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台风”】科学信息相关报道
子午工程助力“太空台风”的发现
近日,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建设团队之一——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张清和教授以其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王赤院士团队合作,首次在北极上空发现了类似台风的“太空台风”,这一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并被《Nature》选为研究亮点,引起了全球科学家关注和国内外知名媒体争相报道。
我国子午工程南极中山站高频雷达在该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研究过程中,子午工程南极中山站高频雷达及其它南北半球极区广覆盖的超级双子极光雷达网(SuperDARN)联合提供了全球极区电离层大尺度对流的观测,为探究 “太空台风”的对流特征提供了观测依据,也为该现象的南北极半球不共轭特征提供了观测支撑。
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负责建设的子午工程南极中山站高频雷达建成于2010年,并于当年加盟了国际超级双子极光雷达网(SuperDARN)国际组织,且与所有SuperDARN雷达实现了数据的准实时共享。与此同时,子午工程二期将在我国和南北极地区建设包括三站式高频雷达在内的192台设备,开展多台站、链网式、多要素和多手段的空间环境监测,这将对了解“太空台风”等空间环境中的灾害性空间天气的变化规律,促进对地球空间系统和多圈层耦合研究,提升我国空间天气领域的原创性科学研究能力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图1 太空台风示意图
图 2 太空台风的形成机理示意图
图3 子午工程南极中山站高频雷达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太空台风”
北京时间2月22日18点,《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教授张清和领导的国际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并被《自然》(Nature)选为了研究亮点。该研究中,科学家首次在地球极区电离层与磁层发现了类似台风或飓风的现象,并将其命名为“太空台风(Space hurricane)”,且揭示了其形成机制。
“太空台风”示意图(研究团队供图)
低层大气中发生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或飓风。令科学家好奇的是,在地球或者其他行星的高层大气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现象?
在空间科学家看来,与低层大气的中性粒子环境不同的是,高层大气(磁层和电离层)属等离子体(带电粒子)环境,如果真的存在台风或飓风现象,将预示着一次非常高效率的日地能量耦合过程。“发现高层大气的这种特殊现象,将更新人们对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的认识。”张清和告诉《中国科学报》,“因此,全球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寻觅它的踪影。”
不过,由于高层大气空间浩大、环境恶劣,长期以来这一区域内观测缺乏,类似台风或飓风的现象一直没有现身。
针对这一科学挑战,近年来张清和带领团队与国内外研究者合作,利用系列先进的观测设备或装置以及计算机数值模拟,展开了系统研究。研究团队所采用的“利器”包括月球轨道卫星、电离层卫星和我国南北极地面台站等,以及中科院空间中心对相关事件的高时空分辨率三维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磁流体力学模拟。
2014年8月20日出现在北极的一种巨型极光亮斑引起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当时,正处于一次长时间的地磁极端平静条件下,地球北极磁极点附近出现类似于台风气旋状的极光亮斑结构,其水平尺度超过1000公里。
“通常情况下,磁极点附近的极盖区是没有明显极光的,极光大都发生在纬度较低的极光椭圆内。”张清和指出,“而它的亮度比极光椭圆内的极光要强得多,所以显然这个亮斑不是我们见过的极光。”
更为全面地观测数据表明,该结构伴随有明显的强的亮斑状上行场向电流、强等离子体对流涡旋剪切、离子上行、局部电子温度上升1000K 以上、先负后正的双极磁场结构、沉降电子被加速到10keV以上、堪比超级磁暴的电子沉降能通量等特点。
对此,研究人员认为,其与台风或飓风的特征非常类似,包括中心处“台风眼”的等离子体速度接近为0、预示着磁场存在圆形扰动等。因此,他们将这一从未观察到的新现象命名为“太空台风”。
DMSP卫星的极光和AMPERE的场向电流观测图像。图像被投影在地磁与磁地方时坐标系中,是从北极上空往下看的效果。(研究团队供图)
该事件期间,中科院空间中心三维磁流体力学模拟的场向电流分布在磁层的三维切片图和在电离层的投影图以及部分磁力线的三维分布图。(研究团队供图)
研究人员还经过进一步观测与模拟对比分析揭示了“太空台风”形成的机制。这一长时间极端平静期内,发生在地球高纬磁层顶的较为稳定的尾瓣磁场重联及其引起的磁力线或磁流管的演化,促使在地球北极的磁极点上方的电离层与磁层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顺时针旋转的漏斗形磁螺旋结构。该结构形成了太阳风带电粒子直接进入地球中高层大气和电离层离子上行和逃逸至磁层的通道,极大提升了太阳风-磁层能量的耦合效率。同时,该结构所引起的极端空间天气环境也能直接影响相关区域内的无线通讯导航与定位、超视距雷达探测和卫星的正常运行等。
“太空台风”的形成在极区电离层和磁层的示意图(研究团队供图)
张清和表示,这一研究表明,在极端平静地磁条件下,极区仍可能存在堪比超级磁暴活动时的局地剧烈地磁扰动和能量注入现象,这更新了人们对极端平静条件下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的认识。
张清和为该研究论文的第一和通讯作者,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研究员张永良及中科院空间中心研究员王赤团队等做出重要贡献。该项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子午工程和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等项目支持。
论文DOI:10.1038/s41467-021-21459-y
欧美专家紧急关注!
中国首先发现“太空台风”,或让你的导航不准
2021-03-06 16:09
欧美专家紧急关注!中国首先发现“太空台风”,或让你的导航不准
在每年夏天,我国东南沿海都会遭遇台风的袭击,这种出现在低层对流层中的天气系统所到之处能带来大风大雨等激烈天气,那高层大气中是否也会出现“台风”?近日,我国空间物理学家、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张清和教授率领的国际研究团队,首次在北极上空发现了类似台风的“太空台风”。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被《自然·通讯》在线发表,并被《自然》选为研究亮点,引发了全球科学家的关注。
2014年8月,通过卫星对极地上空大气层的观测,科学家回顾性分析中发现了了北极上方几百公里处有非同寻常的波动——这次事件发生在2014年8月20日,卫星在北极磁极点附近记录下了类似台风气旋状、宽度超过1000公里的极光亮斑,这是非同寻常的现象。这是因为极光大都发生在纬度较低的极光椭圆内,磁极点附近的极盖区通常不会有明显的极光。而这次亮度比极光椭圆内的极光还强,可以肯定不是人们日常见到的极光。
由卫星记录下的极光亮斑
对此,我国山东大学的科学家们与国内外学者展开合作,利用先进的观测设备和计算机数值模拟展开了系统研究,最终,大家发现这一现象具有与台风非常类似的特征——包括1000公里宽的圆形的等离子体对流和速度为零的“台风眼”、圆形的磁场扰动、强电子“雨”等,但这一现象位于北极上方几百公里处,许多方面类似于我们在地球低层熟悉的台风。雷丁大学的太空科学家迈克·洛克伍德(Mike Lockwood)教授表示,之前,大家还不确定是否存在太空等离子体风暴,因此用如此惊人的观察来证明这一点是十分不可思议的。
太空台风的模型
研究者指出,这种惊人的太空台风与巨大的能量有关,而这些太空台风必须通过异常巨大且快速的太阳风能和带电粒子向地球高层大气的转移而产生。行星大气中的等离子体和磁场存在于整个宇宙中,因此研究结果表明,太空台风应该是一种普遍现象。
之前,除了地球的对流层,科学家们在火星、木星和土星的低层大气中也观察到了类似台风这样的天气系统存在,而在太阳大气层中还观察到了巨大的太阳龙卷风。但是,以前从未发现过在行星高层大气中存在太空台风的情况。现在,研究小组分析发现,地球电离层中出现的太空台风不仅沿逆时针方向快速旋转,并且在边缘附近具有较强的流动切变:其一侧有着强烈的日向流量(最大达到2100 米 / 秒),另一侧则有着强烈的逆日流量(最大达到 800米/ 秒),这些流动切变产生电离层流的循环,这与意味着内部独特的结构,这表明与对流层台风之间还是有一个独特的区别,同时太空台风还具有多个螺旋臂,持续了将近八个小时,然后才逐渐分解。在太空台风的中心附近,沉淀的电子基本上被加速到〜10 keV。虽然极度安静,但太空台风仍将大量能量和动量沉积到电离层中。
那为什么之前大家没有发现类似的太空台风?事实上,科学家们发现,这种太空台风发生在地磁活动低的时期。与低层大气的中性粒子环境不同,高层大气(磁层和电离层)属等离子体(带电粒子)环境,如果真的存在台风现象,将预示着一次非常高效率的日地能量耦合过程。然而,在极端平静的地磁活动条件下,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的能量耦合非常弱,几乎被人们忽略,此前也很少在这些区域布设相关地磁活动监测设备。高层大气空间浩大、环境恶劣、观测缺乏,因此之前没有觅得“太空台风”踪影。
而事实上,在长时间极端平静期内,发生在地球高纬度的磁层与太阳风相互作用及其演化,促使在北极磁极点上方的电离层与磁层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漏斗形磁螺旋结构。这个结构形成了太阳风带电粒子直接进入地球中高层大气、地球带电粒子逃逸至磁层的通道,极大提升了太阳风-磁层能量的耦合效率。这一研究发现指出,即便是在极端平静地磁条件下,极区仍可能存在堪比超级磁暴活动时的局地剧烈地磁扰动和能量注入现象,这更新了人们对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的认识。
这一事实表明,太空台风在我们的太阳系内外可能更为普遍。这突出了改进对空间天气的监控的重要性。因为太空台风可能造成的极端空间天气环境,可能直接影响相关区域的卫星和火箭的正常运行,也能给相关航线的飞机乘客带来较大辐射剂量。同时,太空台风也将直接影响相关区域的卫星通信、导航和超视距雷达探测等,造成信号的剧烈扰动,甚至丢失。因此,这个新发现的太空台风也给人类未来的太空探索之旅提出了挑战,还可能波及到普通人的生活,在未来还有机会发现更多的“太空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