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常言道 2021年2月9日-2021年2月20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1-02-09 10:16:51
5912 10 10

春节市场上一种潮流“盲盒”引起了消费者的好奇。“盲盒”就是在你付完钱、拆开盒子前,并不知道买到手的是什么东西,只有拆开盒子,“谜底”才会揭晓。最初,通常装的是玩偶;如今,化妆品、文具、生鲜产品等领域都刮起了“盲盒风”。近日,中消协发布消费警示,提出“盲盒”存在的问题。对这个时髦玩意儿,你觉得好玩吗?你会不会去购买?请注意,每周六晚截稿) 

 

2021年,《文笔塔·观点》版每周二出版

 

2月9日常言道刊发名单:

花香满径、Hannah 、涂俊明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人参果
  • 珍珠传奇
  • 荷边垂柳
  • 八月小龙
  • 双桂女
  • 陆吾
  • 西江月
  • 无所求
  • tjm.czly
发送

10条评论

  • 潮玩“盲盒”,需要各方呵护
    文、莲叶田田

    时下,我们正处在新消费时代,商业模式快速迭代更新,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自媒体、新媒体、全渠道营销层出不穷。而“盲盒”这种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源自日本福袋的舶来品,正被作为一种新颖潮流的营销方式,精准地切入到年轻消费者市场。
    盲盒,顾名思义就是在同样的盒子中放置不同的商品,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随机抽取以一定概率得到自己心仪或超值的商品,它类似抽奖式营销,其间包含的“神秘感”和“期待感”,极易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有调查显示,2019年国内盲盒行业市场规模为74亿元,预计2021年将突破百亿。而且,现在盲盒经济愈演愈烈,大有“万物皆盲盒”的趋势,从玩偶、文具、食品、化妆品,到音乐厅、博物馆等文创衍生品,都在潮玩盲盒。
    但任何事物都包含一正一反两方面发展的。针对盲盒经济迅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它需要市场管理部门强化监管措施,也需要企业提高自律意识,还需要玩盲盒人树立理智的消费观念。
    我们知道新事物的兴起总是跑在市场监管前面,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但如果它的违规性被发现了,我们就要认真对待,以一系列措施加以改进完善,这也是社会治理的一种客观规律。
    而在当前消费对象和消费习惯快速改变,90、00和10后成为消费主力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营销中如果缺乏创新措施的话,势必会被市场无情淘汰。既然市场对盲盒经济比较推崇,就应与时俱进。但为让这种营销方式、营销手段不走形,达到预期的好效果,就要在主动接受市场监管的同时,提高自律意识,以高质量的商品赢得良好口碑,塑造公众形象。
    而作为热衷盲盒的消费者,尤其是一些年轻消费者,也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应过分沉迷,切勿盲目攀比跟风,要结合自身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和兴趣爱好,量力而行,理性消费。只有各方努力,共同呵护,才能把盲盒这一新生事物引入可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
    2021-02-19 15:31:01 0回复
    0
  • 购买盲盒慎防商家套路

    盲盒,顾名思义是消费者付了钱,而货物到手未拆开前,并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只有拆开后才知晓。由于盲盒有类似于抽奖营销策略,有一定概率能得到自已心仪的产品。闭着眼睛掏钱,渴望“小投资”得到大回报,从而极易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这种“未知”的刺激令不少青少年趋之若鹜。2020年《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每年有20万消费者一年在盲盒上花费超过2万元,甚至有消费者一年耗费百万元购买盲盒。

    由于许多商家都看到盲盒市场有利可图,都纷纷前来分一杯羹,从而出现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局面。在盲盒营销过程中,商家套路很多:有的采用虚假宣传,过度地夸大宣传货品,实物与广告宣传严重不符;有的夸大宣传产品价值,“盒子里可能有苹果手机,可能有黄金”,虚构中奖概率,以吸引消费者购买;有的商家打造“系列概念”,并设置一个最难得到的的“隐藏款”等饥饿式营销,以刺激消费者不停地购买,有的消费者为了能得到“隐藏款”而直接“端箱”;有的商家没有过硬竞争力的产品,蹭盲盒营销热度,将盲盒当作“清库存”的工具。消费者到手的货品,时常出现实物与宣传不符,甚至是伪劣及“三无”产品。

    盲盒营销过程中,商家往往运用多种营销手段作诱饵,以吸引消费者冲动消费,盲目购买,助长了非理性消费行为。盲盒营销是一个高度不透明、信息极不对称的行业,尤其是目前对盲盒市场尚未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消费者务必保持清醒头脑,持有风险防范意识、防范商家过度营销的套路,不要轻信商家的虚假宣传,理性消费,量力而行。切莫跟风攀比盲目购买,也不要迷信“小盲盒”会带来“大财富”,避免“盲拍”成瘾而不能自拔,给自已造成不该有的经济损失。
    2021-02-15 21:59:24 0回复
    1
  • 763
    “盲盒”好玩,需防消费权利盲区
    作为新生事物的盲盒,本来是一种幸运游戏。因为商家大多不公布盲盒标准款以及隐藏款的发售数量、中奖概率等信息,导致这种玩法充满了一种神秘感,从而引发购买者更多好奇,通过不断购买来满足自己了解答案的欲望,这对于商家来说,增加了销量,获得了更多利润,也难怪盲盒行业市场野蛮式增长,在不少产品领域都刮起了“盲盒风”。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已经发布关于盲盒的消费提示,提出了“盲盒”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过度营销、虚假宣传、假劣产品、消费纠纷等问题,甚至有的将盲盒当成“清库存”的工具。而根据相关法规,涉嫌虚假宣传,到手货品属于假劣、“三无”产品,以及遇到质量问题只换不退等不法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以及《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条款规定,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监管部门应该主动介入,强化监管与规范,决不能让盲盒成为监管的“盲区”。
    因此,为了保证和促进盲盒经济有序发展,避免乱象升温,就需要建立管理规范,给盲盒市场制定“阳光规则”,让盲盒里商品的价值、出现概率、颁布方式等关键信息,在产品说明书上做好标注,通过日常检查,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与监督权,防止商家过度营销、虚假宣传。
    此外,作为消费者来说,面对盲盒也不能盲目跟风,要保持消费理性,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这个特殊群体,应强化消费教育,让其知道购买风险,不要误入“盲”途。唯有做到监管到位、商家自律和消费者理性,盲盒经济才能越走越远,越来越“火”。
    2021-02-15 01:06:45 0回复
    0
  • 年轻人 盲盒消费当心误入盲区

    近年来,随着盲盒经济的大热,行业商家开始在内贸平台上大量加工定制盲盒,从最初通常的潮流玩偶,到如今的化妆品、文具、生鲜产品等领域都卷入了“盲盒风”。有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上半个月,盲盒及衍生品的平台成交额是11月同期的2.7倍,加工定制的买家数量同比增长了300%。
    另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最爱“烧钱”的“95后”占比近4成,是盲盒的第一大消费用户。与此同时,目前盲盒购买不限年龄,并且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消费金融、分期还款等金融服务。笔者认为,如此一来,除了日前中消协指出的“盲盒经济”存在过度营销、虚假宣传、产品质量难以保障、消费纠纷难解决等问题以外,如果没有社会与家庭的健康引导,更容易误导金融知识薄弱、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青少年陷入消费成瘾、乱花钱、“赌”等不好的心态。
    为此,对于这种澎湃兴起的新业态,政府应当规范起来,规则要透明,规模应当控制。只有这样该行业才能健康发展,否则有可能转变成赌博行为或诈骗行为,对于青少年的危害更大。
    一方面,相关部门在必要时应针对其行业特点出具单独的监管条例或者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交易不透明的经营行为、虚假广告和产品质量问题及时查处。商家需明确注明盲盒的实际中奖率,监管部门对于标注的中奖率作不定期随访抽查,以确保中奖率属实,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防范消费群体变为“韭菜”。
    另一方面,可以实行多方位家校联动,引导青少年从实际需求出发,树立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观,使其知晓购买盲盒消费的风险,提醒年轻人节制消费、避免成瘾。同时,盲盒商家应在产品醒目位置主动提示相关售后服务标准以及年龄限制。互联网运营商应对每一款上线盲盒加强审核,防止包含低级内容的产品进入市场。
    2021-02-14 14:24:39 0回复
    0
  • 不盲目跟风,偶玩“盲盒”不“失盲”
    涂俊明
    说起当下消费市场中风行的“盲盒”,人们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与“抓阄儿”“摸彩头”想到一块儿。面对市场上花花绿绿的神奇“盲盒”,总是在引诱挑逗部分懵懂人,“心动不如行动”!于是侥幸心、好奇感支配行动,求胜求乐心切地捧起不知是啥的魔力“盲盒”,希望得到所期待的运气,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一次次地打开的“盲盒”,一回回地面对的是失望。纵然您是怀揣运气开“盲盒”,运气之花就是不常开。
    “盲盒”,是一尊地地道道的海外“泊来品”,其实就是设计师们单独设计出来的一种玩偶。之所以叫之“盲盒”,是因为盒子上没有任何的标识标注,只有当你打开后,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把玩者入迷后,盲盒犹似一方神神秘秘的“魔盒”,太多不确定的刺激,外溢着不明就里的引诱,会不断加强玩家们一次再一次地重复决策,周而复始投注、开盒。因此,小小“盲盒”逐渐成了让人上瘾的“魔力之盒”。就从这点来看,这和买彩票颇为相像,都有赌运气的成分。
    如今,市场商品促销手段千变万化。“盲盒”在更多的时候已经成为商家与运营者们的市场抓手。那些夹带着“蒙骗之意”的“私心”营商者,包裹起商品为“盒芯”,不告诉您“这是什么”,只是用此方“盲盒”,诱导您“想要什么”,猜测心理玩法之中,不外乎是在迷恋消费者,引导玩家步步深入,盲目跟进,打开来的多半是“屡屡上当”。
    如果,您是“盲盒”的好奇者,在全然不知“盒中谜”“背后术”的情况下,满怀期待地“赌一把”,玩砸了,再来一把又一把,仍然兴趣盎然,那么,“恭喜您,客官君已经上瘾了”!
    眼下,市场里的“盲盒”游戏依然,令不少人盲目围观,盲目跟进,盲目投入,走火入魔的玩手越来越多,操持商家则在您的唏嘘之中完胜而收。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市场化的风潮里,这样的“盲盒”营销游戏吊人胃口,“引人入胜”般地招来“盲友”,他们兴致勃勃地“被入盒”“被失望”。不过,人们当引以为戒,不冲动,不盲从。因为,徜徉在消费市场的花花世界里,假若您是一位盲目跟风者,只能是上当后“于事无补”的懊恼与后悔。
    诚然,“盲盒”作为一款游乐工具或游戏形式,偶尔玩之,乐一乐,亦是桩开心事儿。但是,遛弯于市场经济的“游乐场”,邂逅到“盲盒”盛行的境遇中,您不妨多些冷静,小心谨慎,理智把玩。唯有如此,您在“盲盒”面前就不至于“失盲”!
    2021-02-14 10:43:17 0回复
    0
  • 站在天平的两端花香满径盲盒起源于日本,最先呈现的方式是福袋和扭蛋,商家的盈利目的大致分为两种:售卖IP形象或清理库存。后来,中国企业家沿用了这个概念,其中之翘楚为泡泡玛特,走的是青年路线,通过满足他们的好奇、探宝、寻求刺激、在打开盲盒时产生的兴奋感以及对可爱形象的审美追求,而精准抓住这一消费群体。在打开这一市场后,化妆品、文具、生鲜产品等领域都刮起了“盲盒风”。但是,盲盒生意虽红火,乱象的出现和监管的缺失却让本应是“惊喜”的盲盒模式逐渐变味,似乎变成了由商家主导的商家和消费者的博弈:一是商家过度营销,消费者易中套上瘾;二是商家涉嫌虚假宣传,产品质量难以保障,消费者屡吃哑巴亏。三是商家倡导的不良消费观,给许多未成年人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似乎就像一架天平,商家和消费者分居两端,平衡被打破,而盲盒是中间的支点,它所承载的种种让它站在了风口浪尖——都是盲盒“惹的祸”!其实,透视一下,在盲盒的“盲”背后,隐藏着商家的信誉和道德,商家销售盲盒要规范,要确保商品的质量信息真实,不得作出虚假、夸大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只有信誉高、口碑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才能持续地健康地发展!罗马有句名言:“失去信用而赚的钱应结算在损失里。”人大代表宋丰年说:“我记得北京同仁堂有一句老话叫做‘以义取利,才能义利共生。’企业只有坚持诚信为魂,才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赢得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近日,中消协也提出了“盲盒”存在的问题,提醒经营者要切实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扰乱市场的正常秩序。相信在消费者清醒的维权下,在社会舆情的监督下,在法律法规的干预、规范下,商家会推出更成熟的盈利模式,让天平不再失衡,让盲盒“不盲”,让消费者可以放心消费,量力而行,初心得以始终。
    2021-02-13 17:37:51 0回复
    0
  • 商业盲盒有道德风险

    无所求

      奖品盲盒尚可把玩。不久前,中国常州网举办的一次征文颁奖会,与会登记时,相关获奖者自己抽取一个小折纸;到座位上翻开看是一个号码;散会时分别领取预先贴上该号码的盲盒。颁奖者事先不知道谁将领取哪只盲盒,领奖者事先不知道自己会领取哪件奖品,打开盲盒才知道,富有期待好运之刺激,满有冥冥相遇之好奇,颇有确定性的不确定体验之乐趣。过年过生日给孩子礼物,老师给学生发放奖品,老板给员工发放利是,采取盲盒方式,可以调动情绪,活跃气氛。

      商品盲盒未必好玩。奖品盲盒,不需获奖者掏腰包,得多得少,得贵得贱,可以满不在乎。但商业盲盒,要消费者花费真金实银购买;确定性的货币量,交换不确定的盲盒,就悬了。得到好货,吉星高照,欢喜兴奋;得到贱货,流星划过,失落沮丧。买家玩一两次,刺激刺激后马上收手,愿赌服输,则问题不大。若感到伤筋动骨,或陷入痴迷不能自拔,则后果难料。据披露,前年有近20万消费者每年花费2万多元在盲盒上,去年“双11”天猫上有商家9秒钟售罄5万5千个盲盒,某夫妇4个月花了20万在盲盒上,甚至有人为此耗资百万,如此赌博人生,为盲盒失去理性,实不可取。

      商业盲盒有道德风险。消费者购买盲盒,实质是购买盲盒隐藏款(限量款)的抽中概率。商业盲盒隐藏款的抽中概率,如同有奖销售的获奖概率。商业盲盒其实与有奖销售同质。有奖销售因无法鉴定获奖概率,商家多弄虚作假,而被严格规范,似已偃旗息鼓。大部分盲盒商家并不明示隐藏款抽取概率;即使明示,消费者也没办法验证,何况市场的有效监管仍在探索中。盲盒商家有非法经营牟取暴利的道德风险,消费者有易入陷阱难以维权的购买风险。消保委呼吁加快研究和推进盲盒市场规范的立法立规,建立和完善盲盒隐藏款投放量和抽取概率的第三方监督机制;加强盲盒市场监管力度。
    2021-02-12 15:22:29 0回复
    0
  • 不会买
    2021-02-10 09:01:52 0回复
    0
  • 选择障碍患者的福音,前提是质量品质有保证,看商家的良心了
    2021-02-09 20:35:28 0回复
    0
  • 不会购买。
    2021-02-09 10:29:33 0回复
    0
  • 6946
    积分
  • 201
    博文
  • 1334
    被赞

个人介绍

平常语(原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