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回眸“初次的舞台”
“听到掌声响起来,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多少青春不在,多少情怀已更改,我还拥有你的爱,像是初次的舞台!”差不多也就是在一年前的这个季节,笔者为参加民建常州市委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大会的会员才艺汇演,来到设在常州工人文化宫内的黄金海岸大舞台排练节目。当走上这曾经熟悉的地方时,心中正如这首歌词那样感慨无限——五十多年前,本人作为小学红领巾艺术团的一员在此登上了“初次的舞台”,而且还是多次躲在台下观看过电影与演出啊。
噢,时间过得真快!如今,笔者退休4年了,而工人文化宫也迎来了她花甲之年。回想往事,当时本人家住在观子巷(现和平北路)南首新坊桥、琢初桥之间,离工人文化宫仅仅500多米远。因为自己尚小,妈妈让我随几个兄姐轮流带领下才开始走进工人文化宫的。记得这是一座高大雄伟崭新的建筑,听哥哥讲,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飞机形”建筑。当时也不懂得什么是“飞机形”,只是到了20多年后,自己从邻近的高楼上看过去才一睹所谓“飞机形”建筑的“T”字结构庐山真面目。
当时我家有个房客是在工人文化宫上班,听说这位先生是这里最早的工作人员之一,是从本市一家布厂工会调过去的。每当文化宫有什么活动,他会与邻居讲一声的。在自己的眼中,这位戎姓老师长得英俊潇洒,家中藏书丰富,谈吐风趣幽雅,特别是在那个自行车都很少的年代,他经常骑着一辆跑车上下班,很受大院内孩子们的欢迎。为此,他在家时我经常到他家里找书看;他上班时我也经常到文化宫那里玩。当时主要就是“三看”,一看看球赛,篮球场、乒乓室只要有比赛;二看看影片,室内电影、广场幻灯片;三看看阅览室,《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是心中最爱。
当时的篮球场是沙子场地,后来装了照明,据说还是本市第一个灯光球场。那时自己最看好的就是城建队和前卫队。这些来自建工行业和消防战士的队员,身体素质好、训练有素,只要有他们出场比赛,那是绝对不能错过的。自己几十年后观看NBA时能与旁人议论说上几句,其基本知识也就是从当年本地这些业余的前锋、中锋、后卫们的冲锋陷阵中得来的。有趣的是,20多年后本人在常州建材职工大学就读时,有位翟姓体育老师就是自己当年的偶像,城建队的中锋队员。
文化宫的影剧场可说是当时常州之最。对于本人而言,别说离家近去的机会多,而且还有一个小秘密,就是邻居家有个比本人年纪稍大的孩子,他父亲是苏北某杂技团的乐手,因为这位韦姓老师所在杂技团几乎每年都会来常州演出一到两次,且一演就是十天半个月的,届时他就会带我到这里除了观看杂技外还能看电影。当然是不用买票的,是从后台进去,然后就在放映前剧场熄灯时悄悄地下到乐池里面,躲在那里看电影。剧场检票员一般是检查不到这里,偶尔电筒照到了,知道这是杂技团职工的孩子,再说也不占坐位的,就不会为难我们啦。
去工人文化宫图书馆本来就是自己的一个爱好。待到十年“文革”浩劫结束,知青返城,自己进了工厂并走上了自学之路,近在咫尺的文化宫图书当然是经常光顾之地了。一是为了让自己有个合适的读书进修场所;二是恋爱对像当时就在文化宫科技进修学校学日语啊。随着自学程度的提高,自己对书的渴求就更大了。尽管当时自己也规定每月一定要买上几本书,但毕竟囊中羞涩,而当时又难以弄到一张借书证。好在女朋友已经在这里学习好几年了,认识进修学校的负责人,而这位慈眉善目,待人和蔼可亲的赵姓老师十分关怀我们这些成年人的业余学习,比如请个假、调个课的什么,找到他总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文化宫图书馆的借书证就是他打了招呼,自己和女朋友一下就领到了两张借书证,这下自己的读书胃口可大了,总是把这两张借书证填写得满满的!
后来为了申报中级职称要过英语这一关,但自己觉得并不需要重新全部学习一遍时,也是通过赵老师选了一门适合提高本人英语水平的课程,在这里考到了符合晋职申报要求的英语合格证书。
好像还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文化宫大厅内首次出现了由陈毅元帅题写的“工人的学校和乐园”。为此笔者还特意查找了这个题辞的由来,原来是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同志在1950年9月30日,专门为上海市工人文化宫题的词。当时笔者心中不免一乐,常州工人文化宫,少年时的乐园、成年后的学校,本人可是先进乐园后上学校啊!
(原载2017年5月2日《常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