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跟随四位词人,读懂大美宋词

何伯良 最后编辑于 2021-06-02 19:40:40
7265 7 7

跟随四位词人,读懂大美宋词

10001.jpg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成就也非常璀璨。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成就和特色,比如说先秦时代,文章蔚为大观;到了汉代,最为辉煌的是汉大赋,还有散文;之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现了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唐诗之后就是宋词呢?

宋词之所以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拥有一批非常杰出的创作者。他们的词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更反映了自己的人生。从这些词中,我们能看出他们的真性情、真感情。宋代的词人非常多,我们无法一一列举。今日我们选取四位比较有代表性的词人,与大家一起来欣赏。

柳永——白衣卿相

第一位是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也称柳七。今天我们对柳永的认识是,创作了大量艳词,一生眠花宿柳,好像生活的态度很不端正,生活作风很不好。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

柳永出生于一个有深厚儒学传统、以科举进取为目的的仕宦之家。父亲柳宜在南唐时为监察御史,入宋后在宋太宗雍熙二年(985 年)登进士第,官至工部侍郎。柳永的长兄柳三复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 年)登进士第 ;次兄柳三接与柳永均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 年)登进士第。一门三兄弟都登了进士第,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史称柳永三兄弟“皆工文艺,号柳氏三绝”。柳永的人生既然如此正常,为何写了如此多的艳词?为何与众多的歌妓打交道呢?

柳永在应举前,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但不料屡试不中,这让他愤愤不平,并为此写下大发牢骚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此词很长,但意思很简单。第一,没考中,他非常不高兴,第二,他认为自己是才子,虽不中举也是白衣卿相。因为生气了,所以“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他把心中的怨气都发泄在词中,去有青楼歌女的地方,让自己内心的创伤得以抚平。

词写得确实好,但这是吐槽皇帝的话。据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宋仁宗看到了这首词后非常不悦,虽然柳永已经考中,却在临放榜的时候被勾掉名字,并说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本来是要走科举仕进道路的,结果一时气话把皇帝都给得罪了。

有人记载,当时有人推荐柳永的才能,皇上说 :“得非填词柳三变?”答曰 :是那位柳三变。皇上说:“且去填词。”从此以后,柳永遇人便说是“奉旨填词柳三变”,这当然也是气话。柳永在中晚年时,考中了进士,被授予一个小官。柳永的一生始终都在填词,甚至以此谋生。虽然苏轼的词与柳永的词的风格迥然不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北宋时期,柳永的词依然是词的主流,而苏轼的词则代表着词的某种变革。

苏轼——豪放全才

说到苏轼,大家对他非常熟悉。他确实是少有的通才,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造诣。在诗歌创作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超脱旷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文行云流水,收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又善书法,与黄、米、蔡合称“宋四家”;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是“湖州竹派”的代表。

在词作方面,苏轼经历了一个从学习他人,到逐渐形成自己风格的过程。苏轼真正开始词的创作是很晚的,那是在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 年),即苏轼三十七岁,外任杭州通判,作《浪淘沙》和《南歌子》。大家可能会问,苏轼写的一手好词,是文学上的天才,为什么作词却如此之晚呢?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 :“记得应举时,见兄能讴歌甚妙。弟虽不会,然常令人唱为作词。”意思是,苏轼年轻时主要忙着科举考试,哪有闲工夫来写词呢,而且后遇父母病逝,又遇王安石变法,搅入党争当中,生活一直清苦,无暇他顾。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开始作词时,词坛有晏殊和欧阳修所形成的典雅婉约的传统,而柳永俚俗纤艳的词在社会下层广泛流行。苏轼初期的词作能看到二者的影响,《蝶恋花》“雨后春容清更丽”“一纸乡书来万里”,含蓄的抒情方式颇有晏、欧词风。《祝英台近》“断肠簇簇云山,重重烟树。回首望孤城何处?”有柳七郎《雨霖铃》风味。

但苏轼就是苏轼,创新是他的本性也是其本质。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冬,苏轼与同僚打猎练兵的时候,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他在给好友的信中说道 :“虽无柳七风味,亦自是一家。”由此苏轼开始脱离传统词的羁绊,自觉地走上词体改革的道路,为豪放词的写作竖起一面旗帜。

次年中秋,苏轼又在密州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豪放婉约已收发自如,字里行间无不透着苏轼的风格,成为“天仙化人之笔”。后来,苏轼又创作了《念奴娇》《定风波》《千秋岁》等多首豪迈高远的词作,提倡诗词一体,打破了“词为艳科”的格局,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提升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在词史上,“苏辛”并称,二人共同被后人列为“豪放词派”。与苏轼的洒脱旷达相比,辛词有着悲壮激烈的情怀,隐含着沉郁苍凉的色彩。

辛弃疾——壮志未酬

辛弃疾是南宋人,但他生于山东历城,这时金人已经统治此地十三年。祖父辛赞被迫仕金而未忘国耻,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辛弃疾天生一副英雄相貌 :肤硕体胖,红颊青眼,目光有棱,精神壮健如虎。

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济南人耿京聚众数十万反抗金朝统治,时年辛弃疾 22 岁,拉起了一支 2000 人的队伍,乘机揭竿而起支援耿京。次年正月,辛弃疾受耿京委派,赴建康面见宋高宗。归来途中,得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率 50 名骑兵径入数万人的金营,生擒张安国,历经艰险,渡江南归。此时辛弃疾只有 23 岁,以英雄气概而闻名,极具传奇色彩。

只可惜辛弃疾出生于金国人统治的北方,所以虽然归来南宋,却并不受朝廷的重用。此时,他写下了著名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词中有“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巨大悲痛,如梁启超所说 :“确是满腹经纶在羁旅落拓或下僚沉滞中勃郁一吐情状,当为先生词传世者最初一首。”可见,青年时代辛弃疾的豪放词已然带着一种激愤的色彩。

辛弃疾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26岁时向宋孝宗献《美芹十论》,陈述复国中兴大计。可惜的是,尽管朝廷有志恢复中原,但对类似辛弃疾这样由北方回到南宋的归正之人并不重用。从23岁南归,到42岁被罢职,辛弃疾一直被安排在地方任职,而且13年间被调换了14次官职,宋代官制是每任三年,而辛弃疾平均一任不到一年,可见,他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

后来,辛弃疾也被起任过两次,但到其 68 岁去世,二十几年的时光都被迫废置闲居,致使壮志未酬。据岳珂记载 :“稼轩以词名,每燕必命侍妓歌其所作。特好歌《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曰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又曰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每至此辄拊髀自笑,顾问坐客何如,皆叹誉如出一口。” 足见,辛弃疾一辈子最大的苦恼就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未能遇到一位了解并重用他的君王。

李清照——词人翘楚

在中国古代社会,女性想要获取知识或学习,受到各方面因素制约,虽然如此,在两宋之际还是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女词人,譬如魏夫人、李清照和朱淑真。三人中,李清照的词成就最大,可以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为杰出的女作家。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是王准之孙女,知书能文。李清照出生在这样的诗礼之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此时创作的《点绛唇》《如梦令》等,或是写少女“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古灵精怪,或是写“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生活趣事,词中活泼天真的少女形象,正是李清照自身的写照,以她的闺中生活经历为蓝本,清新自然,得全天性。

李清照 18 岁的时候,嫁给了当时礼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赵明诚当时是太学生,非常有才华。赵明诚做官之后,常常外出,李清照写了那首最出名的《醉花阴》寄给对方,以表相思之情。赵明诚读后,赞叹不已,也惹得比试之心大起,于是废寝忘食三天,最后得词五十首,中间夹着李清照的《醉花阴》,交友人陆德夫评鉴。陆德夫虽不是著名词人,但鉴赏力非凡。他将五十首词把玩再三,说 :“只三句绝佳。”赵明诚忙问是哪三句,对方答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可见,在写词的道路上,赵明诚较妻子更逊一筹。

后来,北宋党争激烈,赵明诚不得不罢官离京,夫妇二人屏居青州故里十年,潜心研究金石,共同勘校,整理题签。饭后时常坐在归来堂中烹茶、读书。可以说,在那段岁月里,是夫妻二人琴瑟相和的美好时光。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钦宗靖康之难(1127 年)成为李清照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金兵南侵,北宋灭亡,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掠到了北方。金兵南侵第三年,赵明诚病逝,李清照一个人带着金石文物颠沛流离。在战火中,金石文物损失大半。

李清照晚年,不仅经历了婚姻上的变故,而且愈发孤单。因此她的词风发生了巨大变化,将愁苦惨淡的情绪寄托在词作里。《声声慢》的开头便表达了她全部的心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的词都是从心底流出的,是她一生从少女、少妇再到晚年的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李清照认为,“词别是一家”。有很多的大诗人,像欧阳修、苏轼、王安石,虽然也写词,但都不是本色当好,只是被截成长短不一的诗句,所以在她的《词论》中,“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毫不客气地指出柳永、苏轼、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等一干词学大家的短板,显示了一位女子在词的创作方面独特的理论见地。要知道对前辈提出批评,需要巨大的勇气,所以我们说,李清照在面对生活时是一位强者,在进行词的创作时,依然具有独立的个性。面对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奇女子,人们是由衷佩服的。王灼《碧鸡漫志》认为,李清照“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李调元《雨村词话》称赞李清照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本文摘自《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双桂女
  • 张秋生
  • 泉水涓涓
  • 陆吾
  • 顺其自然者
  • 何伯良
  • 人参果
发送

7条评论

  • 谢谢人参果老师关注支持!顺致夏日幸福安康!
    2021-06-04 11:02:59 0回复
    0
  • 谢谢顺其自然者老师关注支持!顺致夏日幸福安康!
    2021-06-03 12:48:21 0回复
    1
  • 谢谢陆吾老师关注支持!顺致夏日幸福安康!
    2021-06-03 12:47:26 0回复
    1
  • 谢谢泉老关注支持!顺致夏日幸福安康!
    2021-06-03 12:46:41 0回复
    1
  • 谢谢张秋生老师关注支持!顺致夏日幸福安康!
    2021-06-03 12:46:10 0回复
    1
  • 谢谢双桂女老师关注支持!顺致夏日幸福安康!
    2021-06-03 12:45:09 0回复
    1
  • 我们这些人要真正读懂宋词已不可能了,留给年轻人吧。
    2021-06-03 08:13:19 0回复
    1
  • 71871
    积分
  • 6390
    博文
  • 18473
    被赞

个人介绍

1941年生于常州,现退休,信仰坚定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