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解放后的阳山

郭双美 最后编辑于 2022-04-29 17:10:36
7526 1 3

潮起潮落养蚕忙

栽桑养蚕在八十年代前,在我们村里属于小宗副业,只在大队副业队,每年春秋两季养个二十来张蚕种。到八十年代中期,由于粮食生产过剩,从县到乡里都在寻找农业转型的出路。1989年乡多服公司获悉浙江省海宁县有大批桑苗滞消,大家认为发展蚕桑生产是当时我乡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农业转型的好门路。通过乡党委批准后,多服公司每年都从浙江海宁调运二十多万株桑苗回来,发展我乡的蚕桑生产。那几年我们阳山村,从村委干部到家庭主妇,家家都把栽桑养蚕作为家庭的支柱产业来经营。少得农户每年养蚕两三张,多得农户每年养蚕五六张。村里农户养蚕的收入超过大田粮食生产的收入,我妻妹蒋小珍栽了三亩地桑树,一年中养春蚕、夏蚕、秋蚕共计八张蚕种,平均每张蚕种产茧80斤,最多一年卖茧收入8000余元,是当时社办厂职工年收入的三倍。

1994年,村支书孔罗网调乡建房办工作,由孔网庚接任村支书。时年经过几年的蚕桑大发展,市场上蚕茧又产生了滞销。乡里有不少农民又开始毁桑种水稻,用手扶拖拉机挂上钢缆,把钢缆套在桑树上,开动拖拉机把桑树连根拔起来。或者直接将桑田关上水插秧,以水淹死桑树。以孔网庚为支书的阳山村两委班子,认为蚕茧滞销是暂时的,商品经济主要以市场调节,大家都在毁桑,我们要反其道而行。那年在西阳乡三级干部会议上,时任村长殷四儿代表村委会作了坚持蚕桑生产的工作发言,认为蚕桑生产好比大海里的潮水,落潮就有涨潮时。在村干部的带头坚持下,全村94年仍然养蚕500张种,卖茧收入30万元,户均收入1600元。时年水稻收购价每百斤是45元,每亩产值只有500余元,而蚕茧收入每亩产值达1500元,养蚕收入仍然超过种粮收益。虽然养蚕用工超过种粮,但养蚕是以家庭经营,不存在雇工,要支付工资,而且养蚕都在农闲时,与粮食生产用工不冲突,反正农闲时节也是闲着,牛扣在桩上也是老。阳山人祖辈以来就喜欢忙碌,当地人有首歌遥:“有女不嫁阳塔山,一年到头沒得闲,正月初一闲一闲,挑刺要挑半餐饭。”阳山人四月里采茶忙,五月里养蚕忙,六月忙四夏,七月养夏蚕,夏蚕结束养秋蚕,十月开始闹秋收,冬天上山打柴忙。这是九十年代阳山村人,一年忙到头的真实写照。

2001年,以晨风集团为龙头的县丝绸公司,来我乡发展规模化养蚕,要求发展栽桑五十亩,养蚕一百张的养蚕大户,并推广方格蔟结茧法,以改变用稻草绕草笼血茧多的缺点。一队夏成罗、二队华培才、五队蒋明连三人,在坟山后连片栽桑一百亩,进行规模养蚕,由于缺乏蚕室,采用塑料薄膜大棚养蚕。丝绸公司还给他们三人拨款建造了六间小蚕共育室。孔新罗、孔冬年两人还到西阳村承包了四十余亩农田栽桑养蚕。但事与愿违,丝绸公司只看到以户为经营单位,养蚕经济效益好。但养蚕大户,需要雇工,特别是蚕儿三眠后,食量大增,要临时增加人手釆桑喂蚕,养蚕大户不可能平时就养闲人,所以找人打短工很困难,加上养蚕是个细活,工作又不可以量化。而且简宜的塑料大棚温湿度很难控制。白天棚内温度高,晚上温度低,温差大。雨天棚内湿度大,又没办法除湿,高温高湿蚕儿容易发病。所以个体农户养蚕,毎张蚕种可产茧80以上,最高可达100斤。养蚕大户每张蚕种卖茧只有50余斤,最高70斤。两年后,养蚕大户都以失败告终。再次证明农业生产在现阶段只能以户经营。扩大规模必须要与机械化、智能化相匹配才行。穿新鞋走老路是死路一条。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顺其自然者
  • 张秋生
发送

1条评论

  • 想当年家家户户养蚕也成了资本主义。我老家养蚕一直是传统产业,可是现在一棵桑树也不见了。
    2022-04-30 08:22:55 0回复
    0
  • 1479
    积分
  • 286
    博文
  • 501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