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周总理逝世46周年】周总理与熊向晖
1949年11月6日中午,周恩来在中南海勤政殿宴请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人,并将熊向晖介绍给大伙认识。
在场的几个人都感到讶异,刘斐更是直接问熊向晖:“熊老弟,你也起义啦。”
还不等熊向晖回答,一旁的周恩来就替他说了:
“他不是起义,他是归队。”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张治中更是感慨:
“早知道蒋介石在政治上、军事上不是共产党的对手,今天才知道,在情报工作上,也远远不是共产党的对手。”
周恩来告诉大家:“以后我们打算让他搞外交工作去……”
熊向晖早年在革命战争年代,就一直是在周总理的领导之下,新中国建立以后,也是在周总理的领导下从事外交工作。
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熊向晖总能感觉到周总理细致、认真、负责的态度。
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熊向晖负责以新闻联络官的名义,协助发言人组织新闻发布会,接待到访的记者。
由于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尚不了解,各种议论的声音纷至沓来,尽管当时中国代表团已经做了很多充足的准备,却也仍有很多不足。
周总理听了汇报以后,却紧皱着眉头说了一句:
“没有差错,只能算是勉强及格。”
听了周总理的教诲,熊向晖这才明白,尽管事先安排得面面俱到,但依旧过于死板,效果不是很大。
“可以为友好的记者举行小型宴会,为一般的记者举行大型冷餐招待会,请他们吸中国烟、喝中国酒、吃中国菜,边吃边谈,让人感到无拘无束,轻松活泼。这不是吃吃喝喝,是为了便于你们宣传“自己”,了解对方,结交朋友。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执行我们的外交政策。”
按照周总理的指示,熊向晖连续举办了两场电影招待会,播放《1952年国庆节》和《梁祝哀史》。
梁祝是中国古代经典的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也是代表中国文化的经典,周总理选择这两部影片,可谓是别有深意。
不过就在播放《梁祝哀史》时,又出现了一个问题。
《梁祝哀史》是根据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的彩色戏曲片,熊向晖之前没有看过,为了便于介绍,事先在旅馆里做了一次简单的试映。
一试映,熊向晖立马就发现了问题,时隔多年后他回忆称:
“旅馆的一些瑞士职工闻讯也来看,但放映不久,他们就一个个地走掉了,显然是看不懂。我要是不看字幕,也听不懂唱词。我想,让外国人看这部电影,真是“对牛弹琴”。”
为了便于理解,熊向晖可以说是绞尽脑汁,请来了懂越剧的工作人员,编写了一本十五六页的说明书,还想着把电影的名字翻译成英文。
不料周总理拿到这本说明书后,并不十分满意:
“十几页的说明书,谁看?我要是记者,我就不看。”
熊向晖意识到问题所在,却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还是周总理出主意:
“你在请柬上写上一句话,‘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放映前用英语作三分钟的说明,概括地介绍一下剧情,用词要有点诗意,带点悲剧气氛,把观众的思路引入电影,不再做其他解释’。”
出完主意,周总理还笑着对熊向晖说:
“你就这样试试,我保证不会失败,如果失败了,我送你一瓶茅台,钱我出。”
熊向晖当然不可能真的向周总理要这瓶酒,后来他按照总理吩咐,编写了请柬上的说明词,拿去给总理看的时候,周总理只说了一句话:
“那是你的事,我不越俎代庖。”
尽管东西方文明确实有很大的差异,可按照周总理的办法尝试以后,影片播放的成效提高了不少。
影片开始前10分钟,旅馆里的大餐厅就坐满了人,熊向晖注意着场中所有人的表情,当演到“哭坟、化蝶”时,场中有不少人开始小声啜泣。一直到放映结束,还有许多人沉浸在影片中,久久无法释怀。
事后有记者对熊向晖说:
“太美了,比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更感人。”
一个印度记者更是说了这样一句话:
“中国在朝鲜战争和土地革命中拍出这样的片子,说明中国的稳定,这一点比电影本身更有意义。”
通过周总理,熊向晖懂得了外交工作中宣传的重要性,尽管输掉了一瓶茅台酒,但熊向晖认为,输得值得。
蒙哥马利是二战时期英国著名的将领,1960年、1961年曾两次来中国。
1960年5月蒙哥马利访华,仅仅呆了5天,感觉时间有些短,于是第二年再次提出访华。
蒙哥马利第二次访华期间,周总理曾点名熊向晖,以外交部副主任的名义,参加接待小组的工作。
“蒙哥马利这个人很有政治头脑,他这次来,提出来要访问许多不对西方开放的城市,先从香港到广州再到北京,然后准备到包头、太原、延安、西安、三门峡、洛阳、郑州,然后回到北京,再考虑毛泽东是不是接见。”
熊向晖明白,这一次自己的任务,就是带着蒙哥马利在中国转一转,帮助他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本质。
“在必要的时候,或者关键的时候,点一点。”
熊向晖对蒙哥马利,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认识,特别是通过这次陪同。
“他认为:和平的关键在中国。中国的强大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强大了,就能够达到全世界普通人所渴望的和平。这个人有他的战略眼光。这些都是跟周总理1960年跟他的谈话,1961年跟他的谈话不可分的。”
1961年9月20日傍晚,熊向晖回到北京,第一时间就去找周总理汇报工作。
周总理外事办公室秘书浦寿昌对他说:“现在总理马上要开政治局会议,恐怕要到明天了,你就睡觉吧。”
可熊向晖刚睡下没多久,浦寿昌就打电话通知他:“周总理要见你。”
半夜两点钟,熊向晖急匆匆地跑过去,大概周总理也是刚刚忙完手头上的工作,尽管很是疲惫,但他还是抽出时间,与熊向晖见了一面。
他需要了解蒙哥马利,对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蒙哥马利对中国很友好,但是也有观察……”
熊向晖尽可能的简略的介绍了蒙哥马利在中国的情况,尤其是在洛阳拖拉机厂的时候,拖拉机出来开了几圈,蒙哥马利就一眼看出来,这种拖拉机可以做成坦克,
周总理问得很仔细,尤其是对蒙哥马利的政治态度,熊向晖汇报了两个多小时。
尽管熊向晖觉得,已经差不多了,不要打扰周总理休息了,可周总理还是不停地问。
“你们看了什么文艺节目?”
熊向晖从在包头是谈起,一直说到了洛阳:
“我们在洛阳看了豫剧《穆桂英挂帅》。”
熊向晖说起了一个特别的事儿,蒙哥马利看了《穆桂英挂帅》后,似乎感觉很不好,回到宾馆时说了一句:“这出戏很不好,怎么能让女人当元帅。”
熊向晖告诉他:“这是中国民间传统故事,老百姓很喜欢看。”
蒙哥马利叽里咕噜的说了一段话,大概意思是:
“爱看女人当元帅戏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爱看女人当元帅戏的女人不是真正的女人。”
熊向晖闻言立即反驳道:
“中国红军、解放军里面也有女战士,现在解放军里也有位女少将,如开国少将李贞。”
蒙哥马利摇摇头,似乎很不以为然:
“我对红军、解放军一向很钦佩,却不知道还有女少将,这样有损红军、解放军的声誉。”
熊向晖一听更有些不服气:
“按照你们的体制,英国女王就是陆海空军总司令,你这个元帅也要听她的。”
蒙哥马利一下子哑口无言了。
周总理一听熊向晖这么说,顿时有些不高兴起来:“你把人家顶得无话可说,你就是胜利了?”
“人家搞‘三原则’,一个中国,一切外国军队从外国撤回去,很好嘛!你搞了那么些年的外交工作,你不懂得求同存异呀?你说民间传说就够了嘛,你何必说英国女王,你把他弄得无话可说,你就算胜利了?”
“鲁迅曾经讲过:‘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讽刺挖苦也决不是我们的外交。”
周总理细细地问了熊向晖,蒙哥马利喜欢看什么类型的节目,熊向晖回答:是杂技类的节目。周总理拿过给蒙哥马利第二天准备的节目单,结果看到了《木兰从军》:
“得,又是一个女元帅,幸亏问了你,不然人家会以为你故意刺他。”
周总理马上打电话给外交部,将节目单里面的《木兰从军》给撤掉,加了一部分中国传统的变戏法。
蒙哥马利第二天看得很高兴,回去后还写了本回忆录,专门提到了这次中国之行观看的节目。
七十年代的一天晚上,熊向晖下班回到家,他对家人说的第一句话是:
“今天我挨周总理批评了。”
熊向晖的妻子连忙问怎么回事儿,但熊向晖没有再多说一句话,家里的人都知道,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这是组织纪律。
女儿熊蕾回忆起这件事,感触也很深,因为父亲尽管挨了批评,却始终没有流露出不愉快的神情。
尽管如此,家里人也是时隔多年以后,才了解到熊向晖当年为什么受批评的原因。
1972年2月21日,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象征着中美关系的破冰开始。
作为周总理的助手,熊向晖也参加了这次的接待工作。
在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前,美国的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携白宫发言人齐格勒等18名工作人员先一步来到中国。
来的第一天,齐格勒就因为电视转播的问题,找到了熊向晖协商。
齐格勒对熊向晖说:
“我们需要在中国上海、杭州等地安装通讯卫星接收装置。”
熊向晖当时还没有接触过这样类似的事件,出于谨慎,他马上向周总理做了汇报。
尽管在当时国内仍有不少阻力,但在周总理推动下,这件事情很快得到了解决,但还有一个问题是,中国当时还没有自己的通讯卫星,所以周总理特意嘱咐熊向晖,能不能向美国租一个卫星,并在转播技术上提供帮助。
熊向晖按照周总理的意见向齐格勒提出要求,哪知道齐格勒却说:“你们不需要准备卫星了。”
“因为我们已经准备了通讯卫星。”
熊向晖通过齐格勒了解到,如果租用一个通讯卫星,仅仅几天的时间,就要花费100多万美元,而当时中国外汇储备仅有3700多万美元,熊向晖一下子动心了。
“如果能为国家省下100多万美元,那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儿。”
由于事先已经预设了立场,熊向晖后来向周总理汇报的时候,兴高采烈地描述,那就是用美国人提供的通讯卫星,为国家省下这100万美元。
“你真是乱弹琴。”
周总理一句话,熊向晖一下子怔住了,之前周总理还从来没有对他如此严厉过。
周总理耐心地为他解释:
“你想想,美国人出资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卫星地面站,在中国的领空使用他们的通讯卫星,这是什么性质的事儿。”
熊向晖一听,顿时如梦初醒,顿时他就感觉,自己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尽管周恩来十分严厉,但他并没有责备熊向晖,而是耐心细致地为他解释:
“一听一百万美元租金就想缩头,这样的做法很不妥当,这不是花不花钱、花多少钱的问题,这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大事,在这个问题上是绝不能有丝毫含糊的!”
考虑到要维护国家尊严,周总理替熊向晖出主意。
“要请美国在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租用一颗卫星。”
“卫星租用期间,支配权归中国所有,美方向中方申请使用时,经中国同意后才能使用,另外中国将向卫星的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
当熊向晖向齐格勒转述这一点时,齐格勒也有些震惊,他发自内心的对熊向晖说:
“你是我遇到过的最有智慧、最精明的谈判对手。”
熊向晖也始终牢记周总理的教诲,在尼克松访华之前,便提前完成了地面卫星讯号接受站的建设工作。
临别时,尼克松出于友好,表示要赠送自己随身所携带的“黑匣子”。
这个“黑匣子”实际上就是一个微型的地面通讯卫星信号接收装置,尼克松访华前,已经命令外交人员向中方通报这一事项。
当时工作人员向周总理报告的时候,带着羡慕又遗憾的神情说:“可惜,天上还没有我们的通讯卫星。”
不过当尼克松提出要赠送这一装置时,熊向晖征得周总理的同意后,接收了这个装置,并付给了相关的费用。
这一次,熊向晖的行为,得到了周总理的表扬。
一个批评,一个表扬,熊向晖不仅对周总理深感折服,也同时意识到了,外交工作中细节的重要性。
尼克松访华期间,还有一件特别偶然的事件
美国总统尼克松的随员格林在一次宴会上问:“中国国旗上的五颗星星,为什么是一大四小呢?”
熊向晖敏锐的察觉到,对方问这个问题的用意,尽管解释起来不是很麻烦,一旦解释的不好,对方肯定会追问,但在双方彼此其乐融融的环境下,不适宜起争执。
于是,熊向晖灵机一动,反问对方:“你们美国国旗上十三根线条代表建国时的十三个州是不是。”
格林点点头,老实地回答:“是这样的。”
熊向晖又问:“这十三根线条有七条红色,六条白色的是不是。”
格林有点点头,回答道:“是。”
熊向晖微微一笑,又接着问:“那么我想问一下,为什么有的线条是红色的,有的线条是白色的?”
一个问题问的格林也直挠头,他有跑去问基辛格,基辛格也是一头雾水:
“从来没有人问过这个问题,也许没有答案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格林恍然大悟。
周总理听了这个故事,也是哈哈一笑:“熊向晖一个问题问‘倒’了基辛格博士,有意思,有意思。”
“你回答得非常巧妙,值得表扬,你可以把经验介绍给外交部其他的同志们。”
在长达20多年的外交生涯你,熊向晖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作为周总理的助手出现的,熊向晖对周总理在外交工作中的认真细致,深感折服,在陪伴的这么多年时间里,从总理身上也学到了很多。
晚年的熊向晖曾与女儿有过一段有趣的对话。
女儿问:
“周恩来对你有知遇之恩,而胡宗南也对你不薄,你为什么对共产党始终忠诚不二,难道就没有想到一直追随胡宗南,平步青云吗?”
熊向晖仔细思索后,告诉女儿:
“的确,胡宗南亦是魄力非凡之人,而对我,更是关爱有加。我却始终没有动摇,一来是因为共产主义的信仰很早就深植在心中;二来,胡宗南的人格魅力和周恩来相比,还是有太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