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国家记忆》,一起涨知识!
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遗孀,
一句“你不回来我不老”见证坚贞爱情,
她一等就是一生。
亲历中国百年起伏,
我们在书本上“见过”的大人物,
她不但见过,
而且一起共事过。
“比院士还院士”,
八旬还在带英语课,
被誉“中科院最美玫瑰”,
老友却说“玫瑰”形容她太轻了。
四年前的今天,
语言学家李佩先生走了,
湍流卷走的,是她清逸的身影,
卷不走的,是一部“传奇”。
1917年,李佩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
1936年,她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
北京沦陷,
学校停课。
李佩辗转到西南联大,
担任学生会副会长。
1941年毕业后,
李佩加入了中国劳动协会。
在中国劳动协会深受影响的李佩,
为了巩固抗日统一战线,
改善劳工的艰苦生活,
她把一笔钱转给延安解放区。
这些所作所为激怒了一意孤行的国民党政府,
使李佩成为了他们的抓捕目标之一。
不得不离开重庆的李佩,
凭借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
于1947年来到了美国纽约州小城伊萨卡,
在康奈尔大学开始了求学生活。
也是在这里,
她邂逅了自己的丈夫郭永怀。
李佩在康奈尔大学留下的这些倩影,
都出自郭永怀之手。
两人为数不多的合影,
还是郭永怀用自拍的方式留下的。
1948年,李佩和郭永怀
在伊萨卡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上世纪五十年代,
郭永怀已是世界航空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也在此时,
夫妻俩放弃了美国优渥的生活,
带着女儿一起踏上了回国之路。
回到熟悉的故土,
迎接李佩和郭永怀的,
是等待发展的中国科技事业。
如今的中关村,
是高科技以及互联网产业的聚集地,
但是在李佩和郭永怀回国时,
还只是一片荒凉之地。
为了让海归的精英科学家们一心投入事业,
李佩成为了他们背后的绿叶。
开始着手建设中关村。
李佩利用人脉聚集各路优秀医生,
亲自挑选护士,
建立临时诊所,
它正是中关村医院的前身。
李佩号召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走进保福寺小学,
发展趣味数学,建观测站、气象所……
这所小学,
就是现在著名的中关村一小。
长时间在国外生活的科学家不习惯中式餐饮,
李佩为此创立了“中关村茶点”,
这也是当时唯一一家西式糕点铺。
在李佩的努力之下,
科学家的生活慢慢步入正轨。
然而,
在李佩郭永怀一家幸福的生活中,
还有过这样一段难以言说的苦涩回忆。
在这几张被一分为二的照片背后,
到底隐藏着什么故事?
当时做爆轰试验的基地在北京郊区,
在那里工作的郭永怀有时深夜才回家。
1960年开始,
郭永怀离家的时间越来越长,
也从不说自己要去哪里做什么,
这让李佩对丈夫产生了抱怨。
哪里都打探不到丈夫去处的她,
不满的情绪终于爆发。
但是这种种阴霾,
却随着一条消息的到来,
烟消云散。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看着郭永怀开心的样子,
李佩似乎明白了什么。
遥远的大西北,
承载着丈夫的梦想,
也承载着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未来。
为此,
李佩愿意承担起所有的委屈,
照顾好家庭。
此时,
这个一直在默默奉献的女人并不知道,
命运还会带给她怎样的安排。
1968年12月5日下午,
李佩独自一人在家。
一天前,
郭永怀曾打来电话告诉她,
自己将在12月5日一早到家,
但此时已经是下午,
仍不见郭永怀归来。
终于,
静悄悄的楼道里传来动静,
紧接着家门被轻轻叩响,
李佩急忙跑去开门。
来人却不是郭永怀。
就在同一时间,
中南海怀仁堂,
周恩来总理正在接见外宾。
这时一位秘书急匆匆地走进来,
对周总理耳语几句,
听到了郭永怀的名字,
周总理当场痛哭失声。
就在前一天深夜,
郭永怀乘坐的飞机在甘肃兰州起飞,
经过数小时的飞行,
于12月5日凌晨,
到达北京首都机场上空。
飞机缓慢降落。
可就在这时,
意外发生了。
自动播放
当夜大雾弥漫,
能见度很低,
飞机下降过程中偏离了跑道,
飞行员紧急将飞机向上拔升,
然而机场高耸的铁丝网挂住了飞机的尾翼,
机身顿时失去控制,
向地面猛冲下去。
就在这时,
飞行员听到郭永怀大喊:
“我的公文包,快拿我的公文包!”
10秒钟后,
飞机坠毁,
机上人员除机长外,
全部遇难。
搜救人员赶到失事地点,
空气中散发着呛人的焦糊味。
事故现场,
人们辨认出了郭永怀的遗体,
他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夹克服已经烧焦了大半,
而令人不解的是,
他与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抱在一起。
搜救人员奋力地将两具尸体分开,
这时,
人们才赫然发现,
郭永怀生前从不离手的那只公文包就夹在他们两人的胸前,
而公文包里的绝密资料竟然完好无损……
在301医院的太平间,
郭永怀的妻子李佩孤零零地伫立,
她不能相信,
多年的聚少离多,
等来的竟是天人永隔。
当晚,力学所安排了两个人到家中陪伴李佩,郭永怀的助手顾淑林就是其中之一。
“整个晚上,她的呼吸声没有大变化,除了当中就是间断式的叹息。”
整整一夜,
李佩躺在床上几乎没有任何动作。
没有一滴眼泪,
没有任何抱怨,
没有人知道,
痛失挚爱后她究竟想了什么,
只有那偶尔的叹息,
克制到令人心痛。
从此开始,
李佩把她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事业上。
她决心在教师的岗位上延续丈夫的生命,
完成郭永怀未尽的遗愿。
这是对她自己,
也是对离世的丈夫最好的慰藉。
如今,
中国科学院大学里依旧保留着一套英语教材,
这是中国第一套研究生英语教材,
主编一栏赫然写着李佩的名字。
英语教育人才青黄不接,
英语教材不能满足要求……
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
李佩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邀请最顶尖的教师,
阅读课上大胆选择文学名著,
口语考试让学生用英语阐述专业学习内容,
杜绝“哑巴英语”、“聋子英语”……
在李佩的努力下,
英语教学初见成效,
中国学生有了更多看世界的机会。
美国一所大学的语言系主任,
称李佩为“应用语言学之母”。
那时大部分推荐信的英语水平证书上,
只要有李佩的签名,
就会得到认可。
就是如此优秀的一位教师,
却再一次遭遇了人生的无常。
1996年,
李佩的爱女郭芹因癌症去世。
学生们回忆起李佩回到工作岗位的那天,
是李老师唯一一次没有在课上展露笑容。
退休后的李佩,
依然做着时间的主人。
81岁的她坚持开办中关村大讲堂,
并一直为此奔忙到94岁。
2011年10月,
为纪念钱学森100周年诞辰,
李佩组织翻译的
《钱学森文集》(中 英文版)正式出版。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李佩把郭永怀“两弹一星”的勋章,
捐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把二人60万元的积蓄,
捐给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年1月12日凌晨,
李佩逝世。
2017年4月5日,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为郭永怀与李佩举行了骨灰合葬仪式,
相隔半个世纪,
他们终于相依长眠。
在碑文上,
排列着这样16个字:
一对伉俪,两种传奇
怀瑾佩瑜,师表后继
走过百年沧桑的她,
被许多人称为爱与智慧的传奇。
她是“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她从未曾向命运屈服,
她,是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