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
“就地过年”不妨多点“暖招”
倡导“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已经成为今年春节的一种趋势。然而“每逢佳节倍思亲”,“有钱无钱,回家过年”,既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早已成为一种集体性习惯,绝不是一句话就能让人留下来的。因此,就地过年不仅仅是要倡导,还有许多细致的社会保障工作需要做好,也就是说要有点“暖招”。
这方面各地有许多“暖招”值得仿效,比如福建省总工会推出的一份倡议、一次协商、一场慰问、一批年货、一顿年夜饭、一趟周边游、一套健康服务、一系列文体活动组成的“八个一”暖心服务;浙江省实施了综合性的“年味服务”,全面开放文化阵地、举办各种娱乐活动、免费开展技能培训、深入开展慰问走访;特别是有些用人单位,他们一方面根据员工的老家文化习俗,送上一份网络文化年味大礼包,让员工能够在异地享受到足够的家乡文化年味;一方面根据单位的特点,组织一些网络文化活动,打造一个线上大家庭文化年味,让员工享受到单位大家庭的过年温馨……等等。
这些“暖招”说明,“真金白银”的激励自然需要,但仅此的作用相当有限,还应当有情感的考量与满足,外来务工人员有了“他乡即故乡”的归宿感,才会有坚定留下来的决心。
同时,我觉得用人单位仿效这些“暖招”,也可从中获得启示:从大的方面看,这是疫情防控、社会安全的需要,更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一次集中展现,也是对社会团结友爱一家亲的一次历练;从小的方面看,用人单位以大爱之心关爱每一个就地过年的务工者,把他们当“自家人”,有“真金白银”的关怀,又有真情实感的温暖,让他们在异地他乡也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品足年味,从而留住了他们人,也留住了他们的心,更大的意义还在于缓解每年春节前后惯有的“用工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