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2月16日电(记者周润健)
公历2021年,中国农历辛丑年,也是十二生肖中的牛年。民俗专家表示,从古至今,牛与中国人的生活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具有多重象征意义。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牛,根植于数千年来中国农耕文明的丰厚沃土,与中华民族结缘深厚,历代社会生活、文学艺术、信仰崇拜中无不留有牛的身影和故事。可以说,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发展中,牛已成为社会化的动物,被赋予了丰饶的生命和丰富的象征意义。
2月5日,中国第十四届生肖画及国画优秀作品展在天津市河西区文化中心美术馆开展,这是参展作品《牧牛图》。(新华社记者周润健摄)
牛是“吉祥”的象征。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便视牛为吉祥之物并当做神来崇拜。古人认为,气宇轩昂的牛最具灵性,可与天地神灵沟通,每遇征伐、狩猎、祭祀、农耕、疾病、婚丧等重大事件,往往用牛的肩胛骨进行占卜,祈求福祉,避祸驱邪。
牛是“力量”的象征。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人类无法与变幻莫测的大自然相抗衡,人们的生活乃至生命经常受到大自然及猛兽的威胁或危害,然而牛的出现却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用牛耕垦、负重、往来交通、行军布阵……体硕强健的牛,渐渐成为人类力量的载体,象征着威武雄壮,牛劲十足。
在天津美术馆展出的雕塑作品《福牛》。(新华社记者周润健摄)
牛是“五谷丰登”的象征。牛为“六畜之首”,“牛马年,好种田”是广大农民的美好期盼,民间“鞭牛迎春”的活动,表达出希望借助春牛祈求风调雨顺、人寿丰年的美好愿望。
牛,作为数千年来温良敦厚、勤劳淳朴的动物,被赋予了中华民族的美德,成为“踏实和奉献”的象征。
罗澍伟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牛是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代表,有着勤恳踏实、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寓意。夸奖他人时,总会说像“老黄牛”一样。这种“老黄牛”精神不是没有目标的蛮干,而在于顽强和耐力,在于找准方向后的坚持和不懈。
除了实干苦干,牛还甘于奉献。鲁迅先生说过“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鲁迅先生也始终以牛为榜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天津市河东区郝记剪刻纸花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尚君创作的生肖牛作品。(尚君本人提供)
在中国,“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黄牛”是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是底蕴深厚的思想境界,并被时代赋予了“为民服务”“创新发展”和“艰苦奋斗”的深刻内涵。
回首不平凡的2020年,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扬“三牛”精神,才最终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胜利。
罗澍伟表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全面擘画之年,因此这个牛年意义不同寻常。当前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需要继续发扬“三牛”精神,鼓足“牛劲”,充满“牛气”,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坚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