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巜书法导报》今天刊发羿耿庵先生的书法专栏文章“砚边微语”之五

羿耿庵 最后编辑于 2022-03-09 12:55:12
1858 2 6

砚边微语(之五)羿耿庵/文


透过刀锋看笔锋            史上古人留下诸多法书墨迹和碑帖,它是我们学书取法的主要来源。法书是对有名的好字迹而言,墨迹是指直接书写(包栝双钩、临、摹等)的笔迹,有些写的并不完全好而由于其他条件被保留了下来。碑帖是指石刻和它们的拓本这两种,在我们的文化史上都具有悠久传统和丰富的数量。由于条件所限,古人法书主要通过石刻的方式而留存下来。同时也有墨迹流传于世。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来看,就已有朱、墨写的字。近年出土的大量战国的帛书、汉代的竹简墨迹,不仅见到了汉人书写技术的精妙,更使我们很亲切的看到汉代人一部分生活风貌。随着纸张的发明,魏晋至唐、宋、元、明、清等时期,有很多的古人法书墨迹被保存了下来。

启功先生有诗云:“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宋米芾《海岳名言》曰:“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二者都强调,学习书法要尽量多看古人的墨迹,墨迹可以直窥古人的用笔,直接感触和认识到运笔的起、转、收笔等技法及墨色的变化。而墨迹一旦经过刻石往往会失真。事实上确是如此,不管刻工如何高超,墨迹刻上石,字形和笔意都会有一定的损失,更何况墨迹的墨色浓淡、燥润的微妙变化,刻石是极难表现的。任何精工的石刻,也难把墨迹中最重要的活气显示出来,一切石刻都与原写墨迹有别。一些古人的碑帖既有石刻本,也有墨迹本,如果我们把王羲之的石刻本巜定武兰亭》与其它存世的墨迹本巜兰亭序》对比,可以看到差别是很大的。也就懂得了石刻与墨迹的关系是怎样的。米芾和启功先生虽然都主张多看墨迹,但只是强调取法墨迹的重要性,我们不应该把这个论述看成是“石刻不可学”的铁律,因为从汉魏晋唐留下了大量刻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石刻与墨迹互为参照和补充。石刻因是先书丹再镌刻,而写的字如果不满意可以重新写,所以,石刻往往字的结构比较好,可以将墨迹本与石刻本结合起来学习。例:写行书巜兰亭序》,可以同时写石刻本《圣教序》,写颜鲁公的巜勤礼碑》,可以同时临写颜楷墨迹巜自书告身帖》,临写汉碑刻隶书,可参照临习西汉简帛书墨迹。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人参果
  • 泉水涓涓
  • 张秋生
  • 西江月
  • 陆吾
  • 羿耿庵
发送

2条评论

  • 欣赏大家作品。
    2022-03-09 15:08:16 0回复
    0
  • 谢谢耿老的介绍!
    2022-03-09 14:43:16 0回复
    0
  • 5927
    积分
  • 349
    博文
  • 1658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