并未真的要对这名学生做出退学处理。这种通过网络对该生做出退学处理可以试作寻找“失联”学生的一种方式。目前该生也已和学校联系,学校做出退学通告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但笔者认为:学校对“失联”学生贸然做出退学处理,实在有欠妥当。
    从法律法规和学校规则制度的角度来讲,该生申请线上课却未准时参加,老师和同学多次联系未得到回应,报警寻人也未见踪影。学校做出退学通告也是情有可原。但对于一个被丧亲之痛包围且疑似“失踪”学生而言,学校的处理缺少人性的关怀,显得过于冷漠。于旁观者而言,学校的做法显得操之过急,特殊情况应谨慎处理,宽限该生的复学时间才是正解,且还有其他寻找学生的方法,并非只有退学通告这一条路可以行得通。在对该生做出退学处理前,不妨多一些考虑,谨慎评估。
    在疫情反复无常的复杂情况下,不少学校选择线上教学,这也导致一些学生出现学业问题,遭遇家庭变故而出现“休学”或者终止学业的心理。这种特殊情况就要求学校需要多一些考虑,从育人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爱的关怀”,在管理方式上多一些人情味,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是有温度的“母校”而非冰冷的学习知识的地方。
    对于经历特殊遭遇的学生退学这个问题上,学校既要按照校规办事,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做出人性化处理。不使每一位学子因拮据而失学,需要更多的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才能暖人心。
    2022-11-27 01:04:58 0回复
    1
  • 圆圈之内,谁都不能越线
    近日,重庆交通大学的一则退学公告引发网友关注。被退学学生由于休学照顾单亲父亲,之后申请复学却再无音讯,从而被学校予以退学处理。消息一发便引起广大网友热烈讨论,而从争论的观点来看,网友们主要是站成了两派,一派以赞同学校做法为旗,一派以学生遭遇特殊,批驳学校处理缺乏人性化为帜。而在笔者看来,我们不应仅看见学校发布退学公告这一事件的开端而应当结合事件的结果再对整件事情以及公告是否符合规矩又符合情理做出评价。
    学校和学生,一个共同体的两个部分,二者靠着某种规矩以及某种约定俗成的社会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两者之间不存在谁必须包容谁,谁又必须屈从谁的关系;而是应该互相尊重、配合以达共赢的关系,圆圈之内,谁都不能越线。因此,学生申请复学后却再无音讯违反了学校规定,学校做出退学决定无可厚非;而学校的退学公告在没有找到学生之前就贸然发布是否不近情理却难以下定论,毕竟结合事件最终结果来看,该生在通告发出后主动联系了学校,学校也承诺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其完成学业。这样看来,学校的做法并不缺乏人性化与人文关怀,反而恰恰彰显了学校人文情怀的弹性张力,在学生寻求需求的时候及时提供并帮助。
    结合事件细节背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学校发布退学公告不无是一颗烟雾弹的可能。据了解,该生9月25日向学校申请复学,9月22日起未参加学校为其安排的线上课程学习,未按学校规定返校也未提交纸质的复学申请材料。之后辅导员、教务秘书与学院副书记多次电话、QQ联系该生均没有回应,并且辅导员向其哥哥与派出所联系报案均未能与该生取得联系。父亲去世对该同学的心理必然造成了非常沉重的打击,将自己隐藏起来,不与任何人产生联系,是很明显的消极反应,对于自己的学业对于自己的人生开启摆烂模式。而学校的做法恰好以毒攻毒,用摆烂打败摆烂,激起该同学对于学业、人生的追求欲望。很难说这不是一颗迫使该同学现身,走出消极情绪的烟雾弹。
    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并不能认为学校处于权力的更高一层就对学校产生某种利弱者化的社会期待,学校并不需要对于学生的所有行为做出接纳包容,而应当按照校规进行处理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考虑,才是最公平公正的处理。学生身处规则之中也应当尊重规则,并在规则之内寻求弹性化处理才是明智之举。
    2022-11-26 22:29:51 0回复
    1
  • 当矛盾不可避,需牵理就情

    近日,重庆交通大学发布一则退学公告,该校某位学生为回家照顾生病的单亲父亲于2021年10月休学。其父亲因病去世后,该生于2022年9月申请线上课程却未上课。校方联系不到该生,报警后也未找到该生,遂作退学处理。此公告一出,网友们议论纷纷。
    首先,学校的处理是有规可依的。该同学休学期满,却未在学校的规定期限内提交复学材料,也未经批准连续两周不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按《重庆交通大学普通本科学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第八章第四十二条第(二)第(七)款的规定,该同学达到退学条件。其次学校经过了多方的寻找、联系甚至报警却始终联系不到该同学,所以才迫不得已选择了发布公告,希望可以以这种方式联系到该同学。
    但是,学校的处理虽有理可依,却显得有些不近人情。教育应该是以育人为本。既然学校已经了解该同学的休学理由,知道他遭遇的家庭方面的变故和学业中出现的问题,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的角度来看待此事。该学生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才来到大学,在单亲家庭中成长却又失去了唯一的父亲。对一个学生来说经历这些事是非常痛苦的,他非常需要安慰和正确的心理疏导。若学校又在此时对他做退学处理,这对该同学人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他很有可能因此一蹶不振。校方应在此事中起到育人的作用,给学生多一些关爱,寻找更稳妥、更人性化帮助该学生渡过难关的解决方法。

    当矛盾避无可避时,我们应当牵理就情,让事情变得更有人情味一些又有何不可呢?幸运的是,该事件被大家关注之后,该同学已经主动联系学校,重庆交通大学也表示讲尽最大的努力助其完成学业。这件事情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却也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当我们在按照规则办事时应当以人为本,不能墨守成规。这样我们做出的决定才是人民所期望的,所需要的。笔者也在这里祝这位同学能够坚强起来,早日走出阴影,完成学业,你一定会拥有十分幸福的未来。
    2022-11-26 22:06:47 0回复
    2
  • 当矛盾不可避,需牵理就情

    近日,重庆交通大学发布一则退学公告,该校某位学生为回家照顾生病的单亲父亲于2021年10月休学。其父亲因病去世后,该生于2022年9月申请线上课程却未上课。校方联系不到该生,报警后也未找到该生,遂作退学处理。此公告一出,网友们议论纷纷。
    首先,学校的处理是有规可依的。该同学休学期满,却未在学校的规定期限内提交复学材料,也未经批准连续两周不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按《重庆交通大学普通本科学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第八章第四十二条第(二)第(七)款的规定,该同学达到退学条件。其次学校经过了多方的寻找、联系甚至报警却始终联系不到该同学,所以才迫不得已选择了发布公告,希望可以以这种方式联系到该同学。
    但是,学校的处理虽有理可依,却显得有些不近人情。教育应该是以育人为本。既然学校已经了解该同学的休学理由,知道他遭遇的家庭方面的变故和学业中出现的问题,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的角度来看待此事。该学生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才来到大学,在单亲家庭中成长却又失去了唯一的父亲。对一个学生来说经历这些事是非常痛苦的,他非常需要安慰和正确的心理疏导。若学校又在此时对他做退学处理,这对该同学人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他很有可能因此一蹶不振。校方应在此事中起到育人的作用,给学生多一些关爱,寻找更稳妥、更人性化帮助该学生渡过难关的解决方法。

    当矛盾避无可避时,我们应当牵理就情,让事情变得更有人情味一些又有何不可呢?幸运的是,该事件被大家关注之后,该同学已经主动联系学校,重庆交通大学也表示讲尽最大的努力助其完成学业。这件事情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却也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当我们在按照规则办事时应当以人为本,不能墨守成规。这样我们做出的决定才是人民所期望的,所需要的。笔者也在这里祝这位同学能够坚强起来,早日走出阴影,完成学业,你一定会拥有更加幸福的未来。
    2022-11-26 18:54:37 0回复
    0
  • 退学处理是责任与担当的缺失

    重庆交通大学的一名学生,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而休学。在其父亲去世后,未能及时办理复学手续,学校在与该生联系不上情况下报警也未找到其下落,于是学校发出退学处理公告。此公告一发出,引起网友热议。本人认为,学校为了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处理可以理解,但对于这个遭遇家庭巨变的学生处理,有失情理,是责任与担当精神的缺失。

    从理角度讲。该校与学生尚未联系上,尤其对该生家庭发生巨变生死不明、心理状况了解不清,学生本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学校作出退学处理是不妥当的;其二、该生父亲去世后,曾向学校提出复学申请,但由于疫情影响,未能及时到校办理复学手续,其责任不能完全归咎于学生;其三、学校公示期限定为五天,如果该生在山区无网络信号,看不到相关信息、一下便失去学籍,将影响该生一辈子,岂不成了终身遗憾!

    从情角度讲。高校是学子的第二个“家”,学校理应关爱学生,尤其对困难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帮扶。该生与之相依为命的父亲去世后,精神上遭到巨大创伤,经济上失去了唯一来源,双重打击是这个学子难以承受之痛。“未经他人路,怎知他人难”。在这情况下,学校并没有设身处地的为该生着想,不仅没有及时对其安扶与帮助,反而发出退学通告,岂不令人心寒!

    大学是广大学子通往人生梦想的起点,尤其是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最佳通道。大学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尽力帮助每一个学生努力学业是应有的责任与担当。该生遭遇家庭巨变,学校理应出于人文关怀,给予更多的帮扶。学校匆忙作出退学处理,将其拒之校门之外,会使该生在家庭遭遇破碎之痛后又失去第二个“家”,成为流落街头的孤儿。可喜的是该生已与学校取得联系,在说明情况后,学校已表示将尽力做好学生教育和帮扶工作,帮助其完成学业,显示出了该校较好的担当精神。

    高校是传授知识培育人才的摇篮,愿高校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
    2022-11-26 17:52:21 0回复
    0
  • 教育,可否再多些温度?
    重庆交通大学的胡同学曾于2021年10月休学照顾患病的单亲父亲,父亲不幸离世后,就在2022年9月5日向学校申请复学。受疫情影响,他申请了线上课程。但从22日晚上开始,他都没上课。学校联系不到他,报案后也没找到人,于是决定作退学处理。
    是学校冷漠还是学生没有责任意识?在笔者看来,对待此类遭遇家庭巨变、处于失联状态的学生,教育需要再多点人情味。
    胡同学单亲父亲生病,因没人照顾,他才不得不休学回家,不知道这期间,学校有没有慰问过,有没有打过电话,问他需不需要学校帮忙?退一步讲,父亲生病总归要花钱,作为一个大一学生,他肩上是否能扛起这样的重担?他原本就是一个单亲家庭,父亲的离世对胡同学难免会造成较大的打击,内心正是脆弱需要安慰的时候,学校有给予过心理疏导吗?然而学校在这个时间节点对胡同学做出退学的决定,无疑是雪上加霜。
    此外,学校还没有联系上胡同学,当务之急应该是想尽一切办法找到胡同学,确保其生命安全,然后再和对方确认是无意还是故意。应当在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再综合决定,而不是直接就断送了一位寒门学子辛苦奋斗十二年换来的大学生活。
    学生的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大学更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读书,是一个人一辈子最重要的路,教书和育人是连在一起的。学校应该给困难学生,多点时间,多点宽容,因为读书,很可能是他们可以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学校在做任何决定之前,也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就算问题出在学生这面,也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尽量和学生进行沟通解决,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这也是学校“人情味”的一种展现。
    当然,也不能一味苛责校方冷漠无情。在12日下午该生联系老师后,学校做出暖心之举: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助其完成学业。这说明,大学依旧是有温度的。只是,能不能不要每次都等舆论的压力施加过来之后,才想起要承担人文关怀的责任?学校,往往承载着无数青年的梦想,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地方,这其中的温度可否多些,再多些?
    2022-11-26 17:21:02 0回复
    1
  • 学分制的话,学校也不用太急吧,不联系是不是还有事情没处理结束,只是主动联系下学校更好
    2022-11-25 22:34:30 0回复
    0
  • 规则之外更需人情

    近日,重庆交通大学发布了一则公告,引发社会关注。该校学生胡某因单亲父亲生病需要照顾,于去年10月办理了休学手续。今年9月,父亲去世后与校方申请复学,但由于因疫情未返校。可胡某从9月22日晚至今,均未参加线上课程的学习,也未按学校规定返校,更未提交复学材料。校方按照相关规定,于11月10日发布《关于给予胡某某退学处理的公告》,决定给予该生退学处理。
    单从重庆交通大学所发的这一则公告来看,胡某确实已经达到学校规定的退学条件,校方的处理也合法合规。但公告一经发布,网友们纷纷指责该校草率着急、不通人情。诚然,重庆交通大学作为一所高等学府,在对待关乎学生一辈子的大事上需要慎之又慎,这份公告符合规则,却缺少了在规则之外的人情考量。胡某本就是单亲家庭,考上大学已经不易,还未踏足社会又经历了父亲去世,在人生低谷时,学校应给予相应的关爱和指导而不是一则冷冰冰的退学公告。
    所幸的是,在退学公告发布的第二天,重庆交通大学再次发布了一则通报回应社会关切。胡某已主动联系了所在学院老师说明情况,下一步学校也将尽力做好教育帮扶工作,帮助其完成学业。这样看来,第一则公告更像是一篇“寻人启事”,学校通过社会舆论和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利用网络找到了胡某。与前一则退学公告相比,第二份通报更彰显了学校的温情满满,承担起了教书育人的责任,获得了社会好评,故事到这也画上了比较完美的句号。
    对于这类事件,社会应多一些关爱,学生应多一份担当,学校应多一份温情。社会方面,对于胡某要少一些非议、多一些鼓励;对于疫情之下的其他大学生,更要多一些帮助、多一份关爱、多一丝共情。学生本人在面临着亲人、家庭等多方变故或遭遇人生挫折时,也要学会积极面对、勇于担当,逃避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作为高校,当学生发生重大家庭变故的时候,不仅要做到“教书”,还要担起“育人”之责,更应多站在学生立场考虑问题,规则之外更需人情。
    2022-11-25 22:21:39 0回复
    1
  • 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近日,重庆交通大学一则退学公告引发网友关注。该学生为照顾生病的父亲而休学,其父去世后也未与学校联系。学校报警后未找到该生,于是发出了退学处理公告。此消息经媒体报道后,这名学生已主动联系学校。对此,网上众说纷纭。
    部分网友称,重庆交通大学此举寒了学子心,学生为照顾生病的父亲而休学,实为孝心之举,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应该给予赞扬和人文关怀。更有甚者提出,学生的父亲去世,本就对其是重大打击,情绪上难免失控,学校直接辞退学生,对该学生来说刚经历父亲的病逝,又要失去学业,可谓是雪上加霜,学校的态度过于冷漠。
    另一部分网友则对这些言论提出了质疑,认为指责学校是断章取义。因为该同学休学期满后未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提交复学申请材料,而学校为了不耽误他的课程,在其未正式办理复学手续前先允许其参加线上学习,他却未经批准连续超过两周无故旷课。按学校规定,该同学达到退学条件。而学校并没有辞退他,他学院辅导员、教学办学务秘书和学院副书记多次通过电话与QQ联系该生,均未联系上,联系其唯一家人(哥哥)也未能联系到该生。最终辅导员联系了其户口所在地渝北区洛碛镇派出所,并向四公里派出所报案,均未能找到该生,故才辞退该生。
    在辞退该生后,学校将退学文件的公告发布在校园官网,并给了他五天公示期。
    笔者认为学校所做已尽到应尽的义务,因父亲生病而批准一年休学期,休学期满后在未正式办理完手续前,提前让其复课,以防他耽误更多的课程。最后在其无故旷课后,学院多人、多方面、多手段联系他,在未联系到他后,考虑学生安危,联系当地派出所报案,仍然还是无法联系到该学生,请问学校还能怎么办?还不够仁尽义至吗?难道应该专门成立一个找人组,地毯式搜索直到找见人为止才算是关心学生吗?
    更何况在五天公示期内,多方面寻找未果的学生在看到公示后主动与学校联系了。他的一场赌气闹剧,却让无数人担忧。难道因为他一个人的情绪问题就要让所有人耗费精力来寻找他吗?凭借冲动就可以多次违反校园规定吗?
    父亲去世后的情绪波动是人之常情,但该学生做为成年人,一而再,再而三违反校园规定,不仅没有尽到学生的义务,还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作为一位成年人,他更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和人生负责!
    2022-11-25 15:46:01 0回复
    2
  • 近日,重庆交通大学一名学生因需回家照顾生病的单亲父亲而向学校申请休学,随后父亲去世,本人未及时与校方取得联系。校方多次联系该学生未果,最终发布退学公告作为处理。公告一出,引发众多网友讨论。有网友大肆批判学校这一做法毫无人情味。也有网友认为学校这一做法并无不妥。按照学校的相关条款,该学生完全达到退学条件。
    对此我认为尽管该学生的种种行为在校方看来满足退学的条件,但学校的这一做法有失妥当。首先该学生在2021年10月申请休学,于2022年9月5日与校方联系申请复学。学校综合疫情形势考虑暂时安排该生参与线上学习,待返校后提交纸质的复学申请材料再办理复学。然而这名学生却无故“玩失踪”,学校动用现有的力量都无法与学生取得联系。而后经学校研究决定给予该学生予以退学处理。若该学生对此有异议,也给予学生5个工作日与学校取得联系。在学校看来并无不妥,违反了校规校纪自然要接受相关处分。然而校方这一做法看似天衣无缝,实则有欠充分考虑。既然学校已经动用现有力量还是未能与该名学生取得联系,那么学校不应该继续寻找学生的下落吗?或者考虑媒体介入寻找学生的下落,通俗来讲,该名学生是死是活都下落不明,就发布退学公告真的就胜过学生的生命吗?就算真的要给予该生退学处理,那也应该在找到学生本人之后再做决定也不迟。更何况校方也很清楚该生是因照顾患病的单亲父亲而休学,是有正当理由的。再者,对于一位还没有完全从丧父的悲痛中走出来的学生,还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业中来也能够理解,同时学校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而不是因不服从学校的相关安排就给予退学处理。学校在联系不到学生很着急也能够理解,但是就这样草率地处理,难道就没有考虑过万一该学生收到退学的通告的消息后,一时想不开而选择轻生,那么学校将背负的“冷酷的刽子手”这一恶名,当然这也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当然也值得庆幸的是,最后的结果如我们所愿,该学生已经主动联系学院老师并说明相关情况。学校也撤销退学处理的通告,同时也进一步努力做好该生的教育帮扶工作,帮助其努力完成学业。
    当然这一学生的做法也应予以批评。这种平白无故的“玩失踪”不应该是一个成年人该做的事情,更何况还是作为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如果他对学校的教学安排不满,他完全可以向学院老师提出申请,说明相关情况。如果因为丧父之痛一时间还不能投入到学习中,他完全可以向学院老师、辅导员提出请假的申请。相信学院的老师们在得知情况也会为其进行心理疏导的。纵观这个社会,遭逢不幸的人又不止他一个人,难道所有的人都会向他这样玩失踪吗?这名学生目前还是身在学校,学校相比社会还具有人情味一点。这样的情况若是发生在公司,难道就不会被辞退吗?难道就会被包容和原谅吗?我们身为成年人,应该有责任意识,在享受法律赋予我们权利的同时,也应当履行相关的义务。而作为学生,更应该履行学生的职责和义务,同时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遇事不逃避、勇于面对挫折、奋发向上,努力争做身心健康的新时代好青年。
    以上就是我本人针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2022-11-24 22:07:46 0回复
    2
  • 退学之举且慢行

    近日,重庆交通大学因为一名学生休学照顾患病的父亲,在单亲父亲去世后迟迟未归,学校在联系无着且在报警寻人无果的情况下,发出了“退学”公告。公告一出,舆论哗然,说是惹了众怒也不为过。
    那么,学校和公众究竟孰是孰非呢?我们不妨回归到事件本身,从“法”与“情”两个维度来审视。
    据查询,重庆交通大学《普通本科学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对该名学生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学校的退学决定是有“法”可依的。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质量,向社会输送符合学识标准的人才,严肃校纪校规无可厚非。那么,是不是就应该认定公众的愤怒是毫无道理的了呢?不然。在我看来,学校至少有三点不足:
    一是缺少温度。学生休学回家照顾患病父亲是学校批准的,在此之后的两个月期间,学校并不了解学生的动态,也没有体现出对其生活的关心和对精神的抚慰,以至于后来造成与学生的失联,这有悖于学校作为一个教书育人之地该有的人文关怀之意。
    二是未尽法度。我们注意到《管理规定》中为当事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救济渠道,学生是可以进行陈述和申辩的,同时,学校还应该做好记录。然而,现在连学生本人都没找到就发布退学公告,已然是剥夺了学生的合法权利,绝对性地行使了自己的裁判权。
    三是过分强调了限度。也许是抑于惯常思维,也许是怕担责意识作祟,学校在报警寻人无着落的时候,居然不是表达对自己学生失联的关切,而是赶着发布退学公告,急于撇清与学生的关联,学校的这种“割袍断义”式的做法不得不让人感觉到阵阵寒意。
    总的来看,学校的做法虽然有据,但缺少温情,可以说是过于冷漠,公众反感的也正在于此。其实,刨根究底一下,透过这个个案,我们更该反思的是高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之下的制度完善上。即应该在高校教育中加大人文教育的厚度。在言传之外,要把对人性的尊重、对人情的关怀、对精神的慰藉融入到平时的一言一行之中,避免一味强调对知识的掌握,过分看重分数的分量,关切学生的疾苦,把脉学生的所思所想,把学生往“人格健全”方向培养。再者,就是有关的管理制度要更细致地照顾到各种情况,不能把本案情况与学习绩点不达标、甚至与违法犯罪等同看待,规则上应该有更为合适的方法来对应,其实,对本案学生保留学籍,延长学期并非不可为。总之,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更加多元,我们的高校,我们的教育是时候进行适应性的变革了。
    2022-11-24 16:15:00 0回复
    1
  • 退学之举且慢行

    近日,重庆交通大学因为一名学生休学照顾患病的父亲,在单亲父亲去世后迟迟未归,学校在联系无着且在报警寻人无果的情况下,发出了“退学”公告。公告一出,舆论哗然,说是惹了众怒也不为过。
    那么,学校和公众究竟孰是孰非呢?我们不妨回归到事件本身,从“法”与“情”两个维度来审视。
    据查询,重庆交通大学《普通本科学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对该名学生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学校的退学决定是有“法”可依的。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质量,向社会输送符合学识标准的人才,严肃校纪校规无可厚非。那么,是不是就应该认定公众的愤怒是毫无道理的了呢?不然。在我看来,学校至少有三点不足:
    一是缺少温度。学生休学回家照顾患病父亲是学校批准的,在此之后的两个月期间,学校并不了解学生的动态,也没有体现出对其生活的关心和对精神的抚慰,以至于后来造成与学生的失联,这有悖于学校作为一个教书育人之地该有的人文关怀之意。
    二是未尽法度。我们注意到《管理规定》中为当事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救济渠道,学生是可以进行陈述和申辩的,同时,学校还应该做好记录。然而,现在连学生本人都没找到就发布退学公告,已然是剥夺了学生的合法权利,绝对性地行使了自己的裁判权。
    三是过分强调了限度。也许是抑于惯常思维,也许是怕担责意识作祟,学校在报警寻人无着落的时候,居然不是表达对自己学生失联的关切,而是赶着发布退学公告,急于撇清与学生的关联,学校的这种“割袍断义”式的做法不得不让人感觉到阵阵寒意。
    总的来看,学校的做法虽然有据,但缺少温情,可以说是过于冷漠,公众反感的也正在于此。其实,刨根究底一下,透过这个个案,我们更该反思的是高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之下的制度完善上。即应该在高校教育中加大人文教育的厚度。在言传之外,要把对人性的尊重、对人情的关怀、对精神的慰藉融入到平时的一言一行之中,避免一味强调对知识的掌握,过分看重分数的分量,关切学生的疾苦,把脉学生的所思所想,把学生往“人格健全”方向培养。再者,就是有关的管理制度要更细致地照顾到各种情况,不能把本案情况与学习绩点不达标、甚至与违法犯罪等同看待,规则上应该有更为合适的方法来对应,其实,对本案学生保留学籍,延长学期并非不可为。总之,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更加多元,我们的高校,我们的教育是时候进行适应性的变革了。
    2022-11-24 16:10:52 0回复
    0
  • 失联不是退学的理由

    重庆交通大学学生胡某某,因单亲父亲生病需要照顾,于2021年10月办理了休学手续。2022年9月5日与学院教学办公室联系申请复学,由于因疫情未返校,学校考虑此情况先暂安排其线上学习,待返校后提交纸质的复学申请材料再办理复学。可是,该学生从2022年9月22日晚至今,均未参加线上课程的学习,未按学校规定返校,也未提交纸质的复学申请材料。院方通过多种渠道做了大量工作没有找到该生。重庆交通大学按照《重庆交通大学普通本科学生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于11月10日发布《关于给予胡某某退学处理的公告》决定给予胡某某退学处理。
    读了这则《公告》,如鲠在喉。虽然公告中退学好像理由很充分,似也依规有据。但是细分析案情,却有值得商榷之处。
    一、胡某某今年应该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再吃两年苦、不出意外就大学毕业。校方应该知道,来自一个单亲家庭,有病的父亲把两个儿子抚养成长、小儿子考上大学,实属不易。此前是经过学校同意,回家照顾病重的单亲父亲而休学,这是整个事件最源头的原因,也应当成为校方当下考量对这名学生如何处理的基础。因为,这与其他如无故旷课等原因受到退学处理的有根本不同之处。要知道,这是一名刚刚失去了父亲,事后又到不了学校复课的大学生。校方是否可以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想一想现在胡某某在哪里?他在干什么?
    二、学校教学办学务秘书和学院副书记多次通过电话与QQ联系该生、并联系其唯一家人哥哥、辅导员还联系了其户口所在地渝北区洛碛镇派出所,并向四公里派出所报案,均未能找到该生。无疑,校方为寻找胡某某做了大量的工作。那么既然校方已向派出所报案仍没有找到胡某某,从法理上讲,其结论也是有一个规定期限才能得出的。校方是不是要把问题弄清楚后再作进一步处理。
    三、胡某某老家渝北区与重庆交通大学同在重庆市,应该不是离得太远。针对学生失踪的重大事件,学院是否可以起动应急预案,有责任委派专人去当地了解一下,弄个水落石出。
    大学是培育人的地方,更是体现人类温情的文明学堂,应当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温情。我认为,对一名大学生的退学处理一定要慎之又慎,在不是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宜轻易启动退学程序。
    可喜的是,事态有了新的进展: 11月12日,重庆交通大学发布情况说明,说明中表示:11月12日下午,胡某某同学已主动联系所在学院老师并说明有关情况。下一步,学校将尽最大努力做好该生的教育帮扶工作,帮助其努力完成学业。
    2022-11-24 15:49:52 0回复
    1
  • 反思教育漏洞 避免悲剧重演
    近日,重庆交通大学辞退一名学生,据悉该学生为照顾生病的父亲而休学,但其父去世后未与学校联系。学校报警后仍未找到该生,于是便发出了退学处理公告。目前这名学生已主动联系学校。此公告一经报道就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有人质疑学校小题大做,虽然该学生失联在先但家人离世,还沉浸在悲伤之中,当算情有可原,退学处分严重不可取,实则不然。学校建立规章制度一是保证学生能够正常在校学习,二是为了保障学生的人生安全。规矩一旦实行便要少主观重客观,少人情重理性。此案中失联学生在家人去世后没有与学校联系,报警后也未与学校联系,事情闹大了才与学校联系,这显然违反了校纪校规。一个朝夕相处的同学失踪,连警方都找不到人,这对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该有什么影响?家长该如何看待学校的管理工作?倘若人人都可以搞失踪,那么校规意义何在?我国教育法律法规赋予学校制定校规的权力,法律的尊严何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讲求透过现象看本质,此案中的大学生无法接受亲人离世,不良情绪掌锢了理性,才擅自失联违反校规。表面上学校是依法办事,公正合理,可也侧面反映学校教育是有欠缺的:被忽视的死亡教育。
    我国传统文化对死亡是避讳的,大家都对死亡闭口不谈。缺少死亡教育,许多青少年不懂死亡的意义,不懂生命的本质,因此可能陷入亲人离世的无底洞,可能因地方丧葬习俗留下童年阴影,可能在遇到一个小小的挫折时就情绪失控,就想轻生,认为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结果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开展死亡教育是让青少年有更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认识生命有始就有终,可以如夏花般绚烂也可以如秋叶般静美,更要在有限的生命时光中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失联学生如若接受死亡教育,接受现实,回到现实,及时向学校反映情况并寻求帮助,那么结果就不会令人惋惜了。
    总之死亡教育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正视死亡,树立科学健康合理的死亡观,建立良好的生命价值观,在这条路上每个人都任重道远。
    2022-11-22 23:08:59 0回复
    1
  • 尽孝,是一门品学兼优基础课。
    2022-11-22 14:32:13 0回复
    0
  • 6402
    积分
  • 179
    博文
  • 1219
    被赞

个人介绍

平常语(原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