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认为:因防控疫情,倡导今年春节“就地过年”,同样为常州“春节商机”拓展了发展门路。上海为全国首展了“上海花馍”的示范:
在这个不少人将就地过年的春节,消费热点正在变化。线上线下,年味正浓。
上海一家超市里,脸盆一般大小、捏出层层花瓣、嵌着红枣颇显喜庆的现做大饽饽,让本地市民惊艳,也让留沪过年的山东姑娘马慧“激动得快哭了”。
“虽和奶奶手工做的相比仍有点区别,但已经很解馋了!”马慧计划自己动手做些家乡菜,地道食材让她可以“大展拳脚”。
沃尔玛超市上海田林店店长何伟介绍,超市进货渠道日益多元,今年特别考虑到就地过年的劳动者增多,加大了力度采购能展现各地年节文化的商品,颇受消费者欢迎。
外卖年夜饭,成为不少“宅”家人士的新宠。美团平台联合各地商家推出“年夜饭到家”服务,支持从单人餐、双人餐到10人以内家庭聚餐等多种规格年夜饭外卖,通过不同菜系主题,展现各地美食文化。
原习惯“旅游过年”的上海市民程涵今年预订了上海市郊的一处民宿,一家人换个“新家”过年。考虑到疫情因素,民宿主人没有安排聚会类活动,但会给各家准备定制的特色年夜饭。
结合本地历史建筑、老牌酒店等元素的旅游休闲产品正在热销。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介绍,今年春节,该企业推出的上海本地旅游产品量较2019年春节旺季增长了1.5倍,“微游上海”产品增长了5倍。
“市民游客在做好严格的安全卫生保护措施下参加本地休闲活动,将更好地感受上海红色文化以及城市发展新成就。”周卫红说。
来自新疆的吴敏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上海本地习俗、预订“非遗”年货,张罗着自己的首个“海派春节”。“网上消费很方便,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很周到,让我深感‘日久他乡即故乡’。”她说。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了“上海年俗文化”“建筑可阅读”等栏目,展现腌腊肉、海派剪纸等上海传统年节美食、手工技艺以及沪上优秀历史建筑,让更多人感受海派文化中的年味。
记者 陈爱平、余俊杰、高少华
只要参照上海做法的思路,灵活结合常州元素,发布温馨暖心政策,抓住“龙城年俗文化”开拓创建的全产业链。为常州“十四五”开个好头,完全可能!…
附:
很多在外的常州人纷纷留言表示,
非常怀念家乡的美食,回来后一定要大快朵颐!
说到常州传统美食,
它们以其经久不衰的口感
和独具匠心的手工制法为人称道,
即便在美食林立的现在,也总能争得一席之地。
当美食撞上“非遗”,
爱吃的常州人竟创造出这么多
比如▼
网油卷
常州人偏好甜食,
连油锅里的炸物,
也都会想着法子让其成为甜口。
网油卷就是这样一道名点,
据说是大文豪苏东坡留下来的美食。
制作网油卷的原材料都很家常,
但是工艺复杂,做起来也是耗时耗力,
会做的人也越来越少,
但还是有很多师傅在传承这门手艺,
让更多的人尝到这道美味。
网油卷上桌时挺立饱满不瘪,
外表透出一抹浅浅的亮棕色。
外壳松脆、脂香扑鼻,
咬上一口,绵软适口、甜而不腻,
这是记忆中味道,也是年代的味道。
桂花糖芋头
在常州,
桂花糖芋头是一道佐餐甜点,
也是一例风味小吃。
亲民的桂花糖芋头,
受到了很多常州人的喜爱。
别看桂花糖芋头的食材简单,
但要想做好可不容易,选材可是有讲究的!
对于常州人来说,
优良的芋头品种非金坛红香芋莫属!
光洁的芋头口感润滑爽口、香甜软糯,
汤汁呈酱红色鲜亮诱人,
散发着浓郁的桂花香,吃后唇齿留香。
梨膏糖
梨膏糖,不仅是零食,是中药,
更是老常州人童年快乐时光不可或缺的片段。
儿时,小贩的小锣一敲,
一大帮孩子就会纷纷从小巷跑出来,
围成一大圈,看“小热昏”,吃梨膏糖。
叫卖梨膏糖、唱小热昏
成为常州当时城乡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常州梨膏糖制作技艺已成为江苏省级非物质遗产,
其选料大多益气清火、明目补肾、
清音利咽、平喘润肺的中草药组成,
口感舒适、老少皆可,四季宜服。
网油卷、桂花糖芋头、梨膏糖、
大麻糕、豆腐汤、萝卜干炒饭、
小笼包、脚踏糕……
这些常州传统美食你都想吃吗?
live版“风味人间”,快约起来!
*综合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