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平常语(原常言道) 2022年11月1日-2022年11月5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2-11-01 10:50:34
1391 12 9

16位平均年龄62岁、最大年龄超70岁的上海阿姨自费前往横店影视城“翻拍”微电影《甄嬛传》。在15分钟的剧中,阿姨们分别出演甄嬛回宫、滴血验亲等经典场景。该片在多个视频平台播放后突然走红网络。近日,《甄嬛传》制片人表示,他们正在准备材料要求视频平台下架,虽然侵权,但暂不考虑追究组织者和阿姨们的责任,“观众喜欢,我们也能够理解。”对此,来说说你的看法吧。请注意,每周六晚截稿)

小启:本期起,《常言道》栏目更名为《平常语》

2022年,《文笔塔·观点》版每周二出版 

11月1日常言道刊发名单:

龙城琪琪、林淼


1.jpg

图片描述


收 藏
点 赞
分 享
表态的人
  • 陆吾
  • 张秋生
  • 菊满南山
  • 西江月
  • 竹青
  • 顺其自然者
  • 人参果
  • 文学院
  • 无所求
发送

12条评论

  • 人生无限好,几度夕阳红

    近日,阿姨“翻拍”《甄嬛传》遭制片方下架引起争议,一部分人认为阿姨们缺乏版权意识,其行为已构成侵权,应该下架;也有人认为,阿姨们“身老心不老”,敢于打破传统追逐梦想演出自己,应当支持。在我看来,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之内,丰富老年群体的退休生活,满足阿姨们的“演戏梦”,何乐而不为呢?
    视频里,阿姨们身着剧服,妆发齐备,包剧组去横店,一比一复刻剧中多处经典场景,阿姨们演的快乐,作为观众我们看得也开心。设想一下,纵观身边周围的退休老人,除了在家帮子女带孩子,出门溜公园跳广场舞之外,其他的娱乐方式可谓是少之又少。这几位阿姨不惧世俗的眼光,想演就演,敢于追梦。谁说夕阳近黄昏,在我看来夕阳也能“红彤彤”。
    另外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影视作品的著作权原则上非经授权,以及支付报酬的情况下是不能使用、表演作品的。但同时在法律方面也存在“合理使用”的范围,假设阿姨们拍摄的内容不上传获利平台,不掺杂其他任何盈利性质,仅限于阿姨们之间的个人爱好和“自娱自乐”这就属于“合理使用”的范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网络平台的发展劲头越来越猛,人口老龄化的步伐也随之加快,很多老年人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逐渐“落伍”,相关部门和企业更应关注对重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关切,社会各界携手建设丰富多样的老年人休闲娱乐项目,比如有关企业可以给退休老人“私人定制”的剧本服务,以更优惠的价格让他们可以“合法”演戏。面对如今越来越多的短视频app,或许能催生一条合理化“翻拍”的产业链,让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莫道桑榆晚,几度夕阳红!
    2022-11-05 16:45:45 0回复
    1
  • 夕阳再次升起便是和煦的朝阳
    近日,几位上海阿姨自费“翻拍”的微电影《甄嬛传》在网络上走红,网友们纷纷为这种“精彩的老年生活”鼓掌。但因为涉及版权问题,该片被剧方要求下架。《甄嬛传》的制片人公开表示,虽然侵权,但暂不考虑追究组织者和阿姨们的责任,也对观众们的喜欢表示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这六个老有正是我们对晚年生活的盼望,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健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这两个最关键,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已经逐渐得到保障。人们也开始追求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生活。
    衰老其实是一种被灌输的概念,谁也说不清到底几岁才算步入老年。实际上,随着时代发展,医疗条件提高,人均寿命的不断增长,老年期的定义也在逐渐变动。有人笑称这是患上了“变老拖延症“,既然我们还有旺盛的精力,又为何要承认自己已经变老了呢?常州籍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早年专攻经济,近50岁时转行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一生笔耕不辍,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众多专著论文,产生了广泛影响。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阿姨们“翻拍”《甄嬛传》正是一种老有所乐,但背后的商业化版权拍摄问题也得到了大家的关注。退休阿姨们自娱自乐,翻拍自己喜欢的影视剧片段并不构成商业侵权,但商业公司将视频投放到短视频平台上企图以此获利,就已经超出了“合理使用”的边界,涉嫌侵犯著作权。网友们呼吁影视基地可以原创一些剧本,多开发一些这样的娱乐项目。呼吁健全行业规范体系,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展现退休健康娱乐活动多样化的可能性,丰富人们的退休生活。
    夕阳再次升起便是和煦的朝阳,用“成长”这个词来替代“衰老”吧!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退休不是为我们的人生画上句号,而是打上了一个感叹号,预示着更多的精彩将要发生。
    2022-11-05 00:07:05 0回复
    2
  • 尊重知识版权,关注老年娱乐生活
    近日,一群退休阿姨为了过戏瘾,包剧组“翻拍”《甄嬛传》,该片在多个视频平台播放后迅速走红网络。当大批网友们感叹于阿姨们是“老戏骨”时,也不乏一些质疑的声音:是否侵犯了原作的著作权?
    《甄嬛传》制片人表示,暂不考虑追究组织者和阿姨们的责任,但他们正在准备材料给视频平台,要求下架相关视频。显然,看似自娱自乐的“翻拍”,其实存在法律侵权风险。而判断“翻拍”是否违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标准,是有没有盈利性质。如果是阿姨们自发组织“翻拍”《甄嬛传》,那纯粹是为了过过戏瘾,丰富老年文化娱乐生活,提高精神享受。可关键是,商业公司组织阿姨“翻拍”《甄嬛传》并以此营利,属于利用《甄嬛传》经营,这就涉嫌侵犯文艺作品的知识产权。一旦是涉嫌营利,这种本是“自娱自乐”的方式就可能“变味”。
    其实,组织方可以与版权方达成合作,并支付合理版权费,打造业余“翻拍”的新蓝海。在短视频平台丰富的今天,这种新颖的“翻拍”,无疑是为老剧做了一次新广告,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成为新的“流量密码”;而且这种沉浸式的拍戏模式,也丰富了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完善老年人休闲娱乐多样化,实现共赢。
    在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对生活休闲有更高更丰富的需求,不仅是单单保障他们的物质生活,也应使其精神生活丰富化和多样化。“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退休对于老年人来说并非退出人生舞台,他们的退休生活也可以丰富多彩。他们可以像年轻人一样去追求兴趣、梦想,追求新颖潮流体验,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回忆。而且,相较于传统的广场舞、钓鱼、打麻将等休闲方式,这种新颖的旅游加“拍戏”的方式,打破了社会对于老年人生活的刻板影响,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重视老年人晚年业余生活。随着社会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年休闲娱乐市场无疑是新的“蓝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市场主体应创新推出更多适合老年人的娱乐方式,在知识产权的红线下,做到合法经营,丰富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提升幸福感。
    2022-11-04 17:44:06 0回复
    1
  • 娱乐也应有限度
    近期,16位上海退休阿姨们自费“翻拍”微型电影《甄嬛传》走红网络,让不少网友看到了自己理想中的老年生活——“有闲有钱还有趣”。不过,随着视频热度的攀升,人们也在质疑阿姨们自发“翻拍”这一行为,是否侵犯了原《甄嬛传》的著作权?
    针对这一争议,《甄嬛传》制片人表示“观众喜欢,我们也能够理解。”虽然侵权,但不考虑追究组织者和阿姨们的责任,不过正在准备材料要求视频平台下架。诚然,片方的理解使这些阿姨们免于法律问题。但我们也应明确,这并不意味任何机构和个人可以以兴趣和热爱之名行侵权之事,任何的改编或翻拍都应获得许可。
    一方的理解与一方的热爱造就了这场双向的奔赴。《甄嬛传》2011年播出,一经播出,便掀起了《甄嬛传》热潮,风靡海内外。直至今日,其热度也居高不下,成为当代人的“电子榨菜”,备受各个年龄段人们的喜爱。当然,这也就包括阿姨们这个群体。《甄嬛传》陪伴她们度过了辛勤工作之余的时光,给她们带来了欢笑 。如今,这些阿姨们退休之后,从以往忙碌的生活、工作中解放了出来,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她们不再只是为了家庭、为了儿女、为了工作。这次,她们为了自己,重新出发!做喜欢的事情,让60+的人生也同样精彩。
    事实证明,优秀的作品往往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而人民群众的喜爱就是对作品最好的嘉奖。《甄嬛传》制作方的举动展现了对于剧迷的理解与尊重,同样,作为喜爱《甄嬛传》以及其它作品的阿姨们,包括我们,也应给予作品制作方相同的尊重。要知道,一部优秀的作品的背后,有着许许多多、日日夜夜的付出与努力,而这一切只为呈现给大众良好的体验。因此,双向的奔赴更需彼此的尊重。创作的社会环境变得和谐,更多的优秀的作品便会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我们面前,带给我们细致愉悦的体验。
    据悉,阿姨们此次拍摄所在地—横店,有着多家影视制作公司,给普通人拍电影在横店也已经有10多年时间。当“自娱自乐”的方式、行为产业化,成为了生意。我们也应当反思,娱乐的限度在哪? 在此,也呼吁从有关公司、平台到公众,都有必要学好《著作权法》,分清大众娱乐与侵权的界限,也让新生产业运行在法治的轨道上。
    2022-11-04 17:34:54 0回复
    1
  • 阿姨版《甄嬛传》火出版权之梗

    柏文学

      《甄嬛传》早已火过。《阿姨版<甄嬛传>》刚刚火起,似乎将趋熄灭。一部由16名平均年龄62岁、最大年龄超70岁的上海退休老阿姨们,自掏腰包翻拍《甄嬛传》,近日成为网络热点,视频播放量超过百万。但《甄嬛传》剧方的法务部门,向播出平台发出公函,要求下架该视频,所以该视频已下架了。《甄嬛传》制片人表示,理解退休阿姨们的初衷,不会追究她们涉嫌侵犯版权的责任。

      在我看来,梳理阿姨版《甄嬛传》的生成过程,追究涉嫌侵犯版权责任的对象,似乎不该是老阿姨们。阿姨们为翻拍微电影《甄嬛传》,每人已花去4000元。难道这4000元中就不可以包含版权费?现在的真问题是,阿姨的4000元去了哪里?

      从新闻透露的信息看,阿姨的4000元交给了上海某策划公司,统一由策划公司负责打理。4000元,用于吃、住、行、景点门票,还有包剧组的费用等。显而易见,该策划公司全程操作了退休阿姨版《甄嬛传》的拍摄,应当对使用《甄嬛传》剧本的版权费负责。如果策划公司认为,包剧组的费用中涵盖了《甄嬛传》版权费,那么接手拍摄阿姨版《甄嬛传》业务的横店影视城微电影有限公司,应当负责缴纳《甄嬛传》版权费。

      近年来,横店影视城,一直定位于剧组拍摄和文化旅游,将文旅元素融入影视产业,拉动产业多元发展,延伸产业链。所涉剧本颇多,《少年黄飞鸿》、《少年康熙》、《小兵张嘎》、《伪装者》、《金玉良缘》和《宫锁心玉》、《万寿无疆》等,《甄嬛传》只是其中之一。可见,最该有版权意识的应当是横店影视城,最该缴纳剧本版权费的应当是横店影视城。因为,是横店影视城在使用剧本负责为客户拍摄,经营盈利。如果是客户自带他人剧本,那么应由客户自己缴纳版权费。

      版权费有这么重要吗?极其重要。没有版权费,就没有人呕心沥血写出好剧本,文化原野就将荒漠。知识产权保护极其重要,是保持创新活力的命根子。当年施光南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如果知识产权保护到位,他可以过上十分体面的生活。
    **************************************
      有人会说,《著作权法》规定,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不以营利为目的等情况,且指明原作名称、作者姓名的,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属于合理使用作品。我认为,就阿姨版《甄嬛传》而言,上海某策划公司已经营获利;横店影视城也经营获利;视频在平台上火爆,视频个人账户获得流量,平台获利流量,流量就是变现,就是眼球经济或注意力经济。多方营利是不争的事实,版权之梗不是无中生有。
    2022-11-04 11:44:36 0回复
    0
  • 划清娱乐与侵权的界限
    退休阿姨自费前往横店影视城“翻拍”微电影《甄嬛传》。短短15分钟的视频包含了多个脍炙人口的经典场景。该片在视频平台上走红后却引来了“侵权”争议。人们不理解银发族追求自我精神解放的自娱自乐活动怎么就与侵权挂钩了呢?笔者认为:娱乐与版权之间有一条线,我们任何人都不能轻易逾越版权红线。
    按理说,阿姨们拍摄影视剧片段只是出于娱乐的心态,并不会触犯法律红线。但制作方收取人均4000元的拍摄费用且以“银发版甄嬛传”作为噱头在网上传播,明显是以盈利为目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翻拍行为侵犯了《著作权法》中“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且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相关规定。以娱乐为目的的翻拍与盈利相挂钩,这就很容易模糊版权这条线,知识产权这个严肃的话题就不能被搁置一旁,否则娱乐活动就会“变味”。
    虽说《甄嬛传》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暂时不考虑追求组织者和阿姨们的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的翻拍活动就可以抱着一颗侥幸心理在法律的边缘徘徊,无论是制作方还是参与者,都应当提高对版权意识的认知。倘若我们都忽视对版权的保护,久而久之难免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退休银发族拍摄喜欢的影视剧片段以“圆自己的演员梦”反映的是老年人群体对于娱乐休闲活动需求的多元化,他们也渴望跟上年轻人的步伐,打破传统概念中对于银发一族的刻板印象。横店影视城拓展此类创新业务来回应市场需求,即满足了老年人娱乐生活的需求又致敬了经典,本是双赢的事情不能建立在侵权的基础上。娱乐活动与版权保护二者之间的界限不容模糊。
    社会进步的同时也要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娱乐活动离不开创新,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妄为。娱乐精神值得赞扬,法律红线也必须坚守,在追求满足精神需要的同时也要厘清,划清娱乐与侵权的界限。
    2022-11-03 21:15:49 0回复
    1
  • 时光不能催心老
    近日,上海的16位阿姨火了,原因是他们自费前往横店电影城翻拍了一部十五分钟的微电影《甄嬛传》。据了解,参演的阿姨平均年龄在62岁,最大的一位甚至超过了70。拍摄完成后该片在多个视频平台走红,阿姨们的表演也受到了网友的一致好评。然而,《甄嬛传》的制片人却正在准备材料要求视频下架该微电影。
    有些网友会觉得制片人小题大做,失了大家的兴致,但事实上,这种行为已然构成侵权。我国法律规定,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只是为了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属于著作权的合理使用范畴。但是目前看来,组织拍摄的机构收取了费用,在平台播放破百万也具有了一定的盈利目的,已经涉嫌侵犯著作权了,剧方要求下架无可厚非。难得的是剧方制片人表示不会考虑追究组织者和阿姨们的责任,他说:“观众喜欢,能够理解。”想来,这必然会给阿姨在圆了演员梦的同时留下更加难忘的体验和回忆。
    刨除侵权这一问题,我们单来看看表演的阿姨们。她们在退休之后仍愿意勇敢追逐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实属难得,现在的许多老年人似乎对什么都没了兴趣,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处在了边缘地带,被大数据打倒,被社会忘记。曾经牙牙学语的小孩子已经变成满鬓白发的老人,曾经白净圆润的脸庞已经布满皱纹,曾经明亮聪颖的眼眸已经被污浊代替。但他们不该成为这个时代的孤独患者,他们也可以爱美,可以追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就像那16位勇敢的阿姨,他们人老心不老,活得潇洒又惬意。
    即使视频被下架了,但拍摄的过程是不会被抹去的。我们所崇尚的享受人生可不就是享受人生经历的每一段旅程吗?阿姨们在拍摄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又沉浸式圆满了年轻时候的梦想,岂不就是在享受她们的人生?笔者认为,她们可真像陆游诗里的“花钱自笑童心布,更伴群儿竹马嬉。”啊,是即使岁月催人老,但人老心不老。
    希望各个年纪的人都能够大胆勇敢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潇洒又惬意的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
    2022-11-03 15:54:16 0回复
    1
  • 翻拍惹争议,追梦应合规
    近日,一部由退休阿姨们“翻拍”的微电影《甄嬛传》引起广泛关注。视频是专业团队为阿姨们拍摄的,镜头的摆动与切换十分细致,阿姨们艳丽的妆容配上精致的滤镜,谈笑间就带着观众回味了一把记忆中的“甄嬛”。而正当全网欢乐时,网友们却得知此视频有侵权风险,必须下架。这一石就激起了千层浪,虽然《甄嬛传》制片人表示暂不追究组织者和阿姨们的责任,部分网友们仍表示无法理解,他们认为“这不过是阿姨们的一次放飞,《甄嬛传》方是否过度敏感?”“人们总是太过于较真,阿姨们只不过是让自己开心开心。”那么此事真的可以如此简单地揭过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笔者认为,阿姨们追求梦想与快乐,本无可厚非。当今时代,老龄化进程日渐加快,社会仍在飞速发展,而真正适合老年人的各类设施却并未跟上发展的脚步。阿姨们“追寻梦想”本身是无罪的,但我们不能失之偏颇,无论是阿姨们的圆梦之路,还是文艺作品的版权问题,都不应被忽视。
    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以及“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且不以营利为目的”是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由此可知,如果微电影只是阿姨们自己买服装、自己请化妆师、自己请拍摄团队的一次“自娱自乐”,当然不构成侵权,但问题就出在,为阿姨们圆梦的机构将此形式当作一个卖点、一个盈利方式。他们不仅以此收取了“表演者”们的费用,甚至在后续的采访中表示将继续开展其他类型电视剧的翻拍活动,比如《情深深雨濛濛》。拍摄方似乎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在侵权的路上越走越远。
    诚然,此次事件引起热议给广大商业集团敲响了警钟,但笔者并不希望这一项“新奇”的娱乐项目就此消失。退休阿姨们操劳一生,正当到了享福之时,而她们只是想“圆年轻时的梦想”,这有何妨呢?
    如何让退休阿姨们“合规追梦”,这是问题,如何令广大老年人群体享受到愈发丰富的老年生活,这更是问题。前者,可以从商业公司方面努力,想要继续开发此活动的公司应自觉主动地联系剧作公司,购买版权,否则就亲自制作剧本。而后者,更需要的是社会方面给予的关注与支持,鼓励老年人走出退休后无事可做的潜在心理,鼓励更多的企业投入创新与完善老年人的休闲娱乐项目,将心比心、以真诚促行动,令社会一步步成长,让“梦”不再是“梦”。
    2022-11-03 09:12:39 0回复
    1
  •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著作专利、平台经营、谁买单
    2022-11-03 03:11:22 0回复
    0
  • 《甄嬛传》之寓法于乐
    随着老年团体翻拍《甄嬛传》的视频在网上红极一时,有人乐就有人悲。乐的是这些老年人在退休生活有了娱乐活动,乐的也是我们这些观众看一乐呵。那悲的不就是《甄嬛传》制片人了嘛,据法律界人士介绍,《著作权法》 第十七条规定,视听作品中的剧本、音乐等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显然这些叔叔阿姨在策划之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法律法规。
    这样就需要我们党和行政机关特别是司法机关深入百姓生活,从身边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可以积极展开宣讲,让每一位老年人都知法守法,在需要法律援助之时得到办理;或者在电子屏幕、广播等方式宣传......
    这场翻拍事件背后,策划者首先要对《甄嬛传》剧组道歉并表示以后不会了,其次应该和同组所有翻拍的人员进行影视侵权科普,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因为在这背后,随着短视频的传播,很多人看到了跟风点后,觉得“既然你们翻拍这么好玩又有人愿意看,那么我们也来拍拍”这种想法,不免会被有心之人利用产生不当盈利之后,叔叔阿姨却什么也不知道。
    2022-11-02 22:07:12 0回复
    0
  • 网上翻拍的视频太多了
    2022-11-02 08:55:26 0回复
    0
  • 甄嬛传 制片方也太小气了吧?阿姨们自娱自乐,顺便让别人也开心,不挺好的嘛
    2022-11-02 06:37:04 0回复
    0
  • 5361
    积分
  • 145
    博文
  • 1031
    被赞

个人介绍

平常语(原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08009317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