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常有我】“新槐滩”:凭栏十里香自来,今后如何创新发展?

何伯良 最后编辑于 2022-06-16 12:35:59
2977 3 8

【常有我】

“新槐滩”:凭栏十里香自来,

今后如何创新发展?


2022-06-13 08:41人民网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本报记者 李垚



漫步在横林镇的老街,青砖灰瓦间,悠悠的滩簧曲声传来,在沿运河两岸流淌。



2020年8月,常州经开区画家吴小平沿着运河写生创作,第一站便来到了大运河常州段最东边的横林镇。运河横林段长约5公里,他最感兴趣的是横林大桥至横林东桥之间。古槐滩、老牛市、老桥、老茶馆等已经消失的景致,被他落笔成华章。



“古槐滩曾经是运河的一个古渡口,消失已有上百年。”吴小平在运河边的几个村子里寻访八九十岁的老人,根据他们的口述,才确定了古槐滩的地理位置,大致在老桥东。虽然这些老人都没有见过古槐滩,但他们都听老一辈的人说过,古槐滩因一棵五六人合抱的古槐树而得名。



运河滔滔,槐滩悠悠。因运河而兴、以绿色家居产业而闻名的横林镇,正着力活化利用历史建筑、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一个别有风味的“新槐滩”。



古戏楼焕发新生



“秋月长河,槐滩渔火。”明清时期,漕运勃兴,古槐滩连接南北阳湖,每到傍晚,渔舟归港,停靠槐滩,形成点点渔火。



与此产生的,还有横林特有的滩簧戏曲。横林滩簧曲调丰富,曲体结构可长可短,能伸能缩。演唱风格柔和温婉,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郁。



在顺庄村,78岁的老人诸洪良热情地带记者去看村子里的宝贝——顺庄戏楼,一座清代为唱戏而搭建的舞台。在村里的东岳庙内记者看到了它,只见它坐北朝南,平面呈凸字形,为砖木结构。凸出部位为前台,台面朝北,为歇山顶建筑。



“早前,农历三月二十八是顺庄的庙会,我们当地人会一起在戏楼上唱滩簧,有来自余巷的,还有狄坂的。下面有舞龙、马灯队,台下人山人海。”回忆起过去,望着重新修缮好的戏楼,老先生眼里闪着泪光。



一度,顺庄戏楼因年久失修部分倒塌,1993年,武进籍旅日华侨张剑耀先生捐资人民币21万元恢复了戏楼原貌。2003年、2006年戏楼先后被列为市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前几年,戏楼经专业勘察获省文物局批准,在大木结构、屋面、石作等方面又进一步被修缮与保护。这几年来,戏楼上又出现了滩簧演员的身影。



“唱的是天地人,讲的是真善美。‘老横林’爱听爱唱滩簧,它不是文人雅士的风花雪月,而是老百姓自个儿的生活憧憬。”横林戏曲协会负责人张玉凤说,只有走入寻常百姓家,跟上时代节拍,传统文化才能活起来。



除在顺庄村修缮保护的老戏楼,当地还积极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成立了横林戏曲协会,规模不大,但很具特色。如今,戏曲协会依托传统戏楼等舞台为主阵地,每年在横林镇各个中心广场及村社区表演50多场,滩簧已成为一张横林文化的新名片。



文保志愿者守护老街古巷



说起本土文化建筑的保护历程,横林镇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秦雯黛记忆犹新。



刚刚接手文物保护工作的时候,做为本地人的秦雯黛翻阅相关资料时惊呆了:原来这个外界眼中的工业强镇,竟然有39处文物保护点。她主动要求到每个文物点进行实地查看,归纳统计好每一个文物保护点的情况。



这39个文物点遍布横林的各个角落,为了留住小镇古意,横林镇一鼓作气,在每个村每个社区都设立了一位专职文化保护志愿者。



余巷老街位于余巷村的北侧,东西走向,老街不长,中间被一条小路隔开。根据姚钧其老人的介绍,东面的老街被称为东街,西面的老街被称为西街。这条老街历史悠久,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内有6处文物保护点位。



“90后”余巷点位文物保护志愿者郑菁,每周都制订巡查表,及时了解各个文物保护点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详细登记巡查现状,检查过程是否有安全隐患。穿梭于青瓦白墙之间,青石板的小路她已来来回回不知多少趟。墙角落斑驳的青苔,偶尔擦肩而过的乡亲,余巷老街的静寂,与不远处热闹的横玉路,常让她恍然,从喧嚣到安静仅仅在一刹那。



“历史文化是最大的财富,保护传承是最好的发展。我是余巷本村人,我更有义务和责任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共同守护传统文化。”采访中,郑菁说。



红色文化宣讲走入一线



横林历史上,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荡寇英雄浴血白山黑水,丰碑永铸;抗联将士魂牵林海雪原,浩气长存。”横林镇作为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冯仲云的故乡,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去年5月29日,冯仲云教育基地正式在横林落成揭幕,这是常州经开区首个以介绍抗联历史为内容的红色文化项目,它的落成,为横林镇理论宣讲品牌“槐滩理赞”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外墙的5块汉白玉浮雕,刻画的就是冯仲云一生最重要的5个经历,从清华数学才子到中共地下党员,再到东北抗联指挥官、新中国建设者……”冯仲云教育基地讲解员冯凤,向参观的游客介绍着。



为筹建冯仲云教育基地,横林镇党委政府派冯仲云教育研究会成员远赴北京、东北等地搜集冯仲云相关资料,深入寻访东北抗联纪念馆、清华大学、哈工大等冯仲云学习、工作、战斗过的有关单位,力求以饱满详实的史料和红色物件将教育基地打造成有内容、有故事、有深度的红色阵地。



“今天我们发掘本地红色文化,就是要振发敢闯敢试、艰苦奋斗的基因,化为新时代开拓进取、拼搏奋斗的动力。”横林镇镇长姚鸿波说。



从挖掘传统文化到重振红色阵地,横林镇的文化宣传坐标轴规模初具。横林镇文旅部门工作人员介绍,面积超3000平方米的横林镇市民文化中心正在紧张建设,即将于近期落成揭幕,也将为全方位介绍横林的历史文化、产业、经济、社会以及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宣传平台。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蒋锷初
  • 张秋生
  • 乐水老人
  • 陆吾
  • 何伯良
  • 西江月
  • 常小觅
发送

3条评论

  • 谢谢您!恭祝各位老师阖家幸福安康!
    2022-06-17 19:13:37 0回复
    1
  • 悠悠的滩簧曲声传来,在沿运河两岸流淌。
    2022-06-17 15:04:25 0回复
    1
  • 横林顺庄东岳庙内的戏楼保存完好。
    2022-06-16 14:28:08 0回复
    1
  • 71830
    积分
  • 6387
    博文
  • 18454
    被赞

个人介绍

1941年生于常州,现退休,信仰坚定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