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平常语(原常言道) 2022年6月14日-2022年6月18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2-06-16 08:42:49
5343 22 7

临近毕业季,就业话题又升温了。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月薪1.8万但毫无意义的工作”,文中写道:“坐标北京,小外资的助理,月薪1.8万元。每天的工作就是帮老板约会议、插花、订餐、处理快递等等,相对有含量的工作就是办办会议、年会啥的。说实话,工资还不错,但是每天都在怀疑自己工作的价值,感觉长期下去快‘废’了。”评论区有人表示理解,有人表示羡慕,称其“凡尔赛”。对于收入不错但成长有限的工作,你怎么看?请注意,每周六晚截稿)

小启:本期起,《常言道》栏目更名为《平常语》

2022年,《文笔塔·观点》版每周二出版 

6月14日常言道刊发名单:

枯祁、毗陵我里


A0520220614C.jpg

图片描述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竹青
  • 张秋生
  • 无所求
  • 泉水涓涓
  • 顺其自然者
  • 方块糖
  • 文学院
发送

22条评论

  • 理想生长在现实主义的土壤里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月薪1.8万但毫无意义的工作”,文中写道:“坐标北京,小外资的助理,月薪1.8万元。每天的工作就是帮老板约会议、插花、订餐、处理快递等等,相对有含量的工作就是办办会议、年会啥的。说实话,工资还不错,但是每天都在怀疑自己工作的价值,感觉长期下去快‘废’了。”评论区有人表示理解,有人表示羡慕,称其“凡尔赛”。
    在外人看来,这样的工作千金难求,工作轻松稳定,薪水也不错,不是“凡尔赛”很难说得过去。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很多,不仅仅表现在单纯的工作上,况且对于所谓简单枯燥的工作来说,也可以实现自己想要的工作价值。比如完美地安排了一场会议,插花,订餐看似简单,其实都需要经过仔细斟酌才能做到深入人心。或许因为你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有可能为你的上司获得一项有益的项目,这就是你工作的价值所在。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在工作空余之际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怀疑自己的工作价值其实是堂而皇之的自我调侃。
    因为你不存在经济的负担,每日的清闲工作表现出似乎是“废”的病态。浪漫主义的花朵盛开在现实主义的土壤里。没有经济的的支持谈何理想,谈何实现自己的价值。试想,如果每天连一家老小的温饱都不能解决,哪有什么理想可言,哪有什么怎么样才能实现工作价值的苦恼。没有现实主义的土壤,所谓的理想只能是空谈,甚至是泡沫。想起之前的外卖小哥,送外卖时,哮喘突发却不愿意去吸氧,只因为没有钱。难道他不想实现自己的工作价值吗?不,他也想,他只是缺少1.8万的月薪而已。
    醒醒吧!不要脱离现实而天马行空,不要抱怨工作无意义,可能只是你没有发现它的意义和价值。要始终相信理想扎根于现实主义的土壤里,正确认识并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方能行稳致远。
    2022-06-18 23:38:13 0回复
    0
  • 人生若只如初见
        花香满径
        职场人面对“收入不错但成长有限的工作” ,往往会生出“人生若只如初见”之慨叹,初见惊艳:月薪1-2万,外在光鲜亮丽;投身其中:冷暖自知。假如个人能力突出,职业环境狭窄,便似鲸入浅滩,虎落平阳,由此带来的焦虑和迷茫就会应运而生,遂悔不当初。个人与环境匹配理论认为,只有个人能力和工作要求相互匹配,个体才能适应自己的职业。反之,将如何?敢于创新、勇于决断的人可能会寻求跳槽,先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再去兼顾经济的改变;追逐稳定、瞻前顾后的人可能会调整心态,降低期望,安守本分,折翼不飞;理智善思的人可能会选择平衡,利用其他时间去充实和学习,等待一个更好的机会,逐渐过渡,完成新与旧的转型……
        那是否可以避免产生“人生若只如初见”的追悔呢?我们或许可以尝试先去了解真实的自我:听从内心的声音,尽可能明确未来的目标,对未来进入职场的自己做出预设。清晰、有条理地列出可多种选项,明晰未来工作的场景对自身的影响。也可以给自己一个尝试期,通过实践去了解职业背后隐藏的真实的自我,再根据这个真实的自我作出合理的职业选择。然后锁定备选对象,了解适合的自己工作环境。多渠道获得可能的信息,寻求网络及周围人的建议,了解诸如:团队领导的风格、理念,团队业已形成的文化、人际关系等等,也包括怎么克服对完美工作环境的幻想,清醒地认识它真实存在的优缺点,从而作出更为理性的选择和可持续的承诺。这以后才可能做到尊重自己的选择,逐渐强化自己内心判断,对职业产生认同感:从我愿意投入到这份工作中去,到发现自我可以胜任工作。同时,工作的福利、空间促进自我发展,使之因满足感而承诺继续为其服务,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以积极阳光的心态正视未知的道路。
    2022-06-18 21:28:43 0回复
    0
  • 实事求是定义工作观
    对于收入不错但成长有限的工作,是否有继续坚持的必要?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月薪1.8万但毫无意义的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帮老板约会议、插花、订餐、处理快递等等,相对有含量的工作就是办办会议、年会啥的。网友认为这样下去自己就要“废”了。对此,有人认为他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不知好歹。也有人对其表示理解。
    在众多人眼里,1.8万的工资是非常不错的待遇,况且工作内容还如此轻松,有什么不满意的?当然也有人认为这工作没有进步空间,久而久之人也很容易使人消沉。对于收入不错但成长有限的工作 ,有人选择安于于现状。也有人愤然辞职 ,寻找下一份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对于不同的选择,笔者认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我们需要从各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定义工作的意义。
    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没了工作就失去了经济来源。坚持辞去收入不错的工作去追求诗与远方,这是不明智的行为。我们得先生存才能考虑生活。如果你一出生就在罗马 ,工作就是为了追求人生意义,实现人生远大抱负。那就不该被眼前舒适的工作环境所羁绊,大胆辞去当前的工作,走出象牙塔去追求理想中的工作,实现理想中的自我。
    对于收入不错但成长有限的工作,有人选择继续干下去,有人觉得那是荒芜了人生。如何对待这份工作,这其实并无百分百正确的答案。我们需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认识这份工作提供的工资对于我们生活的作用。别抛弃了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奔向诗与远方,也不可在象牙塔中消磨了一腔热血,忘却了初心。我们需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工作观。
    2022-06-18 21:22:03 0回复
    0
  • 人生若只如初见 花香满径
    职场人面对“收入不错但成长有限的工作” ,往往会生出“人生若只如初见”之慨叹,初见惊艳:月薪1-2万,外在光鲜亮丽;投身其中:冷暖自知。假如个人能力突出,职业环境狭窄,便似鲸入浅滩,虎落平阳,由此带来的焦虑和迷茫就会应运而生,遂悔不当初。个人与环境匹配理论认为,只有个人能力和工作要求相互匹配,个体才能适应自己的职业。反之,将如何?敢于创新、勇于决断的人可能会寻求跳槽,先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再去兼顾经济的改变;追逐稳定、瞻前顾后的人可能会调整心态,降低期望,安守本分,折翼不飞;理智善思的人可能会选择平衡,利用其他时间去充实和学习,等待一个更好的机会,逐渐过渡,完成新与旧的转型…… 那是否可以避免“人生若只如初见”的追悔呢?我们或许可以尝试以下方式:1.了解真实的自我。首先听从内心的声音,尽可能明确未来的目标,对未来进入职场的自己做出预设。其次尽可能清晰、有条理地列出可能的选项,未来工作的场景对自身的影响。最后,给自己一个尝试期,通过实践去了解职业背后隐藏的真实的自我,再根据这个真实的自我作出合理的职业选择。2.了解工作的环境。多渠道获得可能的信息,寻求网络及周围人的建议,了解诸如:团队领导的风格、理念,团队业已形成的文化、人际关系等等,也包括怎么克服对完美工作环境的幻想,清醒地认识它真实存在的优缺点,从而作出选择和承诺。3.尊重自己的选择。逐渐强化自己内心判断,对职业产生认同感:首先是我愿意投入到这份工作中去,其次是发现自我可以胜任工作的满足感。同时,工作的福利、空间促进我的自我发展,使我愿意承诺继续为之服务,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以积极阳光的心态正视未知的道路。
    2022-06-18 20:04:45 0回复
    0
  • 763
    自我成长需有远虑意识
    说句实在话,北京的一个小外资的助理,月薪1.8万元,每天的工作就是帮老板约会议、插花、订餐、处理快递等等,以及办办会议、年会啥的。这样一个薪资不菲,但工作负荷、技术含量相对不高的工作,是不少人的梦想,但如果从变化的角度、从成长的角度、从工作的可替代性来说,怀疑自己工作的价值,是一种理智理性,因为人生的自我成长需有远虑意识。
    这位网友的担忧不无道理。且不说这样的工作人人可为,没有什么竞争的门槛,只要老板对你产生不信任、产生不顺眼,他人替代你的工作是分分钟的事情,而如果此刻的你没有特殊的才能,你还能分分钟找到这样一份约会议、插花、订餐、处理快递并且月薪1.8万的工作吗?同时,人是一种有惰性的生物,长期在这种过度舒适圈中呆久了,会产生一种温水煮青蛙效应,会消磨自己的信心斗志和毅力,降低自我学习提升的境界和意识,甚至会变得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而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随着更多岗位需要技术技能和工匠精神取胜,如果你一味满足于暂时的舒适,只看重暂时的高新,实质给自己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如果没有足够的清醒意识,没有踏实果敢的自我觉醒行动,那么,自己恐怕就真的离“废了”也不远了。
    俗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为年轻人来说,需要有自我成长的远虑意识,即使是自己有了一个收入不错但成长有限的工作,也不应该沉浸在暂时的舒适中,一味沉溺其中不思进取,要知道时代是发展变化的,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已经没有什么铁饭碗的当下,只有以变应变,以本领应变,以学习应变,才能真正实现自己能力的提升,价值的提升,适应性的提升 ,而不是在真正的冬天来临之前,成为一个满足于当下而最终被冻死的“寒号鸟”。
    2022-06-18 11:06:22 0回复
    1
  • 跳出墙的禁锢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是必须,自我实现居于顶端。丰子恺先生则将人生分为三层楼,一楼是繁琐的物质生活,而三楼居住着灵魂。这也就告诉我们每个人身处的环境不同,对人生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因此对于生活的要求也并非人人相似。
    近日,有网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提出了这样一则灵魂拷问:“你愿意接受一份月薪 1.8万元,每天的工作只是帮老板约会议,订餐,处理快递等‘杂活’。”提问者认为工资待遇不错,但无法实现自己的工作价值,感觉自己快“废”了。对此,有人对提问者表示理解,有人则称其“凡尔赛”。
    1.8万的工资在很多人眼里确实是一份“美差”,工作量不大,工资可观。这打碎了很多人观念里高工资的背后必然是高强度工作的认知,“约会议,订餐,取快递”这种活在大多数人眼里就是举手之劳,这种低技术含量高工资的工作本身就已经打破了很多人心中的平衡感。所以难免被网友调侃其“凡尔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工作简单意味着天花板较低,容易被替代,所以提问者的担忧不无道理。
    对于高工资却成长有限的工作,有人认为安安稳稳挺好,有人认为这是虚度光阴。 在笔者看来,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选择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在小县城里,有人花着几千的工资照样过得很舒心。有人的人生追求就是功成名就,鲜衣怒马,一生看尽长安花,方不负来这人世走一遭。人生的意义千人千解,我们又何必拘泥于他人种小麦还是种玫瑰呢?如果追求安安稳稳的生活,也不需要为将来而担忧,那收入不错工作量不大但成长有限的工作无疑是很好的选择。要是追求高品质,高质量,满是建树的人生,那这份工作无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绊脚石,早日找到能实现理想人生的工作才是真。
    追求安稳的人生不必用“躺平”来自嘲,追逐热爱也不必在意他人口中的“内卷”。跳出墙的禁锢,你会看到墙的一面是小麦,另一面也可能是玫瑰。但无论是小麦还是玫瑰,它们都应该是种植者的心之所向。
    2022-06-17 21:42:21 0回复
    1
  • 浅析“收入不错而成长有限的工作”所带来心理落差的解决方式一、理论原因期望与现实的心理落差是众多压力和痛苦发生的根源。个人——环境匹配理论认为,心理失衡所表现的职业压力的产生,是由于个人与环境交互的不匹配所导致的结果,只有个人能力和工作要求相互匹配,个体才能适应自己的职业。正因为这种不匹配,所以收入不错而成长有限的工作才会让人感到心理失衡,由此带来的压力、焦虑和迷茫才会应运而生。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有了迷茫才能促使我们思考,对未来做出判断和规划。二、解决方式首先不得不承认,“不错的收入”所带来的物质满足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生存在社会中的首要考量,在此之上的自我实现需求才得以建立。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处理问题的方式,面对成长有限的工作,有的人可能会寻求跳槽,先满足被需要的渴望,再去兼顾经济的改变;有的人可能会调整心态,降低期望,更努力的做好本分的工作;有的人可能会选择折中,利用其他时间去充实和学习,等待一个更好的机会;当然也有的人会逃避,不做出任何判断……每一个决定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在这之中做出平衡和选择都要自己来抉择并承担结果。但无非就是两种解决心理落差的方式——改变外部环境或是调整内部心理。在做出最终判断前,我们或许可以尝试以下方式:1.对未来的改变做出预设。尽可能清晰的、有条理的列出可能的选项,未来发生的场景以及对自身的影响。2.多渠道获得可能的信息。首先听从内心的声音,再去寻求网络以及周围人的建议,了解改变的后果。3.尽可能明确未来的目标。有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没有长期的目标就制定一个短期的小目标。4.逐渐强化自己内心判断。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以积极阳光的心态正视未知的道路。或许由于种种原因制约着自己的判断,听了很多方法论和大道理也并不能得到让人满意的结果,总会有没有考虑到的角度和意外。但我们还是需要尊重自己当初的选择,减少内耗,毕竟真正能选择的机会并不多。
    2022-06-17 21:14:02 0回复
    0
  • 浅析“收入不错而成长有限的工作”所带来心理落差的解决方式一、理论原因期望与现实的心理落差是众多压力和痛苦发生的根源。个人——环境匹配理论认为,心理失衡所表现的职业压力的产生,是由于个人与环境交互的不匹配所导致的结果,只有个人能力和工作要求相互匹配,个体才能适应自己的职业。正因为这种不匹配,所以收入不错而成长有限的工作才会让人感到心理失衡,由此带来的压力、焦虑和迷茫才会应运而生。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有了迷茫才能促使我们思考,对未来做出判断和规划。二、解决方式首先不得不承认,“不错的收入”所带来的物质满足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生存在社会中的首要考量,在此之上的自我实现需求才得以建立。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处理问题的方式,面对成长有限的工作,有的人可能会寻求跳槽,先满足被需要的渴望,再去兼顾经济的改变;有的人可能会调整心态,降低期望,更努力的做好本分的工作;有的人可能会选择折中,利用其他时间去充实和学习,等待一个更好的机会;当然也有的人会逃避,不做出任何判断……每一个决定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在这之中做出平衡和选择都要自己来抉择并承担结果。但无非就是两种解决心理落差的方式——改变外部环境或是调整内部心理。在做出最终判断前,我们或许可以尝试以下方式:1.对未来的改变做出预设。尽可能清晰的、有条理的列出可能的选项,未来发生的场景以及对自身的影响。2.多渠道获得可能的信息。首先听从内心的声音,再去寻求网络以及周围人的建议,了解改变的后果。3.尽可能明确未来的目标。有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没有长期的目标就制定一个短期的小目标。4.逐渐强化自己内心判断。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以积极阳光的心态正视未知的道路。或许由于种种原因制约着自己的判断,听了很多方法论和大道理也并不能得到让人满意的结果,总会有没有考虑到的角度和意外。但我们还是需要尊重自己当初的选择,减少内耗,毕竟真正能选择的机会并不多。
    2022-06-17 21:13:38 0回复
    0
  • 人生在梦想里 价值在现实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梦想,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都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月薪1.8万元但毫无意义的工作”,引起网友们热议。

    发帖者称,月薪1.8万元,每天的工作就是帮老板约会议、插花、订餐、处理快递等。个人觉得待遇不错,但每天怀疑自己的工作价值,称长期下去快“废”了。笔者认为,追求人生目标与价值不能脱离社会现实与个人实际。首先,要正视社会现实,在当前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许多高校毕业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博士生要找一份合适的工作都并非容易情况下,发帖者能找到一份待遇如此之高的工作,应对此知足;其次,要正视自己的工作能力,刚跨出校门,工作经验和能力不足,重要的工作也许还不能胜任,从简单而平常的工作做起,正是给自己一个锻练的机会,为今后发展实现人生目标积累经验;再次,从经济角度讲,经济学家许小平说过这样一段话:“没有财务自由,就没有思想自由。”月薪1.8万元,不需为自已生活开支犯愁,相比许多企业员工每月仅3、4千元,应感到知足,也应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

    俗话说,人非生而知之,皆学而知之。人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学习,历经各种环境与工作的锻练与磨炼,才能逐步成长起来。会议安排、订餐、人员接待等等,看起来都是一些平常事,但有不同的做法,可以应付了事地去完成,也可以精心安排与策划,富有创造性地去做。事无巨细,每件事都精益求精做成“精品”,自己必然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从而提升了自己,还因为你的出色工作得到老板赏识,也许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提升重用的机会,通过自己付出实现了人生价值。此外,人不应满足于现状,不要自已“废”自已,应有危机感,可利用此机会,抓紧时间多学点东西,给自己充充电,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同时也为自己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梦想在心中,路在自已脚下。不应纠结于工作有没有意义,而应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通过自己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
    2022-06-17 16:26:17 0回复
    0
  •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近日,有网友发帖说自己在北京有一份月薪1.8万,但毫无意义的工作,简单乏味的工作内容使他对自己的工作价值产生怀疑,长期这样下去,人都快“废”了。这样一份帖子迅速引起网友们的讨论:对于一份高薪但上升空间有限的工作,我们要如何选择?
    在笔者看来,网友的工作已经羡煞了许多人,拜托!一份完美工作的三个条件不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虽然不知道网友家乡在哪,但他的工作已经具备了前两个条件。试问有谁愿意背井离乡,去找一个工资低还累死累活的工作呢?网友认为简单的约会议、订餐、订花等工作不能体现出他的价值,那他可以观察一下每个工地的劳动工人或者在街道上穿梭的外卖员,他们也是日复一日从事相同的工作内容,按照调查显示他们的工资也不会很低,如果真的可以选择,你是愿意在冬暖夏凉的办公室里完成简单的任务,还是在外面经历风吹雨打付诸体力劳动。
    临近毕业季,又有一大批学生步入社会,在学校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意气风发,渴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有一番作为,但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除非一个人天赋异禀,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有所建树,不然他的工作天花板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了。一个人的价值真的需要惊天动地的成就才能证明吗?仅仅看网友的事例,在首都的一份高薪工作,它的竞争者可能会有成千上万人,网友可以打败这些人拿下这份工作,他的能力已经得到了体现。再者说,当一个助理也不是简单的事情,正是由于工作内容的简单易上手,所以老板对于助理的可选择性很大,与其担心自己是大材小用,不如思考怎么样才能不被替换,守住自己的工作岗位才是要紧。
    有人在高薪工作中担心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却没想到更多人挣扎在社会的地秤只为了求个温饱,你已经拥有了岁月静好,就不要想着去乘风破浪。
    2022-06-17 16:15:17 0回复
    1
  • 种“花”还是种“小麦”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月薪1.8万但毫无意义的工作”,文中写道:“坐标北京,小外资的助理,月薪1.8万元。但是每天工作的琐碎几乎快压垮了他的精神世界,他对自我价值的实现产生了怀疑。有人高呼躺平羡慕,有人深表理解。成年人的世界无外乎“生”和“活”,有人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而不得,也有人满足基础的生存问题后深陷自我价值实现的泥沼。
    笔者认为可以不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完全寄托于工作之上。“小麦”和“花”完全可以兼得。真正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子的人的并不是每天工作的内容和时间,而是闲暇时间的利用,这才真正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如若像发帖人一样,把工作与生活混为一谈,那么大多数人都失去了自我的意义。
    把解决温饱的工作当成“小麦”,那么生活就是“花”。我们不得不种小麦,但没有人剥夺我们与花相伴的权利。能够轻松地种下小麦,其实就已经胜过许多血本无归的人了。前段时间在网上引起极大反响的《感觉身体被掏空》中有这样一段歌词,“感觉身体被掏空,我累得像只狗,十八天没有卸妆,月抛带了两年半。作息紊乱,我却越来越胖,起来征战北五环。”大多数人都倦怠到极致,以致失去了种花的时间,却有人在为轻松获得高薪不满。
    “工资不错成长有限”,一句“成长有限”便是在给自己设限。当你孤注一掷地把自我成长交给工作环境的压迫,那其实还是没有摆脱学生思维。学生时代,我们往往惯性依赖大环境逼迫自我成长,但是工作后,工作其实只是获得等价报酬的一种劳动,自我提升与否,关键在于“自我”。我们大可不必将宝全部压于工作之上,当你感觉闲暇轻松时,大可以多学几门技术或者有前景的技能,亦或者走向公益实现人生价值。
    不是工作决定人生的价值,而是自我决定人生价值将归于何处。
    最后,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022-06-17 14:05:11 0回复
    2
  • 先生存,再生活
    近日,北京一外企助理发出的“月薪1.8万却毫无意义的工作”贴文引起网友热议,其中展现出的种种思想引人深思。
    每个人的职业选择倾向是从小便开始逐步形成的深度选择思想之一。选择一份能够发挥自我价值而又待遇丰厚的工作无疑是每个人的梦想。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之事在这人世间再正常不过。而面对这样“鱼和熊掌”的选择而产生的思考便是引起此篇贴文网友热议的原因。
    月薪1.8万足以称得上令人艳羡的待遇丰厚的工作,但工作内容的乏味无意义令人感到无端焦虑。这很好理解,无意义无法提升自我的工作虽然能够获得短期利益,但可取代性过高,你当然可以通过这份工作得到丰厚的报酬,然后呢?你并没有从这份工作中获得什么,甚至没法对这份工作贡献什么,你付出的仅仅只是时间和体力,而这是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说穿了,低价值工作即便高回报也容易令人焦虑,就是太容易被取代。老板当然可以一辈子雇佣你且支付你高工资,但如果有那么一天老板看你不顺眼,转个头的功夫就可以让其他人取代你,而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最不缺的就是人。
    为什么这位助理会产生此种焦虑?一方面是自己工作的易取代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她)已经摆脱了基本的温饱问题。1.8万的月薪足以让他(她)轻松满足自己和家人在温饱等基本方面的需求,即脱离了“生存”境界,这就是他(她)能够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并发出此篇贴文的理由。试想,如果一个人刚走出大学校园,走出“巴别塔”踏入人间,连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还会发出这种“我的工作一点价值都没有我该怎么办”的声音吗?显然不会。生存本能永远存在于每一种动物之中,即便是人类也不例外,当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也就没有时间去思考做某件事是否有价值这个更高层次的问题,保证自己能够活下去,是最深最直白的本能,是最简单不过的行事标准。这也是贴文下有人认为这位助理是在“凡尔赛”的根本原因。在当前疫情影响下的经济下行的这些年,许多人的“生存”已经无法保证,又有多少人有能力去思考“生活”的价值呢?
    而这位助理所身处的境界,我认为处于“生存以上,生活以下”,他(她)已经能够基本满足自己甚至家人的“生存”需求,但并没有达到“生活”的境界。什么是“生活”?我认为,是“生存并活着”。一个人怎么让别人、让自己感受到自己是活着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展现自己对于他人或对自己的价值。能够真正帮助到他人,能够在完成每一件事时让自己感觉到这是除自己外他人难以完成的事,这种“独一无二”的感觉就是“活着”的表现。为什么谈恋爱会让人愉悦,因为在“恋爱”的整个过程中,你会感觉到自己对于另一半是“独一无二”的,会感觉到自己是真正“活着”的。当前社会大量资本支配着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我们绝大多数人付出自己的时间和体力换来支持自己生存的钱财,但在这一过程中,不难发现我们所从事的多项工作其实也就仅仅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体力,而不需要除此以外的其他东西。这太简单了。无论是底薪或是高薪,仅仅需要付出时间和体力即可的工作,无论是谁都能做到。为什么智能机器人投入社会让许多人感到焦虑,因为他们在那个瞬间察觉到,自己会被取代,这种焦虑与这位外企助理的贴文所表现出的思考不无二致,有的仅仅是身处高度的不同。
    但从事无价值的工作有错吗?肯定没错,让自己活下来有什么错?无论做任何事,我们都首先要思考“生存”,再思考其他的种种问题,脱离物质支持的道德和思考就是扯淡。而当我们拥有了足以支持“生存”的物质条件时,积极地去思考“生活”的方式,展现出自我价值,或许能让我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活的更像一个真正的“人”。
    先“活下去”,再思考“怎么活”。
    2022-06-17 12:03:03 0回复
    1
  • 一半是生存,一半是生活

    北京外企助理发出的“月薪1.8万元但毫无意义的工作”的贴文触动了众多人的神经,有人说凡尔赛的,有人说脱离现实无病呻吟的。在我看来,这其中有理性而又不乏感性。
    我们每个人自小而来,都曾经有过职业梦想,从模糊懵懂到清晰明确,这是一个基于理想的结果,也是一个与现实社会不断磨合的过程。早在1943年,在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结构理论中就指出人具有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属于增长需求,也是最高级别的需求。显然,我们寻找工作就是这一需求的具象表现。外企助理从自己接受的多年教育出发,结合自己的能力和优势,认为打杂型的助理工作如同鸡肋,虽然1.8万元的月薪在北京也算得上小舒服了,但从长远看,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注定是替代性高的工作,哪怕多年后成为一个老资格的助理,也只是把简单的一件事重复了多年的熟练工而已,并不能降低被替代的概率。人类学家大卫▪格雷博直接把助理这类在社会上毫无意义、甚至是有害的工作占了所有工作的一半以上的工作称为了“狗屁工作”。今年3月,《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大中专院校学生和职场新人发起的问卷调查显示,受访者择业时最看重的是工作单位的发展前景,相比于高薪,工作中的提升和工作的意义更被这届年青人看中。由此可见,外企助理的感受不仅仅是其个人的,而是具有代表性的。这似乎也让我们不难体会到其对自身前途的担心,换而言之,她的这种担心也正是她不愿意躺平,想着要进取上进的表现。对此,我们应该给予其,以及众多年青人应有的理解和尊重。
    诚然,作为一个社会人,尤其是初入职场的年青人,往往都是从做“狗屁工作”起步的。这是骨感的现实,也并非一无是处,它能给年青人提供“生存”所需的面包,也为他们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提供了可能。当然,工作的目的绝不止于谋生,有思想的人会以此来积累职场经验和人脉,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助理这份工作也并非毫无价值。现在,外企助理已然生存无忧,完全可以从日常的琐碎中,练就规划工作的高效性和落实决策的有效性,掌握会议安排、招待的资源安排和经济性等等能力,更甚至于可以熟络职场人脉资源,也或许可以依托不菲的月薪,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执业资格范围,拓展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用自己的努力打破职场天花板。
    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年青人嫌弃一眼望到头的单调工作,愿意拥抱未来的不确定性,是他们内心奋进的信号,社会在努力发掘并提供更多元的工作机会、更开放的职场环境、更广阔的上升空间的同时,不妨先给他们来点掌声和加油吧。
    2022-06-16 15:54:23 0回复
    0
  • 别得了便宜还卖乖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坐标北京,小外资的助理,月薪1.8万元。认为每天的工作毫无意义 ,怀疑自己工作的价值,感觉长期下去快‘废’了。” 我认为这位同学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有调查结果表明:在一二线城市工作的人,能够达到年收入20万元及以上的,一般都需要在该企业做到中层甚至是高层管理的位置,才能保证月薪在1.8万元左右。但是要达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他们的工作时间比较长,而且压力也比较大。在三四线城市达年收入20万元的人群,大部分都是属于自己创业的类型。想要在三四线城市靠着打工达到年收入20万元的话,可以说是“难过登天”。 这位同学每天的工作就是帮老板约会议、插花、订餐、处理快递等等,相对有含量的工作就是办办会议、年会啥的。这是一份很普通的工作,工作强度一般般,难度不大,一般人都能生存,每月能拿1.8万元,全年21万多,还有福利和奖金,知足吧。
    再说,在疫情影响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吸纳就业能力有所下降,同时年轻人求职更倾向于稳定性强的岗位,加剧了供需矛盾。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今年5月份,16-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是18.4%。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要说挑肥拣瘦了,就连端饭碗的资格也没有。
    面对就业难,许多大学生选择跨专业就业,所以有“三成以上毕业生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其实这并不新鲜。如果所有毕业生都从事专业对口工作,既不符合就业市场的现实,也不符合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规律。各行各业里,都充满了“并非故意而为之”的人,他们都抛开“专业不对口”的顾虑,所开创的事业与所学专业并不对口,但这并不妨碍其成就一番伟业。专业不对口并不是人生的失败,我们更应该把经历当作财富,对自我的抗压能力以及处理问题上是否责任心的完善,因为人生很长,说不定因为专业的转换成为了未来成功的基础,人生更多的关键在于能否在困境中坚持。你是助理,只要你有足够信心,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以优异成绩得到领导赏识,你肯定有上升的空间和机遇,前途一片光明。
    2022-06-16 08:36:36 0回复
    0
  • 在工作中找到意义

    近日,社交平台上一则“月薪1.8万但毫无意义的工作”的帖子引发广大网友热议。发帖人认为这份工作虽然目前收入不错,但是成长有限,担心长期下去人会废了。笔者认为,发帖人没有被目前的薪资“迷惑”,而是居安思危思考未来职业发展,这种意识值得肯定,但是认为目前看似“简单琐碎”的工作是毫无意义的,则值得商榷。

    短期看,一份高薪且轻松的工作令很多人羡慕,但长期看,其中有很多“危险”的因素。会简单的定外卖、定餐厅、定会议室、发快递,是一个人的核心技能吗?发帖人称自己是一家小外企的助理,那未来也可能遭遇公司盈利能力下降、公司破产、领导更换、岗位更换等情况,若发帖人在长期的工作中除了年龄增长并无能力提升,那么产生危机感也很正常。而反常的是,这份工作目前的薪资不错,若发帖人只是想“躺平”,恐怕也不会去思考工作意义的问题,正是感觉到薪资与劳动价值的不匹配,内心才会产生强烈的不确定性,担心这样的工作也许不会持久。

    工作的意义不是只自己凭空定义的,而是需要在认真完成的过程中不断发掘。帮老板定外卖、定餐厅、定会议室、发快递,真的就不需要技能和得不到提高吗?好比同样是做糕点,原材料就是面粉、水和其他一些配料,网络上也有制作方法,但为什么有些店做得香酥松脆,大家口耳相传,门口大排长龙,而有些店则做得口味一般,鲜有问津,门可罗雀。用心思考,认真完成,不断优化,也许就能在看似平凡无味的工作中找到价值和意义。比如,定外卖可以知道公司部门的加班情况;定餐厅可以了解商务、年会等不同场景,该选择什么档次、类型的地点;定会议室可以思考如何优化老板与不同部门的工作时间,为他们办公提供最大便利;发快递也可以熟悉公司的业务,不至于老板提问时一问三不知。

    有意义且高薪的工作不会像天上掉馅饼一样等着被人挑选,也不会提供给没有充分准备的人,也不是如电视剧中一样光鲜亮丽,我们应该将交办的工作认真完成,在平凡的工作中努力挖掘人生的意义,面对心仪的岗位时也能有勇气、有信心干好。
    2022-06-15 23:56:42 0回复
    0
  • 走出舒适圈,躺平变躺赢
    你愿意接受一份月薪1.8万但无意义的工作吗?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月薪1.8万但毫无意义的工作”,文中写道:“坐标北京,小外资的助理,月薪1.8万元。每天的工作就是帮老板约会议、插花、订餐、处理快递等等,相对有含量的工作就是办办会议、年会啥的。说实话,工资还不错,但是每天都在怀疑自己工作的价值,感觉长期下去快‘废’了。”评论区有人表示理解,有人表示羡慕,称其“凡尔赛”。面对始料未及的高关注度,发帖人随后将标题改为“工资不错但成长有限的工作你会选择躺平吗?”
    事实上这份看似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完美”工作,其实暗暗埋着一个很难看见的坑:年轻时只看重薪水,选择轻松容易好上手的“伪工作”,可能会迎来中年贬值、毫无职场竞争力的未来。就如同那位网友在帖子中写到“很怕30岁之后就被取代了”,这无疑是“舒适圈”最大的弊端,沉溺于此,无法向前。
    其实,网友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简单的工作却带来看似超过工作价值的薪酬,这确实让人感到不安,害怕自己可能会变成可有可无的那一个,害怕自己哪一天就突然没了工作,没了生活来源。特别是疫情当下,各行各业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困难,这个时候员工的效率,可以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就成为其存在价值的评判标准。由此看来,看似“凡尔赛”的帖子也饱含一丝无奈。
    既然如此,我们唯有走出舒适圈,才能变躺平为躺赢。就如同评论区有网友说到,工作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也不可能是人生的全部。既然我们无法改变工作现状这个大环境,那我们为什么不从改变自己做起呢?工作之余,旅游,社交,学习一门手艺,何尝不是一个提升自己的好机会?换句话来说,万一哪一天自己的职位被别人取代了,有一门手艺总该是能养活自己。也许我们不能左右不够明朗的就业形势,但我们可以努力跳出一些浪费资源的舒适圈,去寻找让自己更有价值的工作,去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去让自己变成不可取代的那一个。
    愿我们,都能戒掉虚妄的安全感,走出舒适圈,不害怕试错,折腾出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变躺平为躺赢。
    2022-06-15 17:58:40 0回复
    2
  •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人之常情。
    2022-06-15 14:09:31 0回复
    0
  • 各得其所适合自己就好
    临近毕业季,就业话题又升温了。特别是对于收入不错但成长有限的工作,网友们议论纶,各有高见。
    其实,工作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不存在有意义或是没意义。就像这个“办办会议、年会啥的”助理,虽说辅助性的工作,月薪居然能达1.8万元,就是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也是不低了吧?说实话,能进入外企并做领导助理,可说是得到了老板的绝对信任。毕竟作为助理,有可能是一个上升空间很大的岗位,因为你日常都在领导眼皮底下工作,如果认真努力表现良好,相对容易得到领导赏识,获得其他发展机会。笔者在企业上班时曾有几位工科毕业的年轻同事就是经过从技术岗位到行政管理这样的路子,后来一有机会就转行、公考从政,如今都是部门负责人了。
    记得鲁迅先生说过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确是这么回事,就如各人面对如此高薪低位的工作。有的人会认为工作简单意味着天花板低且容易被替代,工资不低也的确得掂量掂量,不能就此影响未来的发展,跳槽或许会有更加稳定的收入和职业上升的通道;同时也有人会想,这样的岗位来之不易,尽管以后提升的空间有限,但今日有酒今日醉,有1.8万的薪金就先享1.8万的福;当然还有一些亟待帮扶家境贫寒的父母,报恩之心油然而生的寒门之子,正好趁自己年轻生活负担不重之机好好资助家人等等。
    毕竟,人与人的处境和感受相差太大,处于不同需求层次,在不同人生阶段,对生活有不同要求的人,对于工作“有没有意义”这件事的理解,大相径庭。其实,不管安于现状满足于自己的生活质量也好,还是敏锐进取为升职加薪努力奋斗的也罢,反正各得其所,适合自己就好!
    2022-06-15 14:07:57 0回复
    1
  • 每项工作做出标准化,就是成长。
    2022-06-15 09:05:54 0回复
    0
  • 知足吧
    2022-06-14 16:12:27 0回复
    0
  • 如何肯定这就是“成长有限”的呢?
    2022-06-14 15:22:51 0回复
    0
  • 总有人心怀滚烫,追逐梦想;也总有人理性现实,为斗米折腰 不分对错好坏 皆是人间
    2022-06-14 14:56:53 0回复
    1
  • 6415
    积分
  • 179
    博文
  • 1220
    被赞

个人介绍

平常语(原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