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写过很多和“月”有关的诗句,“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万里瞿塘峡,春来六上弦”,“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等等。
那么,究竟杜甫的哪一首“吟月”诗才最高明呢?恐怕要数《月·四更山吐月》了。因为杜甫曾经写过好几首以“月”为题目的诗,为了区别,我们不得不在题目中加上相关诗作的头一句。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
这首诗,有一丝淡淡的悲凉气氛,已经四更天了,年迈的诗人杜甫,依然不能成眠,独自看着窗外清冷的月光,愁思涌动。其中最绝妙的是开头一句,被苏轼评为“古今绝唱”,月亮从山后缓缓升起,被作者拟人化地用了一个“吐”字,便越发觉得生动形象。也正是因为苏轼才喜欢杜甫的这句诗,便将这句诗“偷”到了自己的诗中,并且一下子写了五首,也就是著名的《江月五首》——
杜子美云: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此殆古今绝唱也。因其句作五首,仍以“残夜水明楼”为韵。
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
二更山吐月,幽人方独夜。可怜人与月,夜夜江楼下……
三更山吐月,栖鸟亦惊起。起寻梦中游,清绝正如此……
四更山吐月,皎皎为谁明。幽人赴我约,坐待玉绳横……
五更山吐月,窗迥室幽幽。玉钩还挂户,江练却明楼……
杜甫的一句“四更山吐月”,让几百年后的苏轼诗兴大发,一口气写下五首“江月”,可见这句诗确实太高明。事实上,不仅苏轼“偷”了杜甫的这句话,百年之后的辛弃疾,也将杜甫的这句诗,化用到了自己的词中——
生查子·山行寄杨民瞻
昨宵醉里行,山吐三更月。不见可怜人,一夜头如雪。
今宵醉里归,明月关山笛。收拾锦囊诗,要寄扬雄宅。
山,不是杜甫眼前的那座山,也不是苏轼在江边看到的那座山,但却是同样的意境,清冷的月从山后徐徐升起,让诗人和词人心里,有了同样的感慨和悲凉。
南宋还有一位名叫刘克庄的诗人,干脆将杜甫的“四更山吐月”,当做自己一首诗的题目,为“四更山吐月”作出了更全面的诠释,“夜景沉沉寂,高城忽四更。山收霾净尽,月吐魂初生。已过三通鼓,犹残二尺檠。始疑千嶂合,徐觉半窗明。顾兔空留照,荒鸡太少情。应须烦玉斧,缺处更修成。”
杜甫用一句“四更山吐月”,将一千多年前那个美丽的月夜,永远定格在文学长河之中,创造了最经典的“咏月”诗句,连苏轼和辛弃疾都争相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