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知识和兴趣爱好筑建小康
古有人人向往的陶渊明永无纷争,永世和平的桃花源,今有新社会温饱有余,文明和谐的小康生活。高楼林立的乡镇,灯红酒绿般紧跟城市的繁华,四通八达的交通,发展迅速的电子科技、网络信息,乡村公园更如雨后春笋般建设起来,生态环境美的让人羡慕的乡村,让农村人在工作之余有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享受心旷神怡的自在。
农业的科技化发展,带动养鱼养蟹的发展,果园的多品种种植,真正是春赏百花,夏摘硕果,农家乐的生活让城市里的心生向往。个人认为,小康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的繁荣,还应该有文化知识和兴趣爱好去筑建小康。
在四五十年前,那时的社会很多家庭并不富裕,尤其在农村,粗茶淡饭都勉强的日子,能让子女进学校读书的很少,为了争工分争口粮,很多人家孩子辍学,下地务农了,或是去学门手艺以求有一技之长傍身,以期能养活一家老小。劳碌了大半辈子的人,在颐养天年的年纪,不愁吃穿,空闲有余,有相当一部分人开始追求精神领域的丰富生活。
有学书法、学山水画的老人,楷书隶书草书学的津津有味,画鸟画山学的专心如醉。书法绘画这门功课,不光需要持之以恒的心态坚持下去, 还需要有专业人氏指点,有个好老师领进门才是关键。郑陆文化中心,成立了老年大学,请来了专业水平的书法、绘画、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诗词,老师来教课,让有兴趣学的老年人相聚一堂,在学诗书画的过程中,交流心得,提升素养,每年举办的书画展,吸引着更多的爱好者加入。诗词小报,所刊登的作品,不光是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和普及,同时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
还有的学员通过学习,艺术水平得到飞速提高,加入了市的诗词协会和书画协会,并在相关的比赛中获得奖项。“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时代,这样的生活状态,才是完美的小康社会。
不仅有书法、绘画,兴趣课程,还有智能手机课,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学习如何P图,制作短视频,如何给视频配字幕,让老年人也能紧跟时代发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融入电子产品的新兴潮流。
在焦溪,有不少中老年人喜欢戏曲,成立了民间戏曲协会,喜欢戏曲的有空就欢聚一堂唱一曲。戏曲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小的时候公社里还有戏馆,也跟随大人看过不少戏,后来戏馆变成了影院,电影增多而戏曲的演出在飞速减少,现在想要看一场完整的戏剧的机会少之又少。真的很怀念以前有戏看的童年。
成立戏曲协会,将曾经的经典曲目、生旦净未搬进了老年戏迷们生活的空余时间里。也给了喜欢戏曲的小年轻一个了解戏曲的机会。据我所知,这些老戏迷们经常外出参加一些演出交流活动,与江阴的一些戏曲爱好者聚在一起,亮起嗓子切磋一下。
焦溪还有一支女子舞龙队和腰鼓队,别看她们都是中老年妇女,个个精神抖擞,那矫健的步伐整齐划一,双手随着鼓点左挥右抡,跳跃、奔跑。舞龙,舞出了她们的精气神,舞出了充满乐趣和活力的未来。
有人会说,诗书画和戏曲我都没有兴趣,我只想锻炼锻炼身体就可以了,郑陆老年大学还有一个太极班,在一套太极拳的光阴里,尽情品味谈笑风生的惬意;在还未老去的时光里,学一份恬淡平和的心情,我们选择不了出生的时间,但我们可以选择生活的方式。
在丰衣足食的今天,在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今天,让退休下来的中老人们,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交流学习,谈天说地,确实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正真做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对人生更加充满热情,对小康生活的体会更加深刻。物质生活奔小康,精神生活也要奔小康,用文化知识和兴趣爱好点亮生活,这才是让生活更美好的小康的最高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