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虽逝而不朽——河海学子赴江苏部分红色纪念馆参观学习有感

实践 最后编辑于 2022-08-28 23:37:59
4408 2 7

很荣幸能够参与互联网+党史学习推广实践团的暑期实践。在本次实践中,我收获满满。

本次实践其实最初是近代史课上的小组调研,经过成员的多次讨论,最终确定暑期实践主题为“青春江苏赴理想,建团百年再启航”。本次实践成员也从一开始的八个人变成十二个人。总体历时两至三月多,成员们也都从本次实践中收获了许多东西。

在本次实践中,先是跟成员一起在商讨中确定暑期需要完成的实践项目,然后开始各自擅长的分工。我被分到了撰写报告、实地调研、投稿外宣以及参与剧本杀创作这四个部分。

实践团成员正在交流参观所感

撰写之前,对网上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我有以下感悟。瞿独伊的一生是跨越百年的一生,瞿独伊将整个青春奉献给国家,记得在2021年11月5日瞿独伊老人百岁生日时记者问:“父母留给她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瞿老回答:“有信仰、爱祖国”。而在之前的采访中瞿老也说过类似的话语:“我始终信仰共产主义,共产党是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奋斗的,我就是要为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而奋斗,死了也是光荣的。”瞿独伊年少就继承了瞿秋白的革命事业,在监狱中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她用一支话筒以俄语向全世界播报了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讲话,用一支笔报道苏联经验、讲述中国故事。信仰历经百年从不褪色,仍旧是如鲜血般滚烫无畏的红色。

瞿秋白在1929年给瞿独伊写过一首小诗:“小小的蓓蕾,含孕着几多生命。陈旧的死灰,几乎不淹没光明。”所以,死亡并不代表终结,虽逝而不朽。从瞿秋白到瞿独伊,是代与代之间的传承,是跨越死亡和时空的灵魂互动。瞿秋白曾在《儿时》中写道:“大众的事业是不死的,他会领略到永久的青年。”青年终究会老去,但代代有青年。赓续红色基因,中国代代青年应刻于心中、践于行中。

实践团成员正在参观张太雷纪念馆

进入暑假期间后,我们分组进行实地调研,去到江苏各处红色纪念馆参观学习。实践团先是一起前往常州的瞿秋白故居和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后由部分同学前往福建长汀的瞿秋白故居、张太雷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南京雨花台烈士馆等进行参观学习。在实地学习中,我们收获颇多。并且实地调研结束后,结合已有计划制作了纸雕灯以及书签的文创,文创也与瞿秋白纪念馆和微博相关活动产生了良性互动。本次暑期实践大家根据实地调研以及资料搜寻进行了剧本杀创作,先是寻找人物原型、撰写剧,再是分工创作和试玩等,经过大约半个月的努力,最终完成《潮涌》剧本杀的创作。记得在剧本杀中凶手的任务是这样的“完成与下级的对接,交代必要信息并引导众人识别花衫的身份和真相。革命者不惧牺牲,如遇情况,记得首要完成党和组织的任务,保护好战友。”其实看到这里任务的时候真的很有触动,这不是我第一次进行剧本杀的创作了,但是却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主角任务。全场皆凶手,却都是为了保护彼此。

然后,在实践团的共同努力下,还成功进行了数量可观的投稿。最终,基本完成了预期任务。

剧本杀创作展现

在本次历时较长的实践中,从实践团成员身上也学习到了许多。实践团成员对于各自的任务都非常积极认真,整个实践团的总体工作效率也是十分高效的,我非常享受这样的实践氛围,也由衷的为实践团成员感到骄傲和佩服。同样,我也从这一次红色实践中对于“传承”“红色基因”“瞿秋白和瞿独伊”种种实践关键词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想“如果生生不息的传承有颜色,那么一定是我们深爱的中国红。” 同样,也对《觉醒年代》中“当时的他们身上是国家,现在的我们身上是未来”这一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课本上学过许许多多的名人志士,在各类影视作品中也对红色人物与事迹进行学习,从本次实践中也对红色进行了多方面的学习。所以,我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是极其必要且迫切的。

实践团成员自制书签展示



还记得我们团队怀着一颗这样的初心“偏见与狭隘不能将他们定义,这也是我们研究历史人物的意义,展现最真实的他,给予尽全力的客观。”在整个实践中,我们始终贯彻着这样的信念,认认真真研究,仔仔细细学习。总之,于我而言,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西江月
  • 泉水涓涓
  • 月满西楼
  • 顺其自然者
  • 人参果
  • 张秋生
  • 陆吾
发送

2条评论

  • 弘扬红色文化!
    2022-08-29 12:54:39 0回复
    0
  • 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是极其必要且迫切的。
    2022-08-29 08:59:02 0回复
    0
  • 103
    积分
  • 12
    博文
  • 26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