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长城

合一和平 最后编辑于 2022-04-13 08:18:44
6168 2 7

长城

余秋雨的《都江堰》散文,为了突出都江堰,对长城进行了无情的贬损,说“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长城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等等,真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概。

(一)

我第一次游览的长城就是经过“修缮”的八达岭,那是1978年,我身着戎装出差路过北京时,在北京火车站乘坐绿皮旅游专列前往的。记得途中在折返式“人”字形铁路爬坡的青龙桥站调换车头时,还下车瞻仰了1922年竖立的詹天佑铜像。那时,爬长城的人不多,外国游客倒不少,一些西方女士热得上身仅穿个文胸,着实令当时少见多怪的国人瞠目。

古老的长城,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现役。我服役的部队是常年驻守在内蒙古高原岱青山上的616团。多年的战备施工,山上坑道密布,山洞里弹药库、粮库、水库和加农炮等一应俱全,无数个这样的国防工程,形成了保家卫国新的地下长城。

1979年初,我奉命带领一个班,全副武装登上岱青山主峰开始全天候值岗,部队也进入了一级战备。当时我们普通士兵还不知道中越战争即将打响,中国和苏联关系紧张,而越南和苏联交好,一旦中苏有战事,地势相对平坦的内蒙古高原,面对超级大国机械化部队的进攻,我们整个团将像上甘岭战役一样全部转入地下,用山上的火炮封锁铁路,并伺机破坏敌人的后勤供给线。

那些个夜晚,我站在漫天星光闪烁的山顶,透过黄旗海的上空,远眺着集宁市(今乌兰察布市)平安宁静的灯火,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正是我们千千万万的士兵,用青春和热血筑就着新的长城!

(二)

古长城,是冷兵器时代中国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了第一个高潮。当年的秦国,正是依托长城,在有效抵挡住北方游牧民族后,才完成了一统华夏的伟业。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汉武帝登基后,连续发动多次对匈奴的战争,将其驱逐至漠北,修复了蒙恬所筑的秦长城,又修建了外长城,筑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千米的长城,这对驱逐匈奴,维护西汉帝国的安全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

隋炀帝杨广即位以后,除了继续防御北方突厥的袭扰之外,还要着力对付来自西北方面吐谷浑的侵袭,为此曾先后两次修筑长城,动用劳力之多隋代前所未有,这为后来唐王朝边疆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明朝建立以后,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鞑靼、瓦剌诸部仍然不断南下骚扰抢掠。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后羁留塞北一年, 回京后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南宫复辟,二次称帝,改元天顺,立即开始重修长城。明中叶以后,女真族又兴起于东北地区,也不断威胁边境的安全。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在明朝200多年的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工程,形成东起鸭绿江虎山,西至嘉峪关长达14000多里的明长城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万多千米。

长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着光辉灿烂的荣耀,但是,也曾有过一段不忍回忆的屈辱,那就是在清朝。清长城与明长城及历代长城不同,它不是用来抵御外敌,而是用作对付汉民族的工具。

清朝统治者禁止汉人进入内蒙古和东北,实行种族隔绝,还在辽宁和内蒙古修建壕沟,沿壕植柳,称柳条边。辽东自战国时代的燕国起就纳入了中华版图,明末的时候,辽东地区仍然生活着数百万汉人,然而后来辽东汉人或被后金军队屠杀,或被强行迁出关外。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人冒着被惩罚的危险闯入关东,使“闯关东”与“走西口”、“蹚古道”、“下南洋”和“赴金山”一起成为近代五股大的以谋生为特点的非官方移民浪潮。

在一个国家内,汉人居然不能自由出入,这一野蛮政策使得东北人口锐减,导致沙俄轻而易举殖民东北北部,割走中国1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直到民国时期,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用火车将大量人口运输进东北,才避免了东北再次遭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厄运。

(三)

八达岭长城在我年轻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后来我又相继到过慕田峪和金山岭,那些蜿蜒于山脊的长城宛如一条条巨龙,壮观,美丽,令人震撼。去年秋天,自驾前往西域的途中,我有幸领略了古老的汉长城和雄伟的明长城的风采。

在西北甘肃境内,千余公里旷野苍茫,寸草不生,苍凉景象恍若月球。劲厉的寒风裹着沙粒在时断时续的残垣颓壁间呼啸,这些残垣颓壁就是用泥沙和红柳枝、骆驼草筑就的挺立了两千多年的汉长城,除了边墙,还有一些烽燧也依稀可辨。岁月、历史、民族、金戈铁马的尘土、络绎不绝的驼队一股脑儿涌上心头,也许这就是怀古、爱国的情怀吧!

到了河西走廊西端,已经修复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在夕阳的映照下傲视着西方。嘉峪关曾经是一个立体防御体系,公元1539年,嘉峪关到山海关6000公里的明长城建成时,嘉峪关左边的城墙连着祁连山支脉文殊山,右边的城墙连接到黑山,立体关城工事长达15公里,完全扼住了河西走廊的咽喉;关外,前设了包括哈密卫在内的7个卫所,嘉峪关成为明王朝最西端的军事要塞。

当我站在嘉峪城关上暇思时,一列满载坦克和火炮的军列在祁连山脚下通过,那是刚参加完中亚多国军演归国的部队。我们不喜欢战争,但也不惧怕战争,在国与国交往依然适用丛林法则的今天,我们必须有高科技支撑的,能打赢现代战争的新的钢铁长城。

(四)

古代的长城,具有军事意义是毋容置疑的。

修筑长城,是针对西北边地军情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是化被动为主动的事前防御。长城的防御作用不是今人以为的“不被攻陷”,因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发生冲突时,入侵者或许能集中力量偶尔攻破一两个关口、闯入内地,但只要整段长城还驻守有强劲的军队,入侵者就始终面临被阻击、被伏击而无法回家的危险,他们的后勤也很难通过关口输送进来,故而无法在内地立足。癣疥之疾再重,也侵入不到膏肓,这是长城存在的根本意义。

也许像余秋雨那样的文化人会质疑,长城并没能抵挡住异族入主中原,所以是一个用来壮胆的摆设。我不是学者,但我知道,没有西晋末年内部的“永嘉之乱”,就不会引来了外族的“五胡乱华”;没有“安史之乱”引起的激烈动荡,唐王朝就不会由盛转衰,让“金”、“辽”、“蒙古”在北方地区坐大;没有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和吴三桂的弃城开关,女真人都不会做入主中原的美梦。再坚固的堡垒,也经不起从内部被攻破,“攘外必先安内”,时至今日仍是有道理的。

古代的万里长城,在政治经济上也极具意义。

秦汉之时,累计投入的兵民有近千万之众,秦始皇在修筑长城的同时,即着手加强边境地区的开发建设,揭开了屯田戍边、开发边区的序幕。汉代修筑长城的时间较长,同样组织实施了移民实边政策。移民和戍守长城的军人一起,开垦荒地进行农耕,不但加速了边区的经济开发,节省了政府的大量军费开支,而且促使了中国古代汉族和十几个少数民族进行了广泛的融合,并将华夏文化远播四方。

长城的文化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长城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历代的中华文人名士及国际人士,许多中国的文人墨客路经或登临长城,有感于长城的修筑和作用,以及长城两侧的壮美河山等,以长城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美术、音乐等文艺作品,除了孟姜女送寒衣的歌词广泛传唱外,唐代的“边塞诗”尤为典型。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等名句,千载传诵不绝。

今天的长城,更多的是象征意义。

万里长城自构筑的那天起,就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2000多年来,任何人都没有能从认识上割裂万里长城,因而也就无法割裂中华民族。长城对中国人来说,是意志、勇气、力量和审美的标志,长城在人们心目中已升华为勤劳、智慧、百折不挠、众志成城、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意志。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地位,中国向联合国大会赠送的礼品是一块万里长城大型挂毯,再次表明中国人民和政府已将标志数千年灿烂文化的万里长城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一象征意义和历史文化、人文价值已被世界所认同,所接受。

长城在军事实用功能逐渐消退,文化精神作用不断增强的双向历史演进中,美学魅力日显明显,一方面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展示人类的坚强意志和雄伟气魄。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且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地球和平的象征,全人类都将从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得到益处,长城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合一和平
  • 西江月
  • 月满西楼
  • 顺其自然者
  • 陆吾
  • 人参果
  • 张秋生
发送

2条评论

  • 中国的伟大工程。
    2022-04-13 10:49:59 0回复
    0
  • 军事功能消退,文化内涵增加
    2022-04-13 09:15:32 0回复
    0
  • 1583
    积分
  • 130
    博文
  • 502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