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保障劳动者的薪酬权和休息权

无所求 最后编辑于 2021-07-22 08:18:07
7034 2 15

保障劳动者的薪酬权和休息权

无所求

  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行政等各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特别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普通劳动者根本利益。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世界。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我们说,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不管怎么说,没有劳动,我们的衣食住行就没有着落,我们的生活生存乃至生命就难以为继。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泉流,是人类幸福的起源。劳动者应当得到最广泛的尊重,劳动者的权利应当得到最硬核的保障,尤其是劳动者的薪酬权、休息权。

保障薪酬权仍须锲而不舍

  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借助一定的劳动工具,通过自身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从中获取的与自身所付出的劳动相当的价值回报,即劳动者通过创造社会价值而获得的自身价值的实现,从而为其进行进一步的劳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劳动报酬解释了劳动者劳动成果的贡献程度,是对劳动者体力及脑力劳动的证明。通俗地说,劳动者获取劳动报酬,既是劳动者付出劳动的目的,也是劳动者得以继续劳动的手段;既是企业单位对劳动者的基本义务,也是企业单位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先决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二条,赋予公民劳动的权利以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赋予劳动者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以及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然而曾几何时,随着改革开放深入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汹涌澎湃地铺开,民营企业雨后春笋般生长,劳动力的流动大潮成为世界奇观,劳动者的福利报酬保障保护并未随着经济发展的节奏同步跟上。许多偏僻乡村远道而来的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依法维护薪酬权利的能力较弱,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拿不到工钱回家过年,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讨回自己的血汗工钱,农民工们不得不“剑走偏锋”,想出很多极端的“冒险办法”来讨薪。一时间,“恶意讨薪”成为社会大众心头之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劳动者薪酬权的保障工作,从国家法律法规和行政监管层面上不断完善。从1995年1月1日起执行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从2004年3月1日起施行的《最低工资规定》,从2004年9月10日起执行的《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到2011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部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入刑”,从2016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到2020年5月1日起施行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国家保护劳动者薪酬权的篱笆越扎越密,不断加大对劳动者获得报酬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这许多年来,除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利剑高悬,为了帮助农民工解决工资被拖欠问题,各地有关部门每年也都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一些规定,比如建筑工地交工资保证金,让欠薪者进入“老赖”黑名单,建筑领域农民工实名制,还有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总包代发农民工工资等等,农民工获得正当合理报酬的状况越来越好。可是拖欠劳动者薪酬的情况依然难以根绝,每到年底农民工需要领取薪酬回家过年的前夕,有关拖欠克扣薪酬的案件便接二连三地引爆。

  2016年,国务院提出从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和保障制度、推进企业工资支付诚信体系建设、依法处置拖欠工资案件、改进建设领域工程款支付管理和用工方式等五个方面采取十六条具体治理措施,争取到2020年形成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根本遏制,努力实现基本无拖欠。2020年11月5日,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2020年发生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国企项目以及各类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在2020年底前全部清零,其他欠薪案件在2021年春节前动态清零。

  然而,从2021年1月15日人社部公布2021年第一批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来看,治愈欠薪顽症,清零欠薪案件,难度实在不小。现在,2021年春节即将到来,欠薪案件的“双清零”工作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从严酷的现实来看,保障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的薪酬权,依然没到“完成时”,还需久久为功,锲而不舍。要从立法层面提高对恶意欠薪行为的惩罚力度,让恶意欠薪者绝对得不偿失。要从执法层面提高对恶意欠薪行为的精准打击,让恶意欠薪者不敢欠、不能欠、不想欠。要从普法层面提高农民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如何确认劳动关系,如何签订劳动合同,如何保留相关证据,让农民工应知尽知。要从监管和服务层面提高治理质量,监管和保障措施要进一步前移,更要降低农民工依法维权的成本。

保障休息权必须理直气壮

  机器需要定期维护维修,才能继续运转。人更需要休息,才能继续劳动和工作。会休息才会工作,已是老生常谈。不懂得休息的人就不会很好地工作,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工作,道理人人都懂。可是有时事与愿违,力不从心,劳动者想休息而不能。从2015年3月24日36岁的IT男张某凌晨1点发出最后一封工作邮件,早晨被发现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到2016年6月29日34岁的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某因经常熬夜在北京地铁上晕倒,经施救无效离世,从2020年12月21日43岁外卖员韩某某在给饿了么外卖配送途中猝死,到2020年12月29日22岁女员工张某某在拼多多公司加班到凌晨下班回家路上猝死,无不令人感伤感慨感叹。

  宪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劳动法第三十六条、三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如果宪法规定的休息权利得到真正兑现,如果劳动法规定的工作休息时间能够得到真正落实,如果劳动者的基本休息权利能够真正落地,上述例举的不幸就不大会发生,因过劳猝死的悲剧就不大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

  就劳动者休息权的语境而言,最为饱受诟病的是“996”工作制度。指的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工作10小时以上,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这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不成文制度。2016年10月,互联网公司58同城被曝实行全员“996”工作制。2019年3月27日,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在GitHub上传开。2019年12月2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996”位列其中。2019年12月2日,“996”入选《咬文嚼字》2019年十大流行语。2019年12月2日,“996”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时至目前,“996”仍在坊间热议。“拿命换钱值不值得”?是老板太苛刻,还是员工太“娇嫩”?是打工人“修来的福报”,还是资本利益最大化?是为了幸福而必要的奋斗,还是违反劳动法而损害劳动者健康?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拿命换钱”肯定是“不值得”,不会有人愿意“拿命换钱”。近日,上海一位应届生拒绝“996”被申通快递辞退,说老板苛刻也算不上抹黑。老板说“996”是劳动者的“福报”,颇具讽刺意味,无非是工作机会少于求职人数,让资本更能肆无忌惮获取劳动力更多剩余价值而已。老板可以傲慢地说,我没有强迫你“996”;你不愿意,请别处高就。资本能有这种强势,完全基于高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的世界难题。

  让“996”工作制度扯上奋斗精神,则是拉大旗作虎皮。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实打实干是奋斗,智为慧作也是奋斗。“996”工作制度,并不能简单地与奋斗精神画等号。甚至可以说,“996”的蛮干属性,与科学的奋斗精神背道而驰。因为劳动法中的作息安排是基于科学精神的,而“996”的作息安排显然是违反劳动法的。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天工作不超8小时,每周不超44小时;因生产经营需要,经协商后每日延长不超1小时;特殊原因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前提下每日延长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而“996”制度意味着,不问青红皂白,每天工作至少11小时,每周工作至少66小时,每月延长超100小时。劳动法就这样被肆意架空,成为摆设。

  “上班996,生病ICU”,已成劳方弱势的鲜活写照。有些企业的“996”制度已从扭扭捏捏显化为大大咧咧。2021年春季招聘中,许多大学生反映,能否接受企业“996”工作制度已成求职者面试的必选项。可见劳方与资方的博弈,力量极不对称。需要国家“有形的手”,帮助劳方就业的同时,切实保障劳方休息权和健康权。从根本上讲,劳动者的健康,是劳方、资方和国家的共同利益,但资本总是趋于短视,眼里只有利润。所以要靠行政和法律来强制落实落细劳动法,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架空劳动法的资本得不偿失。法律是底线,必须具有足够的权威。遵法守法,是底线思维。在傲慢的“996”面前,劳动法不能成为“没有牙齿的老虎”。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人参果
  • 芝麻汤圆儿
  • 兰陵布衣
  • 蒋锷初
  • 泉水涓涓
  • 顺其自然者
  • 方块糖
  • 何伯良
  • 张秋生
  • 双桂女
  • 西江月
  • 陆吾
  • 八月小龙
  • 六塘一柳
  • 严刚
发送

2条评论

  • 关键是要保障私营企业工人的合法权益。有的企业是记件制,干多少活,拿多少钱,根本没有什么假期一说,执行十分困难。
    2021-07-20 14:08:26 1回复
    0
  • 讲归讲、顶归顶、但现实现状更多是各级政府及相关监测机构睁一眼闭一眼、
    落实到行动还有很长一段路、或许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

    强烈建议此文推荐到市人大或相关劳动安全监测机构去!!
    2021-07-20 13:49:21 0回复
    0
  • 39207
    积分
  • 2802
    博文
  • 10401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