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教育】重磅消息和三篇建言

何伯良 最后编辑于 2021-08-14 20:41:26
3871 9 8

【教育】重磅消息和三篇建言

360截图20210814191919056.jpg

重磅消息

v2-cf29e4a6eb560cc1825a27b751afb0d0_720w.jpg

三篇建言

 

余云辉:改革九年制义务教育 ——给新任教育部党组书记的建言

点击:4084  作者:余云辉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1-08-03 08:41:37

 

1.webp (35).jpg

改革九年制义务教育
增强国家长远竞争力
——给新任教育部党组书记怀进鹏同志的建言

近日,中央决定由怀进鹏同志任教育部党组书记,大家热烈拥护,并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寄予厚望。为此,特就九年制义务教育改革问题建言如下:

教育制度需要与人口状况和经济发展相适应。

大国竞争本质上是人口、资源与制度的竞争,其中,人口战略与人才战略对国家经济、科技和军事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十年种树,百年树人。当下的人口战略和教育方针将决定未来三十年之后人口与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决定中国经济与科技的走向。据测算,如果不改变新生儿出生率持续下降的趋势,2050年之后每年出生人口将下降到300万以下,而死亡人口将达2500万以上(详见《认真算了20年后的中国人口数据,把自己给吓着了!》一文),2070年之后每年新增男性劳动力人口将不到150万,而2020年高校大学毕业生是874万。可见人口的数量与质量是中国当下经济繁荣、国家强盛的基础。如果新生儿出生率骤降的趋势不改变,我们无法想象50年后中国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的场景。因此,国家迅速调整了计划生育政策,放开了第三胎生育,这是完全正确的。

在中国出生人口数量急剧下降的同时,中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也在下降。由于人口和劳动力向城市集中,初中生也向城市集中,导致城市普通高中的录取率低于乡镇和县城,有些城区甚至低于50%,考高中比考大学还难,由此导致高中阶段的升学竞争前移到初中阶段,初中竞争的压力又进一步传导到小学阶段。整个应试教育体系和境内外资本主导的课外辅导体系共同构成一个摧残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机器。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17.2%,重度抑郁7.4%。高中阶段重度抑郁的检出率在10.9%-12.5%。这意味着高中生的重度抑郁高达十分之一以上。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抑郁症增加,是从小学到中学长期高强度地学习和竞争的结果。中国不仅面临着年轻人口数量下降的危机,而且面临着青少年一代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双重下降的危机

目前,通过有关部门下达文件关闭课外辅导机构、调整小学生早读时间、减少家庭作业量、取消升学率排名等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减轻普通高中仅仅50%录取率对初中生所形成的巨大压力,也无法解决小学生升学竞争压力前移的问题。“初中考高中比考大学还难”的教育分流制度,对全体小学生、初中生以及他们的家长构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扭转年轻人口数量下降的惯性趋势是艰难的,这需要经济、社会和文化观念的系统性改变。在年轻人口持续下降的趋势下,提高我们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即“三大素质”)就显得尤其紧迫了。相对于扭转年轻人口数量下降的趋势,提高已出生青少年人口的“三大素质”则属于相对容易实现的目标。

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的改革,才是根本性的改革。只有改革现行备受诟病的九年制中小学义务教育制度,才能实现青少年“三大素质”全面提高的目标。为此,我国应该尽快推进基础义务教育改革,并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相互配套,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的教育体系。


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义务教育改革。中小学义务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应该是:

以提高青少年“三大素质”为中心,缩短学制、普及高中(普高);


把升学竞争后置,把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前移;


实行基础教育基础化、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专业化;


实现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相结合。


一、缩短学制,普及高中(普高)

通过调整课程设置与教材内容,把小学六年制改为五年制、初中三年制改为二年制、保留普通高中三年制;实行小学到高中的十年制基础义务教育,免除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升学考试。


不久前环球时报微博报道:4月21日(星期三)合肥初二女生次日凌晨3点做完作业“喜极而泣”的视频引发了社会对当前教育的讨论。女生姐姐说,妹妹学习压力大,周末都在补课,她也很心疼,很无奈,但也没办法,因为高中很难考。

初中生普遍是早6:30起床,7:30去上学。如果晚上只有3-4小时的休息时间,那么,这位初中生所谓“喜极而泣”更可能是因为过度疲劳“累极而泣”、“苦极而泣”。“如此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吗?这是培养人才吗?这是谋杀,是摧残下一代!”(详见杨昭友《这不是抓教育,是摧残下一代》一文

以小学到高中的十年制基础义务教育,取代小学到初中的九年制基础义务教育,这是避免中国现有义务教育在同一层次知识点上重复、内卷、浪费青少年宝贵时间和精力的关键。让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学习与培训比初中生分流到职业学校,岂不是更具竞争力?

近年来,通过关闭中学高中部,降低普通高中录取率,人为地压低普高升学率,实行初中生向职业高中和职业学校强制性分流,这是导致“高中很难考”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百万学子被迫留学海外的重要原因。这不仅造成中国家庭财富的外流,也造成国家人才和劳动力的外流。在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在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情况下,减少中学的普通高中、降低高中生录取率是与中国经济与科技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的倒退。因此,缩短学制、普及高中(普高)的基础义务教育改革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二、升学竞争后置到高中阶段,避免升学竞争低龄化


目前大部分省份普通高中平均录取率在65%左右。由于人口和生源向城市集中,一些城市和区域的普高录取率只有55%左右,由此造成初中生升学竞争压力骤增;初中生的升学压力必然传导到小学阶段,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小学初中的学生学习压力必然传导给学生家长。相对富裕的家庭把钱砸在学区房上,然后往往变得节衣缩食、负债累累;相对贫困的家庭更把未来希望寄托在孩子每门课的成绩上。家长望子成龙的压力与老师升学考核的压力,最终都会传导到年幼的学生身上。为了在小学生和初中生之间拉开考试成绩的差距,一大批有关学科专业毕业的硕士和博士开始研究各类习题来训练和折磨年幼的孩子们。在相同知识点上的重复和内卷,大大增加了家庭作业的难度。孩子们完成不了的作业就成了家长的家庭作业。而事实证明,这些额外增加的超负荷的各类习题,只是增加了中小学生的内卷化竞争烈度,并不能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对孩子们长大走向社会实践没有实际帮助。

孩子教育的时间投入和资金投入构成年轻家长们的沉重负担,不但严重影响年轻父母生育二胎、三胎的信心,还影响年轻家长的其他消费,由此产生一系列人口与社会问题。孩子教育最终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家庭问题、学校问题和社会问题。

从小学到高中的十年制义务基础教育,必须体现和突出“基础教育特点”。所谓“基础教育”,就是在数理化、语政英、史地生等各门课程,必须限制知识范围和作业难度,而仅仅把各学科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入门教育作为教育目标,为学生未来深入学习包括自学打下入门知识的基础。基础教育不应该增加课程和作业的广度和难度。各学科的基础教育不仅要强调人人需要过关,而且要强调人人能够过关,从而让偏科学生、偏才学生完成其它学科的学习没有压力,为未来培养拔尖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

目前升学考试制度要求学生各门功课成绩均衡,才能提高升学的概率。这对偏科偏才的天才学生的升学是很不利的。按照现在的考试制度,物理成绩仅考5分的钱伟长只能完成初中学历,根本无法考上高中和大学纵观古今中外,绝大部分顶尖人才并不都是全科的天才。现代社会是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社会,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必须符合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不是符合教育产业化的需要。因此,基础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应该上升到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来对待

通过基础义务教育改革,实行十年制基础义务教育,突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入门性,统筹调整初中到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把初中和普高压缩为五年制中学教育,取消“小升初”、“初升高”的选拔式考试,可以减轻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升学考试压力,把学习和考试压力推迟到高中阶段这样有利于我国青少年的整体身心健康,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未来的竞争力

通过简化基础教育内容、降低作业难度、减轻基础知识学习负担,把更多时间留给德育、体育和劳动等课程。把星期六纳入上课时间,并规定星期六只能安排德育、体育、劳动三门课,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能力。

三、在体现基础教育基础化的同时,适当把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前移到小学和中学阶段,让一些偏科偏才的学生提前得到发现和培养


在英国,偏爱数学的学生往往在小学阶段就学完了数学史,通过小学和中学阶段持续的数学知识阅读与训练,进入大学数学系的英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要比参加高考之后才选择数学专业的学生强很多。在国内,18-20岁通过高考进入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几乎没有人会背诵《黄帝内经》、《药性赋》和《汤头歌》等,但这些知识往往是传统中医世家子弟少儿时期的必背知识。五四运动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文化巨匠,至今难以超越,这是因为五四运动后引进西方学校教育制度废除了童蒙养正阶段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的传统,使得我们不再拥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童子功。国内中小学生投入在外语上的学习时间不亚于中文与国学,但是,除了应付升学考试,对于绝大部分人的劳动和学习而言,英语并无实际用处。年制基础义务教育改革必须解决整体教育的低效率问题。

因此,为了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知识技能,在普及高中(普通高中)和简化基础教育内容的同时,必须把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前移到中小学阶段。具体做法是:

1、简化基础教育课程的内容并降低作业难度,以此体现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入门性。

2、针对中小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职业选择,组织专家编写数理化、语政英、史地生、哲学、农学、中医、军事、艺术等专业的阶梯式高级进阶教材,并制定和推荐不同学习阶段的课外阅读书目。喜欢数理化的偏才孩子可以从小开始系统地学习有关数理化的全面知识;喜欢文史哲的孩子可以从小读经典、背诗书,练好童子功;立志振兴中医药的学生在考入中医药大学之前,对周易、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名著都可以熟读成诵;其它各学科皆可作如是安排。

3、赋予所有中学生完成普通高中学习的同等机会,把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竞争性分流从初中阶段延后到完成普通高中教育的最后阶段。中小学生完成十年制义务基础教育并取得普通高中毕业证书之后,通过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考试,实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选择与分流。

4、改革高考制度。高考考卷可以分为基础科目和特长科目两大类,其中特长科目可以增加难度,让偏科偏才的学生脱颖而出,为大学各专业输送拔尖人才。


高等院校可以设置为期一年的大学预科班制度,保留5-10%的末尾淘汰率和转学率,让大学选择更适合该专业的学生,同时让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志向的专业;中国职业教育需要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执行严格的考试制度:对于考试不合格者,只能转专业接受其它的职业培训,不得补考。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兴趣、志向和天赋。只有把学习的专业内容与求学者的兴趣、爱好、志向和天赋相结合,才能调动学习热情,减轻学习压力,有利于人才培养。

四、通过“国家基础教育云平台+中小学智慧教室”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共享各学科的全国名师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借助我国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智能化教育装备产品,通过政府统一采购,大幅降低软硬件采购成本,加大力度推动全国中小学“智慧教室”建设,同时,由政府主导建设国家级的“基础教育云平台”,让农村乡镇中小学学生通过智慧教室对接国家主导建设的教育云平台,共享“教育云”之上的名师课程资源,特别是可以共享各学科“专业进阶课程”的名师课件内容,消除城乡差别和校际差别,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国家基础教育云平台+中小学智慧教室”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有利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前移到中小学阶段,有利于学生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同时,提前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更全面、更高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同时,也有利于优秀的革命历史纪录片、红色电影电视、红色革命歌曲走进信息化的中小学智慧课堂,适当减少学生思想政治课的背诵内容。线下老师主要工作是维护课堂纪律、辅导学生学习和批改作业。

五、打破教育和社会的“无形壁垒”,促进人才流动,防止社会阶层固化


孩子是家庭的镜子,教育是社会的镜子。青少年的健康与教育问题折射出家庭和社会的问题。因此,解决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问题还需要经济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

高等院校、国有企业和政府机关应该打开技工深造和升职的大门,消除对技术工人和技术农民的歧视。通过高等教育制度改革,既要鼓励大学毕业生参加相关的职业教育,改变大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的状况,也要鼓励各类制造业企业和农牧企业推荐优秀技术工人和优秀技术农民以委托培养的方式进入各类理工科、农牧业等高等院校继续深造,经正规的严格考试,对考试合格者颁发高等教育毕业证书。

各类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必须改变目前选拔干部过程中把职业学校毕业生排除在外、只看文凭不看能力、对技校毕业生采取“一票否决制”的状况。如果高等院校和干部提拔继续向职业学校毕业生关闭职业发展的大门,对技术工人采取歧视态度和政策,那么,高考仍然将成为全体家长和中学毕业生主动选择的竞争渠道,中国的职业教育也将难以得到健康的发展。中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消除全社会对技工和农民的歧视,需要向优秀技术工人和优秀技术农民打开高等院校的大门,需要取消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对技校毕业生的“提干歧视”。

推动教育公平、保障机会均等、提高工人和农民收入,让劳动成果向企业劳动者倾斜而不是向财富分配者倾斜、不是向资本和垄断倾斜,严格限制企业高管们的收入水平(比如学习日本企业规定企业高管的收入不得超过企业员工最低收入的五倍),避免收入分配两极分化,这是克服社会病态和教育病态的重要条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培养健康下一代、打造国家长远竞争力的基本前提。

【在本文写作过程中,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余伟副校长、古田县三中原历史老师倪可翔参与了讨论,并提出宝贵意见。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


 

 

 

“中国教育之我见”——

柳肃教授致教育部部长的公开信(受权发表)

点击:1709  作者:柳肃    来源:蓝调旅行者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1-08-09 09:04:51

 

按:

 

柳肃,生于1956年,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现已退休,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建筑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委员会委员,也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于2016年获中国建筑教育奖。

 

柳肃教授早年负笈东瀛,在日本鹿儿岛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获得博士学位,多年从事建筑历史和古建筑保护教学与设计研究,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27部,发表学术论文超过170篇。今年年初开始,作为深受好评的古建筑修复、保护和设计研究领域之学界男神,他还应邀作为央视《百家讲坛》的讲者,向公众奉献了以如果古建筑会说话为主题的一系列非常精彩的电视讲座。

 

 

 

我跟柳肃教授相识于2012年,对柳老师的学识深邃、素养深厚颇有感受,而柳老师发自本性的温文纯良、热情友好更令我如沐春风,以为良师益友。我在本公众号蓝调旅行者上发表的众多文章尤其是教育类文章,都曾发给柳老师阅看请益,也得到了柳老师多次毫不保留的肯定和赞赏,但我真的没有想到的是,柳老师自己,会在昨天,写下一封洋洋五千言的公开信,直接致向教育部部长。

 

柳老师第一时间把这封刚刚奋笔疾书完的公开信发给我,令我有机会先睹为快,并且郑重授权给我,在本公众号蓝调旅行者上正式发表这一公开信。

 

且请即将上任的教育部部长先生,和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心系中国教育的各位普通人包括广大学生家长,都来认真读一读、深深想一想,看看我们的热血赤子柳肃教授这信中字字句句是不是披肝沥胆、切中肯綮?再看看这信于公对教育行政与学校教育、于私对亿万大中小学学生家庭的教育选择能不能产生观念上的警示与触动?

 

蓝调旅行者

 

中国教育问题之我见

——给教育部长的公开信

 

欣闻教育部领导换届,本人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对新任教育部领导寄予厚望,同时提出几点本人多年来关于中国教育的问题和改革的思考,供领导参考。

 

首先自报家门,我是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的退休教授柳肃。我提的这些问题都是我在教育第一线亲眼所见、亲身感受的。当然,我下面提到的问题有些不是教育部可以解决的,而是国家大政策方面的问题,但是教育部应该向国家相关领导提出建议。

 

一,不能靠教育来赚钱

 

教育本来就不是一个赚钱的行业,国家要尽自己的经济能力来支持教育。且不说全免费义务教育,但能够支持到什么程度就要尽量地支持。国家应该在其他方面节省一些钱出来,更多的投入教育。即使是国家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支持教育,但至少也应该要做到一点——严禁学校赚钱。只要放开让学校赚钱,就必然各种弊端随之而来,这一点我就不用多说了。

 

二,不能按经济规律来办教育

 

教育是一个不能计算成本、不能计算投入产出的行业。

 

第一,谁能知道培养出来的人将来究竟是对国家有用还是有害?是有大用,还是有小用,还是没有用?谁都不知道。所以根本就不用去计算成本,就是尽量投入,尽量往好里做就是了。

 

第二,如果要算投入产出,就必然会对那些看不到直接用处的基础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学科不予重视。我们中国人古代就不擅长于理性的科学思维,而只注重技术。但是我们今天仍然还在继承着这种思维方式,并没有克服这些弱点。我们今天的教育一切以有用为出发点,而且要直接看见就在鼻子跟前的用处。我们的学校里课程设置、时间分配、经费分配、轻重缓急,一切都以是否有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确定。

 

关于基础科学和实用技术之间的关系,这个也许不用我过多解释,也不是这里几句话说得清楚的。总之就是基础科学是基础,实用技术是建立在它之上的;基础科学眼前看不到它的用处,它的作用在长远;实用技术就在眼前,立刻可以用,但是用完了也就完了。就是因为我们不重视基础科学,所以我们今天看到不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我们手上拿的▪▪▪哪一样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原创,都是从人家那里学来的。也正是因为我们不重视基础科学,所以我们今天那么多的卡脖子工程,原创发明都在人家手上,我们只是学着做,一旦人家不给我们了,我们自己一时还很难突破。

 

还有艺术审美类的课程,在学校里平时就不受重视,一到要考试的时候,首先就把音乐美术类课程砍掉。还是一个观念,认为这类课程没有用,因为高考不要考这些课程。其实艺术和审美能使人的思维活跃,培养丰富的想象力。试问没有想象力又哪来的创造力?那就只有死记硬背,背着那么多的公式,可以考高分,但是没有创造。这一点也能回答我们所看到的一个事实:论考试,全世界的学生几乎都考不过中国学生(论平均),而最后的发明创造却都是人家的。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年来没有培养出真正创造性的人才?我的回答是:我们培养的是死记硬背的、可以考高分的学生,但是他们的思想不活跃,视野不开阔,想象力不丰富,因而缺乏创造性。

 

再回到主题,不能用实用主义的观念来看待教育,不能像对待经济那样对待教育,教育不能计算成本,不能计算投入产出。

 

三,教育领域里要摒弃竞争

 

这一点可能是我们今天中国教育领域里一个最大的思想误区。

 

一般人肯定都认为竞争激励人上进,没有竞争,那人们还有什么上进的动力呢?恰好这就是不懂教育的规律。教育当然是要鼓励人上进,但是这个上进是要靠引导和鼓励,而不能用逼迫的方式,而竞争就是逼迫。今天的中国教育领域里全面竞争:学生之间竞争,教师之间竞争,学校之间竞争,都是被逼迫着前进。这种被逼迫的前进,人是没有任何自由度的,思想也放不开。全部的精力就在考虑着怎样去搞赢别人,而不是去朝着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爱好的目标努力。所以在教育领域里要彻底制止竞争,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去把他的最好的能力发挥出来,朝着他喜欢的目标前进,最后做出真正的成果。

 

为了制止竞争,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早就有一些好的做法,而且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例如在学校里不准公布学生的成绩,不准给学生排名,这就防止了学生之间的竞争,也防止了家长之间的较劲;不给教师评奖评优,这就防止了教师之间的竞争;不设重点学校,这就防止了学校之间的竞争。日本在教师和公务员中实行一种转勤制度,在一个单位每工作三年就要换到别的单位去工作。教师转勤是在学校之间转,一个教师在一个学校教了三年就要换到别的学校去。这样就保证了不让所有的好老师集中在一个学校里。日本这种制度在所有的公立中小学校实行,只是大学教师除外,因为大学有学科专业的特殊性,但是大学的职员也是一样转勤。所有这些做法都是为了避免竞争,制止竞争。

 

而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体制是在使劲鼓励竞争。从学生竞争开始,公布学生成绩,排名,评优▪▪▪而事实证明,成绩排在后面的并不一定就不是人才(很多著名科学家小时候成绩就并不是那么的好),而我们这样做对那些成绩排名在后的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很可能就真把那个可能出现的天才扼杀了。而且这样排名甚至是带有人格羞辱的性质,对学生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

 

给教师评优也是一样的,教师们被逼迫着去做一些没必要、没意义的事情,而且每年的评优评先进还引来很多矛盾,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学校之间的竞争就更加厉害,而且是完全的不公平竞争。由国家选定一所学校定为重点学校,然后就把好教师往这里集中,经费往这里倾斜,高分的学生当然也就往这里拥,总之一切最好的资源都给它,别的学校就是再怎么努力也都望尘莫及。

 

这种办重点学校的危害性,还不只是一个教育的不公平,更大更严重的危害是对社会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天价的学区房,大家都知道,为了考一个好学校,学生和家长是什么样的付出!而最后的结果,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也许是当他们把全部的家产、财力、物力和人力用尽以后,终于考上了一所好学校,但是否就成才了?只有天知道。对于国家来说,究竟有多少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在这种天价学区房里选拔出来考上重点学校的优秀学生中产生出来的?袁隆平是吗?屠呦呦是吗?一个都不是!我们付出了这么大的社会成本,究竟培养出来了多少人才?在这里我们倒是应该要算算成本,算算投入产出了。

 

我们总是跳不出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种老套的思路,殊不知教育的规律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四,真正的人才是自由发展成长出来的,而不是逼迫竞争出来的

 

小学阶段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玩耍时间。别以为玩耍没有用,其实玩耍是开发智力。小孩子在自然界中玩耍的时候,他精神放松,想象力丰富。他在玩耍中所经历到的事情往往是课堂上学不到的,对他的思想都有启发意义。我自己的经历就是这样,回想起来我小时候的玩耍对我后来的学习和研究都有益处。我们小时候爬树抓鸟,下河捉鱼,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智力。现在的小孩就都没有这些机会了,当然他们现在有电脑,接触新知识比我们早得多、快得多,但是那种大自然中的锻炼是新知识不可取代的。国外的教育也是这样的,例如日本,小学四年级之前基本上都没有正儿八经上课的,老师领着小孩子在外面捉蝴蝶看蚂蚁▪▪▪我们总以为要早早地开始教育,要把所有的时间都充分利用上。最著名的就是所谓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句荒谬的口号,害得这些人拼命抓住小孩灌输知识,剥夺了小孩所有的天性。在儿童智力自然发育的阶段,我们对他们进行强迫灌输,我们是在摧残他们!

 

人的成才不是强迫灌输的结果,首先是出于自然本性的兴趣爱好。有的小孩天生就对数字感兴趣,有的天生就爱观察自然物理现象,有的天生就对音乐节奏敏感▪▪▪这些孩子有成才的基础,经过后天的正确教育引导就能成才。很多并没有天生的兴趣爱好的孩子,在一般的、温和的、普及性的知识教育中也会成长出兴趣爱好来,也能培养成才。总之一句话,要禁止强迫灌输,强迫灌输会把小孩的兴趣爱好都扼杀掉,同时也就会把可能出现的天才扼杀掉。所以那所谓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做法往往是把孩子扼杀在起跑线上。

 

五,关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问题

 

近年来,一个关于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生的问题让千百万学生和家长近乎疯狂,说国家将会大幅度降低普高的招生数,同时大幅度提高职高的招生数量。据说未来公立普高的招生数量将会要降到50%左右(不准确数据),那就意味着未来的初中毕业生只有50%左右能够上公立的高中,其他50%就只能去上职高或私立学校。这一说法当然现在还没有准确的依据,但显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而在民间所引起的反响则是滔天巨浪,等于是把高考的疯狂竞争提前到了初中阶段。

 

首先应该肯定国家制定这一政策的目标是想要把相当一部分学生引导到职高去,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职业技术人员,这目标是对的。我在文革中当过工人,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现在作为大学教师,我非常了解社会的现实和目前的状况。大学培养出来的是没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理论型人才,每年几百万的毕业生投放到市场上,而市场上根本用不着,所以大量的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而社会急需大量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员、技师和工人),而培养这类人员的学校数量太少,根本供不应求。如果按照市场规律,什么东西缺少,它的价格就高,人们就会去做,但是恰好在教育领域里,这个问题偏离了市场的轨道,这是因为人们的思想和心理的原因,同时也是制度和体制的原因造成的。
中国古代就是学而优则仕,现在人们的思想仍然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社会现实也是这样,劳心者一切都好,劳力者一切都不好。这就决定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考大学是唯一出路,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必然的。现在一说将来只有50%的学生进高中,才有考大学的可能,这就当然等于高考提前了,千军万马考高中。

 

这个问题不是教育可以解决的,只有靠制度和政策的调整甚至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来慢慢解决。那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今天的教育该怎么办?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第一,要学校放弃竞争思维。当然这个首先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改变过去的政绩考核方式,不要以多少学生考上了大学这个指标来考核和评价学校,这一点和前面说的制止竞争直接相关。

 

第二,在学校改变思维的同时,要通过学校来教育家长。这个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是改变家长的思想,要告诉家长们,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读大学也一定能考上大学。考上大学将来毕业了,也不一定能找到适合他的工作。我们的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了一个非所学专业的工作,甚至证明根本就学错了专业,这个专业根本不适合于他,他也没有兴趣,以后干这个工作一辈子都痛苦。这样的情况不是少数,很多很多!

 

还有一点必须要教育家长的是:不要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将来当科学家、艺术家。一个国家里科学家,艺术家有几个?要把心态放平和,任其自然,他成才了当然是好事,但是不要一开始就寄予这个希望。其他的社会宣传教育也都应该有这种平和心态。我有一次在日本的电视里看到他们采访一家幼儿园,问一个小女孩,你将来打算做什么?小女孩回答说我要开一个面馆,我喜欢吃面条。问一个小男孩将来做什么,男孩说我要打棒球,棒球手好帅。这就是儿童自然天性的表露。我在想如果是我们的电视里放出来的,那小孩子一定是将来要当科学家、当艺术家,这就是假的了,不是老师教的,就是家长教的,小孩子知道什么是科学家、什么是艺术家吗?

 

在小孩什么都不懂的时候,没有必要去给他树立一个什么远大理想,第一,那远大的理想他根本都不懂,第二,那远大理想适不适合他都完全不知道。我们只要在让他的天性自由发展的同时教他一些基本的知识就可以,另外还应该教他一些基本的技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例如日本的小学里有家政课,男孩子教他们拿着钉子锤子敲敲打打、修理桌椅板凳,女孩子教她们织毛衣、做料理等等,这对培养学生的自立、自理和动手能力很有意义,还可以培养他们对于自然事物的理解。

 

我这里比较多的提到了日本,只是因为对他们比较了解,不关乎任何政治意识形态的问题。我觉得他们在教育方面确实是做得比较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最后再说一点,我前面反复强调教育不能竞争,要避免竞争,日本的教育也就是这样的。并不是不竞争就没有目标和理想。日本也有远大目标,30年前他们就有过一个宏伟的目标,要在50年内拿50个诺贝尔奖。结果才30年过去,他们就拿了50个诺贝尔奖,大大超前完成了目标,而这个结果完全是在不竞争的自由发展的教育基础之上获得的。我想如果我们不去逼迫学生之间竞争和学校之间竞争,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自由发展,让学校和教师以平和的心态引领学生,不出三十年,或者二十年,我相信会有成批的真正创造性人才涌现出来。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柳肃

202185

 

来源:蓝调旅行者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续:杨东平:中国教育内卷与课外培训机构扩张根源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双桂女
  • 泉水涓涓
  • 蒋锷初
  • 芝麻汤圆儿
  • 顺其自然者
  • 人参果
  • 何伯良
  • 张秋生
发送

9条评论

  • 谢谢顺其自然者老师关注支持!顺致秋日幸福安康!
    2021-08-17 19:28:07 0回复
    1
  • 谢谢广化桥春老师关注支持!顺致秋日幸福安康!
    2021-08-17 19:26:43 0回复
    1
  • 谢谢芝麻汤圆儿老师关注支持!顺致秋日幸福安康!
    2021-08-17 19:20:31 0回复
    1
  • 谢谢人参果老师关注支持!顺致秋日幸福安康!
    2021-08-17 19:11:16 0回复
    1
  • 谢谢双桂女老师关注支持!顺致秋日幸福安康!
    2021-08-17 19:05:59 0回复
    1
  • 谢谢蒋老关注支持!顺致秋日幸福安康!
    2021-08-17 18:53:17 0回复
    1
  • 谢谢泉老关注支持!顺致秋日幸福安康!
    2021-08-17 18:52:21 0回复
    1
  • 有时间一定要好好读读
    2021-08-16 09:19:34 0回复
    1
  • 加快速度,加大力度。
    2021-08-15 08:20:38 0回复
    1
  • 71897
    积分
  • 6391
    博文
  • 18480
    被赞

个人介绍

1941年生于常州,现退休,信仰坚定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