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优秀作品选【112】
回味青春
一一有感于茅山"知青"陈列馆开馆
文史语言系文创班,巢焕康
2020年12月28日,庚子冬月十四,我有幸参加了茅山知青陈列馆开馆仪式。 这天一大早,金坛茅山宝盛园内迊来了一辆辆旅游大巴,一大群步入花甲之年的当年"知青”聚合在一起,彼此间欢快地互相交谈,一声声"好久不见”,"身体好吗”的问候声此起彼伏,欢笑声祝福声的暖流汇集,驱散了初冬的寒意。这些带着丰富情感的老知青们,今天又回到了四十多年前曾留下足迹的第二故乡故地重游。
穿越时空的隧道,蓦然回首青春己逝,岁月的打磨,虽白发已添两鬓,但青春的记忆却深深地铭刻在心中。茅山的群峰还是那样的挺拔耸立,潭潭碧水还是那样清澈晶莹,树草农田还是那样地依稀可辨,只不过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山更美了,地更绿了,破旧不堪的泥草房,早被一幢幢粉墙黛瓦的楼房所取代,弯曲的田间小道,已变成了宽敞平整的柏油马路。早年的贫穷山村不见了踪影,一座座农庄,一处处旅游景点,一幢幢豪华别墅,一片片碧绿的茶林,到处彰现无限生机。看着这眼中的美景,知青们回顾当年在此经历的过峥嵘岁月,无不感慨万千。
时光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末,全国千百万城市学生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从应届高中、初中、大学等各类学校毕业后奔赴大江南北的广阔农村,与贫下中农结合接受再教育。
茅山地区的周边乡镇、国营林场茶场成了常州知青的集中安置点。数以千计的城市青年,在这里渡过了人生中踏上社会的难忘历程,在这里他们远离父母亲,劳其筋骨,风餐露宿,承受了孤独和寂寞的考验,在荒郊野岭之间用稚嫩的双手,开垦种植,自食其力,为茅山革命老区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中也收获了人生旅途中最为值得记忆的珍贵留念。
由于上山下乡的经历,使他们学会了担当,学会了在独立环境下的自立意识,学会了面对艰苦条件时应对战胜的勇气,学会了在逆境中坚韧不拔永不气馁的意志,学会了团结互助抱团取暖的团队精神,学到了真正的人生价值取向。
正是由于经历这些过程,在成功和挫折的反复考验之下,他们的意志坚定了,智慧丰富了,人格魅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后来国家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具体实践中,有着"知青”经历的这代人,逐渐成了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在奉献与索取所得严重失调的情形下,任劳任怨,负重前行,为国家的发展强盛作出了极大贡献,可以说,这代人是我们国家飞速发展的基石,是国家全面腾飞的有力支撑,共和国的史册上会给这代人写上厚重的一页。
星移斗转,时光荏苒,当年风华正茂的少男,婀娜多姿的少女,如今大多年愈花甲,即将进入耄耋之列,回首当年,他们感慨万千,他们无怨无悔,他们自豪荣耀。历史会铭记这代人的经历,子孙会感恩这代人的奉献,"知青”这个书写着厚重历史题材的名称,将永远牢记于中华儿女们的心间。
我在那个年代由于是农村户口,1975年高中毕业后只能回家参加生产队劳动,虽然是同样务农,但毕竟与知青们的艰难困苦情形不同,我没有离开家亲的孤独,更没有从城市转到偏僻农村的失落与反差,所以我们这些本来从农村来又到农村去的年轻人是幸运的。今天我与这些往年的知青一起,参加茅山知青陈列馆开馆仪式,在感情上肯定没有他们那种百感交集,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同龄人虽经历了不同处境,认知上确有着强烈的共鸣。回味青春倍感荣幸,让大家永远记住这些青春赞歌中的可爱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