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插秧时节

李寿生 最后编辑于 2022-06-03 09:25:06
7370 8 16


                          插时节

李寿生


夏至开秧门,这句话在我们家乡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的。夏至这一天,村村巷巷,家家户户,都要包馄饨加以庆贺。夏至时节,天气酷热,韭菜已老,青菜大都虫咬,乡亲们包馄饨多半用苋菜。吃惯了青菜和韭菜馄饨,难得用苋菜做馅心,鲜嫩柔软,色彩喜人,拌以肉蛋,油而不腻,嘴里自然有全新的感觉。除了包馄饨以外,条件好的人家还要弄点酒菜上桌,喝了酒吃了馄饨再下田。

夏至开秧门,胜似少数民族的开镰节。农人们何以把开秧门看得如此之重?因为一季水稻在全年的农作物收成中举足轻重。江南一带,大米是人们一日三餐的主食。二来开秧门这一天实在来之不易。单说育秧,从平整土地、播谷、灌水、施肥、治虫到拔秧,农人们已经辛勤劳作一个多月。

插秧如同打仗一样,正式冲锋交战的时间并不长,而准备阶段则是相当漫长的。麦子从田里收割并脱粒以后,农人们即开始插秧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是施肥。从前江南一带,农民早春二月就撑着小船在河里罱河泥,然后在河泥圹中踩入紫云英、蚕豆杆等绿肥植物。麦收之后,就把那乌黑发亮的河泥挑入田里散开。也有人家因河泥不够,而将家中的猪肥羊肥和草木灰替代的。施肥以后,繁重的耕地开始了。过去种田人家大都养牛,天朦朦亮,老把式就扛着犁赶着牛下地了;月挂东天,扶犁人还在田头扬鞭吆喝。“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年中用牛,也就是夏秋两季。麦田犁耕以后,须暴晒若干时日。“莳秧晒白田,等于放利钱,”这句农谚是说,翻耕后的麦田晒得越白,灌水以后土质就越松软,栽下的秧苗就越为发棵。

大田暴晒一个星期后,即可以灌水。这灌水又是一项浩大工程。农村普及电力灌溉以前,插秧时节如果碰不上黄梅雨季,那么稻田灌溉全得靠人力车水。旧时单干的农民不得不联合左邻右舍,组成互助组,安装水车,然后脚不离水车五六天,日夜兼程,汗流浃背,方能把十分干旱的麦田灌满水。灌水以前,乡亲们还得用木榔头一遍遍将田埂夯实,以防渗漏。灌水以后,农人即下田用钉钯将犁过的泥块扎碎扎平,俗称扎田。接着,还要用牛拉木耙,人踩于耙上,在水田里耙它几遍,继续把泥土整细整平。耙田之后,还用一种叫“墁”的木板,在水田里再“墁”一遍,“墁”得水田平整如镜。这就叫精耕细作,这就是中国几千年男耕女织的光荣传统。现在一些地方农民种田,大都机器耕耕,化肥撒撒,农药飘飘,极为省事,弄得土壤板结,大米、面粉、西瓜、萝卜什么都不好吃。这在中国农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种倒退。

说到插秧,自然想起村里的志伟。志伟是邻近三村赫赫有名的插秧能手,也是我年少时最崇敬的乡村人物之一。插秧时节,每当他走进水田,就如同张飞来到长坂坡,武松来到景阳岗。他插秧,横直竖直,出手极快,落点很轻,秧苗毕挺。“鸟叫六棵齐”,是古人对插秧高手的赞美,也是一种诗的夸张,一般人很难企及。而志伟插秧,如果鸟的叫声稍长一些,他是真能做到六棵齐的。志伟插秧的最出众之处,莫过于他插头趟的能力。头趟,即第一个下田插秧,为大家作示范的标兵,故又称标趟,领趟。农业集体化时,生产队里插秧,几十人同时下田,谁插头趟,应是大家公认的插秧高手。旧时插秧在田里不拉绳子,拉绳子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插头趟的人,不仅要秧插得快,让其他人赶不上,而且在竖里要拉得直,不管田埂是直的、弯的、斜的,他都能凭空插得笔直。不然,插头趟的人一弯,后面的人跟着弯,到后来就越发弯弯绕了。我曾亲眼目睹过志伟插头趟的精彩表现,下田以后,他猫着腰,双脚踩在两棵秧苗中间,屁股端正,左手把秧,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夹着秧苗像鸡啄米一样在水田穿梭,一会儿功夫,就把众人甩得远远的,一趟青青的秧苗在他身前笔直地突兀于广袤的水田中,常引得路人驻足观看,赞叹不已。

志伟不仅秧苗插得好,而且人长得极帅,身材修长,五官端正,说话温文尔雅,人称白面书生。他究竟念多少书,我不得而知,只知道他父亲的堂屋挂过江南大儒钱名山的墨宝。在田头闲谈,在社埸乘凉,上至姜子牙周文王,中至岳飞牛皋金兀术,下至雍正乾隆年羹尧,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有鼻子有眼睛,使那些没有文化的庄稼汉都直翘大拇指。

插秧与耕地、撒种子,在农村堪称是三大高新技术,也是种田好把式的重要标志。首先是插秧,如果不会插秧,那么你作为一个男子汉,在农村就会被人瞧不起,就无立足之地。初学插秧,一般都要经历“烟筒头”、“箍蒸笼”、“钓黄鳝”三个阶段。“烟筒头”,是指初学者用三根指头把一小撮秧苗插下去,秧腰在下,秧根露在上面,这是初学者常犯的毛病。“烟筒头”秧由于根须在外,常常会发育不良,长势比一般秧苗矮一截。“箍蒸笼”说的是六棵秧在横里拉不直,有两棵缩在前面,形成半个蒸笼的弧形状,故称“箍蒸笼”。过去农人插秧,非常讲究横直竖直,因为水稻的田间管理,诸如除草、松土、耘田,全靠一支耥耙。如果横竖不直,会给耥耙操作平添许多麻烦,也影响水稻产量。那些弯的斜的不规则的田方,被大人们一趟趟笔直的秧苗裁直以后,剩下大小不等的“边角料”空地,则由初学的儿童或少年去实习插秧,农人们称之为“钓黄鳝”,因为钓黄鳝是拿着钩子在田埂边钓的,那么拿着秧苗在田埂边上学着插秧,比喻为“钓黄鳝”倒也形象。别小看田埂边一小块边角空地的“钓黄鳝”,它是农村每个插秧选手的“小学”和“幼儿园”,许多插秧能手都是从这儿训练有素后走向大田而大显身手的。

夏至开秧门,男女老少齐上阵,一天下来可以插它十来亩地。傍晚时分,当你站在大田边上,放眼望去,原先一片白茫茫的水田,忽然变成遍地绿油油的秧苗。夕阳的余晖把秧苗染得分外葱茏,青蛙的叫声将水田注满无限生机,满眼碧绿,满田是诗,满地是歌,庄稼人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欣喜。

因此,每逢夏至这一天,故乡人民特别兴高采烈。喜悦在乡亲们的脸上流淌,丰收在父辈们的酒杯中孕育,希望在这一天播种,富裕在这一天启航。

 

阳(7).jpg

插秧时节镜头之一


阳(2).jpg

插秧时节镜头之二




阳(4).jpg

插秧时节镜头之三


阳(5).jpg

插秧时节镜头之四


阳(6).jpg

插秧时节镜头之五


阳(1).jpg

插秧时节镜头之六

阳(8).jpg

插队时节镜头之七

阳(3).jpg

插秧时节镜头之八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冯鹤鸣
  • 人参果
  • 微笑
  • 泉水涓涓
  • 早春新柳
  • 顺其自然者
  • 半部堂
  • 陆吾
  • 嫳屑男子
  • 张秋生
  • 西江月
  • 乐水老人
  • 方块糖
  • 突击队员
  • 荷边垂柳
  • zhuang
发送

8条评论

  • 拿一根一米长的竹竿来量一下,一棒几棵秧为好啊?
    2022-06-06 16:04:19 0回复
    0
  • 答网友乐水老人:“夏至开秧门”,是常武地区历古以来的农谚,传了上千年。这里面的重要节点是等待梅雨季节,省得人工车水。“文革”中农业学大寨时,武进县许多乡村干部“瞎起劲”,提前一周或十天左右插秧,到夏至已经关秧门了。其实,夏至关秧门和夏至开秧门,水稻的成熟和收割,都要等到霜降时节。“重阳无老少,霜降一起倒。”早插秧十天或半月毫无意义。当年包括种田高手父亲在内的郊区新闸老农,都嘲笑武进吕墅乡等瞎起劲的干部是“半夜困觉同天亮”(晚上九点钟睡觉和半夜睡觉,天亮时间是一样的)。这个比喻很是生动。粳稻一般5月18日左右下秧,到6月18日左右插秧。今年的端午节才6月3日,“哈伲家”已经开秧门,显然品种不是粳稻,而是杂油稻(实际上是一种籼稻,高产而米质差,不好吃。稻种为农业科学家陈永康发明,种子每年要到海南岛培育),而常州的农业史上是没有杂油稻和双季稻的。不知作者知道这一常识否?
    2022-06-03 15:56:44 0回复
    0
  • 哈尼瓜武进常州开秧门是在端午节后,到夏至再开秧门,晚了半个月多,…你懂的!所以,先生所说的地方,恐怕不在常武地区…
    2022-06-01 18:07:51 1回复
    0
  • 据说抛秧更好。
    2022-06-01 10:40:23 0回复
    0
  • 插秧是个体力活,一天下来很累的,所以收获的粮食才弥足珍贵,更要注重节约粮食
    2022-06-01 10:17:13 0回复
    0
  • 让我想到了从前在家务家的情景。
    2022-06-01 08:44:49 0回复
    0
  • 镜头之七是拔秧。
    2022-06-01 08:43:58 0回复
    0
  • 春种ー粒粟、秋收千颗粮。
    2022-05-31 20:58:38 0回复
    0
  • 2109
    积分
  • 581
    博文
  • 507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