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优化生育政策,稳中须求“准”

无所求 最后编辑于 2021-07-23 16:08:20
6758 2 18

【三孩政策出笼了,还待理解消化。先把今年3月份的一篇文字发一下。】

 

优化生育政策,稳中须求“准”

无所求

人口生育关乎着国家命运

   “人是目的”,这是康德的伦理学命题。“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的社会学命题。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基于人的存在而产生。一个国家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人及其活动来支撑。人口及其生育问题,是所有国家关乎生死存亡的问题。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终极价值。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遵循。积极应对人口变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加强人口战略研究,审慎优化生育政策,推动适度生育水平,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为美好现实的重要一环。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人口状况和生育政策。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202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优化生育政策,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发展普惠托育和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2020年,中国大陆总人口路过14亿的里程碑。虽然总人口仍在缓慢增长中,尚未达到人口总量曲线的峰值,但是近几年来人口出生数持续下降,引起部分社会人士的担忧和主政者高层的关注,及时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表述为“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俗称放开二孩(胎)政策。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新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从2016年1月1号起施行。

  然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并未显著扭转我国人口出生数的持续下降。虽然2016年人口出生数1786万,比2015年增长131万,但2017年降到1723万,2018年速降到1523万,2019年1465万,2020年更是“断崖式下跌”到1003万。当然,2020年的人口出生数大降,是否与疫情有关,尚待考证。

  看起来,每年人口出生数1000多万似乎仍是不小的数字,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也就几千万甚至几百万、几十万。然而实际上,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在人口基数达到14亿左右的前提下,1000余万就显得渺小了。所以,人口出生率更能反映人们的人口的担忧。人口出生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取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它反映出人口的出生水平,一般用千分数来表示。2016年人口出生率1.295%,2017年降到1.243%,2018年1.094%,2019年1.048%,2020年0.7168%,给人的感觉就是“黄鹤一去不复返”“明日黄花蝶也愁”。

多维度认知生育观念变化

  网络达人“大江侃历史”近日发帖《中国计划生育制度变迁:从“只生一个好”到“全面二孩”》,概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再生产及其思潮演变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民众生育观念是多子多福,政府主张“人多力量大”,“人越多越好”占主流。马寅初、潘光旦等人提出限制人口增长,受到严厉批判。第二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逐步把计划生育定为国策,实行严格的人口控制政策。马寅初及其《新人口论》得到平反,人口增长幅度明显减小。第三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老龄化社会日益逼近。专家学者的注意力不再聚焦于人口过多,而是担忧因生育失衡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化,可能给中国未来带来的影响。中央高层对人口问题的态度和政策,也在渐渐改变。2003年,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在继续控制总量的同时,对提高人口质量、改善人口结构予以越来越多的关注。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终结。

  现在回头看起来,似乎有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之感。如果当初认识到人口不单是未来的劳动力、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认识到人口首先是被抚养者、自然资源的消耗者,对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和马寅初的《新人口论》秉持辩证分析的科学方法,而不是彻底否定一棍子打死,人口膨胀也不至于那么快,总和生育率即国家或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就不至于从5.6窜升到6.38,不至于接着采取猛刹车的方法进行计划生育,导致总和生育率猛烈下跌到1.59,也就不至于进一步加快社会老龄化的速度。

  其实,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历史是在变化发展的,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也是在变化发展的。刚刚连续经历了14年抗日战争和3年解放战争,不久接着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军人和百姓伤亡严重,人口锐减。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经济建设需要劳动力,外部受到战争威胁加强备战需要青年一代,其实平均寿命只有35岁,需要高生育率来维持人口增长。后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为何农村阻力大于城市,还是因为农村生产力更加落后,养老没有着落。“养儿防老”“多子多福”“多养儿子多得力”“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些传统观念所以挥之不去,依然是由薄弱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率领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辛奋斗,花了大力气,下了硬功夫,让14亿人一个不落彻底告别了绝对贫困,人人不愁吃、不愁穿,个个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财富有积累,社会有保障,养老有着落,不再靠子女,生存靠国家保护,不再靠家族自卫,所以防老不再那么焦虑,生育意愿不再那么强烈,丁克家庭并不稀奇,单身生活并不罕见。正如老龄化社会来得快,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快、保健水平高的表现,百姓生育意愿下降,也是生活有保障、养老不焦愁的必然表现,并非是房价高、养育成本高、职场压力大所能全部概括的。

生育率自然下降是大趋势

  人口生育率是否与经济发展成反比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李婷在“严肃的人口学八卦”公众号上,发文《超低生育率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宿命吗?》提出了这个问题。

  其实,在实行计划生育之前,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就已经开始自然下降了。1965年、1966年到达峰值6.38之后,1967年6.32,1968年6.18,1969年5.99,1970年5.72,直至1981年2.55,1982年2.54,就是一条严格的单调下降曲线。奇怪的是,反而在开始倡导计划生育之后,从1983年的2.56到1986年的2.67,作了一个小反弹,然后平缓地单调下降到1999年的1.59,再极其平缓地单调反弹到2018年的1.69。人口出生数,人口出生率,总和生育率,这些指标都是正相关的。我国总和生育率的变化,不但与国家人口生育政策相关,而且更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

  在1974年召开的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上,美国和西方主要国家的诉求是,发展中国家应在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活动方面作出努力,并制定生育率控制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学者们根据人口统计和人口预测数字,用“马尔萨斯陷阱”“人口爆炸论”“资源危机”、“粮食危机”、“生态危机”警告世人,世界人口增长超过土地和自然资源的负载力,“多增加的人口总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饥荒、战争或者瘟疫等),人口不能超出农业发展的水平。”

  但在1984年的人口大会上,美国对生育控制的态度便转向了中立。而在1994年的人口大会上,美国已不支持计划生育的相关措施。新加坡、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在80、90年代逐渐转向了生育中性政策,并依次开启了鼓励生育的措施。欧洲已在忙着刺激本国的生育了。为什么?显然是因为这些发达经济体的人们,生育意愿越来越低,影响到国家或地区的未来发展了。

  日前韩国公布的2020年出生人口数创下历史最低纪录,总和生育率只有0.98,在世行180多个成员国中生育水平排在倒数第一。李婷说,这似乎正在印证牛津人口学家大卫·科尔曼在2006年的预言:韩国将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消失的国家。德国作为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生活水平极高,总和生育率也将至0.9。据知德国夫妇生一个孩子,会有6万欧元的奖励,孕妈从怀孕到生孩子,都有保险公司全程服务,各种报销和津贴也十分优渥,但生育率仍然持续低下,许多妇女都不愿意生孩子。如果马尔萨斯和马寅初两位学者仍在,大跌眼镜之后又要开始截然相反的研究课题了。

  横向看,在经济尚不发达的非洲,目前的总和生育率还是蛮高的。以2018年数据,名列前茅的尼日尔总和生育率高达6.91,索马里6.07,刚果(金)5.92,马里5.88,乍得5.75,安哥拉5.52,与我国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二十年的总和生育率大致差不多。不知道待到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发达程度后,情况会怎么样。当然,靠近地球赤道,人口的平均寿命比较低,也会影响到生育意愿。就自然界生命的普遍现象而言,生命力越低、生命周期越短的物种,繁殖能力越强。

优化生育政策是必由之路

  与时俱进,才能从变局中开新局;随机应变,才能从危机中觅新机。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优化生育政策是绕不过去的大课题。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口并非越多越好,这已成为共识。控制人口,必然有个人口结构失调的阵痛过程,如何尽量让这个痛点程度轻一点、时长短一点,乃是优化生育政策的难点。

  不少社会有识之士,从一定方向开出了药方。例如放开三胎,甚至完全放开;又如降低房价,让父母为孩子买得起房;再如降低养育成本(医疗、保健、教育),让年轻父母养得起孩子;实行国家补贴,奖励生育;国家承担女性生育成本,保障女性就业,免除育龄女性的职场焦虑;提高女性家庭社会地位,提升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可见,人们意识到总和生育率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优化生育政策将是一个系统工程。

  优化生育政策不能不为,不能乱为;不能拖延,也不能急病乱投医;要以科学态度审慎而行,做到稳而“准”。“准”,才能达“标”。一个“准”字,将做多少文章。

2021.3.18 22:48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蒋锷初
  • 八月小龙
  • 芝麻汤圆儿
  • 泉水涓涓
  • 张秋生
  • 何伯良
  • 留住时光
  • 严刚
  • qwe
  • 陆吾
  • 双桂女
  • Harper
  • 西江月
  • 顺其自然者
  • 六塘一柳
  • 人参果
  • 方块糖
  • 静波
发送

2条评论

  • 关键要政策落实到位。
    2021-07-21 14:13:02 0回复
    0
  • 放开三胎的任务不比只生一个的任务轻。
    2021-07-21 14:12:41 0回复
    0
  • 40845
    积分
  • 2890
    博文
  • 11053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