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谈“礼”

梦都子 最后编辑于 2022-08-28 15:35:01
3350 8 17

谈“礼”

文/倪沈健

 

我们的一生中,恐怕谁也离不开“礼”。老话说的好,“礼尚往来”,这是传统的文化。在中国,礼恐怕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复杂的。

谈到“礼”,流传在百姓之中的主要还是红白喜事 之类,这与社交面为主的城市有很大不同,自然也不存在巴结权贵,求人办事等说法。这个“礼”看起来是很直接、很单纯的,朋友间讲究交情之礼,亲戚讲究血脉联络之礼,仅此而已。

说“礼”可以是洋洋洒洒说一堆,这里就不再展开了。只谈谈“血脉联络之礼”。这个“礼”可能是祖宗传下来的,但是在现代的社会中,表现的相当复杂,我认为是出现了较大的扭曲。尤其反映在农村。

举个例子,拿我母亲来讲,她是过继给人家的,在那个年代,本身就是因为人多养不起才过继给别人的。我母亲兄弟姐妹有7个。过继到另一家有弟兄2个,此后,母亲嫁给了我的父亲,又多兄弟3个,两家父母辈的上两辈兄弟姐妹又是无数(抱歉,都不怎么往来,具体不是很清楚)。这些人,现在来讲都是要“礼”的,家里去年一合计,光“礼”就花了有3万块。3万块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但是,老百姓吃穿下来一年可能也用不到一半,但出“礼”就花了生活开支的两倍多,可想而知。

上面是说情况,你可能说是以偏概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社会文化也在不断改变。以前讲的那一套“礼轻情意重”,在当今的社会好像行不通,特别是在农村里,扭曲的心理特别严重。就像我大舅妈,特别好面子,我表哥是警察。为了撑大面子,她门家往往在“礼”上面下足功夫,“礼”出的特别的重,这就导致其他家也要出的重,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事实上,“礼”的很多人都几十年没见过面,无甚来往。但是因为大舅家门头小(兄弟姐妹3个),所以,“礼”大感觉也无所谓,挣了面子,何乐而不为?但母亲就不同了,这家出多少,另外一家就不能少,出的少了,背后会议论纷纷。

发散一下,古人出“礼”肯定也是有出大的,但是更多的是代表着阶级的不同。官员出官员的,百姓出百姓的,当代的风气哗然一变,不存在阶级之分了,所以出礼“出”的也千奇百怪,完全为了一个不存在的“面子”,就像是道德绑架,生怕出“礼”少了,不能为“人”。像我母亲,为了这个“面子”这么大年纪还要去扫马路,全年无休,请假一天都不舍得,怎么劝都没用。而结果呢,将一年收入全贴在“礼”上面还不够。

在我们的大农村,我觉得这种风气要改一改了。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云水谣
  • 泉水涓涓
  • 顺其自然者
  • 嫳屑男子
  • 徐三毛
  • 常小觅
  • 竹青
  • 月满西楼
  • 陆吾
  • 张秋生
  • PAL
  • 人参果
  • 刘光俊
  • lzz_
  • 钟悦儿
  • 方块糖
  • 荷边垂柳
发送

8条评论

  • 风气哗然一变,不存在阶级之分了-----如今讲“阶层”。
    2022-08-28 10:01:13 0回复
    0
  • PAL
    我是个"无礼"之徒。
    你看啊:
    本就搞得好好的"移风易俗",现而今早已成了"遗风疫俗"了。
    不是说我有什么先见之明,当年我是故意旅行结婚的。
    所以我没收过谁的礼,一分钱都不收一一溜之大吉吧,又怡情于山水间。
    这样我就主动多了:
    对双方长辈的老、病、死,断乎不可失"礼"。这叫规矩,马虎不得的。否则对不起孔圣人教诲两千多年的"礼"。
    平辈小辈由我随意。
    小辈们来拜年,不收礼包,我可不把钱代人用在花里胡哨的"包装"和隔年的过期食品上。
    习惯了也就那样。我的做派我作主。
    我有什么事时,如出过车祸;也自摔断胁骨四根,我是一不声张,过期作废;二,亲戚朋友知道了,我也坚决拒礼于千里之外,这样不香吗?
    首先自己得有吃亏的理念和行动,但是不能有必须"扯平"之心态,这样才不会纠缠于礼多礼少之中,好轻松啊。
    现在送礼已是个怪圈了,好玩么。
    我在圈外看热闹。
    攀比害死猫!
    2022-08-26 01:43:46 0回复
    0
  • PAL
    人情逼如债,头顶铁锅卖。
    难搞哦。
    2022-08-26 01:01:34 0回复
    0
  • “礼”是一种文化 不是面子
    2022-08-25 15:45:41 0回复
    0
  • 您好,我是常州网的编辑,方便添加一下您的联系方式吗?
    2022-08-25 15:23:26 0回复
    0
  •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世说新语·任诞》
    2022-08-25 15:11:53 0回复
    0
  • 移风易俗很不容易啊。
    2022-08-25 15:01:54 0回复
    0
  • 希望是礼轻情意重,只讲礼数,不搞攀比。
    2022-08-25 14:03:49 0回复
    0
  • 3167
    积分
  • 57
    博文
  • 378
    被赞

个人介绍

有时候,真实与不真实,只差一步。有时候,不真实,反而更真实。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