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中国“魔芋之父”何家庆】“乞丐教授”225天徒步1万2千公里,临终捐献器官、眼角膜,账户仅剩两位数

何伯良 最后编辑于 2022-02-22 13:50:17
6054 6 4

【中国“魔芋之父”何家庆】

“乞丐教授”225天徒步1万2千公里,

临终捐献器官、眼角膜,

账户仅剩两位数

 

“风雨沧桑显巨变,乘势而为铸辉煌。”近年来,脱贫攻坚作为我国一项重点工程牵动着千万国人的心,这是一场必须要胜利的硬仗,它不同于真枪实弹的战场,但需践行“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思想,坚持不获全胜不收兵的理念。脱贫攻坚不仅有利于百姓,对国家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全心全意为人民解决生活难题,带领大家共同富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成绩。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叫何家庆,他被大家称之为“魔芋大王”,一生都致力于为人民服务,他虽是一名大学教授,却一生清贫,将自己所得都贡献在扶贫上,临去世前账户金额只有2位数,所以他也是大家心目中的“乞丐教授”。

为了能更好帮助村民,他自费走进大别山进行考察,225天徒步前行12684公里,采集植物标本近万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能全面考察大别山的人。经历了千难险阻,将自己所见所闻写成日记,正是这一考察报告,为中央实施山区星火计划提供了依据。担任县长期间被人们称之为“焦裕禄式县长”,直到去世都想着为人民服务,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山区孩子,帮助他们重见光明。

当何家庆去世后,国士无双,敬请走好等话语刷屏,也有人感叹,中国再也没有这样的“傻”教授了。温总理曾亲自接见何家庆,后批示:学习何家庆老师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奉献精神。

何家庆帮村民走向富裕,自己却清贫一生,这种奉献精神值得全国人民学习,是无数人心目中的偶像。他一件布满补丁的中山装一穿就是20多年,状如乞丐、面黄肌瘦,一生都扎根土地,很难想象他是一个大学教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中国“魔芋之父”何家庆教授。

何家庆出生在1949年安徽省安庆市,他跟新中国同龄,父母为他取名家庆大有“国家之庆”的意思。何家庆家中并不富裕,一家人的经济来源全凭何父拉板车,虽然他没日没夜地忙碌,但收入甚微,一家人日子过得很清贫,但父母却从来没有忽视过对孩子的教育,所以家里不管再穷,他们都坚持让何家庆上学。

在学校何家庆勤学好问,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努力上进的好孩子,在同学眼中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伙伴,其实从小学到高中,何家庆能完成学业离不开国家、老师还有同学们的帮助,他们尽可能在生活上接济他。当然,何家庆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来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

或许正是小时候的经历,铸就了他坚强、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何家庆深知,自己的成功跟亲朋好友的帮助息息相关,所以在上大学之后,他更加努力,始终告诉自己未来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大家,一颗帮助更多人脱贫的种子就此在何家庆心里生根发芽。

1972年,何家庆在安徽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他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1976年,何家庆被调到生物系任教,从事植物分类学和药用植物学的研究与教学,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自己学习的欲望,更无法满足现代的需求,于是他有了考察大别山的想法。

在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一直在默默筹划,但当时他自己的工资仅有几十元,上万元对于何家庆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时他已经结婚了,作为一个男人必须要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就在左右为难的时候,80岁的父亲站了出来,他拿着钱从安庆到合肥,一路上将自己包捂得严严实实,因为他知道这里承载的是儿子的梦想以及千万人的致富道路。1910年,法国传教士曾来到大别山的白马寨,采集500号植物标本,被视为珍宝,由此可见山区考察之难,几乎是生与死的考验。

当何家庆看到老父亲时早就泪眼朦胧了,他打开父亲的包,里面全是零散的钱,一毛、两毛、5元等,共计4000多元,显而易见这是老人攒了一生的积蓄,跟钱在一起的还有一个烟盒,上面写着何家庆在上学期间亲朋好友的资助。

1984年3月20日,何家庆怀揣着父亲的希望踏上考察大别山的征程,225天,他步行12684公里,途经鄂豫皖三省,19个县境,先后攀登千米以上的山峰357座,采集植物标本3117种号。在这期间,他多次跟死神擦肩而过,历经山洪等各种自然灾害,在晚上曾对峙群狼,在山间掉落悬崖、失足摔下是常有的事情,好几次双腿被摔得血淋淋,因为长居山林气寒潮湿,再加上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后来落下病根,全身关节疼痛等等,这一切都没能阻止何家庆探索的步伐。

一次,他晚上住在村民的牛棚中,一位村民邀请他去自己家里居住,知道他是大学老师有学问,面对老人的请教何家庆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得知老人种植了1万株桂花苗却成活率低,他便到老人地里侦查,发现老人将其种在背阳的地方,得知村中有人养牛但是却为了过冬的饲料发愁,何家庆看着漫山遍野能做青饲料的豆科植物陷入沉思,他说:“遍山是宝,因为没科技知识,村民只能望宝受穷。”

在他再次敲响家中门出现在家人眼中时,一副饱经沧桑的样子,他身无分文一路乞讨回家,唯一的财富就是麻袋里面的标本。后来,他将所有的资料整理成册上交国家,为我国生物领域的研究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具有很高的生态研究价值。

1990年6月,何家庆到绩溪县担任科技副县长一职,他用半年时间走遍23个乡,找到1536件植物标本,写出15万字《绩溪县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一书,帮助村民找到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道路,那就是科技养蚕,在他的带领下,尚田乡虽遭灾,但蚕茧产量仍增28%,增收30万元。在实践基础上,何家庆提一项桑茧工程,在全县推广。

1991年,绩溪遭遇洪灾,他不顾生命安危,奔走在救援一线,好几次晕倒在洪水中,为此患上了血吸虫病,至今都没有痊愈。为了支持救灾,他捐出了身上仅剩的1000元,这还是刚刚报销的出差费,他说:“对于贫困山区人民生活,我有一份责任,虽没有力挽巨浪之臂,却有一颗火热的心。”

后来,他将目标锁定在魔芋身上,当时山区只有少数人种植,但一个农民三分地就可收入上千元,这大大吸引了他的。魔芋具有喜湿、喜荫、耐瘠薄等特点,特别适合山区生长,所需的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正是山区脱贫致富的宝贝。况且,魔芋的需求量也很高,在医药、工业等领域都占据一席之地。

为了增加农民的自信心,他自费1000引种,先是在31个地方进行试种,最后成绩斐然,500亩魔芋收益超400万,他带领群众找到一条适合当地发现的脱贫大道。后来,他撰写了18万字的《魔芋栽培技术》一书,将魔芋种植传播到全国各地,帮助山区农民解决生产难题,带领村民走上脱贫的康庄大道,他也因此被群众称为“魔芋国王”。

1998年2月,他拿着积攒多年的积蓄2万多元,拿着行李带着介绍信孤身启程,走遍安徽、湖北、云南等共计8省,沿途向人们传授魔芋栽培的技术,向乡亲们介绍怎样防治害虫,办理了超过260个培训班,不但如此他还帮他们找到加工厂,并指导加工厂的工作。

在一路行程中,他好几次卧病在床,最严重的一次还写了一封长信作为遗嘱。身处深山老林,最饿的时候他吃过猪食、霉变长了虫子的饼子,没钱了就乞讨为生。一路上经历车祸17次,后来还遭遇抢劫,身上仅有的4000元被抢,为了节省开支有次搭便车被人骗到深山里面,挖了一天的矿石直至双手血肉模糊才被放出,有时候还因为形象问题被人们嫌弃,一次还产生了误会,警方认为他行迹可疑将其抓到警局。

可这一切都没能阻止他前进,在传播技术的同时,他还发现了最原始的魔芋生存形态是在中国,他还发现了众多野生植物,其中不乏有重要价值的品种,能带领村民致富,他始终将百姓放在第一位。

何家庆最常说的有一句话就是:“我是人民教师,应当为人民服务”,将国家奖励的10万元全部捐给山区,帮助孩子们上学,一家人就住在仅35平的小房间里面。2000年4月,何家庆得温总理接见。2019年,何家庆倒在了扶贫的路上,经医生检查是癌症晚期,癌细胞扩散身上器官没有一处好的,只有眼角膜还能用。

何家庆在听到这一消息后当即决定,将眼角膜捐献出去,并将器官留作医学研究,发挥它们最后的作用。最后,何家庆教授的眼角膜分别捐献,一位来自淮南的17岁男生,一位来自六安的14岁男生。他们都患上了圆锥角膜病,在医生的努力下两台移植手术都很顺利,何老的遗愿得以实现,将光明留在人间!

2019年10月19日,何家庆在合肥某医院病逝,享年70岁,他被人们称为“乞丐教授”、“魔芋大王”,但他从来都不会为名利折腰,一直为他人所不为,默默为祖国脱贫攻坚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何家庆教授倾尽所用,用辛劳换来百姓们幸福的生活,他是我们的榜样,更是时代的楷模,这才是我们的偶像。

谨以此文致敬那些战斗在脱贫攻坚战一线的工作人员,向他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蒋锷初
  • 何伯良
  • 六塘一柳
发送

6条评论

  • 谢谢六塘一柳老师关注支持!恭祝您阖家新春快乐祥和幸福安康!
    2022-02-23 20:01:31 0回复
    0
  • 事迹让人敬佩,堪为知识分子楷模!
    2022-02-23 14:14:48 0回复
    1
  • 谢谢蒋老关注支持!恭祝您阖家新春快乐祥和幸福安康!
    2022-02-22 20:20:20 0回复
    1
  • 谢谢泉老关注支持!恭祝您阖家新春快乐祥和幸福安康!
    2022-02-22 20:19:57 0回复
    1
  • 向中国“魔芋之父”何家庆教授致敬!
    2022-02-22 20:14:56 0回复
    1
  • “历史上第一个能全面考察大别山的人”当之无愧。
    2022-02-22 16:44:02 0回复
    1
  • 71830
    积分
  • 6387
    博文
  • 18454
    被赞

个人介绍

1941年生于常州,现退休,信仰坚定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