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下课后步行走在北直街上,思绪还沉浸在课堂的内容中。教授这课的张浩典老师熟知常州的历史沿革,风物人情,博闻多识,风趣诙谐,令我接收了许多新知识,值得一听。
时间尚早,便顺路拐进大庙弄,准备去参观一下中山纪念堂。
如果不是本地人,肯定不知道在这繁华的楼房林立闹市的之中会矗立着一座省级保护文物——中山纪念堂。行走四五十米后在北侧就看到这座古代建筑。在门前空地上停着几部汽车,路上行人车辆往来匆匆,没有人朝这座建筑投去一瞥,在夕阳的衬托下,这座建筑越发显得古老与寂寞。
我静静地欣赏着这座建筑,顶部的歇山顶结构让它显得很庄重有气势,从第二重檐开始用了青砖水泥材料,在此进行了改造,使得两侧飞檐变成了水泥拱顶,显示出了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门廊由四根花岗岩石柱支撑,门前有两座威严的石狮。殿内展示的是改造中山纪念堂的资料及孙中山相关文字图片。
中山纪念堂的前身它是常州城隍庙,是古时常州城八庙之一,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已有1300多年历史,只是由于时代变迁,多次被毁,又多次修建。直到1933年为纪念孙中山,它改为中山纪念堂。
我更倾向它作为城隍庙。所谓城隍者,是保护城池的神。古时的城隍庙应该是香火旺盛,是凝聚传承常州地方文化之处。
在纪念堂西首保留着一棵距今近300年的古银杏树,树干高大粗壮,布满瘤结,给人以饱经沧桑的感觉。此时每个枝干绽出叶芽,显出勃勃生机。我望着这棵古树,不禁感慨,这应该就是我们城市的象征,一个历经沧桑磨难却依然焕发蓬勃生机的城市和民族。
已到下班时间,门前马路上更加热闹,年轻人身着时尚的服饰脚步匆匆。城隍庙像一个上世纪的老人,静静地坐在那里见证了常州沧海桑田的变迁,它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波澜。
感受它的独孤,我内心感慨。记得儿时我们住在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城市里,却向往并奔向高楼林立的城市,等我们厌倦了钢筋水泥的世界,想回到巷子幽深日子细长的日子时,却发现我们丢失了它们,那个承载着我们儿时回忆的故乡。
城市的变迁如同河流的奔涌,向前行进总会冲刷掉一些原有的东西。好在我们现在认识到了这一切,希望多保留一些城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