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郑鄤的真实故事(新编):8. 王小仙的匡庐与罗浮

清凉黄昏 最后编辑于 2022-05-08 18:48:56
3541 0 7

郑鄤的真实故事(新编):8. 王小仙的匡庐与罗浮

 

郑鄤为了躲避阉党的迫害,天启六年七年间1626-1627)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所到之处主要是庐山地区(庐山亦称匡庐)和广州附近的罗浮山。他埋名隐姓,自称“王小仙”,途中不断地乔装打扮变换个人角色,从卖饼的小贩到测字先生,从打铁匠的伙计到宰牛屠户的下手等等。但是遇到年青的读书人,郑鄤就忍不住露出其书生本色,讲授知识启发他们。分手时他们问他是谁,但他从不说出自己的姓名。当然到了目的地和朋友们在一起时,他也就回归了他的本来身份。

郑鄤每到一块地方都写诗记录,他途中的经历和思绪与诗歌融为一体,这些作品都收入了《峚阳草堂诗集》卷五、卷六。明代著名的隐士文人陈继儒,评价郑鄤的诗说道:他的诗“远者高清,近者孤冷,星汉冥冥,云霞采采”。又说道:士大夫不学道就不能够经受患难,不经历患难就不能够在名山大川中探幽寻微,不到名山大川就不能够鼓荡笔墨、洗发性灵,写出清玄澹洁的诗句,展现超脱旧俗的新手新眼。峚阳子郑鄤就是这样的诗人啊!

写过开场白,下面就来写郑鄤在游历中遇到的主要事情和人员,从中可以体会他的游历境况,透视他的内心世界,也可以穿越时空,伴随他的足迹一同行走。

郑鄤经过浙江进入江西时,遇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卖笔老人,老人背上挂着几百支毛笔。他和郑鄤很有缘分,见到郑鄤就不由自主地露出悲闵的神情,陪伴着不愿离开。他把郑鄤送到将近庐山,然后才分手,回到他自己的家乡金华去。郑鄤说:他像老师一样教导我,又像仆人一样跟随我。这是郑鄤游历中的第一个奇遇。崇祯年间,郑鄤到金华去寻找他,但是没有找到,只记得他姓赵。旧日的感觉温馨而又梦幻,郑鄤写下了记忆往事的一首诗《赋卖笔者》,寄托对老者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进入江西以后,郑鄤在南昌地区结交了好几位文人,有个别原来在北京就认识,其余的则都是新朋友。其中的领头人员是万时华,他也是明末的一位八股文选家。郑鄤和他们在一起谈诗论文,游览名胜,南昌城外龙沙的竹林是情有独钟的地方。几个人三次到竹林,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有次舒芑孙说有一本书叫《海山奇事》,书中说蓬莱山的最高峰,其他仙人都到不了,只有吕纯阳能够每年到这里一趟,舒坦地躺在那儿倾听风吹松林的响声。还有一次,他们遇到一个风道人,连吃三盅烧酒以后好像醉了,躺下仰面嘘气。过一会打着呵欠说,你不如我快活。又突然一跃而起,对郑鄤瞪目而视,抓住他的手说道:“这世间哪是你的?”说完以后,一顚一顚离去。风道人的举止,几乎把郑鄤吓了一跳,也引发郑鄤的深思,这该是什么暗示呢?郑鄤避祸游历,他的兴趣不仅仅在山水之间,而是更专注于寻访佛道中的异人。他是因为听说西江多异人,所以选择来到这里。他在告别龙沙的诗中,最后两句写道:“鸟迹虽难数,难忘问道年。”当然,偶遇风道人,只是郑鄤访道中的一个插曲而已。

在庐山,郑鄤不仅饱览山光水色,而且结识了一位叫匡云的高僧。匡云陪同郑鄤游览了庐山,而郑鄤则根据匡云的提议,破例写了一篇《初游九奇峰记》,因为他以前从来不写游记。匡云说:“我愿意和九奇峰相始终。饱于此,眠于此,老于此,病于此,死于此。”郑鄤写道:“人生活在世间,为了名、为了利、为了色,因此丢掉性命的人不少啊。现今这和尚却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了九奇峰,这不叫人咄咄称奇吗!”几年后,郑鄤招集僧人在家园结夏,匡云特地从匡庐来到毗陵,加入诵经的行列。

郑鄤在庐山还有一个奇特的举动,他把三棵松树分别命名为大、中、小隐翁。郑鄤为什么叫它们隐翁呢?庐山上生长在路边的松树大多被樵夫砍伐了,而这三棵松树因为生长在人迹罕到的绝壁缝中,所以得到保存。于是郑鄤和它们结为“遁世之友”,并且写诗《赠三隐翁》。其实郑鄤这是在借用自然现象来比喻政坛情况,谁抛头露面就会遭受摧折,谁善自隐晦就能保全自身。这时郑鄤的思想,和他当时所处险恶的环境完全吻合。如果环境变化,他的思想也会随之改变。

郑鄤离开庐山之后,从江西渡过梅岭进入广东境内。广州不仅有他的同年进士梁森瑯,还有他所敬仰的前辈陈子壮。陈子壮字集生,号秋涛,所以郑鄤称他陈秋翁前辈。郑鄤应邀参观了陈子壮的练要堂和藏书室,他们一同游览广州市内的光孝寺,在方丈室里喝茶,写唱和诗。他们还乘船游览市区,在船上宴饮叙谈。郑鄤在广州与陈子壮、梁森瑯一起度过的一段日子,可以用情投意合,欢然道故来概括。

在反对阉党专政上,他们有着相同的立场。天启四年(1624)陈子壮主持浙江乡试,出的考题是“问历代宦官之祸”,明显影射魏忠贤。在魏忠贤专权横行的时候,敢于这样出题,可谓大胆之极。魏忠贤起先想拉拢他,拉拢不成就把他革职。周顺昌等七君子遇害后,陈子壮写五百字的长诗纪念并抨击阉党,这首诗在岭南广为传诵,仿佛郑鄤写的《黄芝歌》。魏忠贤说:莫非此人想做第二个周顺昌了?但是他没有来得及迫害陈子壮,自己就先完蛋了。

陈子壮对郑鄤不是泛泛地一般性了解。他深知郑鄤的为人,和他一样正直敢言;他还清楚郑鄤一生有两大嗜好,游历山水和写制义文章。他说郑鄤的文章是必定传世的。他们在广州各有九首唱和诗作,分别收在各自的诗文集里。笔者除了喜欢阅读他们的唱和诗作外,对广州的光孝寺有着特殊的向往。但是身体的情况是没有能力去广州的了,于是在女儿出差去广东时,就叫她到光孝寺去拍一些照片。对着这些电子稿照片,笔者仿佛身临其境,时而而发怀古之幽思。既感动于郑鄤和陈子壮之间真诚的友谊,更感佩陈子壮在明亡以后抗清殉难,被人称为“岭南三忠”之一,永历时赐谥“文忠”。

郑鄤在广东还实现了一个夙愿,上罗浮山、登飞云顶。现今罗浮山位于惠州市境内,乘车即可直达。郑鄤那时到罗浮山,根据他的诗作记录,是从白石冈乘船前去,具体路径却难以考证。郑鄤在当地十来个年轻人的陪同下,游遍了罗浮山的四百七十二峰。他们每到一个山峰,就休息片刻,同时讨论如何判断文章的优劣。郑鄤和这些年轻生员的兴致都十二分之高。郑鄤对罗浮山奇异的景观也做了一些记载,例如他写道:在地上躺卧,却没被毒虫叮咬;并未听到鸟声,却看见五色的鸟迎面飞来;没有遇到山兽,却远远地看见隔着山崖的树上有猿猴晃荡,见人而笑;如此等等。郑鄤下结语说:我游历过的名山不少了,从来没有看到这样灵异的景象,但是几十里之内却如此荒旷……

如果打开《罗浮山志》,可以读到郑鄤写的一篇文章《募修罗浮山宝积等寺缘疏》,可是郑鄤写罗浮山的诗,《志》中却一首都没有收录。所以近代广东人汪兆镛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钱朱未录峚阳诗,磊落嶔奇世岂知。愿写耀真洞天草,蔵(读zàng)山风雨合离时。”看来,汪兆镛为《罗浮山志》没有收录郑鄤的诗作而感到十分遗憾。

崇祯帝登极以后,迅速铲除了魏忠贤集团,时值天启七年(1627年)年底,郑鄤准备结束他的避祸游历而还乡。陈子壮写了四首诗送别。到了江西泰和,郑鄤在同年挚友萧士玮的春浮园逗留一个月。到了南昌,万时华等人和郑鄤相聚在滕王阁,宴饮唱和以送别。然后,郑鄤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常州。

郑鄤的同年进士、苏州人陈仁锡这样评论郑鄤的避祸游历,他说:那段时间,我与你同样处在忧患之中,但是对待忧患的方式不同啊。峚阳你向匡庐、罗浮间去,在庐山三镜坪写诗,在罗浮山听天鸡高唱,这种方式是多么高洁啊!我写文章来记录历史,峚阳你用诗歌来记录历史,我们的诗、文都值得流传后世啊!

 

广州光孝寺

180910光孝寺大门.jpg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甘草
  • 西江月
  • 陆吾
  • 章晓郁
  • 张秋生
  • 人参果
  • 方块糖
发送

0条评论

  • 3433
    积分
  • 1241
    博文
  • 838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