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常言道 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4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1-08-10 13:54:30
4094 11 9

8月5日,上海市教委官网发布《上海市中小学2021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小学期末不考英语”“严禁中小学生参加联考或月考”等规定“一石激起千层浪”,冲上热搜,引发热议。对此,你怎么看?请注意,每周六晚截稿) 

 

2021年,《文笔塔·观点》版每周二出版

 

8月10日常言道刊发名单:

柏文学、程建华、琉璃瓦

 

A0520210810C.jpg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西江月
  • 芝麻汤圆儿
  • 人参果
  • 张秋生
  • 顺其自然者
  • 科教评论
  • 无所求
  • 泉水涓涓
  • 张泽生律师
发送

11条评论

  • 为学生减负的真正举措
    在解决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减负浪潮下,上海市教委发布巜上海市中小学生2021年课程计划及其说明》,“中小学期末不考英语”“严禁中小学生参加联考或月考”等规定,是应和了减负的要求,也是真正落实文件规定,为学生减负的真正举措。
    为学生减负,口号已经喊了不少年,但在分数这个指挥棒下,在学生考试分数排名这个指挥棒下,考试科目多,分数排名多,也是学生和家长压力大、焦虑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只要有考试科目,只要以分数出现,就会有通过分数排名,激发学生加快努力,促进家长不断监督,从而使中小学生成为永远旋转的铊镙,永远在作业的大海中遨游,来获得下一次更好的成绩排名。
    因此,实施“小学期末不考英语”“严禁中小学生参加联考或月考”等规定,等于是一种釜底抽薪,减少了考试科目,减少了考试次数,当然也就减少了考试分数排名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焦虑心情。
    但“小学期末不考英语”“中小学生不参加联考或月考”,不等于不重视小学生学习英语,而是将对学生学习的重视和关切体现在每一堂课程中,体现在每一天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的精心教学、精心备课,提高每一堂课的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的关注,找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问题在课堂上得到解决,减少了学习过程中埋下的地雷,进而改变以往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找到学生薄弱环节的做法,只有通过成绩排名才能激励学生的目的。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了,学习效果变好了,当然学习的负担也就减下来了。
    2021-08-14 16:24:36 0回复
    0
  • “双减”教改发力 “不考”正本清源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为学生减负,是众多学生和家长多年来的共同愿望。近日,上海市教委发布巜上海市中小学生2021年课程计划及其说明》,“中小学期末不考英语”“严禁中小学生参加联考或月考”等规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网友热议。

    本应是快乐童年的中小学生,在唯分数论“英雄”的教育背景下,书包越背越重,作业越来越多,应接不暇的考试,名目繁多的竞赛,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们成天除了做那些没完没了的作业外,还要背着书包穿梭于各培训机构之间,周末和节假日比平时上课更忙。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发文提出要求,然而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为了使减负取得实质性效果,近日国家重拳出击,出台了“双减”新政,上海市教改新政是对国家教改新政的具体化。

    素质教育喊了多年,减负逢会必讲,但实施效果甚微,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教育实质上还是分数至上。学校政绩看升学率,老师业绩看联考排名,每逄考试必有排名。为了分数,学生每天被淹没在题海战术中,周考、月考、单元考、期中考…….考试不断。家长为使自已孩子不落后于其他孩子,省吃俭用让孩子上最好的辅导班,请最好的家教老师。你请我也请,然后就形成了“看电影效应”(前面一个人站起来看,后面人接着也一个个站起来看,结果全场都站起来看)的怪现象。甚至出现有的老师不在课堂上讲重点、难点,而到课外培训机构去讲,从而造成学生不得不去辅导班,学生累,家长苦。全国各类辅导班风起云涌,课外辅导班竟成了赚钱最快的行业。

    随着时代发展变化,教改势在必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笔者认为,要把减负落实到实处,让教育正本清源,应打好减负“组合拳”:首先,教改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目前实行的仍是应试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在教改新政出台后,应进一步做好后续工作,如小学阶段取消英语考试,因而应考虑适当降低英语在升学考试中分的占比,以缓解学生及家长的焦虑情绪和思想压力;其次,学校是教改的主体,不再把分数看作教学质量的唯一,切实把学生负担减下来,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再次,作为家长,转变思想观念,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减负,不要出现学校减家里再加的情况,还孩子童年快乐,让其健康成长。
    2021-08-14 15:24:18 0回复
    0
  • 减负可以,但应该循序渐进
    雨蒙
    近日,某地印发通知要求辖区内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工作,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但其中“小学期末不考英语”“严禁中小学生参加联考或月考”等规定“一石激起千层浪”,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笔者认为,教育减负是大势所趋,并且已经提了多年。相比以前的“雷声大”“雨点小”,这次可谓动真格,但是是否能真的“落地”,可能还是要看实际效果。毕竟教育减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突然加快步伐或者跑步减负,家长、学校是否有足够的适应时间,这还不好说。从舆论反馈看,已经有一些家长在讨论时表示并不完全赞同这样的做法。认为 “会影响孩子的英语基础”、“8年级之前没有月考了,9年级直接面对最残酷的中考”。虽然不乏支持者声音认为能减轻孩子和家长的负担,但是同样存在的担忧,也说明减负步伐太快,或者没有切合实际状况,也还是可商榷的空间。
    笔者赞同在教育领域的减负,这个初衷是好的。但是在推进的方式方法上,还是值得商榷的。毕竟考试、作业都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一个有效方式,多年的实践也是如此。没有前期的铺垫,直接面对残酷的中考,学生是否适应也不好说。在贯彻国家相关要求时,“效率至上”是可以理解和提倡的,但不能唯“效率”而不切合实际地机械落实。虽然比起“干打雷不下雨”的落实难,“一刀切”总还算是有所作为,但是距“会作为、善作为”的治理标准还有些距离。
    对于教育而言,就是一场“马拉松”,循序渐进。压得太紧、跑得太快,都可能很难到达“终点”,但同样的,一朝放开是否会造成散漫,是否有足够的紧迫感跑到“终点”,这恐怕也要考虑。
    2021-08-14 09:07:11 0回复
    0
  • 你的不考,我的补考

    上海市教委新学期将减负衍生到了考试,这一决定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家长学生拍手称快的时候,作为两个孩子爸爸的我深深知道,那是在上海,对孩子的不考,需要家长来填补。

    这个改革真的很有趣,英语作为学生家长熟知的三大主科,在后续的中考高考等选拔类考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使是小学阶段不考英语,后面的中考、高考能够避免么?未来的大学、硕士博士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职场能够避免么?君不闻多少大学生研究生因为英语成绩不佳而与学位证书擦肩而过,多少人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术论文因为英语的障碍而不得不俯首长叹。作为黄金语言学习期的小学时段,期末不考英语,不知道多少家长不得不自己出题来考察孩子的英语应试能力!你的一句不考试,得让家长给孩子来补考!

    退一步而言,取缔考试,如何来检验孩子的英语学习能力,如何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再高的教育水准也不能空口无凭吧。

    外省可以效仿上海,也取消小学英语期末考试么?众所众知的事实是,世界只有一个上海,是我国优质高等教育密集示范区,是机会最多的顶部发达城市,外省的孩子和上海的孩子不得不承认差距,不得不拼时间、拼实力,甚至拼命。只有付出百般努力,也只有渺茫的希望可能成为大上海的一份子,而即使是上海的家长,也不会因为小学英语不考试而放松学习,而是让孩子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学,这就是世界观上的理念差距。

    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高分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全面茁壮成长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唯分数论的时代已经慢慢改变,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而不是为了一个简单的分数。减负,势在必行,但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毕竟未来和中国竞争的是祖国的花朵,如何吻合青少年身心健康来制定科学的减负政策,需要研究、探索和试验,而不是一刀切的进行运动减负。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且不考试的童年容易,但如何给他们一个充满希望直面挑战的未来呢?
    2021-08-13 18:30:27 0回复
    1
  •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不难看出,上海发布“小学期末不考英语”、“严禁中小学生参加联考或月考”等规定,其目的是为了“减负”。“减负”问题由来已久,老生常谈,“减负”之难,难于上青天。为了“减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屡屡发文,教育系统逢会必谈,各级“两会”上“减负”呼声此起彼伏,学校、家长和学生叫苦不迭。问题在下面,责任在上层。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减负”,必须正本清源,下大力气解决好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首先,改革考试制度。中考、高考的“唯分数”录取是导致学校重点抓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罪魁祸首。因此,“唯分数”顽瘴痼疾必须加以破解。实行依据考生统一考试成绩、平时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如果继续强化“唯分数”在高考的独尊地位,那么“减负”仍是一句口号。

    其次,取缔义务教育阶段校外文化课教育培训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根本没有补习班一说。2018年8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近年来,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和学校抢“蛋糕”,争“饭碗” ,有的甚至校培勾结,扰乱义务教育正常教学秩序,掏空家长的钱包,伤害下一代的身心健康。这种社会不需要的教培机构不是整顿 ,而是取缔,不能留下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祸根。

    第三,铲除“精神鸦片”还孩子一片晴朗天空。8月2日,新华社发布题为《“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的文章称,当前,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现象普遍,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2020年,我国超一半儿童青少年近视,因沉迷网络游戏而影响学业、引发性格异化的现象呈增长趋势 ,把一批又一批青少年引入歧途,误其终身。“减负”的实施,事实上是一项人性化措施,能有效保障学生、家长和教师三方的休息权。可是孩子们终日沉浸在充满刺激的虚拟世界中,其成瘾性等同精神鸦片,其导致的严重后果是毁了青少年的前途。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应下决心封杀毒害青少年的网络游戏公司及平台,巩固“减负”成果。
    2021-08-13 18:10:59 0回复
    0
  • 学校和家长面临一场“大考”

    “小学期末不考英语”“严禁中小学生参加联考或月考”,上海市教委的减负举措将有助于抓住“牛鼻子”,有利于从根本上落实“双减”措施,但要真正做到位,还需要家校实现根本性转变。

    “双减”政策对学校来说,不是简单的减少一些作业就可以。各校如何落实不尽相同,有的从作业量、作业时间上做出一些硬性规定;也有的在课后服务时间上做了延长,但多数还停留在提供教室让学生写作业,缺乏丰富多彩的内容。如果仅仅停留在上报一些减少作业次数和时长的粗线条数据,就很容易流于形式,因为减少作业多少次,家长很难看出来是真的减少了;说减少作业时长多少分钟,也是因人而异的,学生很容易被数据“平均”。

    对学校而言,减少考试次数不代表不分学习的好与差,也不代表老师就可以随便教教,教学质量会打折扣。学校教学都有规定目标,老师备课授课也都有相应的标准。考试只是一个长期以来普遍使用的衡量学生成绩的手段,但不应是唯一手段。多年来之所以减负难落实,就是因为考试、排名太多,频次越来越高,学生压力过大,为应对接二连三的考试,老师拼命布置作业,学生扑在作业上起不来,能够起来的也被家长送去辅导班;家长对考后排名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攀比之心越来越强;联考、月考制度也增加了班级之间、学校之间的横向攀比。

    减少考试本身不是目的,是为了推进学校教育回归本位。减少考试频次有利于更好地减少传统的纸面作业,引导家、校重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能力提升。学校要进一步缓解家长焦虑,引导家长以平常心对待孩子教育,勿在学校减少作业后自行布置作业。

    落实“双减”,无论学校还是家长,都要切实扭转对考试、排名的崇拜情结。要真正减少考试,就要多增加考试之外的多元化的科学训练和考核评价。比如英语,通过游戏、表演等活动方式自然表达,可以更好地实现口语表达和词汇量的提升,这些工作学校应当安排,家庭也可以去做。从高考改革的方向看,名校招生中的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都突出了对学生成绩之外学科特长和综合素质的考察。

    考试和作业量的增减只是表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否实现结构性优化调整才是关键,学校和家长要面临一场“大考”。
    2021-08-12 12:20:06 0回复
    0
  • 中小学教育减负增效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近日,上海市教委发布的《上海市中小学2021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引发热议,其中关于“小学期末不考英语”、“严禁中小学生参加联考或月考”等规定让家长们既喜又忧,与此同时“书法等艺术类课程进入”、“体育课时增加”等规定也不应忽视,整体反映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导向。

    作为重视教育的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的减负政策经历了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基础教育新课程和全方位减负四个时期,呈现出由治理单项拓展到综合治理,由规范校内拓展到规范校外,参与主体由学校拓展到政府、家庭与社会的总体特征。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意见),上海市为义务教育减负是对此的有益探索。

    繁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存在多种弊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身体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若长期被以分数和排名为导向的繁重课业和校外培训占据大部分时间,而被迫减少休闲、锻炼、睡眠等时间,不仅容易造成视力下降、发育迟缓等身体上的损害,也容易引发心理疾病和极端行为,在这种不良氛围下还会造成家长间的盲目攀比和恶性内卷,我们的教育绝不是培养“唯分数论”的应试机器。

    义务教育阶段的减负计划并非是“抛弃”该科目的学习或考核。以英语为例,取消小学阶段的英语期末考试后,如果以英语演讲、英语配音、英语话剧、英语辩论等兴趣社团的方式供小学生们选择和作为考核方式,让孩子们在参与的乐趣中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要远比追求卷面分数有益得多。此外,频繁的月考、联考会加剧学生的紧张情绪,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这样的压力也会进一步传导给家长和老师,形成压抑的氛围。上海市教委文件中“考查形式可灵活多样,严格执行等第制”贯彻了“不拘一格降人才”,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充分按照天赋和兴趣全面成长,而不是被分数和培训班“绑架”接受拔苗助长式填鸭教育。

    当然,减负计划还需要多方的配套改革才能保障落实,比如更为科学的中高考录取制度和更为全面的教育评价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消减家长和学校对孩子分数和排名的过分焦虑。义务教育阶段,上海市从2020年起已全面实行公民同招、电脑摇号录取政策,并将于2022年实施以增加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招生比例为亮点的新中考录取政策,这些政策有助于让减负增效计划取得实际的效果。
    2021-08-12 12:07:33 0回复
    0
  • 新计划敲响减负增效的新乐章
    《上海市中小学2021年课程计划及其说明》(以下简称新计划)之所以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其说是里面的一些“激进”规定起了吸晴的作用,还不如说,它再次刺痛了社会这根学生课业负担多年来越减却越重的神经。因为,新计划反映了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共同的社会期待。
    当下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内容越学越多,难度越挖越深,于是乎学生终年在家庭、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来回奔走,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有着写不完的作业,有着应接不暇的考试,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各种学习烦恼……越来越内卷的教育,近些年在唯分数论的错误道路上疾走狂奔。所以今年5月国家紧急出台“双减”政策,而上海的这个新课程计划,就是该政策的具体化,要在学校层面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学习正本清源,让教育回归校园和课堂。
    认真研读这份新计划,就不难发现:除小学三至五年级期末考试不考英语外,其它规定都不怎么新鲜,甚至可以说是老调重弹。诸多“不准”和“禁止”,一言以蔽之,就要减少考试,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因此,不仅规定要减少考试数量,还规定要减少考试的科目。比如,暂时不考英语的“激进”规定,不过是此轮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一次重要“试水”,道理很简单,只有少考乃至不考,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才能缓解家长与社会的教育焦虑。新计划不啻是一颗颗定心丸啊。
    但事实上,家长们并不因为新计划的出台而彻底定心,他们怕新计划的执行与以往一样“雷声大雨点小”,或者“雨过湿地皮”,重形式,走过场,一番折腾之后,繁重的课业负担“涛声依旧”。民意就是使命,使命就是动力。接下来,必须把殷切的社会期望转化为执行新计划的动力上来,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减负不减效,降量不降质,最终通过降低考试压力,真正达到减轻课业负担的目的。
    响鼓必须重锤敲。现在新计划这面鼓有了,后续还要靠坚强有力的执行这个重锤来敲,敲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坚冰,敲响一曲减负增效的新乐章。
    2021-08-11 13:48:07 0回复
    0
  • 目的就是让培训班慢慢失去市场,应该是走德国的路线,及早分流,天赋好的科学研究,普通的搞技术工程。
    2021-08-10 20:57:06 0回复
    0
  • 但愿是个良好的开头
    近日,上海市教委官网发布《上海市中小学2021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小学期末不考英语”等规定,顿时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在当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信息时代,每个国家都需要大量外语人才,改革开放的中国也不例外,也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但不知从何时起,英语大行其道,多数时候成为国人的必考课程。对于少年儿童而言,英语成为学习重点,各种英语考试折磨着广大青少年。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其实在众多科目当中也受到了不少的争议,近年来甚至有人呼吁取消英语课程的学习。对于要不要将英语踢出学习科目当中的这个事情,在网友们提出之后,教育部也很快地对于这件事情给出了回复,目前英语的主科地位不会改变,但未来可能也会逐渐减少英语的分值比重。
    学习英语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交流、为了使用,还是为了考试?考试又为了什么?实际上,英语只是一种交流和学习的工具,人们学习英语,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而考试是为了检查学习效果,而不是为了考倒参考者,若考试成绩不能反映出学习的效果,那就是为考试而考试。曾记得,2013年高考结束后,两位美籍外教受邀试做湖北省高考英语卷,考试范围是语法、完形填空和阅读题。不料,刚看到第一道语法题,外教就大呼错得离谱!声称“这种表达很怪异,外国人写作和口语永远不会说、也不会用这样的语式。”他们不明白,中国学生为什么把大量时间花在这种题上。其实,岂止这两位外教纳闷,连我们自己也弄不明白。我们学了十几年英语,最后还是听不懂、说不出,不会写,人人学一堆“中国人搞不懂,外国人笑掉牙”的“中式英语”,叫人情何以堪。
    所以英语教学与考试必须坚决改革,还是应该遵循“因材施教,按需学考”的原则。如今,上海已经响应了教育部的号召,在中小学减负方面有所动作,但愿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头。
    2021-08-10 19:09:57 0回复
    0
  • 联考或月考可以横向比较,扬长避短。
    2021-08-10 13:46:46 0回复
    0
  • 6479
    积分
  • 181
    博文
  • 1232
    被赞

个人介绍

平常语(原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