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杨振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何伯良 最后编辑于 2021-09-23 16:47:05
8340 8 8

杨振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2021-09-23 01:11·清华大学

SjlFInT6GZXnln.jpg


各位首长、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亲戚:

我非常感谢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跟中国物理学会合办的庆祝我农历一百岁的生日。我没有想到你们请到了这么多人,跟我在不同的时候有过很多交往。我是整整五十年以前,1971年第一次访问新中国。那个访问是我人生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段,因为使得我对于新中国第一次有了一点认识,而这个认识对于以后50年我的人生轨迹有了非常大的影响。

那次访问除了看了住院的父亲以外,我还看见了很多亲戚和朋友,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我最亲近的朋友就是邓稼先。他1971年给我写的一封信,最近发表在一本书里头,这里头的故事是这样的,中国原子弹爆了以后,美国的报纸很快有种种的消息。其中一项我注意到,说是设计中国原子弹的人物里头有邓稼先。邓稼先是我中学、大学、在美国的知心朋友,我想他跟我的关系不止是学术上的关系,也超过了兄弟的关系,所以对于这个消息我当然非常注意。另外一个消息我也注意到,是美国报纸上说毛主席派了飞机到陕北把美国物理学家寒春接到北京帮助中国制造原子弹。我认识寒春是因为我跟她在芝加哥大学同一个实验室工作了20个月,而且她还要我教她中文。她没有告诉我为什么,一直到1948年3月她告诉芝加哥大学系里所有的老师、学生,说她要到中国去跟她的男朋友结婚,在陕北。

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很想知道这个消息是不是对的,很想知道中国的原子弹是不是中国人自己造出来,没有经过外国人的帮忙。所以我在1971年4个礼拜的访问之中就非常想问这些问题,问寒春参加中国的原子弹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可是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所以我又不敢问。最后在北京几个礼拜后,我要到上海去,从上海再过几天就要飞回美国。在离开北京的时候,也是去飞机场的时候,邓稼先送我。那个时候北京的飞机场很简单,所以他陪我一直走到飞机的楼梯底下。我实在憋不住了,我问他寒春有没有参加中国原子弹的设计?他说他觉得没有,不过他说要跟组织上认证一下然后告诉我。

所以那天他就去跟组织接触了,组织告诉他没有外国人参加中国原子弹的制造,除了在最先的时候略微有一些苏联人的帮助,后来基本上是中国人自己做的。他就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在第二天派专人到上海,到的时候我在上海大厦,在吃饭的时候信差送来了这封信,这封信现在已经出版在我的一本新书里头。这个信如果仔细看很有意思,因为它除了讲他验证了中国的原子弹基本没有外国人参与,当然没有寒春。这封信后边还有几段显示得很清楚,他在那几个礼拜里跟我见过好多次,他有想跟我说的话说不出来,所以他在信的尾巴上描述了一下他想要跟我讲什么,可是不知道怎么讲。在这个信的最后他这样给了我一个期望,是“但愿人长久”,他把“千里共婵娟”改了一下,变成“千里共同途”,当时我看了信以后没有看懂这句话。“千里共同途”是什么意思呢?我后来想了想,知道这是一个很深的意思。最近这个信发表了以后,仔细看了以后,我觉得今天五十年以后,我可以跟邓稼先说: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

再见!

本文经翁帆审阅

摄影 | 李派

编辑 | 赵姝婧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蒋锷初
  • 张秋生
  • 彭岸良
  • 泉水涓涓
  • 人参果
  • 方块糖
  • 何伯良
  • 西江月
发送

8条评论

  • 谢谢方块糖老师关注支持!顺致秋日幸福安康!
    2021-09-24 11:14:26 0回复
    1
  • 谢谢彭岸良老师关注支持!顺致秋日幸福安康!
    2021-09-24 11:13:51 0回复
    1
  • 谢谢人参果老师关注支持!顺致秋日幸福安康!
    2021-09-24 11:13:15 0回复
    1
  • 谢谢张秋生老师关注支持!顺致秋日幸福安康!
    2021-09-24 11:11:25 0回复
    1
  • 谢谢泉老关注支持!顺致秋日幸福安康!
    2021-09-24 11:10:37 0回复
    1
  • 谢谢蒋老关注支持!顺致秋日幸福安康!
    2021-09-24 11:10:08 0回复
    1
  • 杨振宁是值得我们尊敬和信赖的伟大的、深爱祖国的科学家
    2021-09-24 08:13:26 0回复
    1
  •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卷有这样一段记载:“杨振宁于1971年夏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

      杨振宁在阔别故土26载之后回到祖国,真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慨。他探望了病中的父亲杨武之教授,首次见到了自己的岳父、前国民党高级将领杜章明先生和岳母杜曹秀清女士。在上海,他访问了复旦大学、中科院生化所和生理所;在北京,他访问了北大、清华、中科院原子能所和一些工厂、农村和医院。他见到了他敬重的老师吴有训、周培源、王竹溪、张文裕、赵忠尧,见到了他的同窗挚友邓稼先、黄昆。

      1971年7月28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并宴请了杨振宁和他的亲属。在席间三小时的讨论及宴会后两小时的谈话中,周总理详细询问了美国的社会情况,政治。

      经济、学生运动、大学政策、黑人运动、失业问题、选举问题、美国对日本的态度等等,杨振宁都—一谈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看法。

      杨振宁在1971年春中美关系升始解冻后不久,即毅然率先访华,叩开了中美之间紧闭了三十多年的科学大门,意义重大。

      与杨振宁共事多年的聂华桐教授用“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来描述杨振宁的爱国情怀,并认为“他这样做是担了相当大的风险的”。

      杨振宁首次访华后回到美国,联邦调查局曾多次找他,他非常镇定而坚决地答道:“在中国,我的父亲、母亲、弟妹们——我的亲属们都在那里,我的许多朋友在那里,我想念他们,所以我要去看望他们,这并不触犯美国的法律!”

      杨振宁后来这样说:‘倒1972年夏天作第二次旅行时,我已经拿定主意,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我有责任帮助这两个同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我也感觉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途中,我应该贡献一些力量。”

      这次周恩来会见杨振宁时,诚恳地请他就中国的教育、科研提出意见和建议。杨振宁坦率地直抒己见:中国在教学科研中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这是很好的,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这也是必须的。但是,目前中国理工科大学不重视基础教学和理论研究,这是目光短浅的表现,应引起重视。在科研机关里,也存在着不重视基础理论的倾向。

      他还谈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事后周恩来指示有关部门作了认真的研究并及时给予落实。

      “云水风雷变幻急,物竟无存争朝夕”,杨振宁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时写过这样的诗句。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穿梭往来于大洋两岸,做沟通中美关系和学术交流的工作。

      1977年2月27日,杨振宁在美国以“全美华人协会”负责人的身份与他人共同发起成立“全美华人促进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员会”,并以8000美元的代价在当天的《纽约时报》上刊登全页广告启事“致美国卡特总统公开信”,全文用英文发表,旁边加了八个中文字:“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1978年底,美国宣布1979年元旦与中国建交,接着邓小平夫妇访美。

      1979年1月30日,在华盛顿全美华人协会等组织举办的欢迎邓小平的宴会上,杨振宁致了题为“建造友谊桥梁的责任”的欢迎词。

      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

      1982年,杨振宁直接写信给中国有关部门领导,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再次提出建议。

      1983年,杨振宁倡议的‘冲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基金会”在香港组成,杨振宁任基金会董事会主席。

      1984—1986年,杨振宁倡议的“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县数学奖”相继成立。

      1986年,杨振宁倡议的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建立,本着“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开放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目前,年逾占稀的杨振宁更多地关注中国科学的未来。1993年4月27日,他在香港大学作了题为“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的演讲,两次重复了下面这句话:

      “到了刘世纪中叶,中国极可能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科技强国。”

    二OO三年,他正式定居清华,壮心不已,亲力亲为。

      近年来,杨振宁涉足科学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科学史研究领域,我们有幸邀请他出席了二O一九年正月在深圳举行的第七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他在大会开幕式上说:

      “要了解科学发展的现状,必须知道它的历史;而要预测科学发展的未来,则必须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一一杨振宁

    这就是值得我们尊敬和信赖的伟大的、深爱祖国的科学家杨振宁博士。


    他对祖国科技的支持和努力,早在他五十岁的时候就已经付诸行动了……

    今天,在他老人家白寿之际,他应受此礼誉,他是一面爱国大旗,永远飘扬在华夏儿女们的心中。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卷有这样一段记载:“杨振宁于1971年夏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

      杨振宁在阔别故土26载之后回到祖国,真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慨。他探望了病中的父亲杨武之教授,首次见到了自己的岳父、前国民党高级将领杜章明先生和岳母杜曹秀清女士。在上海,他访问了复旦大学、中科院生化所和生理所;在北京,他访问了北大、清华、中科院原子能所和一些工厂、农村和医院。他见到了他敬重的老师吴有训、周培源、王竹溪、张文裕、赵忠尧,见到了他的同窗挚友邓稼先、黄昆。

      1971年7月28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并宴请了杨振宁和他的亲属。在席间三小时的讨论及宴会后两小时的谈话中,周总理详细询问了美国的社会情况,政治。

      经济、学生运动、大学政策、黑人运动、失业问题、选举问题、美国对日本的态度等等,杨振宁都—一谈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看法。

      杨振宁在1971年春中美关系升始解冻后不久,即毅然率先访华,叩开了中美之间紧闭了三十多年的科学大门,意义重大。

      与杨振宁共事多年的聂华桐教授用“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来描述杨振宁的爱国情怀,并认为“他这样做是担了相当大的风险的”。

      杨振宁首次访华后回到美国,联邦调查局曾多次找他,他非常镇定而坚决地答道:“在中国,我的父亲、母亲、弟妹们——我的亲属们都在那里,我的许多朋友在那里,我想念他们,所以我要去看望他们,这并不触犯美国的法律!”

      杨振宁后来这样说:‘倒1972年夏天作第二次旅行时,我已经拿定主意,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我有责任帮助这两个同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我也感觉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途中,我应该贡献一些力量。”

      这次周恩来会见杨振宁时,诚恳地请他就中国的教育、科研提出意见和建议。杨振宁坦率地直抒己见:中国在教学科研中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这是很好的,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这也是必须的。但是,目前中国理工科大学不重视基础教学和理论研究,这是目光短浅的表现,应引起重视。在科研机关里,也存在着不重视基础理论的倾向。

      他还谈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事后周恩来指示有关部门作了认真的研究并及时给予落实。

      “云水风雷变幻急,物竟无存争朝夕”,杨振宁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时写过这样的诗句。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穿梭往来于大洋两岸,做沟通中美关系和学术交流的工作。

      1977年2月27日,杨振宁在美国以“全美华人协会”负责人的身份与他人共同发起成立“全美华人促进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员会”,并以8000美元的代价在当天的《纽约时报》上刊登全页广告启事“致美国卡特总统公开信”,全文用英文发表,旁边加了八个中文字:“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1978年底,美国宣布1979年元旦与中国建交,接着邓小平夫妇访美。

      1979年1月30日,在华盛顿全美华人协会等组织举办的欢迎邓小平的宴会上,杨振宁致了题为“建造友谊桥梁的责任”的欢迎词。

      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

      1982年,杨振宁直接写信给中国有关部门领导,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再次提出建议。

      1983年,杨振宁倡议的‘冲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基金会”在香港组成,杨振宁任基金会董事会主席。

      1984—1986年,杨振宁倡议的“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县数学奖”相继成立。

      1986年,杨振宁倡议的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建立,本着“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开放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目前,年逾占稀的杨振宁更多地关注中国科学的未来。1993年4月27日,他在香港大学作了题为“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的演讲,两次重复了下面这句话:

      “到了刘世纪中叶,中国极可能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科技强国。”

      近年来,杨振宁涉足科学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科学史研究领域,我们有幸邀请他出席了二O一九年正月在深圳举行的第七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他在大会开幕式上说:

      “要了解科学发展的现状,必须知道它的历史;而要预测科学发展的未来,则必须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一一杨振宁

    这就是值得我们尊敬和信赖的伟大的、深爱祖国的科学家杨振宁博士。


    他对祖国科技的支持和努力,早在他五十岁的时候就已经付诸行动了……

    今天,在他老人家白寿之际,他应受此礼誉,他是一面爱国大旗,永远飘扬在华夏儿女们的心中。
    2021-09-24 02:19:40 0回复
    1
  • 71863
    积分
  • 6390
    博文
  • 18463
    被赞

个人介绍

1941年生于常州,现退休,信仰坚定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