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百姓春节、元宵节等节日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鱼。无论红烧、清蒸、炖汤,鱼象征着“年年有余”的好兆头。
在鱼类美食中,重庆水煮鱼别具一格。一大盆端上桌就“气势逼人”,入口后又在舌尖留下丝丝震颤和麻木。而它的发源也不同寻常,来自一次对祖传手艺的改良,甚至颠覆。
在重庆渝北区,王氏一族祖传的活鱼烹饪技艺历史悠久。王氏平日务农,兼做乡宴厨师,尤擅烹饪鲜鱼,四邻乡亲每遇红白喜事,争相上门邀请王氏主厨。
这门技艺传到了家族第三代王明庆,这个年轻人却另有打算。爷爷和父亲是当地有名的红烧鱼大厨,做鱼习惯先炸后烧,他却觉得这样做的鱼不嫩,也不符合重庆人吃辣的口味。
1987年,37岁的王明庆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店做鱼。鱼不炸不烧,片成条状,直接下锅煮熟,再用辣椒、麻椒、姜、蒜等配料制成鲜香麻辣的汤汁,让热油和热汤与滑嫩的鱼肉碰撞出麻香味。
他把这种鱼叫水煮鱼。
2月2日,王明庆展示刚出锅的水煮鱼。新华社记者王晓曈 摄
在他和妻子罗良群的夫妻店里,只能摆下4张桌子,两人包揽了买鱼、下厨、打扫卫生等所有工作。
王明庆当时体重215斤。一个食客对他说:“现在很多餐馆都以老板名字命名,看你这身材,店名叫王胖子,肯定能火。”
王胖子水煮鱼一经推出,真的火了。不少食客觉得这种新式做鱼方法味道特别,回头客很多。店内一天接待40多桌客人。因为临近机场,许多食客把这里作为离开重庆前最后一餐和回家第一餐的“打卡点”。
小店的火热带动了附近的餐饮生意。王明庆动员身边亲戚朋友一起做水煮鱼,还无偿上门传授自己苦心钻研的做鱼技巧和经营经验。20世纪90年代起,在他的店周围,雨后春笋般开起了大大小小的水煮鱼店,形成了重庆著名的“水煮鱼一条街”。
2007年,渝北区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水煮鱼之乡”称号。2009年,水煮鱼被列入渝北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月2日,王明庆(右一)在后厨指导徒弟陈力。新华社记者王晓曈 摄
几十年来,王胖子水煮鱼店面几次扩大,员工也增加了不少,但鱼的味道和做法,都原汁原味地留在了每一道水煮鱼里。“做了几十年,没什么秘制配方,主要就是靠经验。”王明庆说,“看一眼鱼的大小就知道要放多少汤,一条活鱼从宰杀到上桌,只需要10分钟。”
作为重庆水煮鱼非遗美食传承人之一,王明庆只开了这一家店。街区房屋拆迁改造,水煮鱼一条街上的店,不少都搬到了生意更好的闹市区,可王胖子水煮鱼酒楼的牌匾,却一直亮着。王明庆说:“这一带是渝北水煮鱼发源地,我舍不得离开。”
女儿王海燕从小就耳濡目染地学会了父亲的手艺。“女儿现在做得比他好。”妻子罗良群笑着说,现在一家人过年聚餐,水煮鱼可以交给女儿掌勺了。
记者:王晓曈、周文冲
编辑:李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