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苦难识
刘光俊
早晨起来,妻子为儿子煎了鸡蛋、热了牛奶,可是儿子横竖不肯吃,还噘着嘴巴说那有什么好吃的。儿子不识好歹、不知甘苦,我打也不是、骂也不是,直觉得教子无方。一阵烦躁过后,我忽有所悟:人是环境和条件的奴隶,甘苦是轻易能识得的么?
是的,甘苦不是轻易能够识得的。说起来是笑料一段:想当年我差不多也是个大孩子了,然而自己的一双手脚却还得由母亲管束着,母亲每每得空,总要拿着一把剪刀来收拾我的手脚,时间多半在晚上八、九点钟的辰光。这时我已经做完了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而母亲也忙完了她那一摊子杂七杂八的家务事。如果在冬天,我已经钻进被窝啦!那正好,母亲“捉死老虎”,让我逃也逃不脱。
母亲是来给我修剪手指甲和脚趾甲的,说是手指甲长了会挂破衣服,脚趾甲长了会“啃”破鞋子。嘿!摔个跟头抠把泥——母亲就那么点能耐。那时我横竖弄不懂,勤剪那手指甲和脚趾甲又能省下多少布料和鞋袜钱?
母亲给我修剪手指甲和脚趾甲很少有溜号的,她会一个一个地扳着过堂,完了还会认认真真地“回头看”,保证万无一失。但有那么一两回,还是叫我打了马虎眼。然而瞒得了月半瞒不过十六,待下次修剪时,母亲准会大呼小叫:“哎哟哟,你这脚趾甲怎会比竹笋透得还快唦,鞋子肯定被它啃破啦!”说着,一定会从床边拣起鞋子来验证,若发现鞋尖尖上果真有窟窿,事情可就闹大了,少不得要给我来一段“痛说革命家史”,或者上那么一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是,我才不爱听呢,不就是一双用碎破布片纳成的“千层底”布鞋么?
那一年,我初中毕业了。因为开展“文化大革命”和父亲被错误地打成历史反革命分子的缘故,我无可选择地放弃了“学而优则仕”的期待和梦想,死心塌地回家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认命地投身于“农业学大寨”的时代洪流。于是在往后的岁月里,茫茫田野里遍洒了我充满泥土味的汗水,劳动的号子里夹杂着我稚嫩无奈的嘶鸣,漫漫纤道上重叠起我与命运抗争的足迹……我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那是一个寒冷彻骨的冬夜,北风在屋外“呜呜”地哀鸣。也不知睡了多久,我终于被一阵紧似一阵的“风声”惊醒。睁开惺忪的睡眼,发现母亲伴着一星孤灯,竟还在穿针引线纳鞋底,那棉线抽动的声音恰似一阵阵凄苦的风声。灯光下,母亲的脸色是那般憔悴和昏黄……我的眼泪终于止不住了,溢出眼眶顺着眼角眉梢汩汩地流淌。那晚,我辗转反侧,再也睡不着,便躲在被窝里用牙齿把手指甲咬了个干干净净。第一天一早,应着出工的哨音,我跳下床板,光着脚丫,“嚓嚓”地蹭着坚硬的冰棱下地挖沟去了……
几多艰辛,几多波折,几多罹难,我的思想和情感终于也变得和母亲一样敏感,一样麻木,一样慷慨,一样悭吝,一样顽强,一样无奈。为了混一顿饱饭吃,给人卖命半天不在乎;为了半个工分,可以和人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打得头破血流。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若干年后的我亦成了孩子的父亲。“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应了这句老话,我似乎对父辈们当年的艰辛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和认识,因此每每忆及往昔,总觉得很是有亏于父母,并觉得儿子比我那时还不懂事。儿子常常毫不稀罕地把鸡蛋面包随便丢弃,或给他一双稍微旧些的鞋便横竖不肯穿……
面对此情此景,我总想:现在的孩子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生在福中不知福,因此自私自利,唯我独尊,是否是生活条件太优渥了,也被我们宠坏了?如果真是这样,这就是我们的不对了。于是我常常情不自禁地要和儿子唠叨些“爸爸的过去”,力度让他多识些甘苦。有时,我甚至想让儿子打打赤脚、受受饥寒什么的,也好叫他有一种体验和对比,从而赚取一份真正的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