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
厉害角色
遵从一个人的领导地位
我们让他
“执牛耳”
敬服一个人硬核的实力
我们赞他
“大牛”
描述矍铄的精神和飞扬的神采
我们说他
“牛气”
形容一件事情的关键核心
我们称它
“牛鼻子”
命名一波大家都能发财的利好行情
我们叫它
“牛市”
......
总之
中国牛
相当牛
牛
象形字
甲骨文的
“牛”
中间一竖表示牛面
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
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牛
大牲也
——《说文》
牛,件也
件,事理也
中国牛
牛,只吃草
却长得体型壮硕,力道十足
是农耕和运输的好帮手
而且牛本身是优质的肉奶来源
它也因此
在华夏文明历史长河中
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许多文字
都与“牛”这个物种
息息相关
甲骨文中
牛和农具耒(lěi)结合
形成了“物”字
牛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在这个字中显露无疑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说文》
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神农炎帝
被塑造成牛首人身
因《易经》理论中
“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
所以牛成为了“镇水”的法宝
牛的主人也因牛得福
“牛郎织女”邂逅的千里姻缘
也是因“牛”而起
雍正皇帝在登基之前
为了标榜他的农桑情怀
还特意请画师塑造了
他与耕牛在一起的耕种景象
在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中
牛耕遍了华夏大地的山山水水
用自己的辛劳与奉献
讲述了无数“牛”的故事
也种下了绵延千年
属于“牛”的文化与精神
牛脾气
“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
牛
任劳任怨,勤勤恳恳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牛,甘于奉献
却也有着自己的原则与脾气
执着己见“顶起牛”来
那也是不得了
牛
性情温和
与人有着相似的情感表达
古时有
“齐景公断齿不责晏孺子”的典故
舐犊情深
成为父母深爱子女的形象比喻
“若知牛乎?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牟然而鸣,黄钟满脰。抵触隆曦,日耕百亩。往来修直,植乃禾黍。自种自敛,服箱以走。输入官仓,己不适口。富穷饱饥,功用不有。陷泥蹙块,常在草野。人不惭愧,利满天下。皮角见用,肩尻莫保。或穿缄滕,或实俎豆,由是观之,物无逾者……”
牛的美好品质
也成为了古代文人
自我期许和寄托志向的意向
柳宗元的《牛赋》
韩滉的《五牛图》
是其中的传世经典
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牛”的底气延绵不绝
华夏大地,“牛人”辈出
传承“牛”的精神
牛!牛!牛!
新时代
“牛”的精神也有了
新发展
2020年1月18日傍晚,84岁的钟南山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
他们是为民服务的
“孺子牛”
2020年初,疫情爆发
无数的医务工作者、志愿者
奔赴一线
以生命托举生命
先后取得了武汉保卫战
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
生命的奇迹
2020年11月2日,第三代杂交水稻测产,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双季稻亩产突破3000斤!
他们是创新发展的
“拓荒牛”
中国的“牛人”
脚踏实地
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
不仅解决了14亿中国人的
“吃饭问题”
更在世界各地普及技术
为社会进步与世界和平
做出了贡献
中国的“牛人”
仰望星空
嫦娥五号九天揽月
天问一号探访火星
......
还有许许多多
举世瞩目成就的实现
靠的就是
敢闯敢干、探索求新的“牛劲”
他们是艰苦奋斗的
“老黄牛”
2020年
我国完成了
全面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克服疫情影响,抵御洪涝灾害
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
率先实现正增长
……
这些成就
正是无数中华儿女
发扬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
一件接着一件干
一代接着一代拼
一点一滴累积而来的
时光流转
我们迎来
农历新年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
告别实“鼠”不易
迎来“牛”转乾坤
让
中国牛
继续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