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常言道 2021年9月7日-2021年9月11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1-09-09 08:07:10
3356 8 10

新学期伊始,“双减”政策正式落地,各大培训机构加快了转型步伐。前不久,“新东方转型培训父母”的话题冲上热搜。有网友无奈地调侃,“90后真难,学生时代被新东方培训,当父母了还要被新东方培训。”也有网友认为,培训机构是换个场景“贩卖焦虑”。对此,你怎么看?请注意,每周六晚截稿) 

 

2021年,《文笔塔·观点》版每周二出版

 

9月7日常言道刊发名单:

建筑怪大叔、刘元几、莲叶田田


微信图片_20210907100112.jpg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芝麻汤圆儿
  • 无所求
  • 人参果
  • 张秋生
  • 西江月
  • 陆吾
  • 双桂女
  • 刘元几
  • 青山绿水
发送

8条评论

  • 763
    “培训父母”可以,“贩卖焦虑”不行
    “新东方转型培训父母”的话题冲上热搜,作为企业,应对政策和形势变化,调整经营策略,保持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当然是应该的。即使是转型为培训家长,让为父母者学习掌握更多教育孩子的方法与技巧,担当起科学教育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责任,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培训父母”可以,“贩卖焦虑”不行,这样的度应该平衡掌握好,才能保证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出台“双减”政策,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经济负担,也是为了更好的推广素质教育,培养更多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用人才。让社会、学校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而在孩子的教育上,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大多是没有经过相应的培训,也缺乏相应的经验,因此,无论是通过付费的培训,还是通过社会的公益培训,都可以让他们学习掌握更多科学养育、培育孩子的知识,转变一些传统的与现代教育不相吻合的观念和方法,从而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对于家长来说,掌握了现代教育知识,可以更好的与孩子共同成长 ,共同进步,更多的进行有效沟通。以减少一些因为家庭教育方法方式不当而造成的悲剧。
    因此,培训教育机构在对父母培训的选题上,应该更加广泛务实,不仅仅是培训教育父母如何做好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也需要培训相应的经营婚姻和家庭方面的内容,甚至是心理知识、职场方面的内容,如此,可以促进为父母者不断学习成长,让家庭婚姻更和谐更幸福,也可以填补中国家长缺少专业培训的空白,更可以避免社会对教育培训机构转型产生的“贩卖焦虑”的疑虑,真正促进培训产业的良性、健康、持续发展,为社会文明进步、家庭幸福和谐作出努力。
    2021-09-11 18:18:10 0回复
    0
  • 养育孩子呼唤平常心

    容貌焦虑、婚恋焦虑……在今天这个焦虑与梦想一样多的时代,普遍的教育焦虑,则是现代家长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人的高考倒计时,似乎从刚出生就开始了。五花八门的补习班就像女人的衣柜,即便存量很多也总觉得还少了点什么。据闻就连小学生都因为压力过大而开始脱发了。
    人们为什么对教育如此焦虑?按理说,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培养人、发展人,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世间最好的人生态度也是“不和别人比,做自己就好”。但保留独生子女模式的大部分中国家庭焦虑的是教育,更是社会板结和阶层固化;纠结的不是自己不够好,而是比不上别人好。在泱泱中国面临人口危机之时,中央放出“双减政策”的大招,力求重塑教育业态,消解民众焦虑,然而,某些培训机构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传统智慧”将英语等学科类培训换个“欧美文学鉴赏”的马甲逃避监管,像新东方这样的头部教培机构也开始转型培训父母,这是打开了教育内卷的新思路吗?
    怎样从根本上破除教育内卷 ,把 “剧场效应”裹挟下的父母和孩子们从全民鸡娃的教育竞争中解放出来?其实大家都明白,教育焦虑的关键正是在于缺乏平常心。爆款电影《你好,李焕英》里的一句台词击中无数父母的内心:“我未来的女儿,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著名纪录片《人生七年》揭示了一个教育真相:绝大多数的孩子长大后都成了普通人。所以不出意外的话,我们的孩子终将平凡。教育是为了什么?若孩子健康、快乐,做一个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的人,难道就一定不如英雄的人生成功吗?现象级教育剧《小舍得》提醒人们不“舍”不会有“得”。新晋奥运冠军全红婵在文化学习上不得劲,并不妨碍她在竞技体育上很给力。作为家长,与其对“独苗”子女保持阶层优势费尽心思,不如平和地接受有缺陷的教育现状,把热衷攀比的焦虑感化做道法自然的平常心,学会接受孩子的平凡。
    不论哪个年代、什么背景,做好家庭教育,永远是父母给孩子的托底。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都很充裕,最缺的反而是父母的用心。是以功利心实行“鸡血教育”强加教育以不可承受之重,还是以平常心“佛系育娃”激活孩子自我觉醒的主动学习坚持静待花开?“即使苔花如米小,也可与牡丹竞芳华”,应该是怀有平常心的父母拥有的一种教育自信。
    在焦虑的时代做不焦虑的父母,从拥有一颗平常心开始吧。
    2021-09-11 08:00:45 0回复
    0
  • “双减”之下,家长应少点焦虑

    雨蒙

    新学期伊始,“双减”政策正式落地,各大培训机构加快了转型步伐。前不久,“新东方转型培训父母”的话题冲上热搜。今年的开学,刚好赶上“双减”元年,“减负”礼包干货满满,获得欢呼一片。在“天下苦‘教育内卷’久已”的现象下,这实实在在的举措,不仅是给学生的“松绑”,更是给家长的“福利”。

    “双减”,全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课外负担,对于疲于“内卷”的家长来说,终于有机会可以喘上一口气。但是也不难发现,从“新东方转型培训父母”等来看,家长们还是喜忧参半,甚至有些莫名的不安、焦虑。本来就知道挤占孩子正常的休息时间,给予孩子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普遍期待下,还是会盲目地跟进培训,结果只能是坠入功利化极强的教育“内卷”无法自拔。

    面对“双减”政策,诚然落地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这可以理解,但大可不必焦虑。面对教育减负,相比于以前的“雷声大雨点小”,这次可谓动了真格。但从有些家长反应来看,如果抵挡不住培训机构“贩卖焦虑”,那么“双减”能否真的“落地”发挥出实际效果,恐怕也不是教育部门“单相思”就能办好的事。

    家长们应该要明白,“双减”并不是鼓励家长和孩子“躺平”,而是要让教育符合孩子的天性,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而不是一味地耗在“内卷”里,一味地靠“烧钱”来铺路。这些年校外辅导的兴起,家庭作业的繁重,社会、学校、家庭不断地给孩子教育做“加法”,是时候做“减法”了,从国家层面出手管住了“社会”和“学校”,家庭还是应该多配合。因为国家已经在“减”了,家长们就不要再“卷” 了,不要再陷入一些“培训焦虑”之中了。还是要调整好心态,配合国家治理一起形成真正的合力,让教育减负不再是“纸上谈兵”。
    2021-09-10 15:32:37 0回复
    0
  • 回归教育本质,不必成为“完美父母”

    新学期伊始,随着“双减”政策的正式落地,各大培训机构加快了转型的步伐,调整业务模式,适应素质教育潮流,是顺应时势的明智之举。
    话说回来,我们并没有经过什么考核培训,就自然而然的当上了“父母”;其实,每个孩子的到来恰恰是一面镜子,它提醒着你准备好了吗?它更倒逼着自己的不断学习和成长。由此,提高家长的素质,既有必要,也是大势所趋。只不过,像“新东方”这样资本介入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转型培训父母”的,就必须经得起市场需求的推销了。
    作为家长,首先,从时间管理上来说,大家都有工作在身,“白天忙工作下班忙家务等”分身乏术,实在不可能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培训班的学习上;其次,每个家庭的人生经历、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等都千差万别,每个孩子都自带天分自有禀赋,而家庭教育又是极其个性化的事,教培机构如何能模式化的让父母学到一套快餐式的“完美教程”,然后再套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一举两得一劳永逸一蹴而就。那么,“您来,我们培训您;您不来,我们培训您孩子的竞争对手的父母”,这实在值得考量商榷。
    “双减”政策的正式落地,本就是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衷的一记重锤,但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它离不开系统深入的教育改革和社会力量的支持,解决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低水平过度竞争、教育内卷、教育设置僵化等问题,为全社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
    而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的未来走得更远,这也是国家教育的目标所在,而健康的人格、积极进取的价值观、良好的品行习惯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保障;毋庸置疑,作为父母,其实太想给孩子更多的爱和更美好的明天,殊不知,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育儿大法,也没有完美的父母,大家都是边走边学,并在不断试错中获得经验和教训,从而不断的成长与完善自己。
    所有的结果,或许都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2021-09-10 11:55:37 0回复
    0
  • 回归教育本质,拒绝内卷和焦虑

    “双减”政策落地后,各大培训机构迅速调整谋求转型,部分业务从培训学生转而培训父母。然而,作为上市公司的教育培训机构,其每年都有市场规模、业务范围、净利润等方面的要求,在盈利指标的考核下必然要形成规模化的保持一定增速的教育产业,无法按照教育本来的规律“细火慢炖”。此次部分业务转型为培训父母,但依然存有弊端。

    一方面,家庭教育涉及价值观念和至少父母双方,以上课培训的方式改变周期很长。培训父母不同于以分数、证照等为目标的课业培训,可以立竿见影地知道培训效果,检测家长是否合格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每个家庭的情况也不完全不同,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也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尽管市场化的教育机构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教育产品也可以及时传达,但家长本人的观念改变并非易事,且最好是父母双方共同接受以免在育儿理念方面产生分歧。这类面向家长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家长有钱有闲,是小众化的教育。

    另一方面,商业机构对家长的培训难免会贩卖焦虑,以达到让他们为各种教育服务买单的目的,刺激家长焦虑还可能形成一系列社会问题。作为资本增殖要求下的商业培训机构,若家长们都不再焦虑,则缺乏稳定忠诚的客源,而这与家长类培训的目标是背离的。此外,还会造成无意义的教育内卷和社会心理层面的过分焦虑,于家庭于社会都不利。培训量产化,教育速成化,家长也不过是流水线上的一个“商品”,且面向家长的培训理念、使用教材、教师资质等是否合规也未明确。

    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内卷和焦虑并不是事物的真相也不能解决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为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学校教育之外的课外辅导,无论是培训父母还是培训孩子,都不能偏离教育的正常轨道。
    2021-09-09 07:17:38 0回复
    0
  • 新东方能一直有活干,说明有需求,只是没有别的替代者。新东方又是谁培训的。
    2021-09-07 19:35:10 0回复
    0
  • 换了一锅汤而已。
    2021-09-07 17:03:33 0回复
    0
  • 这个暑假,对于家长们来说,最震撼的消息莫过于“双减”政策的横空出世。不知从何时开始,教育焦虑,滋生蔓延;“剧场效应”,愈演愈烈。家长、孩子、老师均被裹挟其中,身不由己,苦不堪言。
    作为70年代生人,我们也有过埋头苦读的学生时代,但远没有今天这样让人不堪重负: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被送进名目繁多的培训班,从跳舞、唱歌、乐器、机器人到识字、思维、作文、英语……正所谓“不是在上课,就是在赶去上课的路上”。家长们为什么如此疯狂,如此焦虑?表面上看是对于能不能上好学校的焦虑,能不能在学校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焦虑,其实背后是对于孩子们将来能否在就业市场中拔得头筹的焦虑,能否在阶层分化中成功上岸的焦虑。所以,教育的焦虑绝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而是关乎整个社会,是个社会问题。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各大培训机构开始转型,新东方转型培训父母的话题冲上热搜。有人认为这是换个场景“贩卖焦虑”。在我看来,所谓“贩卖”,必须有市场,否则这个“贩卖”必不能长久。仔细品读“双减”政策,可以发现条条政策都是干货,切中痛点难点,针对性极强,下的决心极大,通过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在加强课后服务、减轻考试压力、完善质量评价、营造良好生态等方面出实招,让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从源头上遏制参加校外培训需求,从根本上消除“贩卖焦虑”的市场。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长,都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让孩子们自由、宽松地成长,长成他(她)本来应该有的模样。
    曾经,在那个人人都站起来、甚至站到桌子上却什么都看不见的剧场里,每个人都疲惫、焦虑、无奈……现在,那声呐喊终于来了:都坐下来吧,好好地欣赏吧!
    2021-09-07 16:30:41 0回复
    1
  • 6417
    积分
  • 179
    博文
  • 1220
    被赞

个人介绍

平常语(原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