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孙子兵法——吴文化的阳刚血性

安文 最后编辑于 2021-05-02 13:33:16
13143 3 12

孙子兵法——吴文化的阳刚血性

安文

  有一种误解,以为吴文化就是阴柔的小桥流水人家、风花雪月软语。其实,世界首部、至今仍为巅峰之作的军事战略百科全书孙子兵法,就是吴文化阳刚血性的灵魂。

一、吴文化的阳刚血性孕育了孙子兵法

史书文献都将孙武和吴联称。《吴越春秋》曰:“孙子者,名武,吴人也,善为兵法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称《孙子兵法》为“吴孙子兵法”,著录为“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汉书•刑法志》:“雄杰之士因势辅时,作为权诈以相倾覆,吴有孙武,齐有孙膑,•••皆禽敌立胜,垂著篇籍”;《史记•律书》:“自是之后,名士迭兴,晋用咎犯,而齐用王子,吴用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土”,都明确将孙子视为吴人,将《孙子兵法》看作吴越兵学文化杰出成就。而出身军事世家的孙武,为何弃经济发达、文化先进的山东大国齐,投奔相对落后的新兴江南小邦吴?

1、孙子兵法为吴强国争霸而作
    东汉曹操著《孙子略解》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孙子者,名武,为吴王阖闾作《兵法》一十三篇;唐《孙子兵法》注家陈眸云:“孙武以书干阖闾……庶必见用”;宋梅尧臣、清毕以殉等注释《孙子》都一致肯定孙武为满足吴王阖闾强国争霸政治需要而著兵法十三篇。

吴自泰伯建国之后,一直是偏居在东南方的长江以南、太湖流域之北的一个小国。经过世代努力,直到公元前586年泰伯第十九世寿梦时,加强与晋等中原先进国家交往,学习先进经济、文化、军事和政治知识,引进人才,吞灭周围一些小国,联晋伐楚,气象一新,国势渐盛。孙武周敬王三年(前517 年)左右奔吴时,吴是一个称霸欲望强烈、正在大力向外军事扩张的新兴小国。而周敬王五年(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刺杀吴王僚自立为王,即吴王阖闾,“始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吸引了伍子胥等大批人才,大大加快了振兴吴国、与楚抗争的步伐,正是这种不畏强权,敢于挑战老大,追求后来居上的吴文化精神,让孙武认定可以在此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因而隐居罗浮山之东(浙江吴兴县西北),以吴国为“用武之地”,从吴国国情出发,潜心钻研强兵、争战、取胜之道兵法,待机施展抱负。

阖闾三年(公元前512年),伍子胥七荐孙子(《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下同),孙武献上兵法十三篇,阖闾看后十分赏识:“其意大悦”,并要孙武演练宫女以验,留下了三令五申的千古绝唱。正是孙武针对吴国实际国情提出的一整套强国争霸韬略为吴王接受重用,即阖闾的政治需要和吴国军事形势,孙子兵法才应运而生,这在齐等其他国家是不可能的。

 2、孙子兵法立足于吴越争战
    现存《孙子兵法》近六千言中,多次提及“吴、越”之争,将越国视为吴国主要的战敌之一。 《孙子兵法•九地篇》云:“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指明吴、越“相恶”的政治背景;《孙子兵法•虚实篇》云:“以吾度之,越之人之兵虽多,亦受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不仅点明吴、越相争,且化解了越国兵多优势。可见,《孙子兵法》立足于吴越争战,是南方地区军事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与思想升华 。
    3、孙子兵法吴军政特征鲜明
   当时各国正规军队一般编制系统是《周礼•夏官•小司马》所称的“军、师、旅、卒、两、伍”的六级,晋军可谓典型代表。齐军实行军、旅、卒、小戎、伍五级编制,“故五人为伍”、“故五十人为小戎”、“故二百人为卒”、“故二千人为旅”、“故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而《孙子兵法》提到的军队编制基本是“军、旅、卒、伍”四级,即“军”、“旅”、“卒”、“伍”为吴国特有。其中“伍”五人,卒百人,“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旅”千人,“十行为一嬖大夫”;“军”万人,“十旌为一将军……万人以为方阵”(《国语•吴语》、《左传•哀公十三年》)。《孙子兵法•谋攻篇》云:“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明显表明《孙子兵法》的吴军事文化属性。 
        4、孙子兵法具有水文化环境特征

《禹贡》称吴所在的扬州特点是“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厥土惟涂泥”(草很茂盛,树很高大,土是潮湿的泥);《汉书•地理志》称:“江南卑湿,丈夫多夭”。可见,当时吴地地形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卑湿泥泞,江河湖泊纵横,草木茂盛等等。因此,吴文化与水密不可分。孙武将孙子兵法进献给阖闾,为吴强国称霸服务,(《孙子兵法•谋攻篇》)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当然要知已,用兵要从南方实际地形地理环境出发,因此,孙子兵法所指用兵的地理环境,许多与史籍所载吴地地理环境相同,是军事领域的吴文化。

《孙子兵法•行军篇》着重论述了江河作战的原则:“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通过盐碱沼泽地带,要迅速离开,不宜停留;如在盐碱沼泽地带与敌军遭遇,那就要占领有水草而靠树林的地方。这些是在盐碱沼泽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孙子兵法•九地篇》:“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音[pǐ])地。”《孙子兵法》有关“处山之军”、“处水上之军”以及“处斥泽之军”的行军屯驻要领,多基于吴地的山林、河流和沼泽特定作战地理条件制定的作战方针,吴地就是《孙子兵法》用兵的重要土壤。
    孙武还常以水喻兵,如《孙子兵法•虚实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等等,以吴地水环境特点,向吴王阖闾点解兵法,给《孙子兵法》烙上了吴文化的深深印记。
    孙子兵法塑造了具有吴文化特色的阳刚血性

1、破除传统军礼陈规

西周时期,中原国家确立了礼乐文明,以规范社会各阶层人士行为,在军事领域表现为“军礼”。如交战时,双方要约时约地正面列阵作战,战后不能灭其国等,其代表作是是周的兵法《司马法》。它不仅叙述了军事理论,而包括军法、军礼、军事条例、条令等典章制度,具有军事教典性质。如“逐奔不过百步”(追逐逃跑者不能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追赶败退军队不能过九十里),“是以明其礼也。”而《孙子兵法》主张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并兵一向、千里杀将等等,与中原“以礼为固,以仁为胜”之经典“军礼”完全不同,摆脱了传统束缚,否定了传统“军礼”兵学,对传统军事理论作了、符合历史潮流的大胆的创造性革新,推进了中华军事科学的发展,使其发出了灿烂不灭的光辉。显然,《孙子兵法》是吴文化兵学风格始作俑者,集中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
    2、集中优势力量以弱胜强

吴军事力量当时在数量整体处于劣势,因此,一方面主张要慎战,战前必须进行知彼知己、五事七计的庙算,得算多,稳操胜券才能用兵;另一方面强调要善战,如《孙子兵法•谋攻篇》说:“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即通过在局部和短期集中兵力取得相对优势的战略,克敌制胜,以弱胜强。

3、全面战争攻心为上

《战国策•韩策三》载:“而攻心不如吴”,说明孙武率领的吴军享有善于攻心的盛名。《孙子兵法•谋攻篇》云:“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子兵法》在当时各家兵法首先提出伐兵和攻城并非战争的全部,甚至不是其主要形式,伐谋”、“伐交”,以及政治战、经济战、军需供应战更为重要。可见,孙武在全世界上首先提出战争是总体战、系统战、供应链战,而且将伐谋攻心放在首位,刘邦四面楚歌不过是吴军事文化特色的运用。

4、兵者诡道以智取胜

自古以来,江南盛产师爷、幕僚、谋士,晚清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甚至袁世凯的参谋长,无一不是常州人,这与《孙子兵法》强调“兵者诡道”,倡导智斗,使之成为吴军事文化显著特色不无关系。《孙子兵法•始计篇》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又如《孙子兵法•军争篇》说:“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如果说处事智慧是吴文化鲜明特色,那么吴军事文化阳刚血性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以九智一勇为特色,手无缚鸡之力的韩信战胜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秘诀在于他很好传承了吴军事文化的这一特色。

5、助吴称霸

孙武不同于纸上谈兵的军事理论家,他对吴文化的深远影响,就在于其彪炳史册的军事实践。孙武自28 岁离齐奔吴,到公元前480年(一说公元前470年)去世,他的人生轨迹主要在吴强国称霸的战场上,辉煌业绩均创于吴,孙子兵法是经过无数军事实践检验的关于战争规律的科学。孙武率吴军“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公元前506年吴楚栢举大战中,孙武运筹帷幄,指挥吴军五战五胜,乘势追击,破楚入郢,将吴疆域拓展到今安徽舒城、六安、潜山、巢县一带。公元前494年,孙武辅佐夫差南下伐越,在夫椒(今常州椒山)大破越军,困勾践于会稽山,越臣服于吴。后又北上攻齐,公元前484年在艾陵大破齐军,俘获齐军主将及战车八百乘、甲盾三千,使吴在公元前482年的诸侯黄池盟会压住晋,争得霸主地位。“古者有以王者、有以霸者矣,汤、武、齐桓、晋文、吴阖庐是矣。”《吕氏春秋卷八• 仲秋纪 简选》。

因此,新时代我们弘扬吴文化,应当把孙武和孙子兵法放在与世界最伟大的战略家和人类文明最璀璨明珠相称的地位,作为吴文化最有特色的宝贵精神财富研究和传承。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孙子兵法》是孙武于阖闾三年(公元前512年)在阖闾王城,即今常州雪堰阖闾城献给吴王阖闾而面世的,而吴越夫椒决战也在常州,因此,常州人在研究和传承孙子兵法方面,应该有更大的责任和担当。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芝麻汤圆儿
  • 双桂女
  • 西江月
  • 陆吾
  • 人参果
  • 泉水涓涓
  • 顺其自然者
  • 何伯良
  • 张秋生
  • 龙潭清泉
  • 八月小龙
  • 善舞
发送

3条评论

  • 祝五一快乐,一起珍惜当下每一天,每一秒。
    2021-04-30 17:45:24 1回复
    0
  • 研究和传承《孙子兵法》具有现实意义。
    2021-04-30 10:10:28 0回复
    0
  • 不甘落后、不畏强权,敢于挑战老大,努力后来居上的吴文化精神
    2021-04-30 09:20:50 0回复
    0
  • 22397
    积分
  • 1665
    博文
  • 7335
    被赞

个人介绍

河海大学退休教师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