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殷南柱:耕读传承 笔墨乡愁

殷南柱 最后编辑于 2021-01-04 09:42:00
5659 3 7

殷南柱:耕读传承  笔墨乡愁

         —溧阳上殷村系列作品创作记

创作溧阳上殷村系列作品既是我对家乡情感的流露,也是我数年的愿望。多年来一直有画“家”的想法,但迟迟没有动笔,不是没有时间,也不是没有素材,而是不敢画,虽然我熟悉上殷村的每一块田园、每一棵树、每一处残垣断痕,究其原因没有动笔,其一是上殷村实在太美丽了,我担心把上殷村画“丑”了、失去了上殷村的“味”。其二是以“形式”为主题呢;还是以“内容”为主题呢?下不了这个“画”的决心,一直纠结着。直到今年的十月份,母亲突然提起家中的一把银锁,才使我勾起孩童时,父亲经常为我讲故事的情境,其中就有这把银锁。

江南双季春如水--之一.jpg

 

    《江南双季春如水》--之一

 

 

银锁不是用来锁门的,是一把“吉祥如意”锁,有手掌大小,带圆形环扣链,环扣很宽,应该是一种特大型号的,父亲说过的故事中就有这把银锁的来历,是用三担米请银匠定做的。我孩童时,父亲常以故事的方式讲上殷村的历史、典故及发生的重要事情,这样既能吸引我有兴趣的认真听,又能让我了解上殷村的历史背景,更使我明白了殷氏族人的耕读文化精神,希望我传承殷氏家属的优良传统文化。回忆中再次勾起我画“家”的冲动。我准备动笔画“溧阳上殷村系列作品”,并决定以上殷村的现实生活紧扣内容作为创作的主题。

小康田园香--之二.jpg

江南双季春如水--之一

 

我一直以来都是以“大山大水”为题材创作的,主要题材没有离开过山水丘壑,但上殷村没有山,也没有河流瀑布,上殷村只有村舍、菜园、树木,还有就是残垣断痕及林间小道,以上殷村为题材进行创作“山水画”,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创作上殷村,虽然有些强烈而浓厚的情感和冲动,但没有笔墨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我虽然熟悉上殷村的一草一木,但还是在上殷村中转悠了几圈,再跑远一点“远视上殷村”。我突然明白,为什么非要盯着山水画家“皴法”的看家本领呢,没有丘壑的上殷村,有绿树、竹林、村舍、菜园、篱笆、林间小道等等,天然的场景有虚有实,搭配的惟妙惟肖,非常美丽,创作时以此自然的场景服务于内容,适当加以浪漫主义的“改造”,完全可以创作出美丽的上殷村系列作品啊。

绿树村边合篱笆菜满园--之三.jpg

绿树村边合篱笆菜满园--之三

 

 

 

有了这个思路,也就找到了创作的切入口,创作上殷村,虽然要有浪漫的“烟云、雾气”,但必须保留足够的原味,绝对不能把“耕读”文化给浪漫掉了,成为“虚幻”的上殷村,所以我在画第一幅作品时,以村前自然场景为题材,画中茅草一捆一捆堆放在猪舍边,一堆木柴支撑着猪舍墙上凉晒,绿荫树的下方露出一段残垣断墙,使树林分出前后层次,猪舍被树林掩盖,只露出一小部分,屋前是一池塘,清澈的水面微波起伏,一群小鸟飞向树林,画中一捆一捆的茅草和柴木是村民勤劳的象征,反映的现实生活、没有虚构。勤劳是耕读文化的承传,此场景的存在也是殷氏族人几百年来的勤劳传统的延续。

软草平莎过雨新--之四.jpg

软草平莎过雨新--之四

 

上殷村自咸丰十年遭“长毛”(太平天国)乱世被毁村以来,所建屋舍都是因势宜地而建,所以错落有致各不相同,高矮大小相互交叉,自然而不呆板,非常入画。如《拾遗上殷村》图中,右边三屋大小不同,朝向也不一致,左上边房屋落差更大,见不到任何的“整齐划一”,画中一条小道,以田园之势而变向,显得更加幽静,田园以篱笆相围,右下残墙边堆放着干柴,自然中流露着原汁原味,房屋在绿树中时隐时现,此场景尤如没有被发现的“人间仙境”。再如《村南﹒村北﹒田园香》图,画中田园房屋自然结合,以篱笆相隔,一条村间小道在田园边、二屋间通向云雾缭绕的林中,显得特别的“曲径通幽”。

相亲相近池边物--之五.jpg

相亲相近池边物--之五

 

《绿荫蔽日乡土味》、《生命不息上殷村》等作品,皆是表现的村民自作自给、耕读传承的元素。特别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图,画的更是“不入大雅”的鸡舍禽栏、残垣断痕,画面最近部分画的是大小不等的禽栏禽舍及废弃的大水缸,鸡鸭三三两两的,也有成群的、自由的活动在舍栏内或空地上,禽舍后隐现着残墙及绿色灌木丛,最高处为一排百年大树,绿荫蔽日。为什么要在此图题上如此俗气的款呢?其实是反映的上殷村的生活环境,自作自给的传统方式,更是保留了生态的耕读文化中的“耕”,同时也是我的浓厚的乡愁,儿时家里年年都养猪养羊、鸡鸭鹅等,这些家畜家禽都有各自的房舍围栏,每到过年时节,父亲都会写春联、贴春联,畜舍禽栏的门楣门廊都会贴上如“猪肥满栏”、“六畜兴旺”、“金鸡满架”、“五谷丰登”(堆放粮食的地方)等,贴这些是万象更新、以图吉利的良好心愿,这些现实生活的如实描绘,也是上殷村遗存的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残垣断痕菜园清--之六.jpg

残垣断痕菜园清--之六

 

又如《生命不息上殷村》图,余在画上题款:“溧阳上殷村按南宋建村至今应有八百余年矣,历经沧桑,太平天国乱世,上殷村被屠村毁家,殷氏族人所存无几,今状为小村是故矣,原村五百余户,村中作坊商铺俱全”。在《清翠田园》图上题:“上殷村村前村后皆有竹林,几百年来从未间断,农家皆有竹林、树木环抱,翠抱之中,人们乐在其中也”。这些反映上殷村现实生活场景的作品,都是余对生养之地浓厚的乡情流露,也是流淌在血脉中的耕读文化精神再现,无限的乡愁激发我以写意的方式将情感注入笔墨反映在作品之中。具体创作中,没有注重一笔一墨的严谨与效果,而是以整体和内容为重点,笔与墨的书写皆服务于我所反映的作品内容,虽然上殷村系列作品是现实生活的描绘,但在创造过程中,没有完全忠实于场景的刻画,更没有如“导游图”般的具象写实,而是大胆的进行了“舍取”,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出江南丝雨湿翠的画面氛围,有着充分的田园生活和浓厚的江南农村气息,所以在画面的营造上我抓住三个点。

田园绿树村舎云雾绕缠--之七.jpg

田园绿树村舍云雾绕缠--之七

 

首先是整体效果,在构图上避免面面俱到,出现“导游图”般的全面,抓住乡村的一个突出部分立为主题,达到主次分明的整体效果,二是要有江南乡村的特点,如雨中的江南乡村、雨后的江南乡村、早晨时轻烟飘渺的江南乡村,这些都离不开“湿润”,所以“湿润、云烟”是江南乡村的重要特点。三是统一的色调,自然的江南乡村一般都在绿荫葱葱中时现时隐,一年四季大部分都是翠绿环抱,所以必须抓住“清翠”的特征,色调不能流俗,更不能呆板,要如优美的轻音乐,有节奏、有变化,观者赏心悦目,可观、可品、可读。

生命不息上殷村--之八.jpg

生命不息上殷村--之八

 

溧阳上殷村系列作品的创作,与我四十余年的创作风格截然不同,是我对一贯的创作风格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更丰富了我的创作题材。中华大地处处皆美、随处可画,只要内心是美丽的,眼中看到的一切都是美丽的,虽然我所画的上殷村系列作品,达不到自然中的上殷村那般美丽,但我把真情倾注于笔墨,尝试了与江南乡村的对话,有所思,有所悟。

殷南柱

2020年12月2日晚于上殷村

 

殷南柱《溧阳上殷村系列作品》欣赏:

拾遗上殷村--之九.jpg

 

《拾遗上殷村》 --之九

 

农家小景--之十.jpg

 

《农家小景》--之十

 

耕读存遗--之十一.jpg

 

《耕读存遗》--之十一

 

绿荫蔽日乡土味--之十二.jpg

 

《绿荫蔽日乡土味》--之十二

 

乡土芬香--之十三.jpg

 

     《乡土芬香》--之十三

 

村南村北田园香--之十四.jpg

 

 《村南村北田园香》--之十四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十五.jpg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十五

 

清翠田园--之十六.jpg

 

 

《清翠田园》--之十六

 

长按二维码加公众号:

1608866825678755.jpg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雪峰123
  • 微笑
  • 林捷欢欢
  • 泉水涓涓
  • 西江月
  • 龙潭清泉
  • 陆吾
发送

3条评论

  • 画家实现了画家的梦想,精神可嘉。
    2020-12-26 08:29:53 0回复
    0
  • 图文并茂 小康味道 乡土芬芳 佳作上榜
    2020-12-25 17:28:22 0回复
    0
  • 耕读文化代代传承,乡土家园念念不忘
    2020-12-25 14:44:48 0回复
    0
  • 583
    积分
  • 25
    博文
  • 154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